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表述语境下的妈祖信俗真实性探析

2010-08-15黄秀琳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妈祖民俗旅游

黄秀琳

(莆田学院旅游系,福建莆田351100)

旅游表述语境下的妈祖信俗真实性探析

黄秀琳

(莆田学院旅游系,福建莆田351100)

妈祖信俗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妈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妈祖信俗在旅游表述中出现了失真的现象,借助旅游真实性理论从搜集参照文本、维护妈祖信俗品牌、培养原味导游队伍三方面阐述妈祖信俗真实表述的利好作为,同时提出“二元”看待妈祖信俗真实以及“前——后台”开发妈祖民俗文化旅游的观点。

妈祖信俗; 表述; 旅游开发; 旅游真实; 前后台开发模式

Abstract:As the first Folk beliefs to“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Mazu Folklore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zu culture traveling.It includes Material folk,Energetic folk,Social folk and Horn mouthpiece language folk custom.They are full of meat and bright in characteristics.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ere are some distortions in Mazu Folklore Statements.By applying the theoryof T ourism Authenticity,the paper elaborates three Behaviors:collecting Mazu folklore data;maintaining Mazu brands and training authentic tourist guide.Finally,this paper point out that we must view the authenticityof Mazufolklore by“two basics”and we should take“Front-Backstage”to develop Mazu folklore tourism.

Key words:Mazu Folklore; Statement; Traveling development; T ourism Authenticity; “Front-Backstage”Development Model

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特殊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事象。[1]而民俗文化旅游是指根据本地域、民族的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而设置的旨在引导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特点进行审美观光的旅游市场和旅游活动。[2]对民俗旅游的研究是民俗学、旅游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都共同关注的,而对妈祖信仰这一带有世界性影响力尤其对海峡两岸影响深刻的文化现象,从旅游真实性的角度考察其民俗文化的发展,研究的成果不多。旅游景观系统真实性理论中最权威的莫过于麦克内尔MacCannel的“舞台真实理论”和科恩Cohen的“旅游空间和舞台猜疑理论”,“舞台真实理论”将旅游景观系统作为一个舞台,根据前台和后台相对性提出舞台真实的六种类型,而“旅游空间和舞台猜疑理论”则根据景观的本质和旅游者对景观的印象两个纬度将旅游景观系统分为四种真实类型。文章将结合这两种理论探讨妈祖信俗旅游真实性表述现状与未来走向。

一、原始:妈祖信俗的类型与特质

妈祖信仰在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涤荡,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妈祖信俗。2009年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福建莆田作为妈祖的出生地,它有着妈祖信俗最原始、最真实的内容,同时它还融合了莆田本地的其他一些民俗,使妈祖信俗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1.妈祖信俗的主要类型

根据民俗的定义妈祖信俗主要有四大类:一是物质层面的以妈祖宴菜、妈祖面、妈祖糕为代表的饮食民俗和以“帆船头、衣裳上红下黑”妈祖服为特色的服饰民俗;二是以妈祖祭典、妈祖庙会、妈祖绕境活动为典型的社会民俗;三是以妈祖神化传说、妈祖戏、妈祖歌曲、妈祖舞蹈为主要内容的口承语言民俗;四是妈祖信仰禁忌以及衍生的杯问卜、辟邪香袋等精神层面民俗。妈祖信俗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极具特色。

2.妈祖信俗的特质

妈祖信俗是妈祖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它源于生活,化于生活,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且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妈祖信俗又有其独特表现:如与寻埔女、惠安女一同被誉为福建三大渔女的湄洲女的妈祖服饰不仅观赏性、实用性强而且包含了湄洲岛居民对妈祖的崇敬之情。笔者认为除了民俗共有属性外妈祖信俗还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首先,妈祖信俗与地方文化的结合使得妈祖信俗的地域特征非常明显,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性。如就妈祖庙会而言,在天津称为皇会,皇会与天津当地生育文化、彩塑文化结合形成独特的“抢娃娃”和“洗娃娃”民俗,而莆田妈祖庙会有摆“流水席”来宴请参与庙会活动人员的习俗,在江苏下关称为“乌龟会”,深圳称为“辞沙活动”,在广东汕尾则叫做“抢花炮”。

其次是妈祖信俗的世界性。妈祖信俗发祥迄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传承与演绎进程中,妈祖文化逐步传播至我国的沿江、沿海和台港澳地区,并随着华侨华人的脚印逐步传播到世界的五大洲20多个国家。现在全世界共有5 000多个妈祖文化机构,信众近2亿人。信徒们相互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呈现出超越族群、社会阶层、区域界限和政治分隔的特征[3]。

再者,妈祖信俗的精髓是妈祖精神。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够延续千余年长盛不衰,最主要的是其内核引力的作用——强大的妈祖精神。在时间长河中妈祖信仰可能有断有续、有强有弱,但妈祖精神始终穿梭妈祖信仰的时空,其内涵归纳起来就是: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包括知书达理、聪明贤惠、勤劳勇敢、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的中华传统美德,和平、乐观及积极外拓的海商精神以及体现在家庭和睦、社会秩序和谐和国家、地区和平的儒学精神。

二、涤荡:妈祖信俗旅游真实性表述现状

1.妈祖信俗的淡化

妈祖信俗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妈祖祭典外有许多已经被人们淡忘了,如今开发比较成熟的妈祖信俗当属妈祖祭典和妈祖庙会。而其他的民俗如妈祖服饰、妈祖饮食等有的由于程序过于繁杂难以操作被遗忘,有的由于宣传太少而逐渐被淡忘[4]。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渗入,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原先湄洲岛上的妇女喜欢穿妈祖服,梳妈祖头,现在湄洲女日常都是现代装,服饰被同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除了有些导游为了吸引游客在带团时会着妈祖服和少数年老妇女还保留这种装扮以及舞台性的展演外“妈祖服”基本上淡出人们的生活。

2.妈祖信俗的商品化

为了迎合旅游发展的需要,已经呈现的妈祖信俗正在被商品化、庸俗化,表现为妈祖信俗文化表述的高度组织化、仪式化、存在特殊的商品交换方式以及商业化管理意识在妈祖文化民俗表述中的渗透等诸多方面[5]。如妈祖祭典属于“舞台猜疑”,因为虽然游客们并不能穿梭时空回归历史比照古代祭典的真实,但祭典的舞台性展演让游客散失对祭典神秘氛围的体验,因而影响到他们的旅游愉悦。对妈祖信俗的商品化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辨证的态度。妈祖信俗文化商品化并非对妈祖文化的传承一无是处,区分不同特点的民俗文化,正当、适当的商业化手段对妈祖文化的传统和发扬还能起到促进作用。

3.旅游利益相关体对妈祖信俗表述真实性认识上的错位

妈祖信俗是一种宗教信仰民俗,真实旅游表述妈祖信俗需要旅游各利益相关体的共同努力。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地方政府除了重视妈祖祭典民俗外对其他民俗事项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文本指导;旅游经营者的趋利性又使得他们尽可能开发对味旅游者需求可以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妈祖事项,而忽视对其他民俗事项的整体开发;社区居民方面,居民认为像妈祖祭典这样的妈祖信俗大多是由林姓家族、管委会和政府主导,缺少参与意识,换句话说,当地居民缺乏自己的文化话语权,这就极大影响了他们自主表述妈祖信俗的积极性,而当地社区居民表述自身妈祖文化的缺失就使得妈祖民俗真实性散失最鲜活的一面。所以旅游各利益相关体对妈祖信俗表述真实性认识上的错位是导致妈祖信俗失真的最根本原因。

4.妈祖信俗讲解的失真

首先,导游人员在带团过程中只注重景点的讲解,缺少宣传妈祖信俗文化的意识;其次,导游人员对妈祖信俗的类型、特点、象征意义等,大多是一知半解,即使宣讲时也流于浅表;再次,导游人员的导游方法单一、乏味,无法将妈祖信俗元素融解于景点的讲解内容中。诸多原因导致作为民俗展演最有活力的载体—导游员,对妈祖信俗真实性的显性宣讲不力,迷恋于对神话传说的宣传介绍。

妈祖信俗在旅游表述中承受着经济性与保护性博弈的涤荡。妈祖信俗属于宗教色彩比较浓厚的一种民间信仰民俗,旅游开发妈祖民俗应有别于其他民俗的开发,保护信俗真实性和原生性是对妈祖信俗文化生态要求的一种回归。

三、真实:妈祖信俗旅游表述的终极诉求

2009年妈祖信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现在妈祖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经通过基层申报,进入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预备名单。文化遗产在旅游市场中的欲火既可以重生也可能沦落,保护性旅游表述妈祖信俗,发展妈祖信俗文化旅游,可为妈祖文化的“申遗”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培土垫石。

1.搜集整理妈祖信俗事项资料为妈祖信俗旅游表述提供最原始的参照文本

妈祖信俗文本的搜集,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应迅速组织专家,成立专项基金,深入民间进行妈祖信俗考察与搜集,如湄洲妈祖祭典、天津皇会可以将其列入省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开展妈祖信俗文化理论研究工作,并把这些研究成果编撰成文本给予出版;搜集、整理、创作各种以妈祖信俗文化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包括小说、诗歌、电影剧本、民间故事、舞蹈、戏剧、音乐、美术、书法等,使得这些民俗素材转化成民俗文本,让妈祖信俗物化市场表述时有源可溯,有本可依。

2.规范并保护妈祖信俗旅游品牌,维护妈祖信俗文化正统

虽然妈祖信仰不同于其他五大宗教有规范的教理和教义,但作为一种国家承认的具有合法地位的民间信仰,规范妈祖信俗元素并保护妈祖信俗旅游品牌对维护信俗真实性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应该统一妈祖信俗Logo的设计。结合妈祖信俗的文化内涵和主要特色,设计妈祖信俗Logo,使得人们在看到logo标志的同时,自然地想到妈祖信俗品牌,从而对妈祖信俗文化产生认同。

大姐来淮南办事,晚上在我家睡一觉,隔天早上回合肥。妻子问大姐,你先看电视,还是先洗澡?大姐跑一天,显出一副疲倦的样子。大姐说,我先歇一歇。我家住两室一厅,我和妻子睡大卧室,摆一张大床,摆一组大柜;闺女睡小卧室,摆一张小床,摆一排书柜,书房兼卧室。大姐在我家过夜,她和妻子睡卧室大床,我睡客厅沙发上。妻子说她小时候就是跟大姐睡一张床,直到大姐下放去农村。妻子和大姐一边看电视一边说闲话,一说就说到皮肤病上面。大姐说,我劝你还是早一天去省立医院看。妻子说,好、好、好,哪一天我休班就去你家。两集电视剧看下来,时间到十点多钟。妻子去卧室拿铺盖,准备在沙发上为我临时铺一张床。

其次,要规范妈祖信俗文化元素。如全国妈祖祭典应统一按照湄洲妈祖祭典仪式规范执行;妈祖服饰在款式上可以创新,但蓝红黑三色调和“帆船髻”不能改变;妈祖面口味可以调整但有象征意义的鸡蛋、紫菜、花生、青菜几种原料不能少,鸡蛋、紫菜、花生摆放成的八卦太极图案不能变。

3.维护妈祖信俗旅游景观的真实性

结合麦克内尔MacCannel的“舞台真实理论”和科恩Cohen的“旅游空间和舞台猜疑理论”,笔者认为对于信俗类的旅游景观真实性问题,应该采取辨证的“二元”观点:

传承于历史传统文化而开发出的信俗文化旅游产品可以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一些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而消失的民俗事象,他们源于民间,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对这些民俗事象,如妈祖面、妈祖宴可以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它的位置,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设计符合现代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民俗旅游产品,使之更好地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潮流。如妈祖面的开发,只要掌握妈祖面的精神蕴义,根据旅游者的要求改变口味完全不超出旅游者“旅游体验阈值”的。

承载异质宗教特性的民俗,作为该宗教地旅游符号标志的民俗,应采取政府主导的保护性的运作模式。一些作为该宗教地旅游符号标志的民俗,如服饰民俗、祭祀民俗、禁忌民俗等,他们承载异质的宗教特性,是宗教旅游地旅游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主打要素。这部分的民俗事象“越是民族的,越是本土的,也就越是国际的”,越有旅游价值和生命力。我们本土人应当善待本土的民俗文化事像,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避免民俗的商品化和俗化。旅游表述这部分旅游民俗产品时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宏观、全局和持续性问题上把握开发的层面和开发的力度。

总的要旨是要尽可能地保持妈祖信俗旅游景观的“真实”或“舞台真实”,避免“舞台猜疑”[6],对信俗类旅游景观而言,尤其不能出现“人造化”的景观效果,因此对妈祖信俗旅游景观可以采取“前台——后台”的表述形式加以保护性开发。

4.采取“前台—后台”的旅游表述形式

对妈祖信俗中特色鲜明、富有情趣的民俗活动,可以采用前台与动态开发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成以参与性很强的动态旅游项目,如在妈祖庙外围的酒店、餐厅,从建筑外型、内部装潢、员工服饰、饮食风味、歌舞表演等,让游客能边看边听边吃边玩,看着穿着妈祖服饰的服务员为自己服务,听着独具地方风情的妈祖戏,吃着妈祖面、妈祖糕、九层米果、妈祖宴菜等,听唱妈祖歌曲,欣赏妈祖信俗舞蹈;也可帮游客梳妈祖头,让游客自己穿着妈祖服,跟他们讲解妈祖服饰的文化及意义,让游客装着妈祖服饰去捕鱼,感受妈祖出生地的渔家人的生活,完全是一种别具风味的体验。也可以某一主题为主举办节庆活动如妈祖美食节,教游客自己现场试做各种妈祖小吃、妈祖菜肴,提高游客旅游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旅游体验。

5.组建一支原味的“妈祖味”导游队伍

组建一支原味的导游队伍是表述妈祖信俗真实性最直接最亮丽的风景。首先,导游人员必须全部着统一的妈祖服装,梳妈祖头 (长发)或戴妈祖头饰 (短发),以增强游客落地后的视觉冲击力;其次,对导游人员进行妈祖信俗文化专题培训,采用统一的教材和不同形式的培训模式,以丰富导游民俗展示和宣讲的文化内涵;第三,选拔导游员时要注重人员的品德,要与妈祖行善大爱的神格相符称,突出导游的内秀才能提升妈祖文化旅游地的形象,延续妈祖信俗旅游的发展。

四、结论与尾声

作为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市场中的涤荡有可能得以发展保护也有可能走向文化同化或变味或沦落。探讨妈祖信俗的旅游表述对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走向将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妈祖信俗具有世界性及地域分异性的特质,其在旅游表述中呈现诸多的不真实现象,在保护中求真实是妈祖信俗旅游表述未来的终极诉求。但对妈祖信俗的真实性,要采用辨证的“二元”观点,可以采取前后台的开发模式。对妈祖信俗文化旅游产品表述应基于旅游者的感受,对不同性质的信俗产品应采取不同的表述方式。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妈祖信俗在社会文明进步中也将与时俱进。21世纪旅游发展的脉动主向是旅游发展的社会性。对妈祖信俗旅游表述的社会效应如旅游者对妈祖信俗表述现状的感知差异以桨旅游体验诉求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唯有加强此领域的研究才能进一步保护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洁身自好”。

[1]高红.天津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 [J].经济地理, 2007,(4):126-128.

[2]刘景慧,刘冰清.论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2008,(1):1.

[3]湄洲岛 (福建)11月1日电 妈祖信仰正式定为妈祖文化 [N].光明日报,2004-11-03.

[4]吴英鹰.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4):25.

[5]黄秀琳,彭文宇.解读妈祖信俗表述的商品化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7):21-23.

[6]Cohen,E(1979c).Rethinking the Sociology of T ourism[J].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6(1):18-35.

[7]李晶,韩雪.略论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J].焦作大学学报,2007,(4):25-26.

Analysis of Tourism Authenticity of Mazu Folklore

HUANH Xiu-lin
(Department of Tourism,Putian University,Putian,Fujian 351100)

F590.63

A

1671-9743(2010)07-0008-03

2010-06-18

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妈祖文化传承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2008HX01)和旅游发展创新平台建设与社会服务 (2008HX04),福建省教育厅项目“福建妈祖文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比较研究”(JA08176S)联合资助。

黄秀琳 (1971-),女,福建莆田,莆田学院旅游系副教授,从事旅游文化、旅游效应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妈祖民俗旅游
冬季民俗节
妈祖之光
民俗中的“牛”
妈祖祭典
民俗节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旅游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万国茶帮”拜妈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