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原生态文化及其进校园的几点思考

2010-08-15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原生态民间课堂

乔 红

(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关于原生态文化及其进校园的几点思考

乔 红

(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原生态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原生态文化底蕴丰富,如何传承并保护好是个系统的工程,将原生态文化引进校园并作为学校教学内容进入课堂,对其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原生态文化; 民族性; 区域性; 传承性; 教育性; 优越性

Abstract:The original culture has combined material wealth and spiritual wealth create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How to inherit and protect our rich original culture is a systematic project.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riginal cultural,as part of the teaching content,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ts inheritance.

Key words:original cultural; nationality; regional; inheritance; educational; superiority

原生态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均属于精神财富。民间各种习俗活动,民间音乐,各种农业生产知识、过程等都包含原生态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原生态文化底蕴十分丰富,许多原生态文化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从原生态文化具有特征,及其原生态文化进校园等问题进行分析。

一、原生态文化具有特征

1.原生态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

原生态文化自身突显的民族性和区域性,有利于开发地方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不同少数民族中,他们的语言、着装、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在生活中所创造的音乐各具特色。不同区域的同一民族,其原生态文化差异也很大,各种民风习俗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如某地区的苗族就有这样一种风俗——“试婚”,即男女青年确定恋爱关系之后,女方到男方家同居一段时间,然后回到娘家,待女方正常的生育能力得到体现后,男方才能正式娶其为妻,举办民间结婚仪式。这一风俗显然不是所有苗族的共同风格。有些苗族在办理丧事开席时则摆长席,或称连席,每位客人的席前常放着用竹签穿成一串的肥肉串,长席上的菜有一部分客人不吃,待散席时平均分给客人带回家,如果去世者已年满60岁,则每位客人还要带主人家的一个碗回家,这个碗叫“长命碗”。

2.原生态文化具有显著的传承性和教育性

我国民间文化之所以丰富多彩,正是原生态文化传承的结果。许多原生态文化是长辈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而得以传承,同时体现了它的教育价值,原生态文化的传承性和教育性在民间到处都可以得到见证。如民间剪纸艺术,结嫁仪式中吹奏的音乐等,无一不是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的,并且在社会的不断前进中靠它自身的传承作用和教育作用而传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来。由于它的传承和教育性的运用,使得许许多多的原生态文化得到了较理想的传承和发展,如:结婚洞房窗前剪纸的图案多以成对鸳鸯、蝴蝶的各种嬉戏姿态展现在玻璃窗前,其含义多表示夫妻恩爱,白头到老,教育人们要和谐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再如:贵州省剑河的“哭嫁”,即女儿出嫁的前一个夜晚要坐在闺房的床边放声地哭,在哭声中诉说父母养育自己之辛苦,哭诉兄弟姐妹的离别情等等,哭得越伤心就越能表达女儿的成熟、孝顺、懂事。在女儿出嫁时要设一桌“离娘席”,即让女方的父母、姨妈、姑妈,舅妈等亲人围在一桌,对女儿进行离别前的嘱咐,如:去到别人家要好好侍候丈夫,善待公婆,爱戴晚辈等以表示女儿出嫁后要遵照长辈的教诲去好好做人。总之,我们的原生态文化主要是借其传承性和它自身的教育性传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来的。

3.原生态文化具有开发优越性

原生态文化的开发,实质上是对其进行近距离的挖掘和整理;其次,原生态文化的传承积累和不断形成,使得原生态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我们去关注原生态文化生活,就不难发现原生态文化开发的优越性。如民间中的山歌、酒歌、情歌、盘歌、孝歌、伴嫁歌,嫁娶中的民间唢呐音乐和丧事中的民间唢呐哀乐以及婚丧喜庆的各种习俗过程,各种古遗址、古建筑、碑文雕刻、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木工工艺,嫁娶中的“喊发亲”、“回喜神”、“结婚仪式”等都是我们值得开发的地方教学资源。这些原生态文化资源足以体现原生态文化开发的优越性。例如:剑河县苗族的“踩芦笙”,它是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形式,即大年初一或过苗年等喜庆日子,寨子的人们相继拿着自家祖传的芦笙穿着漂亮的盛装围成圆圈在院坝里随着芦笙的曲调舞蹈,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二、原生态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原生态文化的传承现状不乐观。随着改革开放革局形成几十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原生态文化的传承已严重脱节,缺乏继承人。原因是掌握原生态文化的人往往是高龄老人,而开放后打工潮的形成使得村寨大量成年人口往外地流动,原生态文化传给谁,让谁来继承和发展就成了很明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群体民间文化,由于多年来得不到排练和活动开展,如一些民间原生态集体合唱歌曲、集体舞蹈等,已经慢慢地在失传,或者说原生态的元素在不断失落,原生态文化的传承在发生质变和量变,随着高龄老人的不断离世,许多原生态文化将不复存在。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民族村寨由于多年不使用或较少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其语言也在不断的汉化、丢失。民间习俗过程在生活中也因不使用而被年轻一代所遗忘。因此,原生态文化的传承现状很不乐观,拯救原生态文化已迫在眉睫,让原生态文化走进校园势在必行。

三、原生态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及方式

国家教育部在新课程改革中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并提出课程的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给地方和学校开发地方教材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显然,原生态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重担已明确落在学校教育上了。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地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很多地区开展了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让原生态文化走进了校园,办起了特色教育,让教师成为原生态文化第二传承人,学生成为第三传承继承人,为原生态文化的传承找到了理想的摇篮。[1]原生态文化进校园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并在其学习过程中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引起了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得到了民间艺人的大力支持,使那些面临失传的原生态文化得以在学校教育中传承下来。现在,全社会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去探索、研究、挖掘我们身边的原生态文化,并将其作为校本教材、教学的一部分,让原生态文化名副其实地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原生态文化知识,认识其内容传承的历史价值并成为原生态文化传承的主力军,从而使原生态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1.原生态文化进课堂,关键在于原生态文化内容的收集和整理

一般来说,已被淡化的原生态文化可以通过咨询高龄老人收集到,这是最好的一条捷径。然而现存的原生态文化则需我们去调查、了解、记录、整理,编写成地方教材,这样,民间原生态文化才能真正的进入课堂,使原生态文化得以发扬传承。[2]它的收集过程包括确定内容计划、现场采访、记录原生态文化活动内容、过程等程序,原生态文化的记载一般为文字叙述,其记载包括活动过程、作用、历史以及原生态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阐述等。其次,还可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将原生态文化的活动过程、重要环节等全部细节内容进行实录或拍照制成图片并加以文字说明。最后对收集到的图片或录像进行整理,形成比较系统的原生态文化档案,这样才能利于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运用它。为了让原生态文化素材得到充分利用,我们还可以将其编成多媒体教学素材或结合学科制成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尽力实现其教学资源应有的教学素材价值,为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2.以学科为载体让学生乐于对原生态文化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以学科为载体有利于原生态文化走进课堂。虽然原生态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我们可以根据原生态文化的不同特点将其与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以学科为载体,将原生态文化内容运送到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乐于对原生态文化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如:台江县返排乡的木鼓舞,它是当地苗族人世代相传的祭祖性舞蹈,舞蹈动作粗矿豪迈,刚劲有力,洒脱和谐,体现出当地苗族人不怕艰难险阻,吃苦耐劳勇于创造美好生活的顽强的气质和坚强的生命力,它是击着木鼓,踩着鼓点进行的舞蹈,曾经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表演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现已演变为健身的民族性舞蹈和体操。若将其原生态文化进校园学生则受益匪浅。

3.以学科为载体将原生态文化渗透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原生态文化进课堂以学科为载体渗透在教学中,以讲民俗活动为主线,展示图片、录像为亮点的模式进行教学则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双边教学活动一定是非常活跃的。因为本民族的、出自当地的原生态文化,学生对其有所了解,但对民俗活动内容及过程并非十分清楚,还存在很多迷惑之处。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同学们很容易成为教学主体,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成为探索民间习俗文化的主力军。[3]因此,原生态文化进课堂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相关原生态文化。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新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是我们盼望的新课程课堂教学。

我国原生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历史悠久,便于开发利用。为了使其得以更好地传承和不断发展,民间文化进课堂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件大事。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对原生态文化进行开发、探究,让其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1]曾羽.构建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1).

[2]吴平.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保护体系创新与发展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1).

[3]杨光磊.苗族原生态文化的特征功能及其保护与发展 [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2).

On the Introduction of Original Cultural to Campus

QIAO Hong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Kaili University,Kaili,Guizhou 556000)

G647

A

1671-9743(2010)06-0116-02

2010-04-10

乔 红 (1965-),女,苗族,贵州剑河人,凯里学院讲师,从事音乐教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原生态民间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原生态静宁苹果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