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高中汉语学科模块教学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2010-08-15朴泰秀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笔法学分

朴泰秀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民族教育研培部,哈尔滨 150080)

试谈高中汉语学科模块教学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朴泰秀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民族教育研培部,哈尔滨 150080)

针对民族高中汉语学科模块教学中存在的运行状态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应注意把握模块教学的基本含义、模块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设计步骤、设计原则、教师作业以及模块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抓住重点与适度拓展结合、课程资源利用等问题。

高中汉语;模块教学;注意把握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的有关精神,全国各地的高中相继实施了模块教学。东北三省的各朝鲜族高中也已着手实施模块教学,黑龙江省已经出台了民族高中新课程语言类学科模块教学实施的指导意见。模块教学具有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主体性、综合性等鲜明特征,它顺应了目前高中教育强调选择性、多样化、个性化、综合性的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有利于高中教育更好地与大学教学相衔接,有利于学生学习规律的把握,有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自己发展的方向。

目前朝鲜族高中汉语学科实施模块教学的运行状态不够平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差。笔者认为当前在朝鲜族高中汉语学科模块教学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意把握模块教学的基本含义

《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对“模块”( Module)一词作了如下的解释:(1)(标准尺寸的)建筑部件;(2)(尤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程序的)模件、组件、模块。可见,“模块”一词最初是建筑、家具、计算机等行业的术语,后来才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各技术领域。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 ( Michael Cazzaniga)教授于 1976年提出了“模块”这一概念。他认为:“新的观点认为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

1983年,认知科学家、美国拉特格斯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哲学教授 J.福多出版《心理的模块性》,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角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块性。他首先从功能的角度把心—脑划分成两个非常不同的部分:“输入系统”和“中心系统”。根据福多的界定,只有输入系统才是模块性的,而中心系统则不具有模块性。

此后,西方心理学界对心理模块性的探索热情一直兴盛不衰,认为它是人类对心理的本质,特别是对“认知加工是怎样被组织起来的”认识的一场革命,它被发展成为与“模拟论”、“理论论”并列的“模块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三大理论之一。

模块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在教育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将模块理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就是将一门学科中或各门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从 20个世纪 8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了模块理论。

1993年我国引进模块教学后,也首先应用于职业教育中,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也面临着改革,但目前模块教学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对模块教学的含义予以如下的界定,它是基于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比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把课程分为八大学习领域、13门学科和若干个模块。目前黑龙江省朝鲜族高中汉语课程模块设计规定如表 1:

模块的设计可以是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的知识组合,也可以是一本书的整合,从小的方面说,也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小的学习点。

以模块的形式设计课程便于学生学习,也便于反馈。学生由学期末的反馈,变成模块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对学生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二、注意把握模块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设计步骤

模块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内容:

(1)模块名称;(2)模块目标 (总体目标);(3)子 (分)模块名称;(4)子模块目标 (可以理解为分单元目标);(5)小节课题名称 (每次授课的目标);(6)课目标 (每次授课的目标);(7)具体的教学活动 (编写模块材料)。

上述模式中,无论是模块目标、子模块目标,还是课目标,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目标。各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性强,明确规定学生在学习该模块后应学会哪些知识点,具备怎样的能力。

模块设计可采取三个步骤:(1)分析 (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分析);(2)整合 (整合同类功能的知识点和能力项);(3)分化(同类型知识密集的一个个模块,各模块下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子模块,也可以不设)。

如,分析写作模块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教材内容整合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分化几个模块 (开头、结尾、选材、布局等)。

再看看我省哈尔滨市朝鲜族第一中学高中汉语语法模块设计方案:

模块设置有以下具体原则及要求:一是要更加灵活地适应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适应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发展的需求(专题);二是要把课程逐步走向以专题或课题 (top M)为组织线索,便于学生从事探究学习,使课程走出内容驱动 (con2 tent-driven)、走向探究驱动 ( Mq Mry-driven);三是要便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意把握模块教学具体操作层面的几点问题

(一)注意把握模块式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

(1)授课内容排列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以课本为载体,以课本目标为序,而模块式教学以开发的一个个模块为载体,模块具有可选择性。

(2)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不同。传统教学模式着重对群体进行授课,以教师为中心,而模块式教学着重对个体进行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3)培养的侧重点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以获得分数为主导,侧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模块式教学以获得能力为主,侧重点是使学生会做什么,即注重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独立性培养,也就是拓展能力的培养。

(二)注意把握模块设计的三条原则

1.坚持以必修模块为主,选修模块为辅的原则

必修模块应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让学生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汉语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模块的设计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突出选择性和发展性,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2.坚持“把握核心、教好母本”的原则

民族高中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建议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应以国家教育部于 2006年出台的《汉语课程标准》为核心准则,以延边教育出版社根据《汉语课程标准》编写的《汉语教材》、《自读课本》和《汉语训练》为样本教材。

3.把握好民族性特点的原则

其内涵应包括三层意思:

一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应时刻贯穿和体现国家的民族性特点。

二是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是国家的统一行为,国家所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适用于我国所有的普通高中,所以民族高中也要义不容辞地服从国家的整体部署,不能因为局部的利益影响整体的进程。当前民族高中应认真地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中要求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分要求以及具体实施方案等。

三是关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实施过程中的特殊问题。

在贯彻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本着实事求是、特事特办的原则,灵活地解决好一些特殊问题,不能一刀切。如对那些多学一门本民族语文的民族学校,在学习内容、学分统计、课时安排及评价形式等方面赋予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三)注意把握学生学分的具体要求

比如,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的要求,朝鲜族中学由于比汉族高中多学一门本民族语文课,所以学分的计算方法与汉族高中有所不同。朝鲜族高中必修学分为 20学分 (朝鲜族语文 10学分、汉语 10学分),这显然比汉族高中在必修学分方面多 10学分,而且学习必修课程所需课时也比汉族高中多。这个多出来的 10学分,只能在选修课程中抵消,即高中三年中朝鲜族高中的学生应至少获得 126必修学分 (汉校116学分)、选修Ⅰ12学分 (汉校 22学分)和选修 Ⅱ6学分,以上合计总分为 144学分。最多可获得 189学分,通常不超过 180学分。

汉语学科模块应得到的学分计算方法如下:学生修满必修课程的 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对于汉语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选修课程中选修若干个模块,获得相应学分,加上必修课程的 10学分,合计为汉语学科的总学分(必修 10学分 +选修 2学分 +……=12学分 +……)。

(四)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1.重新整合、整体规划。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由节选的文章向整部作品延伸;由作家的一篇文章向其他的作品延伸;由一个作家向同时期的其他作家延伸;由一篇文章向同类型、同题材的作品延伸……这样,学生既能对一部作品、某个作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又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学修养,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2.教材有不当的地方,是不是能够删换一些篇目,增加一些课外美文;教参说法太死板,是不是能够给学生讲点自己的见解;教材中的作文范文不理想,是不是能够亲自动笔写一写或换掉别的;教材的编排顺序不太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不是能够打乱顺序重新调整,教师应该有一些敢做敢为的勇气。

3.积累经验、自成体系。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创建自成体系的汉语模块。比如,高中汉语作文模块可设计为:

按体裁可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若干个模块;按写作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可分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行文、修改、表达等若干个模块;按每个体裁的不同侧面也可分若干个模块,如记叙文可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四个模块,应用文可分为书信、日记、消息、演讲稿、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等模块,材料作文可分为扩写、缩写、续写、改写、仿写、看图作文、读后感等模块;按综合题型写作可分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题型、想象型作文题型等模块;按笔法可分为开头笔法、结尾笔法、结构笔法、时空笔法、抑扬笔法、活用动词笔法、“点睛”笔法、精彩“对话”笔法、创设佳句笔法、虚实互补笔法、写出波折笔法等诸多笔法模块。

我们应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特长,整合资源,进行认真的备课,并统筹安排课时,打破年级和班级的界限分层教学,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大大地提高汉语作文水平。

(五)抓住重点、适度拓展

要抓住汉语学习的关键环节,尽快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汉语课程标准》把民族中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放在重要的目标上。汉语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我们应通过口语交际、阅读、写作和应用学习等板块,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对民族学生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正逐渐扩大大学的自主招生比例,各大学的自主招生无非是分面试和笔试两种,所考的内容五花八门,所以我们应适度拓展高中课程的内容,这对民族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六)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汉语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一般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书店、图书馆、展览馆、壁报、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新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内容等,也都可以成为汉语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多种汉语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开发利用潜在的资源。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汉语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给学生创设汉语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汉语学习活动。

4.新课程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汉语、用汉语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

Key Points In Chinese Module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PI AO Tai2xiu
(Research and TrainingDepart Ment of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Harbin 150080,China)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everal key points in Chinese Module teaching in nationality high schools.First,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basic Meanings of the Module teaching,the basic organization for Ms and design steps in the Module teach2 ing.Third,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proble Ms in concrete operation of the Module teaching.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 scool; Module teaching;pay attention to

G633.3

A

1001-7836(2010)04-0053-03

2009-12-08

朴泰秀 (1959-),男 (朝鲜族),黑龙江五常人,副教研员,从事汉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笔法学分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笔法与临摹
学分美食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变革中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调查研究——以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例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骈散写作与高中课程的结合举隅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