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历史教学改革

2010-08-15孙晶晶

潍坊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大学历史教学模式

孙晶晶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浅谈大学历史教学改革

孙晶晶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传统大学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影响到大学历史教学,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等方面。大学的教学与教学改革必须针对培养目标来进行。大学历史教学改革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结合和统一。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大学的历史教学改革获得成效。

传统教学模式;大学生培养目标;大学历史教学改革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自主性的影响等方面。笔者欲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认识,并针对这些弊端和大学生培养目标等方面给出大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大学历史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主,以教材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这种模式延续了中学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学成为高中的延续,成为“高四”、“高五”……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学习又成为以教材为中心,预习听课、复习、记忆、背诵的模式。这样一来,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依然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很难拓宽知识面,拓宽视野。

第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过于突出,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习惯于被灌输,被动接受,因而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惰性。笔者曾经在历史专业大学三年级的一个班级中试着推行新的教学模式,虽然仍以老师讲授为主,但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将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方法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各自布置一个课题,在老师讲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与该小组的同学进行探讨和学习。为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笔者让学生选择是按照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学还是按照老师讲,间或讨论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结果在全班43个学生中,只有不到10个学生同意用新的教学模式。最终,新的教学模式未能推行。

第三,评价模式单一,过分依赖考试,导致学生应试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养成了一种应试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多年的应试学习中养成了习惯,听课和记笔记时,选择重点依然以考点为主。在历史教学中,一堂课下来,学生脑海里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而不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曾在下课后问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感受。学生的回答是:老师一堂课讲的重要内容太多了,记重点记得手都疼了。当老师问学生对我们这堂课所讲的某个事件的看法时,他却匆匆翻开课本,试图到课本中去找寻答案。应试学习除了表现在听课方面,还表现在学生的课下学习方面。对很多大学生来说,大学的学习生活基本是平时听课(甚至不听课)、考前突击、背诵,应付考试。对于某些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最出效果的是考前一周。对于习惯了背诵的学生来说,即便一学期大部分时间没有学习,用一周的时间突击背诵,应付考试是很轻松的事情。

纵观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可喜的是,现在从学校到院系都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也积极进行着教学改革的尝试

二、大学培养目标与教学改革

大学的教学与中学教学有所不同,大学学习与生活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有不同的意义。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和过渡阶段:

第一,大学生活是学生成人化的过程,“断奶”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学会在生活方面自理、自立,一方面是在心理上成熟和独立。

第二,对我们潍坊学院很多学生来说,大学生活还是他们城市化的开始。据了解,本校有很多学生来自农村。从农村来到大学,走出校园就步入社会,因此,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也是学习如何在城市生活中生存、发展的准备阶段,从一个农村娃娃到一个城市人的转变中,大学生活既是一个准备阶段,又是一个过渡阶段。

第三,大学生活是学生社会化的准备过程,或者说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的阶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毕业就要走向社会,能否在学校做好准备,对于他们将来能否更好的立足社会非常重要。在大学中,他们要培养团队精神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大学教学承载着重大的任务,大学教育对学生能否顺利成长、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至关重要。大学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大学教学应该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根据培养学生的成长需要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近些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可谓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对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大学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进行改革:一是强调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面和综合技能的培养。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大学教学中,教授专业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完成培养人才的教学目标和适应时代需要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观念。

发展中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才。但是,近来,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这一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之间存在着差异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择业心态与社会需求出现了偏差。在过去几十年中,考上大学往往和体面的工作、高收入、光宗耀祖有着密切的联系。走进大学的校门,就等于迈进了小康生活的大门。因此人们对于考大学有极高的热情,同时对于考上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带来的收益或回报也有较高的期望。但最近以来,人才培养增多,但社会能够提供的符合大学毕业生期待的工作减少,因此出现了学生毕业难找工作的情况,进而出现了一些“上学无用”的说法。实际上,到目前,从各种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社会发展不是不需要人才,而是很需要人才。学生难就业,很多地方都需要人才,这是一对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做好充足准备的同时,在心理上,也做好准备,用良好的心态选择就业。

三、大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思考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急需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这就要求大学教学方式必须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做适当的调整。那么,就历史专业来说,大学历史教学应该如何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呢?

第一,教学改革应该是教与学两个方面改革。“教”固然重要,但是,教学改革的最终效果更多的体现在“学”上。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应试。进入大学以后,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有力的引导,他们失去了应试的目标,一旦不能确定自己新的学习目标,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改变学生在传统中学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与学中找到自我,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要怎么学,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也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在新学期开学时,笔者曾让大三年级的学生说说他们倾向于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哪方面的内容更有兴趣,想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学生的答复竟然是:“老师讲什么、怎么讲都行。”“本来你就是老师,我们是学生,学生不习惯也要习惯,不适应就慢慢来适应。”听到这些话,笔者感到有些震惊,顿时无言!因此,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是教学改革中很关键的一步。学生不能自主的学习,任何教学改革措施都无法真正实行。此外,不懂得自主学习的学生,还谈何创新呢?

第二,教与学是一个整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都应该做出相应的变革。首先要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授课不应限于对教材的讲解,更多的应该是对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一个引导。重要的不是新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学会一种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就历史学科而言,对于一些评判性的历史问题,教师不宜给出定论,应给出多种观点,留给学生考虑、选择和判定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进行研究性学习,以解决或探究某个历史问题为目的,带着问题去学习。授课方式应该是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给学生一些自由的、自主的学习时间。不过,有一点还要注意,虽然现在也有人提倡在大学历史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但是大学毕竟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它以学习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为主,因此,研究性学习只能是辅佐性教学模式。

第三,对于历史学科来讲,大学历史教学改革要取得实效,还要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使考核或评鉴方式与授课方式和学生学习模式相一致,否则,新的教学方式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考核不能侧重于学生能否掌握教材知识,应该侧重于检测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减少或放弃对纯粹记忆性知识的考察,提倡考察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察方式。减少考试,以考核方式取代之。考核方式也不宜以是否符合“标准”答案来判定。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学生能够对自己做出的结论进行充分论证,有理有据便可。这样才能更适合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让学生放弃应试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便实现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总之,大学历史教学改革应该以“教”与“学”为中心,一方面强调教学方式的改革,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改变中学历史教学中养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养成新的、积极的、自主的学习习惯,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统一,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此外,考核方式也应适应新的培养目标和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使得大学历史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1]陈颖.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J].历史教学,2005,(2).

[2]车华玲.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研究与使用[J].历史教学,2005,(8).

[3]郑林.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问题——处理好教学与教科书的关系[J].历史教学,2007,(2).

责任编辑:陈冬梅

2010—08—11

孙晶晶(1978—),女,山东德州人,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历史学博士。

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10)05-0145-02

猜你喜欢

大学历史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新历史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