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2010-08-15法小鹰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英汉母语语法

法小鹰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205)

目前,英语写作无论是在英语学习还是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都十分重要。英语写作是一种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创造性的技能。英语写作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从整体上谋篇布局,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刘润清曾指出“只有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地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修养。”[1](P227)而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就把英语写作作为两个强调的重点之一。然而,英语写作依然是我国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最薄弱的一项。据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四、六级英语考试中心对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成绩的统计表明,考生作文的平均成绩均达不到及格线。一些外国教师在评价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时,经常会使用这样的评语,“他们总是不能切中要害”,“我真不知道他们想要表达什么”[2](P70-159)。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母语负迁移是中国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与能力的主要障碍之一。

一、语言迁移概述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心理学。它“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3](P12)。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总想借用母语的语音、语法、语义或文化来表达思想。美国的语言学家Lado在其1957年出版的专著《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在第二语言习得环境中,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4](P2)

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即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一致,那么母语迁移对目标语有积极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异时,那么母语迁移对目标语的影响是消极的,这被称为负迁移。通常情况下,与正迁移相比,母语会对外语的习得产生更多的负迁移作用。

Lado声称:“通过对学生的本族语和文化与所学的语言和文化做一系统的比较,我们就能预测和描述在学习中可能会/不会引起困难的模式”[4]。根据Lado的对比分析理论假设,二语习得中,目标语与母语相似的部分学习起来最容易;反之,两者距离越远,学习起来就越难。因为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语言迁移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有很大的影响。语言学家Chan Chi-chau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百分之五十的错误是由母语的作用而引起的。[5](P8)的确,由于学习者已经学会了母语,学习二语已不是全新的活动,因此,母语负迁移现象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母语和二语的写作体系越接近,学习者二语写作能力提高就越快。但是汉语和英语的写作体系相差很大,所以中国学生需花费较多的时间来熟悉并了解英语写作体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二、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具体表现

写作不仅涉及词汇、语法、句法等语言基础知识,而且还涉及段落、篇章结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英语写作成为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中国学生常为英语写作而感到头疼,觉得无章可寻,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把自己母语的一些规则强加于英语的遣词造句中,在学生的作文中总是能看到:用词不当、语法错误、句式单调、结构混乱、缺乏连贯等母语负迁移现象。许多外语专家指出,一些中国学生的作文,既不像英语,也不像汉语。归纳起来,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语言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方面:

(一)词汇负迁移

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认为每一个汉语词汇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相应的单词,进而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其实,由于两种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及其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两种语言的词汇意义也有很大差异。汉、英对应词完全对应的情况极为罕见,除了一些特殊专门词汇和少数日常词汇外,大多数词汇在另一语言中的对应词都有几种不同的意义。[6]中国学生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差异,写作时不能局限于英汉单一对应的词义上,否则母语词汇的迁移现象就会在所难免。词汇负迁移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词义负迁移,即英汉词语所指的范围大小的差异和词的内涵意义不同所引起的负迁移。邱述德在《英汉词语的非完全对应关系》一文中指出:“英语词与汉语词在意义上有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和不完全对应三种情况,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完全对应。它不仅表现在词的多义现象的参差交错,而且表现在同一义项的内涵差异上。”[7]例如,“soft”有“温和”之义,如可以说“a soft answer(温和的回答)”,有的学生就依照汉语的习惯将英语“soft”的词义扩大,错误地认为“温和”的所有意义都与“soft”相对应,所以在英文写作中出现了“The climate here is soft.(这里的气候温和。)”和“The porridge is still soft.(粥还温和呢。)”这样的错句。其实“温和”的意义中只有一个与“soft”的意义相对应,其他意义则分别与英语中的其他几个词汇相对应,因此以上两句应该分别改为“The climate here is moderate.”和“The porridge is still warm.”

英汉词语的内涵意义不同也会引起负迁移,原因在于中国学生只抓住了词的外延,而忽略了词的内涵,不了解词的语体色彩是褒还是贬、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等[8](P106-107,121)。例如,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的病句:“I like the Negro culture.(我喜欢黑人文化)”。因为学生并不知道“negro”带有明显的贬义,是一个蔑称;而“black”则在英国被广泛使用和接受。所以,此句应改为“I like the black culture.”。掌握这类词汇就必须对英语文化有全面的认识。

第二,词性负迁移,即英汉词性混淆引起的负迁移。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缺少形态变化,即一个词用于不同的词性时,词本身形式没有变化,而是由词在句中的位置或借助汉字“的”、“地”、“得”来确定它的词性;而英语则是一门屈折语言,英语单词用于不同词性时,常需在形式上反映出来,即一种词类可以通过一些屈折变化而转化为另一种词类。许多学生受汉语影响,在英语写作时忽视了这一点,如在“He found that life moved slow in the countryside.(他发现乡村的生活节奏慢。)”一句中,误用了形容词“slow”来修饰动词“moved”,应改用该词的副词“slowly”。

第三,词汇搭配负迁移,即英汉语词汇的搭配习惯不同而引起的负迁移。汉语的概括词十分丰富,搭配宽松;汉语的表达较为模糊笼统,而英语的表达较为具体精确,[9](P336)因此英汉词汇的搭配范围常常不匹配,这个差别给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例如汉语动词“打”的搭配能力很强,可以跟很多名词搭配,例如可以说“打毛衣”、“打篮球”、“打草稿”,受汉语影响,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用英语单词“beat”来表达所有关于“打”的词组,用“beat”来与“sweater”、“draft”、“basketball”等搭配,让人看后莫名其妙,实际上英语中只能说“knit a sweater”、“work out a draft”和“play basketball”。

此外,词汇负迁移还体现在英汉语法差异所造成的负迁移现象上。英语中存在着较多的语法范畴 (如性、数、时等),常用语法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而汉语中没有这些语法范畴,倾向于用词汇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运用词汇意义就可以补偿语法范畴之不足。[10]如英语名词有单复数的区别,而汉语名词基本上没有数的概念,“们”虽然能表示复数,但它的使用很受限制。如在“They have three grown-up child.(他们有三个成年的孩子。)”中,中国学生知道“他们”要用复数“they”,而“三个孩子”就不会或忘了用复数形式“three children”。一些名词在汉语中是可数的,但在英语中则成为不可数名词,如学生常写下这样的句子“It is a great news.(这真是好消息)”,其中“news”在英语中为不可数名词,因此前面不能加“a”。另外,英语中有冠词,而汉语中没有,因而有的中国学生在写英语句子时会忘记冠词,如“Dolphin is intelligent animal.(海豚是聪明的动物。)”此句应改为“The dolphin is an intelligent animal.”英语中还有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用法,代词的主宾格之分等,而汉语中却没有这些语法现象,因此造成了中国学生常在英语写作时犯下如此错误: “She was one of the good tennis players of she's generation.(她是同代人中最出色的网球运动员之一)”。其中“good”和“she's”应分别改为“best”和“her”。

(二)句法负迁移

句法的负迁移是语言负迁移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国学生由于对英语句法规则掌握不够,因此经常套用汉语的句法规则来表达。而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规则各有不同,这就造成了句法层面的负迁移。

第一,句子结构负迁移。汉语是综合型的直感语言,缺乏形态变化,句子的信息量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制,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重意合,注重隐性连贯。而英语为分析型的理性语言,重形合,注重显性连接,句子可以以主句为中心进行展开,然后借助各种连词和从句,向外延伸、扩展,形成一个从句套从句,结构复杂且严谨的复合句。[11]英语广泛使用各种连词与代词,使英语中出现长句、复合句;汉语则常用短句、简单句。中国学生为了避免语法错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避免使用那些与汉语差别大的句子结构。而与汉语句法结构相似的英语简单句 (如SV,SVP,SVO,SVOO等)则被过度使用。[12](P152-253)如有位学生在英语作文中写道“There once was a poor farmer,and he had four sons.He lives alone.He often feels lonely.”正反映了中国学生是不善于使用复合句和从属句的,因此他们的英文作文常出现语句过短、结构松散、单句独立性过强过多、连词很少得到自然而恰当运用的一些负迁移现象。毛荣贵教授指出: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句型就是从属句的使用。而熟练的英文写作者能够在很多层面上运用从属结构;并列结构被认为是孩子和受教育程度不高者所经常使用的[13](P6)。

第二,句型负迁移。英语拥有一些汉语所没有的特殊句型,如“there be”句型、强调句型、倒装句型等等,这些句型中国学生都不太会或不太习惯使用,因而常犯错误,如“There once had a beautiful princess.(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公主。)”“It is England where they're going to,not Ireland.(他们要去的是英格兰,不是爱尔兰。)”“Hardly we had sat down at the table,when the phone rang.(我们刚在桌子旁坐下电话铃就响了。)”因此他们在英语写作中会尽量少用或不用此类句型,导致其英语作文往往呆板单调,语义表达不完整,前后逻辑不严密,读来枯燥无味。

第三,句子时态、语态负迁移。英语中常用时态共十六种,语态有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之分。英语的时态丰富,形式各不相同,区分细微,而汉语无时态的变化,是依靠表示时间的副词 (如“曾经”、“正在”、“已经”、“将要”)作状语,或利用虚词“了”、“着”、“过”等作补语这一语法手段来体现。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常犯类似“What happen at yesterday'smeeting? (昨天的会上发生了什么事?)”和“This time next week I am in America.(下周这时候我就在美国了。)”的错误。另外,被动语态在注重主语的英语中很普遍,但在注重主题的汉语里,除非表示受损或受益作用,否则很少出现。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受母语影响更倾向于主动而非被动语态,如写出“When ice heats,it changes into water.(冰加热时就会变成水。)”这样的错句,而实际上,此句应为“When ice is heated,it changes into water.”许多学生甚至整篇使用主动语态,导致作文句型单一、刻板生硬。

(三)语篇负迁移

语篇可以被看作是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英汉语在语篇上既有一些共同点 (如语义的连贯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等),也有一些差异(如内在的思维和外在的衔接、连贯手段的差异)。[14](P152-253)

由于汉英两个民族的思维模式的巨大差异,语篇的布局也很不一样。包括英、美在内的西方民族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具有一种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完备的鲜明特征。西方人阐述观点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强调用事实说话,逻辑性强,语气比较适中,不多留想像空间,给人非常客观、理性的感觉。因此,英语语篇是先有主题句,后接自然衔接的例证句,而后收尾;或先有例证,后以主题句收尾,即典型的归纳与演绎型段落,其间不附加任何与主题无直接联系的内容。[15](P1-20)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型的,具有重整体、重“领悟”,重“言外之意”,乃至重“含蓄”的特点。人们常常迂回、委婉、含蓄地引出主题,不直接论证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团团转”,从各种间接角度来说明问题,反映在篇章布局上是一种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模糊关系的语言结构特点。许多中国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不由自主地按照汉语习惯构思,再用英语表达出来,因此他们习惯绕弯子、东拉西扯,往往围绕着主题间接迂回,而不直入主题展开论述,这样就出现了中国式的篇章结构,不符合英语本族语的表达习惯,英美人读了困惑不解。如在一篇题为“No Smoking”的英语作文中,一个学生写道:“Should the smoking be banned?It is a question.I have considered it for a long time.At last,I think it should be banned….Therefore,that the government ban smoking is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us.It is a measure to protect our health and environment.So many people,especially nonsmokers approve of the policy.Some people say that it takes away some of our freedom.I think it is a one-sided view.If one wants to smoke,he may smoke in private,not in the public places.In fact,smokers still have the freedom of smoking.But,I think,smokers had better give up smoking,not only in private places,but also in the public places,everywhere.It will be beneficial to all of us!”先不管此文的语法错误,单看语篇方面,这篇作文的开头就是典型的没话找话,废话连篇,论证观点时又几乎都是主观论断,缺乏事实论据,甚至还在作文结尾不忘喊几句口号,牵强而主观色彩浓厚。

三、克服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母语负迁移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必须面对并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虽然中国学生无法避免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帮助学生尽量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减小,写出地道漂亮的英语文章。

第一,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加大英汉语对比知识的比重。“英、汉对比的知识能帮助教师根据英、汉语的异同,预见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16](P57)。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英汉语的异同,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母语负迁移的存在。在讲评学生作文时,先有针对性地指出并分析学生因受母语负迁移影响而易犯的错误,指导学生改正,并对不易掌握的地方引导学生予以更多的重视,加大解释的力度,使学生用心领会,掌握正确的用法。慢慢地,我们还可以采取让学生互改、互评英文作文的方法,在课堂上集体讨论典型的错误并共同纠正。这样,学生就会逐渐自己总结出英汉语的区别,并在以后的英语写作中加以注意,从而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消极影响。同时要让学生对于语吉迁移有一种正确的看法,使他们认识到:语言迁移并不仅仅是负迁移。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信心和学习动机。[17]

第二,鼓励学生扩大英语阅读量。阅读是写作的先导,英语阅读输入量不足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Nuttal指出,增进外语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生活在操母语的人当中,而仅次于这种途径的就是大量阅读[18]。中国学生整天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中,英语文章读得既少又浅,是不可跑写出好作文的。因此,扩大英语的阅读量,保证足量的语言输入,是加强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水平有目的地选择难度适中、题材面广、丰富而地道的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语感;还可以选出一些优秀范文,要求学生背诵并仿照范文进行写作,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受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从而写出自然地道的英语作文。

第三,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是英语写作的主要障碍之一。英汉思维模式差异是中国学生英文写作中的拦路虎,使他们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中英文思维转换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依次在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次对英汉语的思维方式进行转换,同时加强英语文化的导入,这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英语思维,避免由于母语负迁移所产生的错误,逐渐摆脱汉语思维的干扰,按英语思维习惯去选词、造句、布局谋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在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减少母语负迁移对学生的影响,需要大量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减少母语负迁移影响的策略,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提高。

[1]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Scollon Ron,Scollon Suzanne Wong,Kirkpatrick Andy.Contrastive Discourse in Chinese and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5]傅小平.关于语言迁移与英语教学的思考 [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6]周光明,程可拉.英语学习中的负向迁移问题扫描 [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14.

[7]邱述德.英汉词语意义非完全对应关系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1):38.

[8]王巍.英语语言迁移的原因、形式及对策分析 [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106-107,121.

[9]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修辞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0]方文惠.英汉对比语言学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11]沈霞.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 [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2006,(6):160-161.

[12]刘莉.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句法迁移研究 [J].科教文汇,2009(10).

[13]毛荣贵.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评改 [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1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5]Kaplan,Robert B.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66.

[16]李庭芗.英语教学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17]韩莉芬,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J].怀化学院学报,2008,(1):91.

[18]Nutta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London:Heinemann,1982.

猜你喜欢

英汉母语语法
母语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母语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