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师范生就业困境透视及对策——以广东省为例

2010-08-15邓秋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生广东省

邓秋萍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州 510507)

高职师范生就业困境透视及对策
——以广东省为例

邓秋萍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州 510507)

高职师范生是高等师范教育和高职教育中的特殊群体,加上高职师范生自身的“软肋”,目前,高职师范生普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困境。透视就业市场的环境因素及高职师范生自身因素,寻求突破高职师范生就业困境的有效对策,有助于突破“弱势文凭”的困境,促进社会和谐。

高职师范生;就业困境;透视;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职高专已构成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1]。据 2009年《就业蓝皮书》公布: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 600万,高职高专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达 84%,其中,专业对口的逾50%,专业不对口的约占 32%,自主创业的比例约为1%[2]。值得关注的信息是,近年一路“飘红”的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全国中小学减少了21 175所,中小学在校生减少429.88万人;以《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中1∶15的平均师生比粗略推算,理论上全国将缩减教师岗位 29万个[3]。近日有媒体报道: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 630余万,师范类毕业生总数将超过 60万人,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 30万人[4],且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指定招聘“211工程”院校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这无疑将使广东省相当数量的高职师范生就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影响高职师范专科生就业困境的环境因素

高职师范生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决定了高职师范生和普通高校师范生不同。根据 2006年国家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市场,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近年来,广东省各地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师范毕业生,在现实中遭遇了与其他高职毕业生群体不同的就业困境。

1.教育资源与结构的调整,高职师范生就业空间被缩窄

为实现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城乡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广东全省从城市到乡镇,因中小学在校生总量有下降而逐步推进中小学校合并,呈现出教师需求量锐减的趋势。“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的五个试点之一的广州市越秀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学区管理模式”之后,又推出“强并弱”的原则,从今年 6月份开始该辖区内不同层次的 12所中小学校合并成为六所学校[5];粤西湛江霞山区教委下达红头文件,将辖下的 19所中小学重组合并或撤销;粤东的大埔县政府将实施“撤点并校”作为顺应城镇化大趋势的迫切需要;东莞麻涌镇根据《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把全镇现有的 20所中小学重新布局调整,最终合并为 3所中学和 6所小学;本省各地同样的举措为数不少,形成了包括高职在内的各层次师范生就业空间被缩窄的环境因素。

2.教师岗位数量饱和及资格准入限制,高职师范生就业空间严重受阻

广东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信息:珠三角地区公立学校的师资已基本饱和,2007年广东2.8万师范类毕业生已经陷入了求职“寒冬”,2008年新增4 000人[6],2009年更增加了1.8%[7]。据了解,广东省内在中小学师资培养方面,极有特色且口碑较好的几所高职院校师范毕业生,前几年 85%以上的毕业生都留在广州和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学校,不少名校的校长亲自上门邀请毕业生前往应聘,但 2009年对口就业人数已大幅度减少了 40%左右,且基本是到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民办学校、待遇不高的私立学校任教。原因是近年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联合出台文件,表明中小学教师岗位已趋饱和,填补岗位空缺的准入条件是本科以上学历,学校不能自主招聘教师,改由镇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审批择优录用;形成以行政手段主导,制约高职师范生在珠江三角洲就业的空间。

3.“师源”的多元化开放,高职师范生就业空间萎缩

2002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设置的本科专业目录,教育部关于《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非师范类毕业生的竞争分割了传统意义上专属师范生的就业市场,被师范毕业生称为“抢教鞭”,这样高职师范毕业生因就业空间更加萎缩,不可避免地沦为“弱势文凭”群体。广东省教育厅信息表明:2009年有超过 5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相当于毕业生总人数的1/12[8],广东省的本、专科师范类毕业生将比 2008年增加1.8%,但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既是广东省内外师范类学生就业集中的首选地区,同时也是随着教师职业地位提高、经济待遇有保障的趋势,吸引大批有志投身教育事业的非师范类毕业生求职的必争之地。因此,由于教师岗位饱和及吸纳能力大幅下降,以及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参与竞争因素的双重影响,是构成高职师范生就业空间萎缩的重要环境因素。

4.招聘门槛抬高,加剧了高职师范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为保证本地生源就业,“地方保护主义”抬头,本省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在师范生就业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下,许多学校纷纷人为设置门槛,对求职者实行“双重标准”:本地学校优先接收本地生源的专科师范生,而对外地生源学历要求是重点院校的本科师范生,甚至是以重点大学“师范类硕士为主”。有关教育部门解释道:“这早已成为了不成文的规定。”今年 2月12日举行的“东莞生源 2009年应届师范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应聘者进场排队最长时超过一公里,以不是当地生源为由拒之门外者居多;广铁一中今年招聘两名外语教师,前后约有全国四五百名大学生投递了简历,经校方筛选获得参加面试的条件是:“广州市以外户口的,需要符合广州市入户条件。”[9]人为设置求职的“双重标准”,成为“弱势文凭”群体的高职师范毕业生面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壁垒。

5.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影响了高职师范生的就业定位

据广东省人民政府政务网公布的 2009年第三季度城镇居民收支情况: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6 505.42元 ,深圳 6 991.16元 ,顺德 6 933.47元 ,东莞 7 530.50元,粤西的湛江是3 329.20元,肇庆3 713.96元,粤东的汕头 3 214.80元,普宁 2 554.97元,粤北的韶关是3 977.96元[10]。数据呈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个人经济收入差距较大。而近年来大学教育高消费、高成本给高职师范生的家庭和个人带来很大的压力,许多生源原本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师范生,实用主义思想支配着就业地区选择和就业价值观的标准,据某省属高职学院的就业办负责人透露:2008年及2009年该院来自经济欠发达的粤东及粤西两地区的师范生,回原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平均不到1/3。人民网 2009年 12月 14日专门报道:“粤东学校广州招老师,不用考试直接录取”;在“广东省 2010届高等学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上,对粤东学校高举的“橄榄枝”,前来求职的学生寥寥无几,负责人对媒体说:“工资太低,学生不感兴趣。”[9]提高这些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是增强其吸引力的重要措施。

2.2.1 开挖土地剖面。对普通的土地资源,土地剖面的尺寸要求是长1.5米、宽1米、深1.2米,针对盐渍土壤要挖至地下水层。开挖土地剖面时,要注意如下几点内容:观察面要朝阳,便于观察;底土与表层土要分类堆放,便于填坑时更好复原;观察面顶部不能堆土和随意走动,避免损坏表层构造,影响剖面外形的描述与采样;剖面处理好后应立即修正,一侧修成光面,便于监测颜色、新生体等,一侧修成粗糙毛面,便于监测结构。

二、高职师范生自身“软肋”,是形成就业困境的“硬伤”

透视广东高职师范生就业困境,不仅要从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分析,更要从高职师范生群体自身因素探究,要通过查找“软肋”,分析导致陷入困境的“硬伤”。笔者采取调查法和文献法作为编制调查问卷的前期准备,一方面对我校 2008届、2009届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跟踪调查,为调查问卷做信度依据,另一方面广泛搜集和参考了国内相关专题的研究资料,作为问卷内容效度的参考。确定“就业需求认知、就业价值取向、就业地区选择和自我认知评价”四个维度,共 20个开放式问题,形成高职师范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 1 000份,回收 891份,剔除废卷,有效问卷 885份。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对全面掌握高职师范生就业状况提供直接的依据。

1.就业形势认知的封闭性,是高职师范生求职认知的“软肋”

在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对“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师范生就业信息”不知道的占53.11%;对“广东省 2008年起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不知道的占59.23%,对“高职师范生就业形势认识”表示“不乐观”的占91.40%;对“就业信息来源的途径”主要依靠学院就业办的占57.71%;对“学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就业有帮助”肯定的只占30.51%,否定的占58.20%;根据统计数据分析,高职师范毕业生中不了解宏观层面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大有人在,因封闭而产生偏见,因观念滞后而产生悲观,对我国教育现状特别是本省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缺乏理性的认识,对实现教师职业理想的艰巨性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对错综复杂的师范生就业趋势缺乏清醒的认识,这些都是高职师范生自身的“软肋”,是造成自身就业困境的“硬伤”。

2.就业价值取向的功利性,是高职师范生就业选择的“软肋”

调查中选择“坚持教师职业理想”的毕业生占86.40%,但选择“可以转行只要能赚钱就行的工作”的又有67.24%;对“个人就业时候最看重什么?”60.54%的人选“经济收入”,其次是“个人兴趣”33.16%;对“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区”,85.46%的人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选择回家乡或者乡镇小学就业的占33.51%;数据统计集中反映了高职师范生就业价值观的功利性,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软肋”心态走入了就业的误区,一方面无法正确处理个人职业理想与现实差距的矛盾性,无法理性面对高职师范生就业的狭隘性、竞争性;另一方面,盲目地将个人追求的价值目标置于社会现实之上,陷入就业心态失衡的自我矛盾的困境。

3.自我定位和评价的盲目性,是高职师范生自我认知的“软肋”

关于“就业学校选择”,有67.89%的人第一选择是公立学校,关于“个人薪酬的要求”,有86.32%人选择3 000~4 000元,而“薪酬标准考虑的主要依据”,有55%的人认为是“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关于“自身具备专项的教学胜任力”有 91%的人选择“非常有自信”,关于“小学教师一专多能的胜任力”,只有 27%的人选择“有自信”;调查的结果集中反映出高职师范生“一挑编制,二挑待遇,三挑地区和学校”的旧观念还没有改变,这种与当前就业形势脱节的“软肋”,正是高职师范生自我定位和评价的盲目性的根源;高职师范生自身的“娇骄二气”无疑是就业难的主要“硬伤”。

三、主动寻求突破高职师范生就业困境的有效对策

1.要让高职师范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就业政策和信息

学校应及时、公开和完整地向学生宣讲各级政府关于师范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原则,以及学校的有关规定和具体实施办法,特别是一些激励性的政策和措施要早宣传、早教育,这是高职师范生争取就业的关键;同时学校以此为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的依据,开展有效的、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例如:今年广东省教育部门发布信息:“广东省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 50个山区县,人才缺口很大,特别是教育人才仍然匮乏,严重影响到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1]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表示,今年面向全省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1.6万名基层中小学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非师范类专业高校毕业生也可申请,高校毕业生到粤东西北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可享受“上岗退费”政策。2009年汕尾市政府下发《关于职业技术学院汕尾籍师范类毕业生安置办法》指出:“今年有 392名高职专科教育培养,具有初中和小学教师的任职资格。希望各县(市、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妥善解决安置好该学院今年的毕业生。”[12]事实证明,政府部门发挥着主导的作用,构成全社会关心高职师范生就业的主要推动力。

2.办学的理念由传统转向开放,强化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市场的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

第一,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教师岗位缺口 3万[13],主要集中在民办学校及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信息,高职大专层次的学校,必须突破以往传统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以适应山区小学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编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向注重实践和就业能力转变,课程体系向灵活的模块化课程转变;探索弹性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14]。

第二,为学生开通专升本的绿色通道,转变专业对口的狭窄就业观念,为毕业生拓展跨行就业提供支持,即用足校内的非师范教育资源,鼓励“学历加证书”做法,推进“一专多能”的模式,打破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最大化,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多元化[14]。

第三,完善就业指导组织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及早做好高职业师范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疏导,化解高职师范生“弱势文凭”群体的自卑心理,强化求职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

3.高职师范生必须树立是普通劳动者的观念,增强就业竞争力,积极拓宽就业视野和就业渠道

第一,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判断高职师范生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评价自我,调整就业期望值,克服“好高骛远”心态,转变不切实际、盲目攀高的观念[15]。

第二,培养“一专多能”的高职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克服“挑三拣四”的就业观念,转变重公立、轻民办、鄙视私立的思想,到基层、到山区学校就业。

第三,强化高职师范生求职能力,拓宽就业视野和就业渠道,构建“一个信念、两手准备”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灵活应对就业竞争,及时调整求职方向,具备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就业竞争力[16]。

第四,高职师范生要从长计议,要有远见、有毅力,克服图安逸、怕吃苦的惰性陋习,善用各种资源和积累信息,主动出击,百折不挠突破困境,直至落实就业。

温家宝总理与大学生座谈时说:我们政府必须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摆在首位。期望大学生有远大的理想,但是还要脚踏实地[17]。因此,高职师范生必须理性务实地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准确定位,依靠自身努力,才能突破就业困境,实现就业途径的畅通。

[1]刘学文.高职院校弱势文凭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6,(34).

[2]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G]∥2009年《就业蓝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教育部.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jiaodong.net/edu/,2009-07-23.

[4]张羽程,等.2010届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N].常州日报,http://xian.QQ.co M,2009-12-07.

[5]越秀 12所学校大合并[EB/OL].南方日报,http://www.sina.co M.cn20,2009-03-26.

[6]郑天虹.珠三角师资饱和 广东 2.8万师范生遭遇就业“寒冬”[EB/OL].中国青年报,http://news.haedu.cn,2006-12-08.

[7]师范生求职不容乐观 [EB/OL].大学生就业在线,ht2 tp://www.gradjob.co M.cn,2009-03-20.

[8]广东省 2010届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见面活动新闻发布会[EB/OL].http://www.gradjob.co M.cn/c Ms/zph/2010zph.ht Ml,2009-11-09.

[9]张胜波,李宇红,郑宇云.应聘粤东学校“不用考试直接录取”[EB/OL].南方日报,http://www.sina.co M.cn,2009-12-13.

[10]广东省人民政府政务公开 [EB/OL].2009年第三季度城镇居民收支情况统计数据,http://www.gd.gov.cn,2009-12-31.

[11]“中南六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EB/OL].求职成本过高 四大矛盾困扰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国网,http//www.china.co M.cn,2006-11-08.

[12]关于 2009年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Z].汕教 [2009]86号,2009-05-12.

[13]曹福兴.师范类专场招聘会 农村中小学教师缺口很大[N].广东大学生就业指引报,2009-11-07.

[14]郭扬.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9,(5).

[15]颜鲁信.高职毕业生需要转变哪些就业观念 [J].科技创新导报,2008,(33).

[16]曾桂英,孙玲.五年制师范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培养模式思考——以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为例 [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17]孙宇挺.温家宝看望大学生:政府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sina.co M.cn,2008-12-20.

Perspectives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the E Mploy Ment Predica Ment of Student in Vocational Nor Mal College——Case of Guangdong Province

DENGQiu2ping
(Depart Ment ofBasic Courses,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Guangzhou 510507,China)

Students in vocationalNor MalCollege belong to a special group in higher nor M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2 tion.Currently in Guangdong,they generally encounter an unprecedented e Mploy Ment predica Ment.For this“vulnerable group”with less co Mpetitive diplo Mas,it is of positive influence for a breakthrough in their e Mploy Ment predica Ment,ifwe seek effective counter2 Measures fro Mperspectives of social environ Mental factors in the job Market and students the Mselves.

student teachers of tertiary vocational education;e Mploy Ment predica Ment;perspective;counter Measures

G658.3

A

1001-7836(2010)04-0023-04

2010-01-10

邓秋萍 (1959-),女,广东广州人,主任,副教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生广东省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