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投资的地区与产业结构分析
2010-08-15杜小利杜凯华杜宗正
杜小利,杜凯华,杜宗正
(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我国宏观投资的地区与产业结构分析
杜小利,杜凯华,杜宗正
(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宏观投资结构与之相适应,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平衡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是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两大课题,相应地,我国宏观投资结构也应朝着这两大方向进行调整。为此,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数据首先对我国宏观投资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进行了考察,指出我国宏观投资在结构上存在城乡投资差距大,区域投资结构不合理,第一、三产业投资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提高农村投资规模,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第一、三产业的投资比重,旨在为我国宏观投资结构的调整提供一点参考。
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结构;第三产业
一、我国宏观投资的地区与产业结构的相关考察
(一)我国宏观投资地区结构的考察
1.城乡投资结构。我国的投资规模在城乡上一直存在较大差距,进入上世纪中期以来,这种差距急剧扩大。1995年我国城镇实现投资 15643.7亿元,农村实现投资 4 375.6亿元,城乡投资差额 11 268.1亿元,城镇投资规模是农村投资规模的 3.6倍。到 “九五”时期结束时,我国城乡投资差额扩大为 19 525.9亿元,城镇投资规模是农村投资规模的 3.9倍,进入 “十五”时期,我国城乡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 2005年我国城镇实现投资 75 096.1亿元,农村实现投资 13 678.5亿元,城乡投资差额 61 416.6亿元,城镇投资是农村投资的 5.5倍。而进入 “十一五”时期,这种差距扩大的趋势依然不减,2008年我国城镇实现投资 148 738.3亿元,农村实现投资 24 090.1亿元,城乡投资差额扩大为 124 648.2亿元,全年我国城镇投资规模已是农村投资规模的 6.2倍。①以上比较明显显示出我国在宏观投资方面极为偏重城镇建设,而对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投入力度较小。
2.区域投资结构。改革开放初的 “六五”时期,我国在东部地区的宏观投资约是中部地区的 2倍、西部地区的 3倍。进入“七五”时期后,我国在东部投资的比重明显增快,到“七五”末期,东部地区的投资占全国投资的比重已上升至 61.8%,而同期中部和西部的投资比重只占全国投资的 19.8%和 14%。随着我国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从“八五”时期开始,我国东部地区的投资比重有所下降,投资比重由 61.8%降到了 2006年的 54.8%。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比重开始上升,其中中部地区的投资比重由 19.8%升至 23.4%。[1]目前,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江苏仍是我国资金的重点投向地区,但在近几年中,内蒙、江西、河南、安徽等地区投资增速明显,这表明我国宏观投资开始由东部地区引领转向侧重中西部地区投入。
(二)我国宏观投资产业结构的考察
我国在建国之初受前苏联影响,在经济发展上侧重于工业的发展,因而在投资上偏重于第二产业。改革开放后我国宏观投资开始逐渐向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倾斜,其中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不断上升,在 2001年升至 71.1%,之后我国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2008年我国第三产业只占全部产业投资比重的 52.5%。另外,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近几年我国第一产业投资占全部产业的投资比重也逐渐增加,2008年我国第一产业投资规模为 5 064.5亿元,占全部产业投资的比重为2.9%,①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较以前有所上升,但其在我国三次产业的投资中所占比重仍然偏小。另外,我国现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第三产业应是下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但近几年我国却出现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下降的情况,这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有些相左,这都说明我国宏观投资在三次产业的投入上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一)城乡投资差距过大
我国长期以来在投资上明显偏重于城镇投入,对于农村的投资偏少,二者投入差距一直呈扩大趋势,2008年二者投资差额更是达 124 648.2亿元,当年我国城镇投资规模是农村投资规模的 6.2倍。①从边际产出角度来讲,这种投资上的严重不均衡会影响我国宏观投资效益的提高。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相对资金缺乏,城镇资金相对丰富,因此农村投资资金的利用率将高于城镇投资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将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改善我国宏观投资的整体效益。此外,由于我国 7亿多居民生活在农村,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必然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农村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国家宏观投资的支持,因此,调整我国城乡投资比重、加大我国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也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必须之举。
(二)区域投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在地理上交通便利且实行对外开放的时间较早,在投资的区域结构上,其投资额一直在全国投资规模中占一半以上的比重。随着近年来东部地区经济的繁荣,企业的不断建立使得对该地区的能源、原材料需求迅速增加,东部地区的生产要素已呈现出相对短缺的态势。我国中西部地区虽然地理位置上处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资金缺乏,但相对而言,很多方面的资源与东部相比较为丰富,因而,同样的资金投入在中西部将获得比东部更高的产出。近几年我国东部地区投资比重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区投资比重有所上升,但东中西部地区投资比例仍然失衡,区域投资结构不合理依然制约着我国宏观投资效益的发挥。
(三)第一、三产业投资力度不够
近年来,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尚未发展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但其发展势头迅猛,然而我国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却并没有伴随其增加值的增加而提高,反而在近十年中一直呈下降趋势。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今后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其理应成为我国重点投资的产业,但实际上我国近年来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有所放松,其发展潜力并未完全激发出来。此外,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我国的投资比重明显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仅处于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业发展的滞后还造成了我国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难以启动等问题,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总之,产业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提高了投入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了我国宏观投资效益。
三、对策建议
(一)扩大农村投资规模
随着国家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关注,我国宏观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但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形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还只处在现代化初级阶段,这意味着我国要想完全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今后我国应重点加大农业由小农户生产向集约化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我国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提供物质保障。此外,国家还应加强对农村经济项目的开发力度,调配好项目开发的相关费用,多方位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投资规模不仅有利于我国宏观投资效益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国城乡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
(二)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国东部地区的投资已经遇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问题,相较而言,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空间较大。今后我国在中西部的投资上应加强公路、铁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应充分抓住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机遇,优化投资环境,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着力寻找与东部地区的优势互补点,加大针对东部乃至其它国家的招商引资力度,最终形成东中西协调、互补的共同发展局面。同时,在对东部地区的投资上,我国应针对不同的行业进行相应的不同投资调整,如减少对附加值低、消耗高、污染大等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处于较低层次以及投资过热的行业的投资力度。
(三)提升第一、三产业的投资比重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第三产业今后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投资第三产业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宏观投资效益。我国的宏观投资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应不断提高对第三产业的投资规模,增加对科技研发费用的投入,为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其它技术服务行业做好资金保障,同时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为我国培养创新型、知识型、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创造物质条件;努力发展文化、金融、体育、娱乐等行业,不断为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不断完善水利、环境公共设施、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各项居民服务事业,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注释:
①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
[1]李万茂.我国投资结构变化趋势 [J].施工企业,2008(2):58.
[2]雷 辉.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实证研究 [J].江苏商论,2009(7):151-152.
[3]高天成,杨 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J].工业技术经济,2009(1):50-52.
F810
A
1008-6471(2010)01-0112-02
2009-12-27
杜小利 (1975—),男,河北易县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 2007级在职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