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2010-08-15仇志伟李翠萍
□文/仇志伟 李翠萍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
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我国要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目标,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个毕业生的成才立业,寄托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帮助大学生就业,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直接体现,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供应大幅增加,据权威数据统计,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为611万。而这几年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平均仅占所增就业岗位的22%。在供与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打破就业瓶颈,以高素质毕业生和高就业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所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早日成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速度和前途。所以,作为教育者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成为亟待解决和提高的现实问题。
二、职业生涯设计含义
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在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其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协助个体找到工作,还要帮助个体真正了解自己,并结合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拟定可行性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淡薄。北森测评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近半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没有深刻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意识淡薄,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显然,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盲目择业现象,而近年来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更是加重了这种趋向,使很多毕业生不得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二)自我认知不足。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不断增强。然而,自我认识往往还不全面,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心理并不完全成熟,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当所定的目标与现实相差太远就会产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
(三)目标模糊,不切实际。许多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对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许多人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考研和考博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职业目标,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制定目标偏高与偏低都难起到激励的作用,不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
(四)高校职业设计指导时间滞后,缺少专业指导人员。职业生涯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就业和成才的灵丹妙药,它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从大一开始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目前还有很多学校存在没有专门的职业设计规划师、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等问题,加之指导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职业生涯设计形同虚设,无法较好地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对策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实施主体是学生,而高校应当在学生实施过程中给予全面的辅导与条件保障,建议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两方面进行改进。
(一)大学生自身的改进对策
1、强化职业设计意识,科学设计职业生涯。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关键取决于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会不会选择适合你的生态圈。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你才能够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使人生事业发展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应该把大学毕业时的就业压力变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有了主体意识,就会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加职业生涯设计的课程学习,阅读职业生涯设计的相关书籍及网络上的相关内容,增加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知识,并多与老师、同学交流,不断提高自己职业规划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2、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增强对生存圈的分析能力。要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就需要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定位,也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更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即弄清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
在职业生涯设计中,生态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可以将他理解为个人职业发展的大环境,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大环境,就像鱼儿入水一样,但是很多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生态圈的重要性,而选择了不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态圈,所以一生都没有太大的成就。生态圈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空间、发展条件和成功的机遇,在制定职业生涯设计时,要分析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及趋势、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人在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个人的要求以及环境中对自己有利与不利的因素等。通过对组织环境特别是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机会分析,以及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职业路线的选择。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增加对生态圈的了解,同时也要积极参加职业实践,通过实地锻炼来加强自己对职业的认知。
3、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职业实践能力。以职业目标为核心,通过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尽快使职业设计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构建促进自己职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并将知识结构通过实践组成自己独特的、合理的能力结构。
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可以获得很多的学习机会。大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职业环境、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方式,获得职业体验,切身感受职业工作环境及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真实地了解职业的性质及职业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及企业文化,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高校的改进对策
1、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设计指导服务机构,需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既要专业化又要专家化的职业规划设计队伍,要求这支队伍不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了解大学生心理,准确发现大学生思想、行动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善于让学生表达出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意愿,恰当地提出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我,激发学生向目标努力的激情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2、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建设。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当面向大一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让大学生尽早了解职业生涯设计,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必要的学分,使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指导教材,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的、逐步提升的、针对性较强的而又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通过职业生涯设计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前形势与政策,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针对大学生就业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解决,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和具体步骤,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设计。
3、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建设。首先,引进科学的职业测评软件。通过科学的测评手段,使大学生对自己建立一个更科学、更客观的自我观念,对自身的条件进行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较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定位问题,更合理地做出职业选择;其次,加强职业辅导的全过程建设。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应该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以人为本”,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再次,加强职业心理咨询建设。针对学生在择业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职业心理咨询可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为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除了个别咨询以外,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团体咨询、讲座、报告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辅导。
[1]丁华等.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
[2]高佩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开发,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