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2010-08-15戴志华
戴志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岗 438000)
一、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以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为原则,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协作、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机制,以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高职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理论教育,又要在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在行业所属企业中完成一定的生产性作业。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学校能够把办学空间延伸至企业,争取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为高职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学校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条件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的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人才,从而达到校企合作的双赢。工学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主要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纲要为依据,绝大多数高职英语课任课教师就是不厌其烦地讲解词汇、搭配、句型及各种语法知识和答题技巧。当然,许多讲解用的都是汉语,其结果是学生上了数百学时的英语课,实际听到的连贯英语表达并不多,学生自己运用英语的机会则更少。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目前情况是:经过一至两年的学习,不少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英语与专业无关,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帮助不大,其结果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此外,高职英语教学一直以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为蓝本,未形成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实际上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形式,造成知识与运用的脱节,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教学没有注重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钩,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结果是,高职英语教学既不像本科英语那样完整和严谨,又失去了高职的特色,学生的外语能力被社会的认同和接纳程度普遍较低,企业和用人单位不满意。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1.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重组现行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作为教学的最基本单元,课程建设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主抓手。重点课程建设、优秀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系列措施不断出台,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上,往往重形式轻内涵,缺少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大学英语要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职业能力需求和岗位的需要,就要严格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岗位行业标准,确定岗位上的项目实训,灵活设置情景任务,实现导向式任务式教学。同时通过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和知识模块的划分,使大学英语看似分散无序的内容变得系统、连续、协调,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环节,加大实验实践教学力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乐于实践的学生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机会。赵志群博士指出,工学结合的课程内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开发的方法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内容的载体是综合性的学习/工作任务(具体形式多数体现为项目教学)。课程实施以行为导向学习为主,课程排序遵循的是人的职业成长规律。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
教学目的的实现,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呆板,太注重教师的教,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上教师以“满堂灌”的形式逐字逐句精写精讲,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实践性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难以实现。因此,要不断深化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改变。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授课形式,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设置情景,把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术讲座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练一体化,将语言学习、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有机融为一体。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可以结合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任务,用项目导向或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因此,学生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教师的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教学的重点应转移到夯实双基,突现应用,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上来。因此,教师的任务就已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了,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英语的实践练习。语言教学是为了掌握语言进行交际活动而设计的系统性语言传授活动,而要掌握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学习者的充分与必要的实际操作。英语是一种实用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英语教学离不开经常性的实践练习,英语教学的实践练习,其实质就是:强化实践和练习环节,走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练习相结合的道路,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语句语法,英语文化知识等系统英语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和课外练习得到运用和巩固,并通过亲身感受从内心获得新的体验和真切的领悟,使理性认识得以运用和升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英语素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具体要做到:一是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专业实践中的英语实践练习。前提是要加强与社会合作办学,建立有效的社会实践基地网络。如旅游专业的可以与对外旅游公司联系,参加外国游客的导游实践:外贸专业的可以与外贸单位建立经常性的协作,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相关涉外实践活动:其他专业的可以结合国际上本专业发展动态、变化要求、实际需要等情况在实践中进行相关练习。二是通过构建英语学习的校园环境,与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学习讲座,报告,英语阅读,朗读,作文比赛等活动相结合,组织兴趣小组等,强化学生课外英语交流实践练习。
4.改变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从重视考核结果转变到注重考核过程。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发展之路。实质上就是一条社会开放式办学之路,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应具有社会开放性的特点。课程的考核成绩应由两部分构成:过程性(即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结果性(即终结性)考核成绩。过程性考核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全过程,应包括学习态度(包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包括学习方式和方法、选择学习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动手能力、操作熟练程度)、学习效果(指独立完成课程学习内容、作业、实践环节的数量与质量)三个方面。只有通过过程性考核才能进入结果性考核环节;过程性考核成绩应占考核总成绩的60%以上,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克服“平时不努力,考试前突击”的现象。
5.强化课程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在高职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的成败具有很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社会以及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工学结合”教改需要打造一支师德过硬、专兼结合,能适应相关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双师结构型”教师团队,确保使受教育和培训者成为符合国家和国际最新要求的人才。
[1] 邱兆蕾,魏晓燕.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18).
[2] 罗睿华.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公共英语专业化[J].管理观察,2009,(17).
[3] 喻艳莉.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