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导学课堂的活力

2010-08-15熊淑玫熊文进

湖北教育 2010年12期
关键词:小组长组员导学

◎/熊淑玫 熊文进

激发导学课堂的活力

◎/熊淑玫 熊文进

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是主阵地。麻城市华英学校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因地制宜地引入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使全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全面提升,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非智力因素的潜能得到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导学课堂的活力源泉,它使导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建立规范、实用的学习小组是实施导学课堂的前提。学校各班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交往技能等因素合理搭配,分成6至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至8人,每人分别担任各学科小组长,称之为课堂督导组。比如八年级课堂督导组包括班主任、语文小组长、数学小组长、英语小组长、物理小组长、文综小组长、体艺小组长和科任教师等,课堂督导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享资源。另外,各科任教师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教师、科代表为核心的学科导学组,原小组成员不变,根据学科特点和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每位组员又兼任各学科功能小组长。以英语学科为例,包括预习指导督查小组长、课堂活动组织小组长、问题反馈质疑小组长、培优辅困互助小组长、朗读背诵词汇督查小组长、课堂展示作业督查小组长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在做事,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是学习小组高效运转的保障。每一位学习小组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向我看齐”“组里有我”是行动指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永远的追求。各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而且善于合作、乐于合作、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共同完成小组任务,避免个人英雄主义。定期进行小组评议,团体反思。各小组定期对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明确小组今后改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改变评价机制,评价和奖励的对象是小组而非个人。打破以往重点奖励个人,奖励优等生的陈规,着重评价和奖励小组。小组成绩取决于组内每一位组员的成绩,但小组成员之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学习的伙伴,竞争对手是其他小组,增强小组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行双线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班级分线管理成员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各小组学科小组长、组员,学科分线管理成员包括科任教师、科代表、学科功能小组长、组员。两条线交差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做到信息反馈及时,改进补救到位。

编制遵循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的导学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蓝本。各备课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合作完成的活动、合作进行的实验,以及具有发展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练习,编写一份师生共享的导学稿。各小组学生课前在预习指导小组长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课前准备,为在课堂上尽情展示预习成果做铺垫。在导学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各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让每组的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体会到“我参与、我快乐”的成功喜悦。无论是“课中研讨”环节、“拓展延伸”环节还是“当堂检测”环节,都是各组学生思想链接的载体,智慧碰撞的天地,智能提升的台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语景、情景甚至是“陷阱”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每个环节中得到锻炼,赢得掌声,增强自信。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小组合作学习是华英学校导学课堂的源头活水,激浊扬清,各小组成员在导学课堂上如鱼得水,喜不自胜。

麻城市华英学校)

(责任编辑 梅红星)

猜你喜欢

小组长组员导学
分餐小组长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