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环境下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010-08-15徐树文

红河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图书馆

徐树文

(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 大理 671003)

现代信息环境下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徐树文

(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 大理 671003)

信息素质是构成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是各学科、所有学习环境和所有不同层次教育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对信息素养的探索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现代信息环境下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针对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传统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优化,以应变现代信息环境的变化,使信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开展得更为广泛、深入和系统。

信息素质教育;问题;优化策略

信息素质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美国图书馆协会(A IA)定义信息素质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信息素质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各门学科、所有学习环境和所有不同层次教育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对信息素养的探索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发达国家已在各教育阶段全面开展了信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开展更为广泛、深入和系统,既有较权威的教育政策文件和标准,又有面向各学科专业的教育项目、计划和课件等。

一 现代信息环境下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有极少数的高校给大学生开设了目录学与参考工具书的使用方法课,如浙江大学图书馆就曾开设过“杂志报告”课程,向大学生讲授文献知识,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质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过20余年的发展,信息素质教育已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全国已有700多所高校开设了该课程。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我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由数字信息资源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构成的新的信息环境,对我国高校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1.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手段是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检索与利用信息的能力,通常由图书馆或信息中心独立实施完成。高校图书馆被称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但是绝大部分学生仅满足于完成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之余不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信息意识比较薄弱。多数学生仅习惯于原始的阅读习惯,欠缺专业检索技术知识;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比较盲目,在检索信息时不能有效地捕捉、整理和使用信息,对新的信息环境的认识与接受能力差,检索技巧差,检索效率低。现代信息环境与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传统的由图书馆或信息中心独立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式已无法满足需要,信息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深度都受到了局限。

2.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必备先导条件,目前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其他学科相比,学术力量薄弱,整个队伍数量不足,尤其是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不多,未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优化的学术队伍。另外,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远远不能满足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图书馆的图书馆员只能称作是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而不是图书馆专业技术工作的专家。

3.现代信息素质教育提倡自主式、个性化的“新学习模式”,具有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等特点,传统的单一纸版教材显然不能满足现代环境下开放式、研究性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需要。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初步实现了向电子化、网络化检索体系的过渡,但深入程度仍不能满足现代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

4.学生信息观念淡薄,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当前大学生对信息的吸收程度有很大差别,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思路一般不是很开阔,往往局限在与自己所喜爱的某种信息接收上,主动捕捉相关信息的意识不够浓厚。另外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分析鉴别能力较差、语言较贫乏、缺乏信息创新能力,不善于积累信息。如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检索知识了解很少或是根本不了解,对图书馆所购买的文献数据库不会有效利用,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搜索引擎也查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绝大部分是网上随意浏览,即使查到少量信息也不会提炼、加工处理。

5.要保证信息素质教育在较高的水平上进行,必须有相关的评估标准和准则。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可行的评估体系出台。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二 现代信息环境下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化策略

针对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传统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优化,以应变现代信息环境的变化,使信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更为广泛、深入和系统。

(一)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学校其他教育职能部门的协作与联系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等特点,在实施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实验安排等环节的确定都不是单一的机构所能独立完成的。作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主干机构的图书馆,要争取学校主管领导的支持,根据信息素质的内涵和明显的跨学科性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加强与学校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信息素质教育教师与院系专业教师的伙伴关系,促使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课程建设相结合。通过组合已有的教育力量或新型的教育力量来组建现实的或虚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专门机构,具体负责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并融入学校整个教学体系中,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学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信息素质师资队伍和专业图书馆员的建设和管理

各高校应当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的办公环境、教学手段、科研力量等方面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对教师要进行高起点选拔,对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要“不拘一格”地大胆启用。在现有基础上吸收各方面力量使师资队伍规范化、正规化,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水平。要建立“信息素质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任课教师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上课,从源头上为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图书馆员—教师合作模式的广泛应用,提高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培养更多的图书馆专业技术工作的专家。

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拓宽培养渠道,并制定教师的短期学习目标,把一些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的短、长期培训纳入到学校的人才战略培训计划中。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学历提高、进修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建立由邻近学科教师组成的研究机构,打破各高校和不同学科之间长期形成的学术和教学壁垒,建立由多个学校、多个学科教师组成的学术和教学研究机构,建立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研究、经验交流及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就学术和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学术和教学研究活动,在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中、在浓厚的专业氛围中不断取得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发展。

要重视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提高,在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上建立教学质量的三级评价制度,实行校级专家检评、院系检评、学生测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

(三)建构多元化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

信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两门课程、几次培训讲座来实施完成,也不可能在某一学期或一年的课程中集中开设。我们应根据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培养目标,逐步建立以网络为依托的、多元化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与培养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从演示教学转变为网上教学和实时在线教学。

高校学生数量众多、层次不一,信息知识水平与信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信息素质教育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实施分层次教育。

另外,应建立立体化的教材体系,例如:纸质教材、网络教材、媒体教材等。立体化教材的呈现形式从根本上突破了单纯的印刷媒体的局限,从单一的纸质教材发展到由纸质教材、网络教材和媒体教材相结合的有机整体。这些组成部分通过一体化的设计和不同的编写方式,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出来,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值得一提的是要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它彻底突破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图形、声音、文字、影像等多种教学信息,并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课堂教学的最有效延伸和补充。例如:利用电子信箱来布置与回收课程作业、利用博客或论坛来开展问题讨论与学习心得交流等。作为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增加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四)加强对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重视对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是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关键。由于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不强,在如何了解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来帮助自己自主学习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手段,许多学生不会利用网上资源来指导和帮助自己的学习,还是依赖于教师的面授辅导。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并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摆脱对于教师面授辅导的依赖。其次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只有解决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问题,转而利用多媒体教材、网上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五)制定统一的信息素质评估标准,加强信息用户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估

一套科学的信息素质评估标准,既能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指南,又可为信息素质能力的评价提供依据。我们应在吸收先进的现代教育评估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发达国家信息素质教育评估的标准体系,结合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估理论基础。从信息素质教育评估的多学科的视角,研究信息素质教育评估的本质和属性、目的和作用、结构和功能、过程和效果等,探索信息素质教育评估的基本规律与原理,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的评价体系。

为保证信息素养教育落到实处,高校还应建立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估体系,只有将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价与学业成绩结合起来,才能检验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

[1]陈晓林.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对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5,(3).

[2]汪雁.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3).

[3]http://www.lib.tsinghua.edu.cn/service/lib_course.html

[4]王天龙.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8).

[5]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

[6]李文喜.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探讨[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2).

[7]张晓林.图书馆创新服务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8]黄国威.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3).

Problem 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Chinese Higher Institutions under the Modern Informational Environment and Proposed Optimizing Approaches

XU Shu-wen
(The Library of Dali University,Dali 671003,China)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 basic component for the student’s learning,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basic educational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learning,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different level of education.Hence,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in this area have been attracting educators and experts around the world.The in for 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under great challenge.Aimed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in for 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s higher institutions,this paper elaborates and discusses the possible optimizing approaches in order to make the education more deeply and systematically in the updating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problems;optimizing approaches

G64

A

1008-9128(2010)01-0116-03

2009-04-15

徐树文(1963—),女,云南路南人,大理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 自正发]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图书馆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图书馆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去图书馆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