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
2010-08-15杨红周琳
杨 红 周 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浅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
杨 红 周 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C++程序设计》课程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中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力图摆脱学科导向的课程模式,按照理论与实践教学渗透,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正确处理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实习实训及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等几方面的关系,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计算机类课程;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浪潮中崛起的一个新的教育类型,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就是要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其中改革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教育工作者们探讨过许多教学模式,经过大量实践证明,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比较适合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的。
1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将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实验室和生产现场进行,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步入就业岗位。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曾经说过:“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正是奉行了这一非常朴素的教学原则,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高效率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方式。
“教、学、做”是育人的基本方法。当今社会中,产业、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支撑。国家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才培育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以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育传统知识传授方法,有必要根据课程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性质进行改革,以使教学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起到积极的作用。
2 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娱乐中占有重要位置,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招聘人才时所必须的技能。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我院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类的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知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计算机类课程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差别很大,但它们有一个总体的特点就是逻辑性都很强,需要扎实的知识功底。
(2)所列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应用性强。计算机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难题而发明出来的,所以它的一切用途均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也是为了应用到生活。
(3)所学知识实践性特别强。计算机类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上的许多知识,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能在实际操作时游刃有余。
通过以上对计算机类课程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这类课程。
3 适用于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本文以我院《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职业能力培养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主动适应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实现从学校到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C++程序设计》是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利用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该课程动手能力特别强,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编程实践才能掌握其中的知识和应用,所以特别适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整个教学。
3.1 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的设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的任职要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课程的基础性、专业性、职业性、时代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等因素而进行。
首先,通过企业调研,分析归纳程序员岗位的岗位标准及核心技能,总结教学经验,比照现有教学大纲,找出需改进之处,形成基本思路。同时,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督导,以保证课程内容先进、实用。
其次,研究具体实施方案,根据职业岗位要求逐步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建设,建立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实训指导讲义、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
3.2 教学方案实施
为了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整门课程均安排在微机室进行,从“教、学、做”三个环节深入开展组织教学。
教: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采用案例教学、任务分解式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学:学生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要培养学生课堂上主动探究问题并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要学会先做后问,通过实践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下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来说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通过行业调研和走访用工企业,根据本门课程在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应用情况来确定出若干个大的应用项目(即管理系统),并把它们分成若干个小的子系统 (任务)。然后可由教师或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特点或爱好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名组长并选择本组要承担的应用开发项目。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教师在现场讲解具体项目的目的要求及理论知识后,给每一组学生安排任务。具体如下:提出任务,由教师根据本节课程安排提出本次课要完成的任务;分析任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提出本任务完成所需方法、步骤、理论知识及人员分配等;讲授知识,由教师根据所需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主,以精为主;布置任务,教师把大的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然后由组长根据本组成员情况来细分任务,小的任务可以一人完成,大的任务可以配合完成;完成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评价任务,评价结果要公平,可根据任务大小由每组选派成员上台讲解完成过程并演示完成结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该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此外,还可以在授课期间,聘请企业专业人员来到微机室参与项目的编制与调试,学生也可以到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去实际参与真实项目的制作,极大地缩短了学生进入岗位的时间。最后学生把自己一学期辛勤编制的项目装订成册,挑选优秀小组作为代表进行上台演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为自己的付出有了收获而感到骄傲。
4 结语
时代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适应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劳动力就业行为与国际接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实用型和技能型高级人才,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是一种挑战,又是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计算机教师都要积极地去探索与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更强的实践能力的综合性的优秀人才。
[1]戴建法,金扬凯.《电子线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6,(9).
[2]陈伟珍,李晓红.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9,(2).
[3]李荣菊.教、学、做一体化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2).
[4]李春葆.C++语言程序设计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G642.0
A
1674-6341(2010)02-0110-02
2010-03-06
杨红 (1975-),女,河北昌黎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计算机应用中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责任编辑:柴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