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的基本程序
2010-08-15崔宝芬
崔宝芬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声乐教学是一门看似简单却又十分复杂的学科,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其中并没有包括太多的科学理论知识。它只是人们从实践中悟出,从一个个失败的发声方法中总结出的一个既能保护发声器官,又能得到高音共鸣的相对完善的发声方法。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歌唱就变得很简单,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说它复杂,是因为这种发声方法与我们日常习惯的发声方法相去甚远,它的感觉和位置是我们日常以语言为主的发声活动所感受不到和触及不到的,完全靠想象来寻找,用意念来完成。因此,这门课程学起来不是很容易,而教这门课程也需要特殊的教学技巧和科学的教学程序。
声乐特殊的教学技巧是帮助学员理解声乐理论、掌握发声方法的手段。而科学的教学程序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设计出的相对科学的教学模式,是能够让初学者少走弯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案;是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把初学者一步步扶上正轨,并使之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再到创造发挥的过程。因此,对于歌唱者的成长非常重要。总结现代声乐教学的特点,本着客观性与可行性原则,本文提出声乐教学程序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框架结构,供读者参考。
一、了解学生是声乐教学的第一步
声乐教学是一门即兴学科,没有教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不固定。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千方百计地把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传达给学员,而学员也在努力地体验和感受教师所描述的内容。在这授与受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教师的表达不具有普遍性,或因为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的局限,对教师的意思理解不到位,形成理解的偏差而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开展声乐教学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始发声习惯、感悟能力、文化基础、语言习惯甚至性格。这对教师为该学员制定的教学方案、调整教学方法、改进语言表达方式、尽快架起沟通的桥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演唱他最拿手的歌,让他充分发挥他的“发声方法”。在聆听的过程中,分析学生发声的位置、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询问学生对自己的发声方法的认识与看法。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技巧与位置,这样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对声乐的认知情况和语言表达方面的习惯,然后便可以在他的认知和理解层面上,以其习惯的方式进行技术指导,调整他的位置与方法。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中不走弯路,见效快,还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发声器官,使之树立了自信心,是声乐教学的良好的开端。
二、为学生建立初步的发声观念
声乐初学者没有声乐理论的概念,对自己的“发声方法”的认识也是模糊的。为学生建立初步的发声观念,也就是为学生既有的发声方法定位。把学生的现有的发声方法用几个词来准确、形象地概括,或一句话来描述,使之具体化、具象化。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直观,通俗、简洁。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教学经验,有很强的声乐听辨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学生对自己的发声的感觉印象最深刻,教师给这些感觉正确的定位,把模糊的认识具体化、形象化,等于在学生的心中植入了一个初步的发声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声乐理论,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及时改进发声方法奠定了基础。为声乐教学明确了方向。
三、在旧的发声观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新的发声观念
这是声乐教学中的逐步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它建立在正确认识旧的发声方法即给旧的发声方法正确定位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的程序,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步地带领学生开启声乐未知的大门。这个程序在学习“头腔”共鸣时尤为重要。如在教授“头腔”共鸣时,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用打哈欠的方法找到上口盖。(2)上口盖打开。(3)声音在口盖上方的鼻咽腔即“头腔”共鸣。(4)鼻咽腔后面的后咽壁上下吸开,使“头腔”加大。(5)在“头腔”共鸣处咬字。这几个步骤,如果前面的做不好,后面则无法进行。它是从易到难,从低到高,环环相扣的关系,绝对不会因果倒置。因为科学的发声方法的教学就是从已知层面逐步到未知层面的过渡。因此,这也是一个不断改进发声方法更新发声观念的过程。而新的发声观念取代旧的发声观念,往往只要一句话或一个提示就能做到,只有一步之差。
四、注重学生声乐听辨能力的培养
声乐听辨能力是通过聆听歌声体会歌唱者发声方法的能力,是靠学生不断地尝试和体验来实现的。是建立在具有一定的正确的发声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我判断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养成听音辨方法的习惯,可以不断地从他人身上得到启发,还能及时发现自己和他人发声方法上的不足,及时地自我更新与自我提高,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受益无穷。少数学习者还能通过分析、听辨来自修声乐,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
声乐听辨能力既是一种发声方法的听辨能力,又是一种审美能力,不论声乐还是器乐,这种技术能力都最终起到精进方法,把握风格,提高艺术水平的决定性作用。
五、教学中渗透学生声乐综合能力的培养
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歌唱技术的学科,而歌唱技术不仅包括发声技术,还包括对音乐的把握、歌词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因此声乐教学程序中还应包括音乐知识的培养、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文化修养的培养和审美水平的培养。只是它们不是声乐教学程序的某个环节,而应渗透到整个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是辅助性教学。
综上所述,本文设计了最基本的声乐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具体的设计。无论怎样的设计,都要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由浅到深、从易到难,调整其发声方法,要遵循的仍然是客观性和可行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