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中移就修辞手法的辨析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2010-08-15朱德红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修饰语辞格修辞格

朱德红

(山东枣庄学院外语系,山东枣庄 277160)

英语中移就修辞手法的辨析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朱德红

(山东枣庄学院外语系,山东枣庄 277160)

移就在英语中是非常重要的修辞格,它一般由转移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形式上的相似让我们有时候很难将移就和英语中另外两个修辞格拟人和通感区别开来。旨在探讨移就的结构特点、逻辑实质,重点讨论移就与拟人、通感的区别以及移就修辞格的基本翻译策略。

移就; 特点; 区别; 翻译

Abstract:Transferred epithet is one of key figures of speech in English which is generally composed of a transferred modifier and a centre word.Sometimes it is hard to distinguish transferred epithet from personification and synaesthesia because of their superficially similar forms.This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ng the structure,logic,and ways of translation of transferred epithet,as well as its difference from personification and synaesthesia.

Key words:transferred epitheu;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一、引言

西方修辞学界把修辞分为交际修辞(Communicative Rhetoric)和美学修辞(Aesthetic Rhetoric)两大版块。其中,美学修辞是指在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明白、通顺,正确说明客观事物的基础之上,使语言表现得“生动、形象,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表达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1](P21)美学修辞的主要内容犹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因此,作为“语言的装饰”、“思想的装饰”,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我们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美学价值。移就便是形形色色的修辞手法中最具灵活性和创新性的辞格之一。它的运用,节省笔墨却不失深刻,含蓄却极富艺术感染力,色彩鲜明且生动形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遇到。

移就本是汉语中的辞格名称,英语中的transferred epithet与其对应,有些学者更具体地将其翻译成“转移修饰”。[2](P89)根据《辞海》的解释:甲乙两项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如“幸福水”,幸福本属于人,今移用于水,这就叫移就。英语移就辞格与其类似,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这样定义:“Transferred Epithet is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the epithet is transferredfrom the appropriate noun to modify another to which it does not really belong”。[3](P85)按照这种解释,移就的基本格式是把本应该修饰A事物的性质、形象、特色、状态的定语去修饰B事物,而B事物从本质上说不具备这种性质或功能。例如“a sleepless night”;“a happy day”等。这里的定语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副词、名词、介词等。本文拟从英语移就辞格的语义和结构特点、表现形式,移就与类似辞格的辨析及其翻译等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二、英语移就辞格的结构特点

根据其定义,在结构上,英语移就辞格由转移形容词修饰语(在前)和中心语(在后)两部分组成,比如forgetful snow,dreamy house等。从语法和语义逻辑上来看,这是一种违背语言常规的表现形式,好像是不符合情理的,但是,这种临时搭配和创造性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却能起到一种别开生面的修辞效果,它使一个词以崭新的意义出现,极具概括性和新鲜感,可以激发读者无尽的联想,给人以绵长的回味。举例说明:

(1)Franklin Roosevelt listened with bright-eyed smiling attention,saying nothing,and applauding heartily with the rest. (Herman Woul:The Winds of War.文中援引例句皆来自《大学英语》)

富兰克林·罗斯福目光炯炯,满面笑容,聚精会神的听着;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跟大伙开心地鼓掌喝彩。

句中,作者通过移就词格bright-eyed smiling的使用,将富兰克林当时亲切和蔼、专心投入、认真倾听的态度刻画的淋漓尽致,用笔节俭却内涵丰富,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也增加了文章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此例也可以看出,移就词格的运用,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才意义丰富,收到简练而又深刻的修辞效果。

英语中的移就辞格除了转移形容词+中心语的形式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即中心语+of+名词修饰语的形式。因为这种形式不常用,很多学者一般不予关注。这种形式的典型例子可以从The Grapes of Wrath(《愤怒的葡萄》)找到根据,wrath(愤怒)本应该用来修饰人,这里却移用来修饰grapes(葡萄),喻指那些当年受骗到美国西部去采摘葡萄的移民们的愤怒心情。这种用法使小说主题表现得鲜明、突出,发人深思,让人印象深刻。另外像a cry of displeasure, look of coquetry,brows of conceit等也属于此种情况。

三、英语移就辞格两种表现形式及其逻辑修饰关系

英语移就辞格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1)移人于物,就是把描写人的思想、行为、性格的词语移用到描写事物的词语上;(2)移物于物,就是将原描写甲事物性状的修饰语移来描写相关的乙事物的性状。

1.移人于物

(2)He had some cheerful wine at the party.

在晚会上他玩得非常开心,并且喝了一些酒。

(3)The thief made a trembling confession of his wrong doings.

小偷战战兢兢地交代了自己的过错。

(4)This tendency has raised many a conservative eyebrow.

这种新趋势受到很多保守人士的反对。

(5)His recent kindness was winning a surprised gratitude from the lonely girl.

他最近一段时间的善举让这个孤单的小女孩很是意外,并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

(6)He was left outside in the pitiless cold.

他被无情地挡在门外,门外寒气逼人。

(7)The workers are repairing the building on a dizzy height.

工人们正站在让人眩晕的高度修葺楼房。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将修饰人的修饰语移用过来修饰或具体(例(2)、(4))或抽象(例(3)、(5)、(6))的事物。作者旨在表达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却将描写这些心理活动的词语和与人有关的事物放在一起,看似不合情理,但仔细推敲之后,却发现两者和谐统一。这种表现手法干净简洁,涵义丰富,鲜活生动,有时又不乏幽默气息。

同样,在诸如a careless stone和smiling words等移人于物的例子中,中心词stone和words分别只是转移形容词careless和smiling形式上的修饰语,它们只是一种临时搭配,careless和smiling的真正修饰语,即逻辑修饰语要根据短语所在的上下文语境,主要结合句子大意和句子内部的种种关系来判断。转移形容词和逻辑修饰语不一定是简单的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逻辑修饰语可能直接体现在句子中,也可能通过某个词予以暗示。

在例(2)、(3)、(7)中,转移形容词cheerful、trembling和dizzy的逻辑修饰语直接体现在句子中,分别是句子中的主语he、the thief和the workers。它们是将描写人的状态的词语移用过来修饰他们的行为动作,简洁而又深刻。例(5)类似,但稍有不同的是转移形容词的逻辑修饰语是介词from的宾语,即the lonely girl。例(6)中,逻辑修饰语虽没有直接体现,却可以通过语境和句意轻松做出判断,pitiless这里本应该用来修饰people。

2.移物于物

(8)Letting that goal in was an expensive mistake.It cost us the championship.

把那个球射入自己的球门让我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它让我们无缘冠军宝座。

(9)The dignified charity bazaar got a heavy coverage in the media because of Sister Teresa's presence.

这高尚的慈善义卖由于特雷莎修女的出席而获得新闻界的广泛报道。

(10)One of the painful prices human beings have paid for their predilection for starchy and sugaryfoods has been the premature decay and loss of teeth.

人类为自己偏爱含淀粉和含糖量高的食物而一直在付出的一个惨痛的代价,那就是,人未成年就出现蛀牙和掉牙情况。

(1.)He occasionally even engages in electronic conversations with apple users around the country.

他甚至偶尔跟全国各地的苹果电脑用户通过电脑连线交谈。

移物于物的移就形式可以是修饰具体事物的修饰语移用来修饰抽象事物,也可以是修饰抽象事物的修饰语移用来修饰具体事物,还可以是具体和具体,抽象和抽象事物之间的移用转换。此种用法同样通过超常规的搭配手段来达到醒目、新颖别致的修辞效果,体现了人类跳跃式的思维方式。

在移物于物的移就辞格中,转移形容词的修饰语一般不会体现在句子中,而体现在语境之外,有时候我们甚至找不到相对应的逻辑修饰语。通过使用这种表现方式,作者旨在帮助读者或听众潜在意识里建立起一种感觉联想,通过大家熟悉的感觉或印象来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相对来说具体的、特定的概念。在例(8)中,错误没有贵贱之分,但这里作者却用expensive来修饰mistake,旨在说明这个错误让我们付出的代价就像我们花大笔的钱来购买具体某个商品时的感觉一样。例(9)、(10)、(11)也是同样的道理。

四、英语移就辞格与拟人和通感的比较

英语中的拟人(personification)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是指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行为或思想感情,让物像人一样可以思想,像人一样可以行为动作。当我们的情感比较丰富,比较强烈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将我们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让它们拥有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可以和人交流,这样我们所描绘的物就会离读者很近,就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我们对物的描写就越发生动和深刻。拟人通常以谓语动词的形式体现,比如:

(12)Hearing the lovers tearfully pouring out their hearts,the moon was so moved that she forgot to move.

月亮听到恋人在哭诉衷肠,居然感动地忘记了挪动。

除了动词之外,拟人往往还以名词、形容词、副词、人称代词和短语的形式体现。那么拟人的形容词表现形式,如:the tearful moon,a depressed tree如何跟移就的表现形式,如the tearful handkerchief,a depressed letter相区别呢?

在形式上,上面两组例子都属于形容词移置,都是将本来应修饰甲事物的形容词移用来修饰它们本来不用来修饰的乙事物,但是两者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拟人重在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品质,让物融入到人这个群体,以此来唤起人的共鸣。泪流满面的月亮(the tearful moon)和失落的小树(a depressed tree)给我们的感觉是鲜活和生动,我们会身同感受,对眼前所描绘之物的理解也越发深刻和独到。与拟人不同的是,移就着重表现的是人的品质和行为,形容词实际要修饰的对象并不是此时跟它们处于邻接关系的名词,如上文中的handkerchief和tree,而是蕴含在语境之中或语境之外的人。移就的这种错位移置,主要是要达到别出心裁,鲜明醒目和节省笔墨之目的。

通感(synaesthesia)作为英语中另外一种体现语言移置的修辞格,虽然不常用,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却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效果。通感一般在一些抒情散文或在诗歌中比较多见。“通感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由于人体的某一感官受到刺激而给另一感官所带来的主观感受”。[4]通感的体现形式很多,可以是视觉和听觉的移置,也可以是听觉和嗅觉的移置,或者是味觉和嗅觉的移置,等等。例如:

(13)A loud perfume,which at my entrance cried,…(John Donne:Elegy)

一股刺鼻的香味,我一进门便朝我扑面而来,……(嗅觉向听觉移置)

(14)Taste the music of the vision pale.(J.Keats)

品尝那个苍白的美人的音乐吧。(视觉向听觉移置)

通感之所以容易和移就混淆,原因在于,像移就一样,通感也可以是用一个形容词来修饰它逻辑上本不应修饰的名词,而且在修辞效果上,通感也只旨在唤起读者的深思和联想,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sweet face和sweet spring,单从形式上我们似乎无法将二者区别开来,但是sweet face是通感, sweet spring却是移就。那么移就和通感在表现形式相同时如何区别呢?

我们说,通感是感觉的相通,它是由一种感官感知的东西移到另一种感官感知的东西。所以通感必须满足移置两物都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感知。例如sweet face,face可以被人的视觉器官感知,sweet可以被味觉器官感知,它们是两种感官的相通,所以它是通感。而在sweet spring中,sweet是人的味觉感知,而spring作为一个抽象感念,却无法由人的感觉器官感知,因此sweet spring是移就。

五、英语移就辞格的翻译策略

“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移就修辞格内在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是正确翻译移就修辞格的关键所在”。[5]在英语移就格中,转移修饰语修饰的中心词不同,传递的情感和信息就不同。因此,翻译英语移就辞格时,首先应该理清这种违规的搭配关系,最大化保留原文的美学形式的同时,通顺、流畅地实现原文向译入语的过度。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例句,就移就修辞格的主要翻译策略做一简要探讨。

(15)I have been exhilarated by two days of storm,but above all I love these long purposeless days in which I shed all that I have ever been.

两天的暴风雨使我欣喜万分,可是,我尤其喜爱这些漫无目的的悠长岁月,在这些岁月里,我抛弃了旧我,脱胎换骨,获得了新生。

(16)He was mortified by his humble scores at the examination.

他丢人的考试成绩让他十分恼怒。

在上面两例中转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简单、明了,转移形容词的逻辑修饰语在文中也清晰可见,将原文直译到译入语的话,既不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又保留了源语简练、新颖的修辞方式。

(17)After that,his youthful indifference to studies and his unwillingness to think of a nonsports career caught up with him.

年轻时,他对学业漫不经心,加之,他一直也不愿考虑运动员以外的职业,到这时候,这一切终于给他带来了不幸。

此例不能继续沿用直译法,因为“年轻的漫不经心”(youthful indifference)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给读者的感觉是不解和困惑。因此我们需要将转移修饰语和中心词拆分,让逻辑修饰语归位,这样译文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我们称这种翻译方法为拆分法。

(18)It wasn't long before she had a full enrolment,and a waiting list.

不久她的日托所招生额满,而且还有不少小孩登记等着入托呢。

当移就辞格中的逻辑修饰语在语境中没有出现,而且也没有词语暗示的时候,我们一般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我们只有打破原文的句序,按照正常的语义逻辑,才能忠实传达原文的内容。

总之,英语移就辞格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形式鲜明,意义独到,很好的体现了语言的美学价值。很好地把握移就辞格,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于英文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我们的写作水平。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转移修饰语和中心词以及逻辑修饰语的关系是正确理解移就辞格的前提。移就修辞的翻译没有固定模式,译者必须透彻把握转移修饰语所传达的情感和信息,结合适当的翻译方法,才能完整再现原文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

[1]吕煦.实用英语修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秦秀白.英语文体学入门[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3]Cuddon JA.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London:Andre Deutsch,1979.

[4]Fogelin.R.J.Figurative Speaking[M].New Haven&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6.

[5]汪火焰.英语移就修辞格及其翻译浅析[J].中国翻译,2000, (6):30-33.

On the Discrimin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ransferred Epithet

ZHU De-hong
(Zaozhuang University,Zaozhuang,Shandong 277160)

H315

A

1671-9743(2010)12-0113-03

2010-11-23

朱德红(1980-),女,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从事翻译理论及修辞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修饰语辞格修辞格
类型学视野下英汉名词的修饰语功能研究反思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浩浩荡荡个什么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浩浩荡荡个什么
英汉名词修饰语的异同及其翻译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