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公办高等职业教育面临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0-08-15孙洪凤
孙洪凤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我国普通公办高等职业教育面临问题与对策探析
孙洪凤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从宏观角度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普通公办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以下几个根本性问题:法律地位缺失;投入主体单一;“双师型”人才缺乏以及学生实践能力薄弱。针对以上问题,采用比较的视角,加强法律保障;投入形式多样化;严格把关教师队伍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几项措施。
普通公办高等职业教育;基本问题;对策探析
普通公办高等职业教育走过了短暂的20年发展历程,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特色化和持续发展时期。[1]但是,在肯定发展的同时,不得不承认职业教育也面临很多问题。
一、我国普通公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基本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从宏观角度来看目前我国普通公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正面临以下几个根本性问题。
(一)法律地位缺失
在我国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尽管教育部作出一定贡献,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一些措施,但是,关于职业教育的法令我们国家从无颁布。法律的缺失直接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较低,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比如,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不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因此,致使高等职业院校在招生方面也仅仅处于第四或第五位。
(二)投入主体单一
一直以来,我国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投入,这种方式持续了多年。但是当高职规模空前扩大时,要做到投入到位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存在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导致学生实训条件不能保障;教师培训资金匮乏等问题出现。
(三)“双师型”人才缺乏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教师队伍建设应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建设,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但就目前形式看来,很难聘请到高水平的具有企业背景的人来担任教师。在时间方面,企业人员很难把时间合理分配给企业和学校;在待遇方面,具有丰富能力的人才在企业中获得的报酬远远高于在学校兼课。由于以上几种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普通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中,“双师型”人才比较缺乏。
(四)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自从2002年10月以来,教育部召开的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逐渐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我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2]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实践能力的重要程度还没有明显体现出来。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接受的理论知识比重较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二、我国普通公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探析
(一)加强法律保障
放眼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不难发现,国外的职业教育有着严谨的法律保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十多项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如《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总纲法》等。195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职业培训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日本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的法规和补充法规。另外,迄今为止,美国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已多达154个。为实施这些法案,政府还成立了有关机构加以推行和监督。
国外教育立法的实施,为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与变革起到基本的保障和推动作用。由于严格执法,德国企业中未受过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仅为3%,受过职业培训的占42%,而这两个数字在法国分别为19%和11%,在英国分别为42%和21%。[3]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了进一步加强和稳固职业教育的地位,我国应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一定的法律保障。
(二)投入形式多样化
国外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资体制,确保了职业教育经费的不断增长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多元化投资机制,即政府、企业、行业和个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资体制。工商企业人士越来越意识到,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是决定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一笔回报率很高的投资,故投资积极性很高,投资职业教育的总额不断增加。如1998年,工商企业界在职教领域投入38.86亿澳元,占当年职教总投入的45.5%;有61%的雇主为他们的职员提供某种形式的培训。个人投资也是职教经费的重要来源。如1998年个人的投资额达9.19亿澳元,占当年职教总投入的10.8%,[4]其中包括收取海外留学生的高额学费。我国普通公办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积极开拓其它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比如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企业投入资金,高等职业院校投入人力等。
(三)严格把关教师队伍
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发达国家时发现,国外高等职业学校对任职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进门难、要求严、待遇好”是德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除了要求具备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外,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五年的职业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三年在企业的专业工作经历。此外,学校还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工作,及时了解和更新技术与实践方面的知识和经验。[5]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来看,经过冷静思考后,我国普通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对教师的要求应该明智些,就目前来说,具有较大可行性的途径便是利用一些优惠条件从企业中吸引大量兼职教师。比如,允许这些具有企业背景身份的兼职教师将在企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拿到课堂中,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动手动脑解决,而且可以将这些解决方案直接应用于企业中。
(四)强调学生实践能力
强调实践能力一直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每个学生不仅要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而且必须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例如,职业学院的学生每周两天在学校学习,3~4天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5]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以采取这种双重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拥有直接进入工作领域要求的能力。比如,一年级时,将主要实践场所定位为实训基地;从二年级始直至毕业,要求学生每周至少3天在企业中实习锻炼。
[1] 陈亚玲.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反思——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
[2] 鹿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3] 王纪安.德意志共和国高等职业教育概览—德国职业教育考察述评之一[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9).
[4] 王斌华.澳大利亚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 匡瑛.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海 蓝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eneral Public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N Hong-feng
According to macroscopic survey,General Public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facing the following fundamental problems:lacking of legal status,single investment,shortage of“double-titled”teachers and the weakness of students’practice.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author puts forwards some measures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s follows:strengthening the legal protection,various forms of inputting,strict checks 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taff and intensifying the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
General Public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undamental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G71
A
1671-8275(2010)06-0057-02
2010-09-05
孙洪凤(1980-),女,山东临沂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务处科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