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沂泗俨在此,居人莫作渠阳看
——魏了翁贬谪靖州期间的生活治学及创作

2010-08-15尹海江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鹤山靖州贬谪

尹海江

(怀化学院中文系,湖南怀化418008)

春风沂泗俨在此,居人莫作渠阳看
——魏了翁贬谪靖州期间的生活治学及创作

尹海江

(怀化学院中文系,湖南怀化418008)

魏了翁贬谪湖南靖州期间是他学术研究与诗文创作的黄金时期,可以说他在学术和创作上的重要地位主要是这一时期奠定的。靖州特殊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与人文氛围为魏了翁治学与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而当时广大士大夫阶层求真向善的共同追求使魏了翁俨然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领袖,靖州因此也由一个荒远之地一夜间仿佛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

魏了翁; 靖州; 鹤山书院

Abstract:Wei Laweng's relegation in Jingzhou of Hunan Province was the golden period of his academic research and literary creation. The reasons might lie in the special natural conditions,soci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atmosphere,which providedfavorable conditions to his Wei's creation.As a result,he became the spiritual leader of the era when the literati class had a common pursuit of truth and kindness.In addition,Jingzhou also turned to be a spiritual home for the intellectuals of the time.

Key words:Wei Laweng; Jingzhou; Heshan Academy

魏了翁 (1178-1237)一生著述非常丰富,据蔡方鹿先生统计,其学术著作与诗文创作共计二十余种。其中既有一百余卷的《鹤山集》又有二百六十余卷的《九经要义》。另有如《魏鹤山先生渠阳诗》、《师友雅言》、《周礼折衷》等刊本流传,或入选其他丛书流传。魏了翁的著述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刻版流传,许多的著作还多次刊版,历久不衰,影响十分深远。然而,大家可能忽略的一点是:魏了翁一生的主要学术成就与诗文创作是他被贬谪靖州的七年时间里完成的。

魏了翁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居家求学 (1178-1199)、科举入仕 (1200-1225)、谪居靖州 (1226-1231)、复官督师 (1232-1237)。他少年师从乡先生杜德称,他说:“予自幼与内外群从兄弟皆从杜德称先生游。虫飞而兴,日三 (参)商而罢,夜窗率漏下二十刻,受馆十余年犹一日也。”(《杜隐君墓志铭》)[1](卷83)杜德称虽然名不甚彰,然而也非等闲之辈。“释老之患,几于无儒;科举之学,几于无书。举世由之,德称病诸。”[1]同上他的这位老师是很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其识见对少年魏了翁有着深远影响。当时士风浮躁:“士苟于得涉猎经传,以亻占毕训故名物度数为不足学,袭浮踵陋,架虚凿空,苟能纂为词章以欺。凡有司给取声利,以骇庸夫孺子,则举世哗然师之。于是小学之师废,而大学之基不立。”[1]同上杜德称以此戒其弟子,魏了翁深受教益,他说“吾于德称先生之教而重有慨叹云。”[1]同上名师出高徒,这位乡先生成就了一批国家栋梁之材,魏了翁就是其中的翘楚。他二十二岁登进士第,二十八岁时,“以武学博士对策谏开边事”,[2](卷95页1059)反对韩胄求功心切,冒然出兵北伐。不久改受秘书省正字,第二年迁校书郎,“校雠中秘书”。(《紫云山崇仙观记》)[1](卷38)他在京师结实了朱熹的两个弟子辅广和李燔,接受了朱熹的理学思想。后因亲老水土不服回到四川,在蜀地辗转为官,曾筑室家乡白鹤山下,建鹤山书院,“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士争负笈从之,蜀人尽知义理之学。”[2]同上“十七年间作外臣”,此次在蜀为官讲学长达十七年之久。四十五岁时第二次赴京,在京为官四年。四十九岁“因忤时相”被贬谪靖州,直到五十六岁遇赦还蜀。在靖州,他建靖州鹤山书院,著述讲学,成果丰硕。不久复官,第二次出知泸州;两年后再次进京,督师京湖江淮军马,亲赴前线抗击蒙古军,六十岁时病逝于苏州。临终前,魏了翁说“吾平生处己,淡然无营。”考其行实,并非虚语,他确是为理想、为学术和为国家而奉献了一生。

魏了翁贬谪靖州七年,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但也是他学术成就的契机。由于他敢于坚持正义,与邪恶势力斗争,因而遭受打击。嘉定十七 (1224)年宋宁宗病逝,按宗法制度应由皇子赵继位。宰相史弥远专权营私,与手下人胡作非为。原来赵对史弥远的专权早有察觉和不满,他曾对人说史弥远“出入禁闼,专权弗善。”[3](卷3)史弥远也清楚如果赵登基,对自己不利;于是“阴谋代之”。他矫召改立皇侄赵贵诚 (改名赵昀,即理宗)为继承人。赵昀本是福州古田县宗室,父亲是山阴 (今浙江绍兴)尉,母亲是该县大户全氏之女,所以理宗应是在绍兴长大的,而史弥远是鄞人,其中带点乡谊。更为重要的是,史弥远曾将赵昀与另一候选人福王做过考察,二人同处一室,“自旦至暮,福王不能堪,理宗凝然无忤容。史出延以饭,理宗不顾食之尽。”[3]同上通过观察,他知道了理宗为人柔懦,便于控制,所以宁宗去世后,史弥远就胁迫杨皇后,以赵昀取代了既定的继承人赵。赵封为济阳郡王,出居湖州。史弥远的胡作非为,引起了民众的不满,不久就有湖州人潘壬、潘丙兄弟召集当地的市民军吏起事,拥立赵为帝。事败赵被害。魏了翁上疏为济王赵辩护,对赵遇害引发的人心不安社稷动摇十分担忧,要求理宗“深惟既往之悔”,厚葬赵。此后他又多次上书,希望理宗办事遵从义理,用人讲求德才,能听从善言,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当时朝中官员分为两派,以魏了翁、真德秀、洪咨夔、胡梦昱、张忠恕等为一派,以史弥远、李知孝、朱端常等人为一派,两派斗争后来势同水火。胡梦昱之子胡知柔曾著《象台首末》一书,说其父为大理评事,曾亲阅赵一案卷宗,并上书为他辩诬,言辞激烈,得到魏了翁、真德秀等人的激赏。此事触怒了史弥远等人,于是胡梦昱被贬象州,死于贬所。魏了翁因为支持胡梦昱,被李知孝、朱端常等人以“首创异论”、“欺世盗名”降佚三等,贬谪靖州。

靖州尽管当时设州已有“百二十七年”,但“城中不足四十家”,“布髟坐跣足之风未之有改”。(《答苏伯起》)[1](卷36)然而这里民风淳朴,地方官员待了翁为上宾。魏了翁来此不久即在州治北面的纯福坡建鹤山书院,后又建“读易亭”和“芙蓉洲”。他说:“城之东得隙地为屋数间,亭沼华水略具,号鹤山书院,距寓馆不数十步,时时携友往来其间,未必如水竹庄之胜,然而主人心安乐,华竹有和气,则何地而不适其适也。”[1]同上他还说:“某居靖二年,士风民俗久益相宜,城东筑室数椽,为聚友读书计。士人虽闻见稍陋,然无利禄之诱,故质实近本,无纷华之说,故寡欲易足。又得旧友偕行,相与切磋究图,自谓庶几不虚是行矣。” (《答林知录》)[1](卷34)他曾多次在与朋友的书信中说及“不虚此行”。魏了翁虽远贬靖州,然而“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负笈来学”(《宋史》本传)。为了解决书院经费困难,他还计划在城郊建“兴贤庄”,以庄产养学,奖掖士子。他自己在学术上也大有进取。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终日书案,极天下之至乐。偶有带行书册,再三寻绎。之外功夫亻尽寻从两三郡士友家,宛转偕得诸经义疏,重别编校。益叹从前涉猎疏,使无是设,亦泯泯此生矣。”[1]同上他说这里山深日永,得以澄神静虑,专事学问。他专攻经学,著有《九经要义》,其中对于《仪礼》、《周易》用力尤多,《易》学有《周易要义》、《周易集义》。他在答真德秀的信中说:“先天图说旧虽留意,比入山,重读诸经。头绪正多,《仪礼》尤烦,其间要言精义亦多先儒所未发。既费目力于此,则伺读毕诸经,粗知大义,然后温寻《易》学。有如来谕所谓长子代父,长女代母,有邵氏、张氏、行成朱氏诸儒之说。纵某言之,亦不过剿说,未敢容易言之。”(《答真侍郎》)[1](卷36)治学谨严有序,繁而不乱,简而得要。他不仅重视先儒的学说,更重视元典的学习。他说:“此来山间温寻旧读,益觉今是昨非……未暇轻有著述。又见得向来寻看先儒解说,不如一一从圣经看来。盖不到地头亲自涉历一番,终是见得不真。……正缘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答周监酒》)[1](卷36)这种治学方法,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他强调独立思考:“礼乐刑政始于厉、宣、幽、平,浸微于春秋,浸减于战国,大坏于秦,不能复于汉,而尽亡于五胡之乱。今仅从残编中搜讨,于孔、毛、王、郑、伏、杜诸儒注中参求古今之物。称谓各异,风气亦殊。汉去古未远,诸儒巳是臆度,悬料其大者,如郊丘、明堂、庙祧、尸主、田制、邦域,往往一人之见,一时之意,遂定为不可易之制。”他认为学者“要作穷理格物功夫……只在汉晋诸儒脚迹下盘旋终不济事。”(《答巴中郭通判》)[1](卷36)

魏了翁在贬谪靖州其间,治学之余还创作了大量诗文。其作品先以《渠阳诗》《自庵类稿》等单行本流传,后来才收入《鹤山集》中。方回说:“魏鹤山《自庵类稿》专刊靖州所为文,回至永嘉郡斋次,令嗣知州靖斋先生,俾回监刊,总为大全集。”[4](卷26)其中《渠阳诗》则是魏了翁在世时其弟子王德文即为之作注,魏了翁还致帖感谢。

宋儒王德文尝注《魏鹤山先生渠阳诗》,鹤山因致手帖以谢。又尝以所注示杜尚书范、李侍郎心传二公,因亦答以手帖。(《跋宋贤三帖》)[5](卷55)

今本《魏鹤山先生渠阳诗》题署“门人承信郎新监宁国府南陵县酒税务王德文注”。魏了翁的这纸谢帖,明代还有人保存。宋代曾设渠阳军,渠阳即靖州,靖州城关至今仍称“渠阳镇”。魏了翁在靖州作了大量诗歌,歌咏了这里的山川景色、历史人物,风土民情。也记载了自己在这里的生活、交友以及学术活动,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

魏了翁在靖州遍治群经,于《易》用力尤深。他曾在诗中写道“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他在鹤山书院附近建“读易亭”,其《次韵李肩吾读易亭山茶梅》写道:

梅花鹤羽白,茶花鹤头红。拱揖鹤山翁,如授宗人同。①

山间两宾主,穷极造化功。《易》终得《未济》,《曹》末观《豳风》。

或嗟生处远,不近扶木东。谁知天然贵,正在阿睹中。

喧寂四时耳,寒至窒斯穹。冷眼看千古,声色沈英雄。

诗人以“鹤羽白”、“鹤头红”比喻梅、茶二花,而赏花之人又是以“鹤”为号,物我间亲情爱意溢于言表。接着诗人以第三者的眼光来描写这一赏花场景:“如授宗人同”,就如同天子受册命时的祭典一般热烈而又隆重。诗歌没有正面描写,但“穷极造化功”一语,举重若轻,给人无穷遐想。诗人与友朋在这里研《易》、读《诗》,仰观宇宙,俯察人生,上下千古尽罗心中。作者此时不由感叹这花木的命运与自己何其相似,生长在避远处,怎能和陪伴在日边的“扶桑”相比;然而,命运的不幸并不能损害其天然贵质。小人虽可得志一时,但终究不会长久。古今多少英雄汉,最终沉沦于声色里。易学的核心观念就是变化,诗人在变化中坚信真理的最后胜利。一个冷眼看古今,热情向生活的诗人形象跃然在目。

靖州的风物,诗人也有记载:

淘金乱川绿,发烧山红。自为天一隅,奚翅地十同。②米贱衣弗费,四民罕全功。③功夫到花卉,未至浇淳风。老梅委林莽,洛遗丁东。茶华新移根,脱命斤斧中。焉知贲然者,秋毫皆苍穹。观物弗之察,吾欲问黄熊。④据文献记载,靖州产金。《宋史·食货志》说“湖广产金之处有靖州。”《方舆胜览》说:“靖州金井,邪直深浅不等。宝之所生,皆有石为墙壁,而矿在其中,善取者乃得真矿。”《明统志》说:“靖州州县皆出金。宝溪山,在州城东北,山下有溪,大抵洞中诸溪多产金,故以宝名。”[6](P147)诗中首联就是对当时淘金业以及刀耕火种的生产状况的记叙。春天里青山倒印在绿水中,淘金工人搅动了一川绿水,山岗上农民正在烧山播种,寂静的山野变得热闹欢腾。靖州虽在远离京城的山区,但州治附近土地平旷,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诗人爱土之情溢于言表。这里士农工商各为其业,生活安定,种花赏花,也成了人们的精神追求。这梅茶二花移栽“读易亭”前,离开了林莽,不再受刀斧的砍伐;你看她们神光焕发,怎不叫人珍爱!“观物弗之察,吾欲问黄熊。”诗人在赏花之余,并没有忘记对哲理的思考与对国事的关心。

魏了翁贬谪靖州期间,十分关心国家大事,表现了士大夫“进亦忧,退亦忧”的博大情怀。他在《答昌化潘知军》一文中说:“顾蜀未清,淮氛日甚。有如来教所谓(浙)西水灾者,特其一端耳。每一念之,不胜及纬之忧。是间虽甚辟陋,犹有潭、鄂、洪、袁间朋友近书,能言流殍寇贼之害。虽罪戾之余,岂暇与闻时事,而君臣义重,终不得而恝然。”这种忧国忧民之心完全出自对国家对百姓的深厚感情。

治学之余魏了翁也有业余爱好,弈“棋”和玩“星”等成了他喜爱的娱乐活动:

少年不识棋,但见剥剥琢琢更相围。有人指授予,冲关夺角劫复持。

七年五溪读书暇,时把二事相悦怡。(《罗五星善弈棋干诗》。笔者按:“干”疑为“星”字之误)[1](卷6)

为文之道一张一弛,魏了翁热爱生活,过得蛮有情趣。

在靖州他也到附近州县游玩,与邻县官员也有往来。他在《答靖州范亻卒 (中)启》中写道:“云霏霏其承宇,尚怀辰溆之游;山靡靡以旁围,又溯黔沅而上。”辰州、溆浦与靖州都在沅水一线,去二州顺江而下,回来时自然是“溯黔沅而上”。这里曾是屈原流放之地,昔人已逝,山水含灵,作者此游,或许感慨良多。当时卫溉在沅州 (今湖南芷江)任州官,魏了翁五十五岁生日他曾有“连绵之贻”,魏了翁有《答沅州启》相酬谢。魏了翁交友极广,《鹤山集》中大量文字是与友朋的书信,他的人格魅力于此可见一斑。

“山中不知岁月改,春洲六度听绵蛮。”魏了翁在靖州期间,生活虽然过得较为清苦,但这里怡人的山水、舒适气候、丰富的物产,安定的社会环境、淳厚的风土民情和热情的地方官员,这一切为魏了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治学与创作条件。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也无案牍之劳形,他能够澄心静虑,精研学问,从而取得了这样丰硕学术与创作成就。靖州虽然避远,但魏了翁的到来,这个人们陌生的小山城突然成了文化的圣地,正如诗人所说“春风沂泗俨在此,居人莫作渠阳看。”

[1][宋]魏了翁.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 [M].四部丛刊本.

[2][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M].中华书局,1977,(1).

[3]佚名.宋季三朝政要 [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元]方回桐江续集 [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明]吴宽家藏集 [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清]黄本骥.湖南方物志 [M].长沙:岳簏书社,1985,(1).

注释:

①同,酒爵之名。典出《尚书·顾命》。孔传:“同,爵名。”孔疏:“礼于奠爵无名同者,但下文祭酢皆用同奉酒,知同是酒爵之名也。”成王将死,康王受册命为天子,(王)“立于西阶,上少东北面,太史于柩西南东面读策书。读册既讫,王再拜,上宗于王西南北面,奉同、瑁以授王。王一手受同,一手受瑁。王又以瑁授宗人,王乃执同,就樽于两楹之间酌酒,乃于殡东,西面立,三进于神坐前,祭神如前。”

②同,面积单位。王应麟《诗地理考》卷五说:“《汉志》殷周因井田而制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

③刘日句《旧唐书·陆贽传》说:“天之授者有分,事无全功;地之产者有物宜,无兼利,是以五方之俗长短各殊。”

④《左传·昭七年传》记载晋国的韩宣子对来访的郑国子产说我的国君梦见黄熊进入他的卧室,问是什么不祥之兆。子产告诉他:舜在羽山杀害了鳏,鳏变了成黄熊进入江水之中,三代以来人们对之祭祀不绝。今晋国作了盟主,却断了这祭祀的香火,这黄熊恐怕就来责怪了吧。诗人魏了翁借韩宣子问政子产的典故表达自己虽为逐臣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的赤子之情。

Wei Laweng's Academic Research and Literary Creating during His Relegation in Jingzhou

YIN Hai-jiang
(Chinese Dept.,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I207

A

1671-9743(2010)06-0040-03

2010-05-15

湖南省教育厅科技项目“魏了翁贬谪靖州研究”,项目编号:08C652。

尹海江 (1963-),男,湖南通道人,怀化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鹤山靖州贬谪
湖南靖州:特种土猪成抢手年货
苏轼的贬谪生活
守望新春
湖南靖州设立湿地自然学校
齐心协力 共谋发展
齐心协力 共谋发展
非同凡响的秋歌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
靖州林下经济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