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理论视野下的《说岳全传》情节设置
2010-08-15谭忠国
谭忠国
(怀化学院中文系,湖南怀化 418008)
表演理论视野下的《说岳全传》情节设置
谭忠国
(怀化学院中文系,湖南怀化 418008)
《说岳全传》中的许多故事,情节设置匠心独具,情节曲折生动,扣人心弦。其情节设置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有助于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表演理论由于将文本与语境在行动中重新结合起来,表演者与听(观)众会产生互动、互勉甚至互惠。表演是在语境中,以表演者为主,又有听(观)众积极参与所生产的共同作品。在《说岳全传》中,许多故事是表演理论的典型或变形展示。因此,在研究中可以运用表演理论进行分析和阐释。
《说岳全传》; 情节设置; 表演理论; 语境; 人物形象
Abstract:The plots-designing of many of them in Yuefei's Stories are very unique,their plots are tortuous,lively and vivid.It strongly pushes forward the plots-designing,and helps to mould the figures.Because Performance Theory anew combines the texts with the contexts in their acting,the actors and listenersor spectators can produce mutual acting,encouragement and benefit.Performance is common works of the actor(majorly)and listeners or spectators(having a hand in)in the context.In Yuefei's Stories,many of them are model or deformed shows of Performance Theory.So we can analyze and interpret Yuefei's Stories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Theory.
Key words:Yuefei's Stories; the Plots-designing; Performance Theory; Figures
一、表演理论及《说岳》故事简说
1.表演理论(Performance Theory)简说
表演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关于口头文学的理论,80、90年代达到高峰,现在仍然是影响最为广泛的理论之一,对民俗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批评、宗教、音乐、戏剧等许多学科的研究,都有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其代表人物有戴尔·海姆斯(Dell Hymes)、理查德·鲍曼(Richard Bauman)和丹·本-阿莫斯(Dan Ben-Amos)等,其中以鲍曼影响最大。表演理论在口头文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有重大转变,即从以文本为中心向在语境中以表演为中心的研究转变。但在中国运用表演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还很少。
“表演”一词具有双重的含义,包括民俗的实践(the doing of folklore)和艺术事件(artistic event)。艺术事件也指表演的情境,包括表演者、艺术形式、听众和场景(setting)等。
表演“将口头文学视为实践,将文本与语境在行动中重新结合起来”。鲍曼解释说,所谓“语境”,“指的是情景性语境,它不仅仅是一则特定的口头文学事象植根于其中的一般性的文化和制度性背景,而是作为一种社会达成的交流事件”。[1](P130-131)它包括表演所发生其间的场所、地理环境、制度、宗教、教育、政治、观众等等。这样,表演便被框定为展示,在一定的情景中、一定程度上便被客体化了,观众就能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个性品格进行自由地品评。当然,观众的品评具有一定的维度,并且这一维度十分重要。它所传达的审美标准成为表演民族志的一项基本内容,这些审美体系的运用范畴也可以成为标明一个社区中的表演范围的最好指示器。
另外,表演是即兴性的,是一种即兴创作,也就是说具有新生性(emergent quality)。表演者根据不同的环境、情景和心态,是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规律的不同组合与巧妙运用。一个民族或同一社区在文化上一经选择确定了他们的话语系统,并以这个系统组织起了一个经验世界,他们就易于在其有意无意中建立的文化语言范畴之内来思考、体验与表达,一般都不会超越这个话语系统。[2]因此表演者与听(观)众会产生互动、互勉甚至互惠。表演是在语境中,以表演者为主,又有听(观)众积极参与所生产的共同作品。
2.《说岳》故事简说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宋史》有传,赞颂他“文武全器,仁智并施”。他“尽忠报国”,二十余岁开始从军,率领“岳家军”平定内乱,抵御外敌,誓志收复失地,几乎百战百胜,却在39岁英年之时,与23岁的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一起,被苟且偷安的高宗、主和厌战的秦桧一同杀害在杭州牢狱。直到20多年后孝宗即位,岳飞冤案才得到平反昭雪,岳飞故事便以各种通俗文艺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吴自牧《梦粱录》、罗烨《醉翁谈录》均载有当时说话艺人演说岳飞故事的盛况,所谓一时间“听者纷纷”[3](P320)。元明两代戏剧中表演岳飞故事的甚多。如元代《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秦太师东窗事犯》;明代《宋大将岳飞精忠》、《阴抉记》、《精忠旗》、《续精忠记》;明清则有书写岳飞的长篇小说。如明代《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岳武穆精忠报国》;清代《岳坟忠迹》、《岳武穆千秋遗恨》等。不过,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清代钱彩编次、金丰增订的通俗小说《说岳全传》,该书共80回,50余万字。吸收了历代戏剧、小说、说书、民间传说之精华,堪称《说岳》故事之大成。当然还有许多有关岳家军的故事,钱彩、金丰并没有也没必要采录入书。如流传于浙江的《岳飞射灯》,说的是岳飞、岳云父子同射一箭(岳飞先射一箭,岳云再对着父亲的箭尾顶上一箭),将距离宋营40多里路的金兀术独松关大营的大灯射灭。表现了父子俩的神力和精准箭法。但是把《笑死老牛皋》采录入书了。[4](P141-143)由于《说岳全传》成书前,许多故事就在民间口耳相传,而成书后也留有深深的说书痕迹和民俗文化色彩。《说岳全传》中的许多故事,情节设置匠心独具,情节曲折生动,吸人耳目,扣人心弦。从整个中国小说史来看,它在情节设置上有与其他小说相同或相似的文学风格,但也有不同的特色。因此,在《说岳全传》的研究中,完全可以运用民俗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探讨,而对这些特色运用表演理论能够得到较好的分析和阐释。
二、表演理论视野下的《说岳全传》情节设置及其功能
1.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1)表演理论的典型展示
第九回与第十回大相国寺说书是典型的例子:
岳飞与牛皋等结拜兄弟去京城比武,晚餐在酒店吃过东京留守宗泽派人送来的酒肉后,牛皋偷偷地独自一人前去街上观景。在三岔路口,见到不认识的两个人,一个穿白,一个穿红。白的满身白,身长九尺,圆白脸;红的浑身穿红,身长八尺,淡红脸。说要去“甚是热闹”[5](P61)的大相国寺游玩,他也就跟随前去。来到天王殿,有许多人坐在那里听评话。众人见他三人来得凶,就让开一条路来;那说书的先生也慌忙立起身来,请三人坐下。说的是“杨家将故事”。正说到太宗皇帝驾幸五台山进香,被潘仁美引诱观看透灵牌,照见塞北幽州天庆梁王的萧太后梳妆楼,但见楼上放出五色毫光。太宗想去观看那梳妆楼。潘仁美便怂恿皇上传旨,叫萧邦暂搬出去,好让太宗皇帝观楼。当下老令公奏道:“岂可轻入虎狼之域!”结果杨家父子被拘禁。哪知梁王已调齐百万人马将幽州围得水泄不通。幸亏净山王呼必显骗得梁王同意,来到雄州召杨令公父子九人领兵前去,解了幽州之围,救了宋太宗的命。这段叫做“八虎闯幽州”。那穿白的拿出两锭银子相谢,还谦虚地说是“过路的,送轻莫怪”。[5](P63)
三人又转到对面另一说书的场子,说的是《兴唐传》。正说到秦王李世民在枷锁山赴五龙会,内有一员大将,天下数他是第七条好汉,姓罗名成,奉军师将令,独自一人捉拿了洛阳王王世充、南阳王朱灿、白御王高谈圣、夏明王窦建德、宋义王孟海公。说到“罗成独要成功,把住山口”,就打住了。那穿红的就从身上拿出四锭银子来,高声叫道“我们是过路的,不曾多带得,莫要嫌轻”。[5](P63)
通过红白两位好汉送赏银的对话,牛皋知道这两段说书,分别说的是他俩祖宗的故事。这时作者出面评说:牛皋跟着别人听了半天故事,只晓得一个穿红的,一个穿白的,不晓得他姓张姓李。在下却认得,那个穿白的,是杨再兴,山后杨令公的子孙;这个穿红的是唐朝罗成的子孙,叫做罗延庆。
按照表演理论,表演者与观众是互动的关系。表演者负责把故事、史诗等节目表演给观众,高超的表演者会深深地吸引打动观众,调动其心理活动,甚至观众的表情和言谈举止;而观众则对表演者节目的长短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会评价其表演水平。斯道杰和鲍曼在《民俗表演的符号学》一文中说:“表演要求对于言说符号的特别注意和高度觉晓,同时允许观众以特别的热情来仔细观察表演和表演者。”[1](P85)总之,表演者与观众是一种互动关系。在这两段评话的表演中,听众特别是杨、罗两人肯定是“仔细观察表演和表演者”的,并且一定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有时会处于入迷状态,有时则会陷入兴奋狂热的亢奋之中,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杨、罗两人的英雄祖先。杨再兴、罗延庆和牛皋等三人虽然没有直接评价说书者的表演水平,但是通过对杨、罗两人给说书先生的大把赏银的叙述,实际上也包含着间接的高度评价和自豪。那说书先生见到两位如此大方,连说“多谢”!心中肯定也有对自己说书水平的沾沾自喜。当然,由于故事的主人公是杨、罗两人的英雄祖先,赏银比一般观众肯定给得多得多,这也是自然的。不过,说书先生显然并不知道他所表演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所给赏银如此大方的这两位的祖先。
对于给赏银,我们也可以运用表演理论来分析:杨再兴给了两锭,罗延庆开始却说给多了,会被京城人说他们是乡下人,傻冒。“牛皋心里还想:‘这厮不知捣他娘什么鬼?还送他两锭银子。’”当杨再兴说这是“说我的祖先父子九人,这个祖宗百万军中没有敌手。莫说两锭,十锭也值”[5](P63)时,罗也认为给得应该。但是他已经在与他的老兄杨再兴暗暗较劲了。他自然在想:你的祖先九个人才保住一个皇上,我的祖先一个人就能捉住五个诸侯王,那还是我的祖先厉害。因为罗家将也是名满天下,家喻户晓,他肯定“甚是热闹”的大相国寺一定会有讲述他祖先的说书先生。果然如此!于是他非常慷慨地给了四锭银子。这既是对他心中的预期已经实现的自豪,也是对祖先高超武功的钦羡、夸耀,还有对杨再兴的祖先杨家将的一定程度的轻视!因为给四两谢银是杨再兴所给的两倍,自然引起杨再兴的不快,说是欺他的祖宗。而罗延庆也是快人快语,说道:“哥哥,你不听见他说我的祖宗狠么?独自一个在牛口谷锁住五龙,不比大哥的祖宗,九个保一个皇帝,尚不能周全性命。算起来,我的祖宗狠似你的祖宗,故此多送他两锭银子。”杨再兴道:“你欺我的祖宗么?”罗延庆道:“不是欺哥哥的祖宗,其实是我的祖宗狠些。”[5](P64)然后就引起杨再兴要和罗延庆比武,心里肯定想:我祖宗比不上你祖宗,我要胜过你,为祖宗出口气,这样也就打了个平手。
这正如表演理论所认为的那样,“表演具有转变社会结构的力量。这一力量的一个重要部分存在于,表演所具有的形式上的吸引力(formal appeal),使表演者具有掌控观众的能力”[1](P18)。
牛皋的心理独白也是受说书先生的打动所至。后来听说这两人要比武,输了的就不要去抢状元,以为这样他岳大哥就当不成状元了,于是回酒店取了兵器,义无反顾而又傻乎乎地与两位一流高手对起阵来。这样又引出岳飞等人前来寻救牛皋,认识了英雄无敌的杨再兴和力大无穷的罗延庆。这为后面收服杨、罗两位作了较好的铺垫。
总之,由说书先生的评话引起了许多互动、互勉甚至互惠,推动了一连串精彩故事的发展,是表演理论的典型展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超出了表演理论的分析框架。
(2)表演理论的变形展示
第十至十一回岳飞买剑、周三畏赠剑即是:
在所谓“小教场私抢状元”,杨、罗两人回家乡后的次日,岳飞等结拜兄弟前去街上买剑,遇到周三畏祖上所传的一把宝剑。周因为岳飞能识此宝剑,就要他说出此剑的来历。岳飞便将先师周侗所传有关宝剑的知识一一道出。他先说出历代名剑,有龙泉、太阿、白虹、紫电、莫邪、干将、鱼肠、巨阙等。接着便品评周三畏的宝剑。说:“此剑出鞘即有寒气侵人。乃是春秋之时,楚王欲霸诸侯,闻得韩国七里山中有个欧阳冶善,善能铸剑,遂命使宣召进朝。这欧阳冶善来到朝中,朝见已毕,楚王道:‘孤家召你到此,非为别事,要命你铸造二剑。’”[5](P70)冶善心想,楚王怕他还给别人铸剑,一定会杀害他,于是答应楚王,三年铸成雌雄二剑。三年间,他铸造了一雄二雌三口宝剑,将两把雌剑献给楚王。果然雌剑不能飞起,楚王就把冶善杀了。冶善的妻子在儿子7岁时也自杀身亡。他们的儿子就背起雄剑前去为双亲报仇。途中听说道人能为他报仇,便自刎而亡,将头颅和宝剑献给道人。道人以此头可长出长生不老丹诱骗楚王,终于为冶善一家三口报了大仇,最后也自杀身亡。岳飞说此剑名为“湛卢”,唐朝薛仁贵曾得之。
这段故事的表演中,岳飞就充当了表演者的身份,周三畏就是听众和品评者(当然周三畏也深知此剑的来历)。周三畏的祖先是汉朝名将周勃,曾留下遗言:谁能识得此剑,便慷慨相送,分文不取。而岳飞的讲述就非常有力地调动了周三畏的思索和行动,使得他们惺惺相惜。周三畏听完岳飞关于宝剑的故事后,非常佩服,于是遵照祖训将“湛卢”剑赠给了岳飞。更好地武装了英雄的装备,为岳飞驰骋疆场助了非常重要的一臂之力;也使《说岳》故事进入到下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
其他如第五十五至五十六回王佐断臂诈降金国,在金营中讲述“越鸟归南”、“骅骝向北”等故事,终于感动陆文龙和曹宁归宋,也是表演者与听众互动的结果。如上所述的大相国寺说书,杨再兴、罗延庆和牛皋等三人夜晚前去听说评话,杨、罗两人送赏银如此大方,就引起了两人的争执和牛皋的惊奇,由此又引出“私抢状元”的故事。这样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对话与行动自然而然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且峰回路转,险象环生。
2.有助于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
表演理论认为民俗表演属于文化表演。当然,表演也会在文化表演事件外发生,但是“文化表演往往是一个社区中最令人瞩目的表演语境”。[1](P32)而文化表演是一种特殊的交流,具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文化的分析。“文化的分析是(或应当是)意义的推测,对这个推测进行评估,从较好的推测引出解释性的结论;它不是去发现意义的大陆,不是绘制它的无形的景观。”[6](P23)这段话告诉我们,文化分析带有相当的主观性,并且这种分析是不完整和不够准确的。但还是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来。“它的意义通过语言产生的共享文化的‘空间’,表述/展示便由此而生。”[7](P537)这正如马凌诺夫斯基(Malinowski)在《文化论》中论述语言时所指出的:“一字的意义并不是神秘地包含在一字的本身之内,而只是包含在一种情境的局面中(context of situation)。”[8](P6)
如大相国寺说书,牛皋在没有弄清杨再兴、罗延庆两人身份的情况下,就贸然跟着他俩前去听说评话,直到在小教场与杨、罗两人“私抢状元”,这体现了牛皋冒失鲁莽的性格。当知道分别说的是他俩祖宗的故事后,“牛皋暗想:‘原来为祖宗之事。倘然说着我的祖宗,拿甚么与他?’”[5](P63)这说明他缺少见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值得别人“说”的祖先。而第五十五至五十六回王佐断臂诈降金国,在金营所讲的故事,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终于感动陆文龙和曹宁归宋。除了说明他是一位故事“篓子”、高超的故事表演家外,也是一位爱国的智者、儒者形象。
第十至十一回岳飞在见到“湛卢”剑之前,对其他普通刀剑都看不上,但见到“湛卢”剑后,“接剑在手,左手拿定,右手把剑锋抽出才三四寸,觉得寒气逼人;再抽出细看了一看,连忙推进,便道:‘周先生,请收了进去罢。’”[5](P68)周三畏以为岳飞对此剑未中意,这时岳飞的高尚品格展现出来了,他道:“周先生,此乃府上之宝,价值连城,谅小子安敢妄想?休得取笑!”[5](P68)岳飞肯定是如此思虑:自己乃一介武生、出身白丁的农夫。如此价值连城的宝剑,不是他能消受得起的。但在周三畏的再三留请下,岳飞最终才说出了此剑的来历。这既见出了他的谦虚自足,也说明了他见多识广,更表现了他志向远大。因为他提到了唐朝薛仁贵曾得此宝剑。而薛仁贵出身比他更加寒微,自小父母双亡,住在一座寒窑里,后来却武功盖世,屡立战功,最终成为初唐的一位名将。岳飞心里一定是以薛仁贵为榜样的。周三畏也慧眼识人,认定岳飞今后一定是个大英雄、国家之栋梁。欣然笑道:“此剑埋没数世,今日方遇其主。”[5](P72)于是遵照祖训将宝剑慷慨相赠。可谓“好马配好鞍”。果然他最终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在民间也成为与关羽齐名的两位武圣之一。因此,《说岳全传》从一开始,就以讲故事的形式,逐渐地向岳飞那孝亲报国、仁爱宽厚、从严治军的性格靠近,并与其他手法一起最终塑造了融历史性与传说性为一体、彪炳千秋的岳飞形象。
《说岳全传》的表演色彩非常浓厚。通篇都是说书人的口气,每回的开头和故事性非常强的地方总是用“且说”、“话说”这些说书的类似词语讲述故事。如第一回的开头:“且说那残唐五代之时,朝梁暮晋,黎庶遭殃。”[5](P1)第二回:“列位,你道这水因何而起?”[5](P8)第二十一回:“上回已讲到了宋康王泥马渡过夹江,在崔府君庙内躲在神厨里睡觉。”[5](P137)第五十一回:“再说牛皋在碧云山上出家,你道他这个人那里受得这般凄凉?这一日瞒了师父,偷下山来闲走。”[5](P358)第五十六回:“却说这曹宁,乃是北国中的一员勇将,比陆殿下更狠。……且说金营内王佐闻知此事,心下惊慌,来至陆文龙营前,进帐见了殿下。”[5](P390-391)第五十八回:“且再讲岳公子银锤摆动,严成方金锤使开,何元庆铁锤飞舞,狄雷双锤并举,一起一落,金光闪烁,寒气缤纷!这就叫做‘八锤大闹朱仙镇’。”[5](P411)等等。此外,全书还有非常多的诗赞,更是说书人的直接评价。
总之,《说岳全传》中的民俗表演较好地展现了人物性格的某些方面,与其他手法一起塑造了岳飞、牛皋、金兀术等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
[1][美]理查德·鲍曼.杨利慧,安德明译.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谭忠国.精巧奇异,生动活泼——湘西情歌的构思艺术[J].怀化学院学报,2005,(4):93.
[3][宋]吴自牧.梦粱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4]卢正佳,缪力.中国民间故事精品库·人物传说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5]钱彩.说岳全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6][美]克利福德·格尔兹.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8][英]马凌诺斯基.费孝通译.文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The Plots-designing of Yuefei's Sto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formance Theory
TAN Zhong-guo
(Chinese Department of 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C953
A
1671-9743(2010)12-0071-04
2010-11-26
谭忠国(1963-),男,苗族,湖南泸溪人,怀化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从事民俗文化和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