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时代适应力
2010-08-15吕媛媛
吕媛媛
(齐鲁师范学院,济南 250013)
浅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时代适应力
吕媛媛
(齐鲁师范学院,济南 250013)
视唱练耳课是高师音乐院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基础性课程,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这门课学习质量的高低极大地影响学习者的音乐素养。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师音乐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应在与时代接轨、开辟新的教学思路方面积极进行改革。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实践;数字化教学;时代适应
从视唱鼻祖中世纪音乐理论家圭多对唱名和记谱的初步理论统一,到今天视唱练耳教学多媒体运用的不断探索,视唱练耳经历了大约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与改革。它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走进音乐殿堂的捷径,同时也为普及和提高音乐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当今的音乐教育已经将视唱练耳列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进步的今天,怎样让这门学科与时代相适应,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高等音乐教育应该要与时俱进,视唱练耳教学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针对现行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进行根本意义上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社会需求的转变
曾经有很多人认为,进入大学就意味着找到了工作的“铁饭碗”,而无数家长和孩子的梦想就是要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让他们觉得今后的日子可以衣食无忧。但是,从1996年开始的大范围扩招和社会办学的不断完善,上大学已经不是件困难的事情了。高等教育的音乐专业,也像其他学科那样受到了冲击,现在的中小学校成了高师毕业生尤其是音乐毕业生最热门的地方,甚至一些毕业生选择了幼儿园作为事业发展的开端。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择业门槛的降低反映了人才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在高师毕业生中得到了完全体现。高师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地,社会对全面发展并具有综合素质学生需求,取代了原先的专业突出优先录取的原则。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学习和了解音乐基础知识,这就要求高师毕业生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音乐修养。视唱练耳课是一门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课,它涉及了乐理、钢琴、和声等多门学科的内容。而原先高师音乐教育所涉及的视唱练耳课,并不是主要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的单一、枯燥不能适应学生今后所面临的就业需求,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二、陈旧教学体系需要变革
高师视唱练耳课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了其教学的被动、繁琐。
首先,授课对象没有针对性。大多数高师视唱教学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人数基本上超过30人,有时甚至更多。而对于教学对象,基本没有按照能力水平的高低进行划分,这就使学生出现了程度上参差不齐的局面。鉴于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学习积累对视唱练耳学科所起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学习视唱练耳阶段基本上不会有质的飞跃。这就使得能力基础差的学生与条件素质高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有很大差异。因此,因材施教的规划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其次,教学模式老化使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音乐文化呈现出的多元性和学生的吸收能力已远远超出了教育者的想象。尽管多媒体教学已经日新月异,但除了少数院校的视唱练耳课运用外,大多数院校还是多用钢琴为主要教学设备、黑板辅助教学模式,除了听琴声,就是随琴唱,教学的内容也是延续旧的教学套路,更没有标新立异的实践改革。所以在变革中寻求发展,更新内容,才是学科持续性的根本保证。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需要改进
首先,缺少课堂辅助的媒介。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以各式乐器为辅助;达尔克罗兹的音乐课有体态律动的自由。我们的课程有什么可以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成为主动的驾驭呢?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一直在接受老师的教授,对于错误的东西,也是听从老师建议并加以改善。这门要求个人能力水平极高的学科,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能否找到一些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实践的媒介,以获得自我改善、自我指导,应该是一项有着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其次,教学条件是弱势。相对于其他学科大量辅助性教学指导教材和各种渠道的同步性教学环境的改进,视唱练耳课程在高师教育中所获得的待遇是远远不能满足它本身的需求的。我们知道,要想拥有对音乐敏感的耳朵,必须经过几百万、几千万次标准乐音的锤炼,要有系统的完善的指导方法。而高师音乐教育中恰巧在这个环节上存在明显不足。一是用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乐器是钢琴,大都没有定时的调律或者因为钢琴质量问题会频繁跑音,以至于学生上课时没有得到标准的音感概念,造成错误的音乐听觉。二是高师视唱练耳教材大都是“东拼西凑”得来的,没有适合自己的统一教材,视唱内容多,理论分析少,这使得在一定程度的教学上产生盲目性,缺少科学性,造成一定程度的知识滞待。这些不良因素都会或多或少的给这门课程带来些不利影响。
针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现存的几点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理论与实践搭配,改善教材内容
首先,高师视唱教学必须拥有固定统一的教材,使教师有一个基本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教材也应体现出师范专业的特色,将理论部分与实践环节合理搭配运用。使学生通过学习加强自身综合能力,为今后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应尽快普及多媒体视唱教学,使教与学充分融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科技进步最明显地体现在计算机的应用上,音乐教育这个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也不可能将这种进步排除在外。计算机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运用中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已经被许多年轻的教学者所推崇。赵易山教授的《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研究》详尽阐述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而这种优越性正是解决教学模式老化、教学效率偏低的最有效方法。
2.实践是检验和促进、提高教学成果的重要条件
通过参加中小学课程实践,让学生体验相应的教学环境、理清知识结构,从而提前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建立系统的教学构想。高师大多数实习都被安排在大学四年级,这个时候,学生的课程基本都已经结束,当在实习中遇到了问题想补救的时候,却有为时晚矣之感。在未形成不良的结果前,就让他们及早体会学习的目的和含义,让他们从入学开始就深入到教学的前沿,使有效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只有这样教学效率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课堂教学增加试讲部分,使学生知识结构的优缺点提前显露出来,一方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治学的严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及早发现一些问题。教学相长是通过实践检验,是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得能力的一种肯定。而学生在扮演教师角色的时候,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理清知识结构的整体思路。最重要的是,这些进步,如果在完全自觉的情况下产生,效果也会极大的高于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的结果。
3、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来分类教学
每个学生的特点不相同,而同一专业的学生大都具有相同的特点,抓住他们的共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是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堂中小学音乐课程不仅需要范唱、钢琴伴奏、指挥,还要对学生音准节奏的纠正、基础知识的教授,作品特点讲解等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高师学生针对一堂课便会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发挥他们的优势,就是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应该进行的训练。钢琴专业学生有着整体的优越性,对于他们的教学,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视唱、和声进行、曲式分析、即兴创作、移调转调的训练以及音乐风格欣赏要有明显的侧重。器乐专业的学生没有钢琴学生过硬的音乐听觉,但是却大多有很强的固定音感,因此对于纠正音准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相对于范唱、钢琴伴奏却是他们最大的难题,所以,在视唱教学课堂上,应着重训练他们正确的发音视唱、自弹自唱,以及简单和声进行规律的强化,以适应中小学教学要求。声乐专业学生音高概念大都倾向于首调简谱,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恰恰也是首调唱名,相对来说容易融合。除了与器乐学生一样的弱势外,对于和声与曲式也是他们比较尴尬的课题。增加他们的和声音感,锻炼他们即兴伴奏的能力是在完成基本发音视唱训练后的重要训练部分。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教师的反映是基本功较差。究其原因,多数声乐学生学习声乐的时间较短,音乐的原始积累较少,这一点远不如器乐学生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次对音高的储存量。所以,他们对听音、即兴识谱和演奏有很大的困难,虽然有甜美的音色衬托,却缺少迅速的音高反应,这也成为教学的最大障碍。对于他们的视唱教学除了最基本的钢伴、基础音乐知识的训练外,应着重方法训练,让他们对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熟练掌握,面对新课题时知道如何备课、如何提前准备,有的放矢地提高应变能力,这样,才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最佳姿态面对工作需求。
优质的教学和完善的教学体制是培养造就优秀学生的关键。所以对于师范类音乐教育,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而作为音乐学科的基础课程——视唱练耳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提高其认识、解析音乐的能力。要保证这门学科的持续、优质发展,就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和发展这门学科,只有这样才会在塑造音乐灵魂的教育之路上走地更快更好。
[1]李妲那,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高师《中学音乐教学论教程》教材编写组.中学音乐教学论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唐俊岩.简述视唱练耳教学的演进[J].乐府新声,2003,(4).
责任编辑:陈冬梅
G64
:A
:1671-4288(2010)05-0157-02
2010-03-25
吕媛媛(1980—),女,山东莱阳人,齐鲁师范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