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赛尔与北也门内战
2010-08-15靳二华
靳二华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安710062)
纳赛尔与北也门内战
靳二华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安710062)
1962年9月,也门“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玛目专政统治,而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君主派反扑,也门内战爆发。也门内战的发生及进程与埃及有直接的联系。在内战中,埃及积极参与并给予革命党政治及军事上的支持,并派军队保卫新生也门政权。此外,苏联、沙特、美国相继卷入这场战争,小小的也门成为各国及势力集团角逐的场所。文章主要探讨埃及在也门战争中与北也门政府的关系和两者之间的分歧。
也门战争;自由军官组织;六天战争
也门内战长达八年,埃及不仅是也门共和派的坚定的支持者,而且还直接参与战争,并且也门自由军官组织的建立就与埃及有密切的关系。
一 纳赛尔与也门自由组织的建立
纳赛尔及其自由军官组织于1952年7月23日推翻法鲁克王朝,并掌握国家政权。纳赛尔革命的成功,对也门内部青年爱国官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借鉴埃及推翻法鲁克的经验,于1954年成立了秘密军官组织,目标为推翻伊玛目专制统治。而此时的也门统治者倒行逆施,实行独裁专政和家族统治,奉行皮鞭和愚民政策,残酷镇压人民反抗,禁止人民获得最起码的文化知识;实行排斥不同教派的政策,禁止非本族教派人士担任要职,并对其课以苛刻税收;不关心国家建设和人民疾苦;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甚至不允许外国在也门设外交机构。[1]1961961年10月,也门15名自由军官组织举行会议,建立一个团体,取名“自由军官组织”,该组织以军官为核心,把军队中的爱国士兵联系起来,共同推翻伊玛目王朝。军官们认为,也门人民生活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黑暗统治之下,伊玛目政权的专制、奴役与压榨,使人民贫困不堪,国家一穷二白,必须推翻这个王朝,对也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进行根本的、彻底的变革[2]173。因此,推翻伊玛目王朝势在必行。
自由军官组织建立后,也门军官吸取了埃及纳赛尔革命的经验与教训,在埃及军官组织的建制上更加完善,并考虑自己的因素,建立自己的组织及目标与宗旨,成为一个更加严密的爱国的政治体系。该组织的建立也模仿埃及的军官组织。例如,在该组织的组织中明确提出“通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王室统治,建立共和制,在也门北方推行埃及纳赛尔式的改革”等[1]197。
该组织成员极具爱国精神,曾在《古兰经》和手枪面前宣誓:“……我要成为阿拉伯主义的忠实一兵,我要竭尽全力为我的组织和祖国献身。……不背叛组织,不泄露机密,即使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2]173“自由军官组织”建立以后,面对国内王室势力,对外英国殖民主义的压迫与打击下,还积极寻求埃及的帮助,他们认为自己始终是与埃及自由军官组织是相连的,视埃及为自己的榜样,埃及是最有能力也是最有可能帮助他们的。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向埃及发出求助后,纳赛尔明确答复:“我将支持你们的爱国行动,届时将根据埃及的条件和能力向你们提供援助”、“你们干吧,我将履行我的一切义务”[3]101。纳赛尔的支持,大大鼓励了也门自由军官组织,更加坚定了他们推翻伊玛目政权的信心。
二 也门内战的爆发与埃及对共和国的支持
自由军官组织经过秘密会议,联络成员并制定策略,于1962年9月25日由阿卜杜拉·萨拉勒将领导发动革命并一举成功。这一举动,不仅推翻了伊玛目王朝的专制统治,而且还成功的打击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巴德尔及其王室成员不甘心被推翻,纠集军队,在英美和沙特的支持下对共和派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并幻想扑灭新生政权,共和派则在埃及、苏联的支持下开始了与巴德尔君主派进行了较量,也门内战爆发。
(一)埃及参战原因
也门内战发生后,埃及积极参与了反对君主派的斗争。埃及的参与是有深刻原因的。首先,埃及一直认为自己是阿拉伯国家的领袖,有义务帮助也门完成革命,并希望得到革命后的也门共和国的支持,维护自己在阿拉伯国家的地位;另外,阿拉伯联盟解体后,埃及幻想的阿拉伯国家的统一遭到了严重挫折。同时,埃及与叙利亚、沙特、伊拉克约旦关系恶化。埃及与叙利亚由盟友变为仇敌;由于约旦在叙利亚退出阿联后承认了叙利亚新政权,纳赛尔愤然与约旦断交;纳赛尔怀疑叙利亚退出阿联与沙特有关,抨击沙特为“阿拉伯反动势力的代表”;因在科威特独立问题上与伊拉克问题相左,埃及与伊拉克关系再度紧张。[4]90这使自己在中东处于孤立的地位,急需也门盟友的支持。其次,也门自由军官组织建立的是亲纳赛尔的政权,因此,埃及极力支持也门共和派,重树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
(二)埃及给与共和国的支持
也门新生共和国建立初期,军队装备陈旧,兵力严重不足。面对逃往邻国沙特的君主派反动势力及国内反对共和派的部落酋长的破坏活动一时难以对付,急需纳赛尔的帮助。纳赛尔也按战前的承诺,给与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在援助上,埃及慷慨解囊。也门共和国建立以后,由于兵力缺乏,便急忙全国动员,从群众中征集士兵,但仍然不能完成数额,再加上新兵缺乏军事训练,更难以保卫新生的共和国。也门共和派急需埃及派出军队来保卫新生政权。纳赛尔也履行战前承诺,于9月28日把数百名埃及军人空运到萨纳和塔兹,由到来的士兵组成一支特别卫队,负责保卫萨拉勒总统的安全;10月初,进入也门的军队达到了4000人;11月中旬,埃及在也门的军队达到了8000人;在“斋月攻势”作战计划之前,埃及在也门的军队增加到了2万人;1964年6月,在夏季进攻中,埃及在也门驻军增加到了5万人。最多的时候,派往埃及的军队达到了7万人。在经济上,埃及也给了共和国极大的援助。在共和国建立初期,在埃及的帮助之下,也门政府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服务及管理机构。在武器装备上,也给予大力支持。面对也门共和国的危机,纳赛尔自己贫乏的装备支援也门。埃及向也门运送大炮、汽车、装甲车,甚至还有毒气弹等现代重型装备。此外,面对沙特等国对君主派的源源不断的支持,1962年11月,埃及与也门签订了《共同防御协议》,加强双方之间的军事合作,共同对付沙特机君主派的进攻。
在军事行动上,埃及也积极打击君主派。例如,在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星期,巴德尔国王叔父哈桑指挥4000多名武装人员攻占了焦夫的哈兹姆城,艾勒哈卜地区的萨纳万和萨达城,将共和派军队包围于森纳拉山,同时君主派的帮凶英国也派出飞机轰炸了萨纳东部的马里卜和哈里卜,君主派武装在英国的配合下占领这两地区,并企图占领首都,面对英国及君主派攻击,共和国军队难以抵挡,多亏了埃及伞兵的及时赶到,经过一场激战,才最终将局面控制住。在斋月进攻中,阿米尔元帅亲自指挥阿也联军攻占哈里卜城,控制了也门的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及道路,获得了斋月进攻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
总之,埃及在军事行动上给予了巨大支持,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埃及与沙特、约旦在也门内战中的分歧
在也门内战中,埃及站在共和派一边,沙特、约旦则站在君主制一方,支持巴德尔反动政权。沙特、约旦两国支持君主派主要是由于三国的政治制度都是采取君主制,沙特与约旦两国担心也门共和派取得政权,因为这种革命的方式会影响到两国的统治,也门共和派政权的建立令他们不安;另一方面的压力则来自埃及。纳赛尔将沙特视为腐朽落后的封建国家,企图通过北也门战争积极促成沙特内部的革命。而沙特则将纳赛尔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如果埃及在北也门站稳脚跟,必然会对本国构成严重威胁。[5]尤其是在1961年阿联解体后,纳赛尔曾宣称以后只与那些赞成埃及的革命目标的国家保持紧密的关系,显然目标是针对沙特。对于沙特国王侯赛因来说,支持保王派是天经地义的事。一方面,他们觉得有义务支持一位阿拉伯君主,另一方面,也门王室的垮台将会波及他们自己的统治。[4]92在君主制与共和制问题上,埃及与沙特矛盾不可调和。自然而然,在也门战争中,沙特与约旦便成为支持君主制的巴德尔君主派的后盾力量,因此,沙特、约旦积极的援助君主派,不仅提供大炮、飞机等重型武器,而且还派军队直接与埃及和也门共和国对抗。
也门内战,埃及、沙特各自支持一方对抗。美国借维护中东地区和平,干涉也门内战,实质是对抗埃及背后的苏联,遏制它在中东地区的扩张。但美国干涉也门内战并未奏效。1963年6月,在美国与联合国的斡旋下,埃及、沙特达成一项协议,规定:沙特停止帮助王党分子,埃及撤出在也门的军队;双方立即停火;由联合国安理会派观察团监督协议的执行。由于双方缺乏诚意,都想在正式停火之前多占领些地盘,再加上该协议不明朗,因而埃及沙特双方之间仍进行斗争,各自援助一方继续交战。此后,双方又谈判,仍因无法继续达成协议也门战争一直延续下去。直到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的战败,无力支持也门战争而不得不与沙特王储萨费尔在喀土穆举行的阿拉伯首脑会议上与沙特达成协议:埃及立即撤军,沙特停止援助王党分子,成立由埃及、沙特和苏丹组成的三国委员会监督协议的执行。此后埃及逐步撤出也门。
三 埃及与也门共和国的分歧
(一)埃及与共和派的分歧
埃及涉足也门战争,无疑给也门新政权添力,尤其是在打击君主派反击和保卫共和国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埃及一直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积极干预也门军事、政治、经济,操纵国家政权,遭到也门人民的强烈不满,纷纷要求埃及从也门撤军。
在军事上,也门内战中,无论是君主派对共和派的进攻还是共和派对君主派的进攻,也门军队几乎全由埃及军官领导。在撤军方面,1966年埃及与沙特达成《吉达协议》后,宣布履行从也门撤军的责任,共撤走4.5万人,仅留下2万人在也门。也门军队减少后,埃及驻也门军事当局和情报机关进一步加大了对也门军政府领导人的监督和控制,加大对也门军事经济政治的干涉力度,为埃及在阿拉伯的战略目标服务。这更加引起了执政的也门领导人的强烈不满,要求埃及给与也门一个拥有独立主权国家所拥有的权利与自由。埃及与也门共和国的矛盾逐渐加深。埃及的撤军,在此时并未减少它对也门的控制力度,相反却大大增强。
(二)共和派内部因埃及而产生分歧
在也门内战期间,共和派与君主派正忙于交战,而共和派内部之间由于对也门内战的解决方法及对埃及当局的态度等方面而产生分歧,共和派矛盾加大,斗争日益激烈,甚至达到了公开分裂的程度。例如1964年12月,共和国协商会会议长努曼宣布辞职和祖贝尔及埃里亚尼等传统领袖纷纷宣布退出内阁以此威胁埃及,要求将萨拉勒总统的权力交于一个执行委员会行使,但遭到纳赛尔的拒绝。由此共和派内部分裂。萨拉勒回到也门成立了军政府法庭,准备审判内部分离主义者。而分离主义者祖贝尔秘密离开萨那到达巴拉特,成立“真主党”,即共和派内部的反对派,并得到哈希德和巴基勒两大部落的支持。该反对派的目的相当明确,一是为了抗衡也门的亲纳赛尔主义势力,驱逐埃及;另一方面采用和平的方式而非战争的方式结束也门内战。但遭到君主派中的激进派的反对,于1965年4月1日祖贝尔被刺杀。该事件引起了广大民众的不满,阿姆里政府辞职。
阿姆里政府辞职后,传统派领袖政府,大力推行民族和解政策,于1965年5月在哈木尔召开和平大会,主要内容为:要求政府向邻国伸出友好之手,尽力结束与沙特的紧张关系,限制与埃及的关系。在会议结束以后,努曼便与沙特联系,要求费萨尔帮助也门人民实现和平与和解,使也门人民得以安定,建设他们的新生活[2]192。强烈要求埃及撤军,与埃及和萨拉勒总统关系日趋紧张。埃及共和派左派力量在萨那召开会议反对努曼,指出“不依靠和平方式结束内战,不向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条件妥协,不放弃共和制、革命及也门主权统一独立的三不政策[2]197。
共和派内部的混乱与纷争,在也门内战中,无疑削弱了与君主派对抗的力量,再加上内部反对埃及,打击了埃及在也门内战中的保卫新生政权的积极性,并使君主派乘机反扑,使埃及和共和派军队一度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在1966年,埃及制定的也门“清洗运动”中,由萨拉勒总统领导,清理共和派内部队伍以抵御外来进攻。这得到了共和派纳赛尔主义的赞同,但也遭到传统派如努曼、阿姆里的反对等。这些人认为埃及应为这一事件全部负责。也门埃及式的“大清洗”运动更加激化了也门共和派的之间的矛盾。
四 埃及从也门撤军
埃及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就有从也门脱身的想法,并且纳赛尔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冒险与愚蠢。1964年,纳赛尔访问也门,目睹战场上的残酷事实,痛苦得出结论:用军事行动把埃及的影响强加于人的企图是愚蠢的。他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在也门的冒险行动与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相提并论,称之为“我的越南问题”。[6]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挑起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号召阿拉伯国家参战,共同对付以色列及其美国,也门也在纳赛尔的支持下与支持以色列的美国断交。然而,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依然战败。在这次战争中,埃及损失严重。埃及官兵死亡一万一千五百人,受伤打散的有3万多人,被俘的有五千五百多人。[7]政治军事经济也大受削减,在也门无法再继续支撑下去,面对战后的创伤,不得不从也门撤军。
埃及撤军之前,首先与沙特于1967年8月29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和沙特国王萨费尔达成协议:埃及立即撤军;沙特阿拉伯停止援助保皇派;成立由埃及、沙特阿拉伯和苏丹组成的3国委员会,监督协议的执行[8]205。在与埃及达成协议后,遭到了也门人民及共和派的反对。也门共和国领导人萨拉勒总统要求埃及军队继续驻扎在也门,直至共和国政权得以巩固。但是遭到纳赛尔的拒绝。萨拉勒总统把埃及的撤军与沙特的妥协视为对也门的出卖,市内发生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群众与埃及士兵发生冲突,有上百名士兵被打死。但是纳赛尔依然坚持从也门撤军。1967年10月30日,埃及军队全部撤出也门。埃及军队撤出后,也门内战继续进行,直到1970年7月,沙特承认也门共和国,两国建交,持续八年的也门内战结束。
五 也门内战对埃及的影响
也门内战,埃及陷入长达五年,埃及为保卫也门这个新生政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埃及官兵伤亡严重,约有1万人丧命,占参战部队的1/7,1962-1967年埃及军费开支每年约为2亿英镑,共计10亿镑之多,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用于也门战争[8]206。此外,埃及在1967年战争中的失败,也与也门内战有关,分散了埃及的注意力,使埃及陷入了两线作战,不能全部用于对抗以色列,削弱了埃及在1967年战争中的战斗力。
也门内战不仅使埃及付出了沉重代价,同时也破坏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除埃及与沙特关系进一步恶化外,也给新生的也门共和国流下了不好的印象。埃及一度干涉也门政治、社会、经济、军事大权,遭到了也门人民的强烈反对,甚至是仇恨。先后任革命指导委员会委员、副总理、总统委员会委员的阿卜杜.萨拉姆.萨布在褒扬“埃及确是一个坚强的后盾”,“九月革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了埃及的支援”的同时,又称“革命也为这一联系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使也门在固有的敌人以外,又增加了埃及这个敌人。”[3]10也门也对埃及存在怨恨,纳赛尔在这场战争中不但没有巩固自己的地位和重立自己在阿拉伯人中的形象,而且适得其反,令也门人民厌恶。埃及出兵也门可谓纳赛尔的败笔,不仅伤人,而且害己。
[1]时延春.当代也门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郭宝华.中东国家通史:也门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艾哈迈德·拉荷米等.也门革命秘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赵伟明.中东问题与美国中东政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5]岳伟∯肯尼迪政府与北也门内战:1962-1963[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2).
[6]安东尼·纳丁著,范语译.纳赛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513.
[7]申钟.战后中东四次战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151.
[8]杨灏城,江淳.纳赛尔和萨达特时代的埃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Nasser and the Civil War in North Yemen
JIN Er-hua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Free Officers organization"of Yemen staged a coup to overthrow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rule of the I-mam In September 1962.But the monarchy government which did not willing to withdraw from the stage of history attacked again,so Yemen civil war broke out.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 of the civil war in Yemen are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Egypt.In the civil war,Egypt not only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and gav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help,but also sent troops to defend the new regime in Yemen.In addition,the Soviet Union,Saudi Arabia,the United States have involved in the war,Yemen has become a s mall places where power groups and countries competed in.This paper is about the war in Yemen,Egypt and North Yemen government relation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Yemen war;Free Officers organization;Six-Day War
K392
A
1008-9128(2010)01-0050-04
2009-08-10
靳二华(1984—),男,河南郑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东史。
[责任编辑 张灿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