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与管理

2010-08-15于洋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学科课堂教学课堂

于洋鹏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80)

普通高中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与管理

于洋鹏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80)

在探讨普通高中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与管理的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并结合高中技术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针对课堂教学活动,分别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角度,提出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与管理办法,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高中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活动;控制;管理

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技术领域作为高中学生必须完成学业的八大领域之一,占有重要的学科地位。技术学科教师、教研员对实验、实践、探究课等技术学科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技术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加丰富与生动,但同时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与管理问题也浮现出来,成为制约技术学科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越来越引起教学与教研人员的重视。

一、研究高中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与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高度综合的、注重创造的、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1],因而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与其他科学领域的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很大差异,在教学中除了强调知识内容的掌握外,更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环境大多在专门的技术活动室,教学方式也大多采用“做”中“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与科学课程以讲授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存在很大不同。研究技术学科课堂活动的教学管理对提高技术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与管理的目的是让课堂组织严密、卓有成效的运作,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均能获得相应的机会培养自身的能力;教师能完美地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学生能够自我监控,彼此配合地完成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控制与管理的目的不是要把教师的权威与地位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是为了形成一定的课堂规范,让学生对自身的行为实施一定程度的组织与管理,最后通过组织与管理的限制,构建一个学生行为与思考自由度最大化的学习环境建设,为教师未来工作中逐渐不必进行课堂的控制与管理打下基础。

二、高中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与管理

在高中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控制与管理问题主要涉及到三个变量:课程安排、教师和学生,建立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与管理问题要从这三个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入手。

在研究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与管理时,“控制”与“管理”的概念在内涵上似乎有重合的部分,在这里我们谈“控制”主要强调的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等问题,“管理”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组织与自我管理,包括相关的管理制度。

(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算备课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有能力行之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备课充分还包括根据教学设计来确定合适的课堂教学的环境。

2.合适的教学环境

教育管理学家史密斯曾经列举过能够影响到教学的一般教学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教室内的照明设备是否适当;光线是否柔和;空气是否流通和新鲜;温度和湿度是否适宜;外界噪音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色彩是否柔和且令人愉快;各种需用的设备和器材是否齐备;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是否安排妥当;是否有适合不同大小的团体活动的地方;学生出入座位时是否干扰别人;教室环境是否清洁;座椅是否能弹性组合等等。除此之外,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还要确定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配置是否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是否能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否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即时交流与合作,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即时反馈等。

从中国 《宪法》《教育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看,公民享受图书馆服务已是不争事实,公民利用图书馆是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已经以法律化确认下来的。

因为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使用的教学设备比较多,因而教师要保证每台使用的机器正常运转,并且针对教学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学生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问题,教师要预先设计预案,防止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对教学过程造成过大影响。

3.明确的对策应对非预设问题

技术课堂上应用的设备很多,很难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不出现问题。另外,由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候比较多,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很难保证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与动手实践的方式方法,能被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预先全部考虑到。针对非预设问题,教师应该针对非预设问题进行分类,再针对不同类别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对策,这样才不会因非预设问题困扰,无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恰到好处的提问

提问能够保证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在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提问,提问应该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或者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的目的,而不应该提出一些纯属事实的问题。特别是交给学生研讨的问题更要慎重,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避免学生思维发散而影响教学效果。

5.认真地反思教学

认真地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每个负责人教师的必需功课,仔细分析课堂内发生的一切,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管理能力。对技术学科来说还要记录和反思教学过程中技术问题、活动问题与相应的解决策略,并认真记录,以便改进以后的教学行为。

(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与管理

高中技术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被学生的研讨或主题活动所占用,因而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明确提出一套明白易懂的行为准则,阐明对学生的要求,明确规章制度与奖惩制度,让教师能方便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到实现教学目标上。在规章制度与奖惩制度中,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技术活动课中要遵守哪些规定、小组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的方式、过程性评价的具体标准。在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组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构建:

1.层级式的管理方式

根据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有效半径理论,将班级学生分成 5~7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以 5~7人为宜。采用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对组长负责,组长对教师负责,以提高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2.相对稳定的学习组织

稳定的小组有利于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在经过磨合期后能够更轻松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实施分组学习时,首先必须考虑视学科、课题、作业类型加以编组,以便使各类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分组学习中还要避免死板地划分组别,要从教育学原理出发,小组中尽量囊括能力程度不同的学生,使他们通过互相帮助,确保每一个学生有更大的进步。

3.小组学习中组长的选择

在组长的选择方式上,可以采用自荐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由小组内部推选组长。因为学生的技术水平与动手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推选对课堂教学内容比较熟悉,技术水平与动手能力较高、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组长,能很好地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小组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小组学习与更换组长在很好地缩短学生之间知识与技能的差异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更自由的、个性发展的发展空间。

4.明确组长的权利与义务

教师要在过程性评价上对组长进行倾斜,同时组长也要承担预习新课和在课堂教学中辅导技术水平较差学生的义务,这样才能更高效地解决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也能使教师从给技术较差学生讲解技术问题的疲于奔命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以提高教学效率。

5.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师要让信息交流的渠道为每个学生所了解,要精确地规定课堂内每个学生的职责和权利,每个人都知道出了问题找谁;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有一个明确的信息交流渠道,每个人都有一个上级,向上级报告并接受指导;信息交流的渠道尽可能直接、简洁,以方便信息交流的速度。

6.发挥教师的沟通职能

管理学家巴纳德提出了管理者的三项职能:管理者的职能主要是通过组织体系来维护整个组织的信息沟通、保证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作出重要的贡献、详细地阐明和确定目标任务或者工作计划。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主要承担的沟通任务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维持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通过各组的组长,将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贯彻下去;二是将每个小组遇到的问题通过组长反馈回来;三是根据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并且保证课堂上每一位同学都能够通过小组活动,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维持有效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不仅仅要关注教师与小组之间的沟通,还要关注到小组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虽然在以上论述中,将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别进行了阐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学生要清晰了解应该如何学习,如何行动,教师对自己有何要求,明确自己的行为将导致的后果;教师要用好组织学生学习方法,组织课堂以便协助学生学习,两方面结合才能构建一个高效率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提高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责任编辑:侯秀梅)

G630

A

1001-7836(2010)12-0062-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2.026

2010-06-02

于洋鹏 (197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科课堂教学课堂
【学科新书导览】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