APP下载

量词“对、副、双”的辨析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0-08-15罗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量词手套现代汉语

罗黎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量词“对、副、双”的辨析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罗黎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对、副、双”是三个常用的名量词,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础量词。在表示数量“二”时的意义相近,外国学生在学习时经常混淆三者的用法。本文试图从三个字的本义出发,并举出这三个量词在现代汉语中和名词的搭配情况。然后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其后所接的名词语义进行分析,揭示其差别,找出规律,从而帮助初级汉语学习者正确使用这三个量词。

对;副;双;量词;释义

一、“对、副、双”三个量词的语料展示

参考《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和《HSK大纲》这两个对外汉语教学的标准大纲,并对其进行初步的整理后发现:名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对、副、双”都是甲级词汇,是外国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量词。这三个量词都是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二”,外国学生在选择什么名词与之搭配时就会出现问题。笔者将列出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对、副、双”三个量词的搭配情况,这些名词的出现频率是比较高的,基本能概括出这三个量词的使用规律。

(一)关于量词“对”的语料

1.那一次见面后,她和亚明就成了一对知心恋人。

2.相传,在古代琼这个地方,住着一对恩爱夫妻。

3.蜗牛的眼睛长在头部上方的一对触角的顶端。

4.啄木鸟堪称“森林的大夫”,一对啄木鸟可以保护500亩林木不受虫害。

5.鱼的四肢是鳍状的,前肢是一对胸鳍,后肢是一对腹鳍。

6.白蚁和黑蚁是一对冤家,一旦相遇就会大动干戈。

7.它性情温和,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生有一对大耳朵。

8.它们身体粗壮肥胖,呈圆筒状,有一对长牙,可达75-96厘米。

9.阿加西说,比赛期间,将由格拉芙亲自照看他们的一对儿女。

10.市场经济与诚实守信是一对矛盾吗?

11.李铎送给我们的是一对花瓶,宋淑芳带来的是一本相册。

(二)关于量词“副”的语料

1.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2.过春节时,人们总喜欢在自己的门上贴上一副对联。

3.台上走出一两个身着蝙蝠的演员,手拿一块醒木或一副竹板,或坐或站,有说有唱,表演节目。

4.现在台湾许多人家在除夕围炉时,桌上摆一副空碗筷,表达盼望人团聚、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5.进去之后,他把门反锁上,把运动袋放在床上。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副手套,紧紧套住手指。

6.他们想打纸牌,找遍了镇上都没有,结果买了一副象棋。

7.波克手里拿着一个盘子、一副刀叉和一条餐巾进来了。

8.母亲有一副手镯,是早逝的外婆留下的惟一遗产。

9.“他就缺少一副耳环和衔在嘴里的短刀了,”思嘉想。

(三)关于量词“双”的语料

1.他有一双“伯乐”的眼睛。

2.我真不敢相信镜子里美丽的女生就是我,穿着一双高挑的时尚高跟鞋。

3.他给自己的女儿买了一双袜子。

4.在萨拉热窝的阿柏路的一块石板上,至今还留着一双脚印。

5.她服药醒来后果然已将鱼尾变成一双敏捷的腿。

6.当顾青重返这个贫瘠的山村时,翠巧弟弟把姐姐做的一双鞋垫交给他。

7.小吃摊前的情侣,两人只要了一碗面、一双筷子。

8.军官让脸孔埋在阴影中,他拿出一双手套,把它们戴上。

9.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

以上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网络版)。语料的展示是为下面的阐述做铺垫的。

二、“对、副、双”三个量词的释义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这也正是汉字的优点所在,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保留了丰富的中华文化。我们可以追溯汉字的本义,根据字义的变化寻找这三个词作为量词的理据。笔者主要参考了许慎的《说文解字》和徐中舒的《远东汉语大字典》。

(一)“对”的含义

1.《说文解字·芈部》:“對,應無方也。從羋,從口,從寸。對,或從土。”

2.《玉篇·口部》:“對,答也。今作對。”唐·卢照龄《赠益州裴録事》:“长歌欲对酒,危坐遂停弦。”

3.《现代汉语词典》、《基础汉语学习字典》等字典中的释义:对:[量]双。如:一~鹦鹉,一~儿椅子,一~模范夫妻。

4.《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量]的释义:⑴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两个人、动物或事物。有时可儿化。一~夫妇,一~男女,一~儿鸟儿(鸳鸯、鹦鹉、鸽子、喜鹊),一~金鱼(大虾、石狮子),一~翅膀,桌上摆着一~花瓶,买了两~枕头,一~矛盾;⑵有时只是两个在一起的同类人或物。一~电池,他俩是一~儿活宝。

(二)“副”的含义

1.《说文解字·刀部》:“副,判也。從刀,畐聲。《周禮》曰:‘副辜祭。’,籒文副。”

2.《玉篇·刀部》:“副,破也。”

3.《现代汉语词典》《基础汉语学习字典》等字典释义:副:[量]用于成对成套的东西。如:一~对联,一~手套,一~象棋。

4.《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副”[量]的释义:⑴用于成对或配套的东西。两~手套,一~对联,一~象棋(扑克牌),两~铺板,四~碗筷,一~假牙,一~眼镜儿。

(三)“双”的含义

1.《说文解字·雔部》:“雙,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

2.《玉篇·雔部》:“雙,偶也。”

3.《现代汉语词典》、《基础汉语学习字典》等字典中的释义:双:[量]用于成对的东西。如:一~鞋,一~手,买~袜子。

4.《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双”[量]的释义:用于左右对称的某些肢体、器官或成对使用的东西(多半是穿戴在肢体上的)。一~手(脚、眼睛),一~鞋,两~袜子,三~手套,还要一~筷子。

由于是讨论三个量词在表示数量“二”的意义时的用法,因此只列出了其中一部分词条。

从大多数字典和词典中我们发现,“对”和“双”的释义经常出现互训的现象。(“对”:用于成双的;“双”:用于成对的。)这种现象也出现在许多的对外汉语语法讲解书籍或HSK语法指南中,即使是让说汉语的本族人看起来也是很费劲的,更不用说外国学习者了。

三、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语义为中心的语言学。语义是概念化的,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反映,是与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相温和的。”因此,对这三个量词后面的名词进行语义分析,找出其规律,必然会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量词教学有所帮助。

(一)现代汉语中量词“对”的认知分析。《说文解字》:“对,应无方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问什么我答什么。“对”最初是一个动词,本义为“回答”。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势必涉及两个人,那么这就为“对”以后作为量词时表示“二”提供了依据。在后来的词义演变中,又引申出了“成双的,配偶”的意义。随着语法系统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在五代就出现了量词的用法,如牛希济《生查子》:一对短金钗。我们把“对”后面出现的名词分为两类,一类表示具体的事物;一类是表示抽象概念的。首先来看第一类,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

甲、一~夫妇,一~男女,一~母女,一~青年,一~双胞胎,一~活宝,一~冤家。

乙、一~鸟儿,一~鸳鸯,一~鸽子,一~翅膀,一~耳环,一~手镯,一~电池。

其中甲类是表示人的,语义特征上都有一个共同的语义范畴,有一个上位概念,两者都共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夫妻关系,母女、父子关系等等。这类是“对”修饰的名词所特有的,“副”和“双”的后面都不能出现表示人的名词概念。从本义中我们得知“对”最初就是用于人与人之间问答的,因此这类名词就是“对”作为量词搭配时最典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员。乙类中的名词所指的事物或动物都是处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中,有一定的对称性。甲和乙这两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名词事物是具有独立性的,并不总是成对出现,并且作为个体出现时也是成立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表示抽象概念的一类:一~矛盾。把抽象的“矛盾”看作是具体的、可谈论的,这是语言中隐喻的结果。正如赵艳芳在《认知语言学概论》中指出:“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中,隐喻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隐喻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显得更加具体和形象。

(二)现代汉语中量词“副”的认知分析。《说文解字·刀部》:“副,判也。从刀,畐声。”“副”本读pì声,本义为“剖开,对半打开”。“副”在古代作为量词,出现在曹植《冬至献袜颂表》中:“拜表奉贺,并献纹履七量,袜若干副。”现代汉语中的量词“副”仍保留有最初的含义,以至于其后面的名词也受此影响。我们还是把“副”后出现的名词进行分类。(只讨论表数量“二”的情况)

甲、一~手套,一~耳环,一~袖套,一~耳钉,一~手镯。

乙、一~吊环,一~竹板,一~雪橇,一~对联,一~筷子,一~眼镜,一~象棋,一~围棋。

丙、一~碗筷,一~刀叉,一~弓箭。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甲类和乙类中的名词是同质的,但仔细比较后发现即使同质也是有差别的。甲类的名词是可以分开使用的,分开后仍然发挥原有的作用。比如“手套”,哪怕你戴其中一只也会发挥手套保暖的作用;再如“耳环”,你戴一个耳环也能体现一定的装饰作用。其中“耳环”“耳钉”“手镯”也能受“副”的修饰,原因是“副”在词义的演变过程中曾出现了“首饰”之意,是古代王室贵族女性的一种首饰。

乙类中的名词强调整体性。也许有人会对把“象棋、围棋”的纳入表示怀疑,因为文章中一直在强调数量“二”,它们就不应属于此范畴。但如仔细想想,“象棋”代表的是楚汉双方,离开了谁都不能下这盘棋;“围棋”也是此道理,黑白双方变幻无穷,但是缺一不可。再来看乙类中的“筷子、眼镜”等词,这些词所指的事物都是不能拆开使用的,一旦拆开就不再具备这种事物的属性了。这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对该事物产生的特有认知方式,然后在头脑固定下来的。比如“对联”,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有些卖对联的是写在一张纸上,需要买回家以后自己用工具把它对半剪开。

丙类是异质的事物。这是由于“副”本来是很强调一个整体性的,并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上位概念;其次是“副”修饰的名词语义范畴的扩大化,只要强调整体性,在使用过程中又是互相搭配的,就能受量词“副”的修饰。丙类中的名词事物已经在人们的意象中成了固定的组合物品了。比如“碗筷”,一提到“碗”就很自然地想起“筷子”。

(三)现代汉语中量词“双”的认知分析。《说文解字·雔部》:“双,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本义指两只鸟儿,所以“双”是源于“鸟”和“二枚”两个系统。在由名词义发展为量词义的过程中,这两个系统并没有分离,而是互相融合的。“双”作为量词出现在汉代,如《史记》“沛公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下面是“双”后的名词性成分。

甲、一~眼睛,一~耳朵,一~手,一~脚,一~翅膀。

乙、一~鞋,一~手套,一~袜子,一~筷子。

甲类是人或动物身体上的某类器官。“双”的本义是两只鸟,这就确定了数量“二”,再者“眼睛、耳朵、手、脚”都是鸟身上的器官,因此这就是“双”语义范畴扩大的结果,可以修饰器官。其次,“隹”是一种短尾鸟,所以可以用来修饰体型小的。乙类中的词都是穿戴或使用的配件,既然“手”都能受“双”的修饰,那么“手套”是戴在手上的,人们视角的凸显使之也能与“双”搭配。有时我们还说“双手、双脚、双腿、双眼”,而省去了数词“一”。这是为了音节和谐,双音节化的趋势导致的。

四、小结

在使用过程中,笔者也发现这三个量词在搭配不同的名词时,有时其中的两个量词会出现交叉性。比如:“双、副”+“手套、筷子、鞋垫”;“双、对”+“翅膀、耳朵、脚、眼睛”;“对、副”+“耳环、手镯、脚镯”。交叉原因是:(1)和这些名词所包含的深层语义有关系,它们共同的内涵被凸显出来了;(2)汉民族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在长期的使用中,汉名族的认知方式使其出现了一个名词可以和多个量词搭配的习惯,使其用法固定化,保留到了现代汉语中。

通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三个量词的分析,的确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对”强调的是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合在一起的两个人、动物或事物;“副”强调的是事物的完整性,而其中又涉及两种情况:可分开和不能分开;“双”强调的是人或动物的器官、人用的小型饰品。这样一经梳理,就不用再一条一条的死记硬背了,也跟老师的讲解带来了方便。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某些方法,来研究汉语,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变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实践证明:找出量词的规律,做好本体研究,并运用于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徐中舒.汉语大字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

[3]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0.

Analysis of Quantifiers of “dui(对)” “fu(副)”and “shuang(双)” in TCFL

“dui(对)”, “fu(副)”and “shuang(双)” are not only common nominal quantifiers, but also the basic quantifiers in TCFL. Especially when these three words express the meaning of number “two”, the foreign students usually confuse them.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m, the writer list their collocations with noun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en apply the related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o analyze, reveal the difference and find out the law. Thus it is helpful for low-level foreign students to use them.

“dui(对)”; “fu(副)”; “shuang(双); quantifiers; semanteme

罗黎(1986-),女,四川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2010-04-19

猜你喜欢

量词手套现代汉语
棉手套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量词大集合
做只手套好过冬
神秘的白手套
棉手套
量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