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黄冈旅游资源中的东坡文化开发*

2010-08-15郭杏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黄冈黄州东坡

郭杏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湖北黄冈438002)

浅议黄冈旅游资源中的东坡文化开发*

郭杏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湖北黄冈438002)

黄冈旅游业开发较晚、进展较缓慢,在我国各地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加快速度、加大开发的力度;在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中,东坡文化资源尤其值得发掘。苏东坡当年的游踪、交友活动、诗词文赋及美食和传说等都有开发价值。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是我们今天黄冈人应该研究的课题。

黄州旅游资源;旅游文化;东坡文化;开发

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古城黄州的旅游文化是丰富的,但较原始而急待开发,对东坡文化的发掘是开发黄冈旅游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2009年9月17日下午,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在黄冈宾馆,谈到增加黄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涵养时说,应做好苏东坡这篇大文章。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黄州可以说是苏东坡整个人生精神升华的最好“祭坛”。……他寄情于黄州山水,平民百姓,与当地民众和各阶层人士融为一体,寻找精神寄托。他与山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升华了自己的人格和情操。那么,他留下来的并且生生不息的也是一笔巨大的泽被后世黄州人的精神财富,只是我们还未能开发出来、利用起来为现代社会的广大旅游爱好者享用,为黄冈这块纯朴的土地挖掘出蕴涵深厚的旅游文化资源。

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的现代经济社会,人们需要一方蕴含丰富人文情怀的沃土,一个美景,一段传说,或美妙的诗词歌赋来释放烦闷,安放心灵,滋养精神,以备再聚生活的意趣和事业的动力。同时,如果在黄州旅游事业发展中,开发好了东坡文化这块宝藏,既能使传统的东坡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又能提升黄冈的旅游品位,增强旅游事业发展的后劲。

那么,如何用黄冈的东坡文化来整合黄冈的旅游资源呢?笔者以为初步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追寻当年苏东坡的游踪,仿建有关旅游景点;二是了解东坡当年的主要交友活动,增加今天黄州旅游的传说和情趣;三是整理有关诗词文赋,既增加旅游的文化涵养,又可以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当然,一个城市要以新的面貌示人,以新的经济形式来兴市,还包括诸多方面的发展:就旅游事业来说除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外,必须增加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还包括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的综合要素。在此,笔者只探讨有关东坡文化的开发。

一、追寻苏东坡当年游踪,选择性地开发旅游景点

尽管苏东坡初到黄州时,自称“幽人”而“无事不出门”。在给朋友李端叔的信中也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但同时又说“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正如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所说,他(苏轼)的思想感情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他有忧谗畏讥之心,也有愤世嫉俗之意。笔者认为他更有开朗洒脱之情怀,发现美欣赏美之情趣。不然,怎会一到黄州就吟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赞歌?

事实上,苏东坡也不是一位闭锁沉闷的文人。他既有他那个时代优秀文人不以一己之忧为忧的情怀,又有历代喜接近自然的文人特性,闭锁是暂时的,出游才是常态的,游览使他那悸动的心灵得到抚慰。在黄州贬居的四年多时间里,他游遍了方圆数十里、数百里内的城镇和村庄,足迹遍及黄州鄂州长江南北的主要景点。蜗居真不是他的性格。《蒙斋笔谈》载“:苏子瞻初谪黄州,布衣芒,出入阡陌,多挟弹击江水,与客为娱乐。每数日必泛舟江上,听其所往;乘兴或入旁郡界,经宿不返,为守者极病之。”[1]72据苏东坡研究专家饶学刚教授研究:在贬居黄州期间,东坡游览了麻城岐亭、春风岭,武昌(今鄂州)的西山、樊山、江心岛、车湖、刘郎氵伏,黄冈的丫头山、女王城、禅智寺、新生洲、欧阳院、阳逻、团风和沙湖,蕲水(今浠水)的伍洲、巴河、麻桥、兰溪、清泉寺和绿杨桥,罗田的乌马潭,大冶的桃花寺、磁湖和西塞山,蕲春的天峰麓,黄梅的五祖寺,黄陂的黄城等鄂东大地,大江南北。就是黄州城的四望亭(寒溪堂)、乾明寺、如画亭、高寒楼,城东南的朝天门、春草亭、南坡、柯山、啸轩、任公亭,城南的承天寺、快哉亭、庆瑞堂、洗墨池、暗井、一枝堂,城西南的涵晖楼(无尽藏楼)、栖霞楼,城西北的竹楼、赤壁、君子泉、玉儿山、龙王山、聚宝山、两耳山等寺观、园林、山丘、溪谷、桥梁、民家,都留下了他足迹和游踪,都可以成为我们今天追寻他、仰慕他的新景[2]32。元丰三年二月,东坡一到黄州,寓居破庙定惠院,条件艰苦,幸而“间一二日辄往”安国寺“焚香默坐,深自省察”,“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收召魂魄,退伏想念,求之所以自新之方”;“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2]36。同年五月家眷来黄后,定惠院无法安住,只得迁居临皋亭。这里条件稍好,更临长江,东坡对这里的自然风光,尤其对长江和生活环境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似乎找到了新的归宿和心灵的安慰。他说:“临皋亭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2]33。

对于隔江相望的武昌(今鄂州市区),东坡更是情有独钟,住返频繁。他自己就说:“所居临大江,望武昌诸山咫尺,时复叶舟纵游其间,风雨雪月,阴晴早暮,态状千万。”[3]而《栾城集》记载:“子瞻迁于齐安,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子瞻与客入山,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1]72可见,他不只游览西山,还为之营建了景观。

放浪山水,苏东坡感到“淡泊自持,变便佳健”,“风物之美,足以终老”之快乐。“江山久居益可乐”[2]34,忙碌的现代人能抽一二日闲暇忘情于山水,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会有益人身心健康,有益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苏东坡当年游历过的地方,可开发的景点不少,如黄州城区内的定惠院、安国寺、临皋亭、朝天门、承天寺、快哉亭、涵晖楼、栖霞楼、竹楼、赤壁、龙王山、东坡雪堂等;还有周边县市的麻城岐亭,浠水巴河、麻桥、兰溪、清泉寺和绿杨桥,罗田的乌马潭,蕲春的天峰麓,黄梅的五祖寺,大冶的桃花寺、磁湖和西塞山,黄陂的黄城,鄂州的西山、樊山、江心岛、车湖、刘郎氵伏等。这些景观有的可与黄州辖区县市联合开发,有的则要与其他县市联合开发。如果真得到了适当的有效的开发,那么,鄂东整个东坡文化旅游事业就能兴盛发达起来。至于说如何规划、如何开发那是另一个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二、从苏东坡当年交友活动中,挖掘有趣的人文故事

《避暑录话》说:“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谈谐放荡,不复为畛畦。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后去。设一日无客,则歉然若有疾。”可见,苏东坡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不喜独处,喜欢结交朋友,而且不端身架,如他所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不论对方身份地位,他都能找到交往的乐趣,同时也带给别人乐趣。他处逆境而不消沉,大概也与他这种性格有关。

饶学刚教授认为,贬居黄州期间,东坡结交的朋友仍过百人(《苏东坡在黄州》)。除书信谈心外,来往密切的则有:太守陈君式、徐君猷和继任杨君素,难友王定国、滕达道和张怀民,同庚马正卿,同乡陈季常、王齐愈和王齐万,鄂州太守朱寿昌,进士潘丙和古耕道,诗人潘大临,名医庞安时,药师郭兴宗,黄州通判孟亨之和继任张公规,淮南西路提刑李公择,名僧继连和参寥,绵竹道士杨世昌,庐山道人崔成老,禅师海印,画家米芾。还有黄冈少府张舜臣,县令何颉、周孝孙、郑元舆,武昌主簿吴亮,麻城主簿李台卿、岐亭监酒税胡定之,黄陂县令李,蕲水县令李婴、县尉潘昌言,宜都县令朱嗣先等人。可以说,上与地方官吏,下与流民乞丐,大凡和尚、道士、农夫、樵民、渔翁、商贾、郎中、秀才,老妪和儿童,他都与之往来结交,并产生了共同的语言和情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28;甚至还留下了不少美丽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

《西清诗话》载:“东坡谪黄冈,与陈季常(住麻城岐亭,号龙邱居士)游,季常自以为饱禅学,而妻柳氏颇悍忌,客至或诟骂未已,声达于外,季常畏之。故东坡因诗戏之曰:‘谁似龙邱居士贤,谈空谈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虽有研究者认为外行人将“狮子吼”理解错了,但人们还是相信这是真实的故事,因为很有人情味、很吸引人,并早有人据此编写了电视剧。

《苕溪渔隐丛话》载:“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石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白鹤南飞》以献。”(李委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正在坐客为新曲陶醉之际,李委从衣袖中抽出一张纸对东坡说:“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诗曰:‘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1]80文人雅士相聚,普通事也能玩出雅趣;现代经济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信息资源爆炸,娱乐方式多样,可就是缺少些这样质朴的人情交往和情趣从容。这样的小故事若是挖掘出来,应该是受欢迎而大有价值的。

《竹坡诗话》载:“东坡在黄州时,尝赴何秀才会,食油果甚酥,因问主人,此名为何?主人对以无名。东坡又问为甚酥?坐客皆曰:‘是可以为名矣!’又,潘长官以东坡不能饮,每为设醴。坡笑曰:‘此必错着水也!’他日忽思油果,作小诗求之,云:‘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已倾潘子错着水,更觅君家为甚酥。’”[1]82这“为甚酥”就是流传至今的“东坡饼”,如再配上这有趣的故事,它就不只是一种普通小吃,而是内涵丰富的东坡饮食文化了。在吃饭不愁的今天,文化更能引起游客的兴趣和情趣。

三、开发东坡诗词文赋和书画珍品

苏东坡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谪居黄州期间又是其创作高峰期,不仅留下了数百篇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还留下了不少令人称奇的书画作品,而且还有不少传说故事。

(一)频繁游览山川激发了创作热情

游览确实陶冶了东坡的情操,排除了不少忧愁苦闷,并且佳作不断涌现。元丰四年,东坡在答陈师仲主簿的信中说:“山水穷绝处,往往有试题字”。他认为“天地与人一理也”,寄情于山水,山水也会回馈情愫于人;人又可以通过山水景物来寄寓自己的种种人生感悟和哲理[2]32。

频游武昌西山、樊山、九曲亭、车湖、刘郎氵伏,在那里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记忆和美好诗文;五访麻城岐亭,结识了故友陈季常,写下了著名的《岐亭五首》,十二次游览赤壁诸胜,触景生情,幡然醒悟,创作了千古绝唱《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2]33-34。元丰五年是东坡大游览、创作大丰收的一年。三月七日,东坡相田沙湖(今黄州区南湖附近),途中遇雨,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风雨中“吟啸徐行”,并感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对困难如此安之若素,正是东坡对贬谪生活调适后出现的新的生活态度。沙湖相田得臂疾,潘昌言县尉等迎接送至蕲水麻桥名医庞安时家中,居留数日。疾愈后与庞同游清泉寺,见寺前溪水西流,遂作《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后三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东坡遭受政治打击后对人生态度的积极思考。我国的河流因地势原因大多东流,但这不是绝对的,也有溪水西流。人生时光流逝虽然不可逆转,但也不必悲伤、不必消沉。夜过蕲水酒家,饮醉,策马至溪桥,解鞍,曲肱枕头而酣睡,醒后见清朗的天光、纯净美丽的自然之景,晃然感觉如仙境,便提笔书《西江月》(照野浅浪)于桥柱之上。

(二)才华横溢留下了不少创作趣谈

《渑水燕谈录》说:“子瞻文章议论,独当出世,风格高迈,真谪仙人也。至于书画,亦皆精绝。故其简笔才落手,即为人藏去。有得真迹者,重于珠玉。子瞻虽才行高世,而遇人温厚,有片善可取者,辄与之倾尽城府,论辨唱酬,间以谈谑。以是尤为士大夫所爱。”

《冷斋夜话》说:王文公居钟山,有客自黄州来,公曰:“东坡今日有何妙对?”对曰:“东坡宿于临皋亭,醉梦中而起,作《宝相藏记》千余言,才点定一两字而已。有墨本,适留舟中。”公遣健步往取而至,时月出东方,林影在地,公展读于风檐,喜见须眉,曰:“子瞻人中龙也!然有一字未稳。”客请愿闻之,公曰:“‘日胜日负’,不若‘日胜日贫’耳。”东坡闻之,抚掌大笑,以公为知音[1]78。

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共称北宋著名书法四大家。米芾在《画史》中说:苏子瞻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问何不逐节分?苏答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运思清拔,出于文同与可(与苏轼同时代的画家文与可,亦为亲戚,善于画竹,“成竹在胸”)又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米芾自湖南过黄州,初见东坡,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东坡即起当场在纸上作了两枝竹、一枯树、一怪石。这幅画后被驸马都尉王诜(字晋卿)借去不还。东坡画画有他的特色,对象多为老梅、长竹、枯树和怪石。

苏东坡的书法在当时代就非常有名,最有名的就是在黄州创作的《寒食帖》;贬居黄州时有慕名求书者,东坡也乐意写。《春渚纪闻》说:“东坡在黄日,每有燕集,醉墨淋漓,不惜与人。”“至于营妓供诗,扇题带画,亦时有之。”

此外,苏东坡在黄州还留下了不少美食佳话。他所做或所欣赏的美味有“东坡肉”、“蜜酒”、“为甚酥”(东坡饼)、“元修菜”或“巢菜”(是为豌豆苗荚,东坡有诗云:“彼美君子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等等,都是值得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不可等闲视之。

[1]颜中其.苏东坡轶事汇编[M].岳麓书社, 1984-05.

[2]饶学刚.苏东坡在黄州[M].京华出版社, 1999-05.

[3]与上官彝书[M].苏轼文集,中华书局, 1986:1713.

Dongpo Cultur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Huanggang

GUO Xing-fang
(Huan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438002Hubei)

It is much laterer and slower to develop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uanggang city.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ll over our country nowadays,it is necessaryfor us to accelerate the speed and enlarge the development.Dongpo culture is deserved to develop especially in the rich humanity tourist resources.It has developing value of Su Dongpo’s traveling trails,makingfriends activities,poetry,diet and legends,etc.How to do the above thing well is the subject which we should research in Huanggang today.

Huangzhou tourist resources;T ourist culture;Dongpo culture;Development

G124

A

1672-1047(2010)05-0006-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0.05.02

[责任审校:蔡新职]

2010-08-20

200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鄂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09b514)阶段性成果。

郭杏芳,女,副教授,学报副主编;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E-mail:hbhggxf@163.com

猜你喜欢

黄冈黄州东坡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多情最是黄州月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