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芬奇与拉斐尔艺术特征的比较

2010-08-15宋世成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8期
关键词: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圣母

宋世成

(1.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2;2.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的艺术精深且涉及面广,而拉斐尔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为柔美、妩媚。本文通过解读这两位大师的素描艺术来对其艺术特征进行比较。

一、达·芬奇

达·芬奇是三位大师中最年长的,生于1452年,卒于1519年。早年跟随画家兼雕刻家韦罗基奥学习艺术,充分掌握了素描、雕刻和色彩方面的造型知识。他才能绝世,兴趣广泛,善于探索,他认为艺术家的职责就是要像前辈那样去探索可见世界的奥秘,只是需要更加全面和彻底,专心和精确。他在建筑、军事、天文、雕塑和舞台设计方面也具有过人的才华,而世人对他的了解大多局限于《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两幅名画,事实上他却不屑于把自己仅仅看成是一个画家。

达·芬奇是历史上最善于思索的一个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每根线条每点颜色都曾经经过长久的思索。他不但追求他要达到的效果,而且考虑用什么方法达到目标。如《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在1495至1497年间作于各拉奇圣母修道院食堂的著名壁画,整整花去了四年的时间,而米开朗基罗在五年之中已在西斯廷教堂的天顶上画满了几百个人物。尽管由于技法的原因,壁画未能很完好地保存下来,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损害严重的画面中,看出他在构图、人物表情以及透视的处理上,具备的精深造诣。除了这些技术的因素外,达·芬奇在画中所表现出的惊人的敏感的观察力,更使他能对古代神话和现实生活场景作出完美的再现。

达·芬奇最为著名的绘画作品是《蒙娜丽莎》,约在1503年作于佛罗伦萨。她那神秘的微笑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思。达·芬奇是发现真切的肉感和皮肤颤动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画家只注意脸部的轮廓,如在波提切利的作品中,轮廓线是清晰有力的,体积只是略有表现。而在达·芬奇的画中,轮廓则是浮动的,沐浴在雾一般的空气中,模糊不清的轮廓和柔和的色彩使得一个形状融人另一个形状之中,他更注意的是体积,轮廓线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体积。在他其他的油画作品《岩间圣母》和《抱白貂的妇人》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于体积的完美表现。

同米开朗基罗一样,达·芬奇对人体的解剖很有兴趣,了解深刻。为此他作了大量的解剖图,甚至去解剖尸体。但是二者对解剖的态度有不同之处,米开朗基罗对于解剖的精深了解,主要是为了能够自由地表现人体,达·芬奇则是要满足他那永无止境的好奇心。

在《圣母子、圣安娜和小约翰》中,处在前面的圣母用明暗法刻画,体积感很强,衣纹的表现较好地突出了内在的形体及结构的变化,人物的表情非常生动,在这张画作中每个人物脸上都带有典型的“芬奇式”的淡漠的微笑,如他本人一样的超脱。人物的脚、手以及背景都处理得十分概括淡化,与圣母的头、上身和小基督形成了优美的虚实对比。作品的转折关系微妙精到,如前面提到的人物的轮廓线周围都有灰调子的过渡层次,在亮部用白色铅笔提亮,加强了画面的明暗对比效果。后来米开朗基罗在他的《卡西纳之战》中也吸收了这种技法。

在他的一些手稿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素描稿,他时刻在记录他所思考的问题和发现的形式。达·芬奇还写了许多专论,其中涉及绘画的有《绘画论》,书中清楚地解答了远近、透视、素描、解剖、雕塑等当时艺术所能触及的几乎全部的问题。而他自己,除了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外,他更是要去表达对人类的关爱之情。

二、拉斐尔的艺术特征

拉斐尔生于1483年,卒于1520年,仅仅活了37岁。生活环境决定艺术的发展状态。终身飘泊的达·芬奇,在其艺术中时刻流露出一种淡漠的情怀,而在艺途上更加顺利也更为年轻的拉斐尔,作品中总是不经意地表现出甜美与妩媚之情。拉斐尔是一个青春的享乐者,他少年得志,深得权贵宠爱,终日生活在贵族的圈子里,知道他们的趣味与喜好,再加上那温和文雅的性格,这一切注定了他的艺术特征。

拉斐尔比较善于学习,他的老师是“翁布里亚”画派的领袖佩鲁吉诺,拉斐尔除了学习佩鲁吉诺艺术中的美丽与和谐的风格外,还综合吸收了马萨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以及威尼斯的乔尔乔内、提香以及德国的丢勒艺术中的优点,从而形成了自己优雅、甜美的画风,如作品《圣母子》。

当年轻的拉斐尔来到佛罗伦萨时,比他大31岁的达·芬奇,比他大8岁的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上已经如日中天,成为所有人注目的焦点。拉斐尔并没有气馁,他立志要和他们竞争,同时也从两位对手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如拉斐尔从达·芬奇那里获得多方面的启发,发展成他画面中完美匀称的构图,稳定的结构,和谐的线条、节奏,以及对于形体的表现。达·芬奇在明暗法的运用、体积的表现方面都对拉斐尔产生了影响。虽然拉斐尔在整体上的风格是优雅甜美的,但是米开朗基罗雄浑博大充满力度的形象也给了他很大影响,比如他为《帕尔那索斯山》所画的习作在人物动态的处理方面,明显有米开朗基罗的痕迹。

相对来说,拉斐尔素描中塑造的圣母形象比达·芬奇的更甜蜜一些,人体表现比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更完整一些。拉斐尔的作品具有一种风格的形式美,是一首充溢着妩媚与华贵的基督教诗。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田园牧歌的气氛,充满着宁静。在他的素描作品《读书的妇人》中,人物的形象上找不到一条僵硬的直线,也没有过于尖锐的角度,画面的形象是由优美柔软的曲线交错组成,人物的肌肤更是光洁细腻、富于弹性,但又不是鲁本斯式的肉感。拉斐尔是一个早熟的天才,在他20岁刚出头时,就已经把素描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好了,如动态、形体、明暗、解剖以及透视,这就为他以后的大尺寸名作如《雅典学院》和《圣体辩论》做好了准备。拉斐尔画中的形象虽是写生得来的,但大部分都带有他主观创造的的成分,他画中那种高洁、脱俗的高贵形象也是佛罗伦萨当地女子典型形象的综合—聪明、活泼、热情、恬静、端正,再赋予他本人优雅的气质,是现实和理想的结晶。

如果说在他的早期阶段,年轻的拉斐尔还乐于向世人炫耀他高超、精致的素描技巧的话,到了他三十岁左右也就是在画完了《雅典学院》和《圣体辩论》后,他已经在素描上完成了转变,变得简洁壮阔,省略了许多的细节。如在作品《西斯廷圣母》中,人物的形象都是概括而有力的,特别是在衣纹的处理上,宽大厚实,省略了很多的细节。在衣服和动态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米开朗基罗《创世纪》的影响。拉斐尔其他的代表作还有《凯旋之礼赞》、《拉芙娜·莉娜》等。

通过与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位艺术巨匠达·芬奇与拉斐尔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是艺术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他们那充满激情与力度的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从广义上来说,影响了以后历代的造型艺术。他们为后世的具象造型艺术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标准,做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后来各种流派的艺术高潮迭起,他们成了后人学习的丰富源泉。

[1] 宋立达.艺术、种源[M].金城出版社,2006.

[2] 张道一.美术鉴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杨红太,杨鸿晏.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圣母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圣母大学:Fighting Irish
——战斗的圣母人
佩鲁吉诺&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去吧!
永恒的恬静少年:拉斐尔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下
拉斐尔 上
米开朗基罗
千眼圣母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