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2010-08-15毕业武张国华李凤仪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研讨矿井灾害

毕业武,张国华,李凤仪

(黑龙江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27)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工业迅猛的发展,煤炭行业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对创新型、应用型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煤矿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1~3]。“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是安全工程专业 (煤矿定向)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不了煤炭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1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在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授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弊端。

1.1 约束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讲授教学法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课堂内容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锻炼的只是较强的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约束,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1.2 约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通常只是给出结论,很少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受到约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1.3 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

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主要讲书本上的知识,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甚少,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理论知识,这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实践技能差。

1.4 学生思维空间受限制

课堂讲授内容与实践应用结合甚少,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不能引入到课堂中,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前沿,信息量少,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新颖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学生只知其理,不明其用。

1.5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差

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甚少,学生被动听课,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这必然导致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差。

2 教学方法改革基本思路

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对矿井围岩安全控制技术及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选择的教学方法应体现学生分析和处理矿井围岩灾害事故能力的培养以及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与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由于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技术工程实践性强,因此该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应体现学生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

3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3.1 研讨教学法

研讨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或工程实际问题等,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研究的教学组织形式。针对矿井围岩控制及灾害防治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研讨教学法流程为课前准备工作

(确定研讨专题,学生分组并指定小组长,每组收集研讨资料)→课上研讨 (各小组研讨、统一意见,小组长讲解,老师及其他学生提问)→总结与点评→学生反馈 (根据反馈意见确定下次研讨改进措施及注意事项)→学生课下形成研讨报告等。研讨专题内容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来确定,具体内容见表 1。

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尤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以及灾害事故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学生应学会举一反三,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安全工程专业 (煤矿定向)2004、2005级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能够体现本教学方法取得的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设计时能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表现出一定的创新精神,毕业设计成绩优良率达到 100%。

3.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在“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应用情况见表 2,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思考、联系、创新的启迪。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将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阶段研究成果和其他新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明其理、知其用。

3.3 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指在矿井围岩控制和灾害防治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进行两周左右时间的现场教学,教学内容以巷道围岩支护设计、围岩灾害防治为主,并要求学生参与到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工作中,旨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设计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在现场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并能进行现场支护方案设计,表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安全工程 (煤矿定向)专业 2006级五名学生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论文,见表 3所示,表现出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结论

通过对矿井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参加工作的煤矿安全定向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由此可见,该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1]薛维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 [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德江.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J].中国大学教学,2009,(5).

[3]吕金海.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8,28(5).

猜你喜欢

研讨矿井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煤矿矿井技术改造探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矿井提升自动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