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旅游翻译中文化信息缺省现象探微

2010-08-15阮红波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缺省外国游客译者

阮红波

(河池学院 外语系,广西 宜州 546300)

汉英旅游翻译中文化信息缺省现象探微

阮红波

(河池学院 外语系,广西 宜州 5463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旅游翻译已引起国内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但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尤以文化信息缺省现象为甚。中西文化差异、汉英语言差异及译者翻译策略的选用是导致旅游文化信息缺省的主要原因。

旅游翻译;文化信息;缺省;文化内涵

旅游作为一门集多种学科于一身的边缘学科,涵盖面极其广泛,旅游资料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旅游翻译已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目前我国旅游翻译的现状并不容乐观,翻译中漏译、误译、错译的现象极为普遍,其中文化信息缺省的现象较为严重。自 1990年翻译的文化研究正式兴起以来,翻译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是两种文字间的语码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进入 21世纪后,在多元文化这一新的语言环境下,翻译更应注重文化因素,最大限度地传递文化信息,尽可能避免文化缺失现象的发生,从而增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理解。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目的,不仅希望欣到赏奇观异景,而且还希望通过亲身感受中国独具特色的古老的东方文明和华夏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增长知识和阅历。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信息的缺省不但会让外国游客的兴致大打折扣,而且也无法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总的来说,导致旅游翻译文化信息缺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西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信息缺省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的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观和价值观。词汇意义往往带有独特的民族性,“不同的文化用不同的语义范畴分解和描述世界。因此,一种文化里有的语义在另一种语言里可能就不存在”[1]107。这种词义空缺的现象导致了翻译中的信息缺省。此外,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使两种语言的词汇出现非对应和非重合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相应或相近的表达方式。例如道家学说的核心理念“道”具有丰富的内涵,将它译为 the way很难反映其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底蕴。又如“阴”和“阳”这一对哲学概念,既是对矛盾运动中万事万物的高度概括,又说明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概念。

反映在旅游翻译中,有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国的传统节日名称,如果在翻译时只提及该历史事件名和节日名,而省略外国游客都不明白的具体内容,就会产生文化缺失。例如,湖北襄樊三国旅游景点宣传册上的“三顾茅庐”如译为“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Liu Bei made three calls at Zhuge Liang’s thatched cottage”,外国游客会因不知刘备和诸葛亮为何许人而不解其意,可采用加注的方式译为“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the State Shu’s emperorLiu Beimade three calls at Zhuge Liang’s thatched cottage——it means repeatedly re-quest somebody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来帮助游客理解,达到文化宣传的效果。再如,襄樊古隆中风景区三顾堂简介中的“康熙五十八年”,如直译为“the fifty-eighth year of Kangxi”,会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应译为“the fifty-eighth year of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增加 “the reign of Emperor ”以清楚地交代康熙的身份和“五十八年”的含义[2]。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仅译成“San Yue San Festival”是不够的,应加注上“The festival usually takes place on the third day of the lunar third month,when minority people,especially the young get together for folk song contest or making friends with each other.”这样便于游客理解,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旅游翻译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在此不一一列举。

二、汉英语言差异所导致的文化信息缺省

汉英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反映在语言中就是谋篇布局、修辞方法等行文习惯的差异。汉语人文性强,重领悟、意会;西方语言科学性强,重逻辑、重形式分析。也就是说,汉语比较模糊,有些意思隐而不发,蕴藏在字里行间,而英语表意相对严谨、明了。再者,东方民族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注重整体和谐,强调“从多归一”的思维模式。句子结构上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逻辑语序横向铺叙,层层推进,归纳总结,形成线性句子结构。而英语句子一般总有一定的框架,句子的主谓结构是全句的出发点,其它成分好似主干上的旁枝,借助各种关联词进行组合,构成一种树形句子结构[3]。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以均衡匀称为美,这种美学心理对汉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突出地体现在四字格这种语言形式上。四字词语十分讲究结构的对仗和文采的华丽,其词义往往虚实杂糅,甚至有繁复重叠之处;而英语行文尽管也有其华美精致的一面,但这种华丽的文采多建立在语言晓畅、逻辑清楚的基础上,文字的堆砌和意义的繁复是英语文章的大忌。“这种趋势反映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就出现了英语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形成了其句式构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突出直观可感的风格”[4]75。以下略举几例说明。

(1)在四川西部,有一美妙去处。它背依岷山主峰雪宝顶,树木苍翠,花香袭人,鸟声婉转,流水潺潺。它就是松藩县的黄龙。

One of Sichuan’s fine spots is Huanglong,which lies in Song Pan County just beneath Xuebao,themain peak of the Minshan Mountain. It has lush green forests filled with fragrant flowers,bubbling streams and songbirds.

以上这段对四川省黄龙风景区的文字描述中,汉语中四个四字词语“树木苍翠、花香袭人、鸟声婉转、流水潺潺”,译文用一个带有定语的名词词组来表达,简练地道,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反映了汉英两种语言截然不同的风格。

(2)光耀千古的崇圣寺三塔,享誉中外的大理石,古朴典雅、风格独特的白族民居,还有那风、花、雪、月四大奇景,无不使人流连忘返。

Among themost exciting attractionsofDali are the three ancient pagodas of the Chongsheng Temple,world famous Dali marble,Bai houses noted for their s implicity,elegance and distinctive design,and the four scenic features(the strong wind at Xiaguan,the famous flowers at Shangguan,the silver snow on top of the Cangshan range and the moonlit surface of Erhai Lake).

这段文字是对云南省大理旅游风景区的生动描绘,其中“风、花、雪、月四大奇景”背后隐藏了被省略的信息,如果将之译为“the four scenic features ofwind,flowers,snow and the moon”,不仅让游客难以理解,还会让他们纳闷:平平常常的风、花、雪、月为何被称为奇景?若译文加上注释“the strong wind at Xiaguan,the famous flowers at Shangguan,the silver snow on top of the Cangshan range and the moonlit surface of ErhaiLake”,虽失去了英语行文简洁的风格,却能让游客理解四大奇景的真实内涵。

三、译者翻译策略的选用所造成的文化信息缺省

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旅游翻译过程不单单是语言符号间的编码转换,更重要的是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是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沟通,旅游翻译的目的重在传播文化,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尽量译出原文的文化内涵。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出于语境、篇幅或文体上的考虑,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并不利于主要信息的传达,译者会将其省去,这种情况所导致的文化信息缺省是为了更有效地传递原文的信息,便于读者理解,是译者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或方法所致,是不可避免的;另一种情况则是由于译者翻译策略选择不当所造成的文化信息缺省,这就达不到旅游翻译的目的,会对外交流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情况在翻译中是要予以避免的。

(一)译者翻译策略选择得当所引起的文化信息缺省

在有些情况下,考虑到游客的心理和接受能力,译者会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对原文部分特色文化进行了删减,其目的是为了使译文简洁明了,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这种情况所导致的文化信息缺省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

其一,词语的文化内涵在原文环境中不属于重要信息,没有翻译的必要,且译出后反而使译文生涩难懂,影响词语主要意义的传达。如一景区门票的背面有这样一句:

(1)遵守游览秩序,坚持五讲四美。

Observe the tourist order and keep good manners.

此例中,译者根据语境,将“五讲四美”译为“good manners”,而把这一带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词语之文化内涵省去不译,是因为如果用直译加注的方法将其译出,会使游客觉得句子冗长累赘,影响其主要意义的表达。

(2)“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依栏杆水拍堤。”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西起胶州湾人海处的团岛,东至崂山风景区的下清宫,绵延 80多华里的海滨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长绣画卷。

Qingdao is a beautiful coastal city.It is not hot in summer and not cold in winter.The 40-kilometrelong scenic line begins from Tuandao Island at the west end to Xiaqinggong ofMountLao at the east end.[5]

这是一段介绍青岛的文字,原文选用了古诗词和大量华丽的辞藻以增加文采,中国游客看到这些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这些对于不谙中国诗文的外国游客而言就是多余的,译文省略了堆砌的辞藻和文化信息太浓的诗词,既不影响原文的信息,又排除了游客的文化障碍,符合西方游客的心理。

其二,由于篇幅或是体裁的局限性导致译文中难以增补出词语的文化内涵。例如:

(1)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源地,诞生了屈原、王昭君等千古风流人物。

“Yichang City is the birthplace of Chinese Bachu Culture aswell asmany great personalities through the ages,such as the great poet Qu Yuan and the famous beautyWang Zhaojun.”

这是湖北著名旅游城市宜昌旅游宣传册中的句子,出于篇幅上的考虑,译者没有将文化特色词“巴蜀文化”及历史人物屈原、王昭君用加注解释的方法传递其隐含的文化内涵,符合旅游宣传册简洁、精炼这一特殊的文体。

(2)诗画江南、山水浙江。

Poetic Jiangnan,Picturesque Zhejiang.

这是浙江省的旅游宣传口号,其中“江南”被直译为“Jiangnan”,而没有翻译成“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是因为后者过于冗长,不符合口号简短、精炼的特点。可喜的事,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已经能够理解“江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了。

(二)译者翻译策略使用不当所导致的文化信息缺省

有时候文化信息的缺省不是译者考虑到读者心理和接受能力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所致,而是由于译者翻译策略使用不当所造成的。这种情况下的文化信息缺省影响是负面的,小则会破坏游客的兴致甚至导致心理反感,大则会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如湖北省武汉市磨山景区“离骚碑”的译文是“Lisao Stele”[6],“离骚”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传世之作,该信息对我们而言可能很熟悉,但对外国游客而言则很陌生,译者直接用拼音译出,外国游客就不能了解其文化内涵,不妨用直译加注的方法译为“Lisao Tablet(Lisao is the poem written by the famous Chinese poet Qu Yuan(340-278 BC)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便于游客建立起读音和意义的联系,了解汉语名称字面意义后的文化内涵,增加旅游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再如,杭州西湖的“白堤”常被翻译为“the White Causeway”,如果加上注释“In 882 AD,the greatpoet Bai Juyi,magistrate of Hangzhou city,had the causeway built,so people took his surname ’Bai’as the title of the causeway in memory of his bounties. ”[7]就能让游客了解此名称的由来,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增加对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又如:

(1)周柏 -西周所植,距今已有 3000年的历史,树高 18米 ,树围 5.6米,主干径 1.8米,向南倾斜 45度,形似卧龙,又称卧龙柏。

Planted in the ZhouDynasty,this cypress tree has a history of over 3,000 years.It’s about 18 meters in height and looks like a winding dragon.Thus it called the Dragon Cypress.

这是山西省晋祠景区有关周柏的介绍。译者将“龙”译为“dragon”,似乎忠实地传递了原文的信息。殊不知,在西方国家“dragon”是凶恶的象征,西方神话中的龙是一种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地蛇尾巴,能够从口中喷烟吐火的凶残动物,此译文极有可能在西方游客心中产生负面影响。可在“dragon”后加上注释,以传递出龙在中国是吉祥的神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的文化蕴涵,不妨改译为:

Planted in the ZhouDynasty,this cypress tree has a history of over 3,000 years.It’s about 18 meters in height and looks like a sleeping dragon(homonym of“emperor”in Chinese,representative of dignity and luck).Thus called the Dragon Cypress.[8]

(2)亳州,安徽西北部的一颗明珠,是一座有3000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曾经诞生过曹操、华佗、李绅、陈抟等历史文化名人,留有汤陵、道德中宫、白衣律院、华祖庵、曹氏家族墓群、地下运兵道、花戏楼等珍贵遗迹。由华佗创传的“五禽戏”是亳州一绝,引得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Bozhou city,situ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Anhui,is one of the national-level places of historical interests. It is the hometown of Cao Cao and Hua Tuo.There remain many Historical sites such as the Tang Tomb,Hua Tuo Temple and ancientMilitary Tunnel.“The Wu Qin Exercises”invented by Hua Tuo is called“theWonder of Anhui”and holds a strong appeal to visitors at home and abroad.

以上这段文字旨在向潜在的旅游者介绍安徽亳州丰富的人文资源,如此丰富的旅游文化无疑会对所有渴望了解中国悠久文化的国内外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但译文将所有文化因子都采用音译的方法,外国游客当然不能理解其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如果采用以下方式对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加以解释,效果会好得多。

Bozhou city,situ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Anhui,is one of the national-level places of historical interests.It is the hometown of Cao Cao(a famous thinker,politician and military strategist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220-265))and Hua Tuo(the master of medicine in ancient China).There remain many Historical sites such as the Tang Tomb,Hua Tuo Temple and ancientMilitary Tunnel.“The Wu Qin Exercises(a set of health-care exercises that can help patients to recover)”invented by Hua Tuo is called“theWonder ofAnhui”and holds a strong appeal to visitors at home and abroad.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译者翻译策略选用是造成目前旅游翻译中文化信息缺省现象的主要原因。

四、结语

综上所述,除了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采用不恰当的翻译策略所造成的文化信息缺失外,文化信息的缺省既有中西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客观上不可避免的原因,也有译者根据语境、文体等对翻译策略或方法进行积极选择等主观上的原因。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威密尔 (Hans J.Vermeer)指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的目的和功能来决定。[1]216旅游翻译作为一种对外宣传的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外国游客在欣赏我国壮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向他们推介我国独具魅力的东方文明,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最终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旅游翻译原则应以推介和传播中华文化为目的。鉴于此,译者应孜孜以求,尽量译出原文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文化信息缺省的问题,努力提高我国旅游翻译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向外国游客宣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目的,树立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大国形象。

[1]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田传茂.以湖北三国景点为例谈文化旅游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0,(8).

[3]田延明,王淑杰.英汉语篇构式的认知探索 [J].外语学刊,2008,(5).

[4]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5]常晖.旅游资料文化翻译探析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2).

[6]唐毅.武汉旅游翻译主要存在问题探讨 [J].安徽文学,2008,(1).

[7]赵江宁.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与文化缺失[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8]郭梅蕊.浅析山西旅游材料翻译中的文化空白和文化差异现象[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2).

[9]邢怡.试论旅游资料翻译的标准和改进翻译质量的建议[J].旅游科学,2001,(3).

A Probe into the Loss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ourism Translation

RUAN Hong-bo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eages and L iterature,Hechi Un iversity,Y izhou,Guangxi546300,China)

W ith the steady growth ofChina’s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promotion of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touris m translation has

domestic researchers’growing attraction over the recent years.But there are many questions existing in it,ofwhich the loss of cultural infor mation is the commonest.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differences be 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 choice or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by translators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loss of cultural infor mation in tourism translation.

tourism translation;cultural information;loss;cultural implication

H315.9

A

1672-9021(2010)06-0050-05

阮红波 (1970-),女,湖北天门人,河池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河池学院科研课题项目 (项目编号:2009A-H002)

2010-11-20

[责任编辑 普梅笑 ]

猜你喜欢

缺省外国游客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新西兰开征外国游客税每人约23.45美元
缺省语义模式下话语交际意义研究
关联期待与缺省推理下缺省语境的生成模式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观点句中评价对象/属性的缺省项识别方法研究
外国游客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