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宗元山水诗文中的骚怨之幽

2010-08-15周丹麒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永州柳宗元柳州

周丹麒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柳宗元山水诗文中的骚怨之幽

周丹麒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柳宗元的山水诗文作品,笔力清健,“幽峭”是历来诗论家对他风格的评价,而其贬谪时期,为文追慕楚骚,借山水寄托幽怨之情,“骚怨之幽”成为其特色。

柳宗元;山水诗文;幽;风物;骚怨;佛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被后人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提倡文以明道,与韩愈一同发起了古文运动。柳宗元一生文学创作丰富,留下诗文作品600余篇,其中诗164首,兼备众体,以五言为主,尤擅五古,诗风清劲纡馀,冷峭凝重,深隽幽婉,亦有淡泊舒缓,精刻工致。柳宗元是中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柳宗元诗文兼擅,散文的成就更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为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如《天说》、《封建论》等,说理畅达,识见敏锐,思辨明晰深刻;另一类为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游记、骈文、传记、铭诔等多种文体,情感深挚,具有高远的艺术价值。其中以山水游记最为著称,写景状物,多有寄托。当柳宗元被贬往永州、柳州,为文追慕楚骚,《旧唐书》(卷一六O)中《柳宗元传》云:“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催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埋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1]

“幽”,《说文解字》中释义为:“幽,隐也。”日月光线被遮住为幽暗。段注:“幽,从山从日月,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2]幽作为文学上的一种风格,上可追溯到《离骚》,历来的诗话词话中皆对此风格有所描述。在司空图的《廿四诗品》中,近似于高古和超诣:“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3]托名于王昌龄的《诗格》,将诗分为五种趣向:“一曰高格,二曰古雅,三曰闲逸,四曰幽深,五曰神仙。”清袁洁在《蠡庄诗话》中提出:“幽折之诗,令人释躁平矜。”概括而言,幽之风格,多通过幽静深邃的景物情境描写,表达作者的幽凄哀怨的心绪,感怀身世,讥刺时事,寄寓心迹。历代诗论家也常以“幽峭”概括柳宗元诗作的风格,如:“(柳诗)雅淡幽峭,得骚人之致。”(叶矫然《龙性堂诗话》)“柳州哀怨,骚人之苗裔,幽峭处亦近是。”(乔亿《剑溪说诗》)“游山水诗,永嘉山水主灵秀,谢康乐称之;蜀中山水主险隘,杜工部称之;永州山水主幽峭,柳仪曹称之。略一转移,失却山川面目。”(沈德潜《说诗语》卷下)[4]

一、风物之幽

柳宗元的大量作品都完成于他被贬谪于永州、柳州期间,政治上的失意令他“自肆于山水”,因而其骚怨之幽,首先体现在对山水风物的描写,而当地大量幽深清奇的风景更烘托出了这样的特色。

“幽”的意象,在柳宗元的山水诗文作品中屡见不鲜,如柳宗元脍炙人口的名作《江雪》,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天地孤寒的背景之下,品味“孤舟蓑笠翁”独钓江雪的幽独;《渔翁》中“烟销日出不见人,矣乃一声山水绿”[5],徜徉于不见人踪,只闻橹声相应的山水幽境。“幽”字亦大量出现,如“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首春逢耕者》)[5]“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秋晓行南谷经荒村》)[5]“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南涧中题》)[5]“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5]纵观柳宗元的山水诗文作品,可以看到在他笔下的景观,时而幽峭奇崛,时而幽寂清冷。而《永州八记》中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更是通过其寻景探幽的过程,以美景隐于深山不为人知的遭遇,蕴籍自身怀才不遇,高志不能实现的慨叹。正如柳宗元在《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中自云“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5]。何况柳宗元被贬谪之地永州、柳州,山川地貌荒僻险恶,如诗人所述“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岭南江行》)[5]明代茅坤在《唐宋八大家文钞》中言道“按子厚所谪永州、柳州,大较五岭以南,多名山峭壁,及清泉怪石,而子厚适以文章之隽杰,客兹土者久之。愚窃谓公与山川两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幽,亦无以发子厚之文。”[6]可见,幽奇的山水风物,正与柳的山水诗文相得益彰。宋代黄伯思《校定楚词序》曰:“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在柳宗元的山水诗文创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7]

二、骚怨之幽

骚怨,指由楚辞中的代表作品《离骚》滥殇,多因忠而见疑导致政治上的失落,被贬谪远乡异地,将心中忧患,发而为文,其情悱怨沉郁,如泣如诉,哀、怨、刺是其核心精神。骚怨之幽,是柳宗元山水诗文创作的特色,历代的诗论家多有评述,严羽在《沧浪诗活·诗评》中指出:“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此后,持此论者多有附议。清代著名文学家、诗评家沈德潜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唐诗别裁》)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柳子厚幽怨有得骚旨。”[3]

柳宗元的遭遇与屈原相近:因王叔文之案牵连,盼朝廷重新征用而不得,却屡屡被迁,南贬受楚骚文化影响极深,他的“逐客”心态,与屈原如出一辙,仕途的挫折,哀怨的情绪,和该处地域特有的文化影响,使骚怨之幽成为柳宗元山水诗文创作的一大特征。

正如章尚正先生在《中国山水文学》一书中指出:“柳宗元的山水文学发扬光大了屈赋的哀、怨、刺精神。”[8]

(一)哀。柳宗元实是借山水诗文纾哀泄愁,正如诗人自云“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留连山川,却暗含忧戚的诗文构成了柳宗元山水文学作品的大部分篇章,试看柳宗元的《南涧中题》:“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以此心期。”[5]秋高气爽,诗人独游南涧,观林影参差,清流寒藻,心境欣悦,“始至若有得”地忘却疲惫,可所当秋气萧瑟肃杀,又闻羁禽幽谷哀鸣,见浮萍漂泊,不免悲从中来,发出“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的慨叹,诗人的哀伤在畅游山水时排遣消解,却始终萦绕于怀,所余唯有“徘徊只自知”的落寞与郁结。

(二)怨。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尤罹忧也。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9]一片赤胆忠心遭到小人的谗言及当权者的误解,导致柳宗元多年的一而再的贬谪生涯。他对朝廷处置不公,忠而被谤,皆怨发于诗文。有直抒胸臆:“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5]亦有状似超脱,实则长歌之哀,过于恸哭,怨深已极的抒发,如《溪居》“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5]在贬谪之际,体会山林田间的生活,似乎很闲适淡然,我们却能从中感受到,更深的伤痛和哀怨,“来往不逢人”亦是深深的孤独,而长歌当哭。正如沈德潜指出:“愚溪渚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10]

(三)刺。用曲笔致意,寓讽刺于嬉笑怒骂之中。如《愚溪诗序》,全文借助八愚胜景的似愚非愚,抒发了自己与愚溪一样为世所弃的怨愤。全文以“愚”为文眼,自嘲,解嘲,以骚笔曲嘲朝廷贤愚不分,忠奸不辨,用其非用,罪其非罪。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毂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5]明确提出诗人作文取本之原,参证融汇《离骚》,以达幽深之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5]“鸣玉机全息,怀沙事不忘”[5]《弘家公以硕德传材屈于诬枉……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亦透露了诗人与屈原同出一机杼的执着。

柳宗元的山水文,继承和发展了屈原楚骚和司马迁、六朝诸家散文的行文风格特征,幽寂深邃、隐微含蓄,通过丰富的想象,精彩的比喻,生动的描写,形成一系列明晰的审美意象,借以抒发幽愤的感情;忧怨清寂的心境和奇峭幽冷的环境交相融合,崇高的人格美和幽奇的自然美高度统一,构成幽邃的意境,通过讽喻寄托、象征暗示、反语等等手法幽婉地表情达意,行文言简意赅,峻洁凝练,兼新奇精警,峭拔清冷,以骚怨之幽的底色泼墨挥毫,展现一幅清幽奇峻的画卷,奠定了我国山水文学的又一高峰。

[1] 刘咰,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 杜黎均.二十四诗品译注评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4] 何文焕,辑.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 柳宗元.柳河东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 吴文治.柳宗元研究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4.

[7] 吕祖谦.宋文鉴[M].北京:中华书局,1992.

[8] 章尚正.中国山水文学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9]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0] 沈德潜.唐诗别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1] 陶文鹏,韦凤娟.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I207.22

A

1671-8275(2010)04-0081-02

2010-05-12

周丹麒(1985-),女,江苏南京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文献。

责任编辑:张彩云

猜你喜欢

永州柳宗元柳州
柳宗元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江雪
柳宗元“永州八记”新考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永州植烟土壤有效钙、镁、硫分布状况与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