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2010-08-15陈莉花叶成徽李云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用金融

□文/陈莉花 叶成徽 李云海

一、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什么是金融生态?韩平认为,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既包括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因素,又包括了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业、金融产品,通过资金链条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从此定义引申,农村金融生态,就是指影响农村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既包括了外部因素(如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因素),又包括了农村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如内部结构及运行主体、组织行为、机制、产品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并且这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和逐步完善的系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方面去努力,其中建设现代化农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而现代农业发展首先是现代投入,包括装备、机械化以及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20万亿元。而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总体经济效益还不高。因此,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光靠财政的资金支持是不够的,而农户自身的积累又比较缓慢,因此农业要发展,就必须有金融来支持,组织和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更快、更有效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一项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的工作。然而,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缺陷却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解决其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

1、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金融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意味着具有完善的法律、信用、担保及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完善的法律有利于对金融债权的保护,防范利用虚假财务信息进行金融诈骗,有效防范了债务人逃废债行为,降低银行经营风险,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壮大金融机构实力,实现金融业又快又好地发展,金融生态环境越好,金融业的发展速度越快,质量越高。

2、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能吸引外部资金流入。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能提升农村金融资源聚集能力,形成良好的资金洼地效应。这一点在很多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得到验证。如山东德州市齐河县信用示范点的成功运营就表明了这一路径的正确性。齐河是山东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4%。前些年,该县面临着金融资源短缺的状况,为吸引资金的流入,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连续5年持续强化和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明显的改善,使得全县信贷市场发展迅速,农民的诚信和风险意识全面提高,农户主动还款率达90%以上,广大农民获得贷款的门槛明显降低,各项贷款增幅2005年以来始终位于德州市前列,2008年更是高达23.5%,高于德州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外部融资同比增长25%,资金洼地效应不断显现。

3、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能促进消费,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般来说,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是三大支柱:一是进出口贸易;二是投资;三是消费。长期以来,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前两个,即投资和对外贸易。而另一个支柱即消费这一块,特别是农村消费长期增长缓慢,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严重不足。现在我们仍有占全国总人口近70%的农村人口,需求不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农民的收入上不去,另一个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使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消费的增长,这对当前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城市发展离不开农村的进步,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城乡统筹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支持。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又处于金融生态的末梢,对整个金融生态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农村金融提供连续持久的支持。在目前的新形势下,重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金融生态环境,有效发挥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当前农村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服务已覆盖了绝大部分农村。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大力发挥。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水平以及金融要素的发育水平上都与城市有较大差距,行政力量介入普遍,使得农村金融成为我国金融发展中的弱势部位,农村金融服务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作为一个产业的成熟程度仍然偏低,社会金融意识不足、市场总体规模偏小、金融创新能力有限、高端增值产品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

1、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普遍来看,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大多数中小企业与农村经济组织普遍存在规模小、底子薄、经营效益不稳定等特征,大部分中小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市场饱和度高,竞争力不强,易产生违约风险,导致信贷不良和沉淀。再加上农业本身是微利产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农民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

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导致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难以真实掌握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目前的征信体系只能对在金融机构有贷款的企业和个人的情况进行查询,对没有贷款的企业和个人没有建立信用档案。并且与工商、税务、质检、公安、司法等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相互之间不能共享,缺少完善的企业个人资信系统,造成了金融机构对企业、个人的信息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使得审批时间较长,有时还延误了企业和个人投资的好时机。

3、农村的信用环境较差。一些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存在贷到款就不打算还的心理。还有一些贷款户靠套取银行资金、假借企业改制、破产等手段,逃废、悬空银行债权;还有些企业随意变更贷款用途,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从而使金融机构普遍产生惧贷和慎贷心理。

4、农村金融担保机构不健全,贷款担保难。农村金融担保机构不健全,办理抵押担保的手续繁杂、时间长、收费高,很难满足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资成本。以村民为农民提供担保的主体,多数村民因害怕承担连带责任而拒绝为其他农民贷款提供担保。房产抵押贷款实际可操作性不强,使得农村贷款担保难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贷款风险加大,打击了投放资金的积极性。

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突破口:信用环境建设

1、加大宣传,人人重视,人人参与,构建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体系。一方面动员各种媒体加强改善金融生态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争取社会各方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宣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维护金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大力开展诚信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宣传“诚信应成为每个公民、每个企业、每个社会组织的基本准则”的理念,让社会每个成员都树立一种责任意识。

2、发挥政府在农村金融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创造配套机制和有利条件。各乡(镇)、村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目标,落实创建措施,齐抓共管。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为创建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建设,研究信用评定的科学标准和专业手段,创新农户信用评价模式,提高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构建农村金融生态考核约束机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以良好的政府信用带动社会诚信建设。

3、构建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信用体系。一是要加快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充分运用人民银行已经建立的全国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将单位和个人的信用情况录入到系统之中,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全省乃至全国联网查询;二是大力推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将各信用单位和个人名单张榜公示,奖惩分明并将评定结果与信贷挂钩。对于信用良好的单位及个人,要实施政策激励,加大对其贷款、授信、利率等方面的优惠力度,使其从中受惠,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对信用建设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取消相关的优惠,及时体现奖惩;三是要建立打击破坏社会信用行为的联动机制,突出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和司法手段,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整合工商、税收等部门信息资源,建立“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欠债的个人和企业”定期通报制度,在账户管理、支付结算及信贷投放等方面对黑名单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合制裁,使失信者寸步难行,达到减少和控制失信行为的目的,推动信用环境的根本改善。

4、加快农民贷款担保机构的组建推广,为农村信贷提供风险化解服务。要发挥政府、担保公司、银行等多方力量,建立起多层次、完善的农村担保体系。由财政部门牵头建立担保基金,支持各类资本设立农村担保机构,同时大力培育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建立农村不动产抵押登记和交易制度,为农村信贷化解风险。

[1]王玉芝,袁世伟.重塑农村金融体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6.

[2]郭卫.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11.

[3]谢平,徐忠.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J].经济研究,2006.4.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信用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君唯康的金融梦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