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
2010-08-15邓青南
邓青南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马列教学研究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
邓青南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马列教学研究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方面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他们全方面发展。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当前,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这一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高职院校特别是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学校、成人高校等发展而来,具有“学校新、任务重、条件弱”的特点,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经验不足,加上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来说其起点要较本科院校的学生更低一些。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在教学及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和其他在校大学生一样,其主流是好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是积极进取的。具体表现在:
1.思想政治素质状况:有科学的理想信念,能够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对党和政府高度信任,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积极要求入党。关心支持改革,关心国家大事,政治热情较高。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在思想上行动上坚持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能够妥善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84.6%的学生坚信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定能够实现,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82.5%的同学认为在中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被调查的对象中,部分同学已递交入党申请书,并且还有部分同学正准备或今后一定会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大部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各种政治活动。在对待爱国主义上,大部分学生赞成爱国主义应该同爱社会主义统一,爱国主义应该与维护祖国统一结合起来。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应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1]15
2.道德修养状况上: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整体较高,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对人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能够信守和推崇。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上面都能够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调查中,92.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讲脏话令人反感。98.4%的同学表示不会在公共场所光膀子或随便脱鞋。对于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分亲密表示反感的同学占到82.4%。对于乘车买票排队,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应当遵守。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孕等乘客,93.5%的同学表示会主动让座。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同学或其他人,大部分同学都会去帮助。对公共场所的长流水、长明灯,56.8%的同学都会主动关掉。65.8%的同学对课桌上、墙壁上乱涂乱画行为表示反感。大部分同学认为不能乱扔垃圾脏物。部分同学上超市购物时会带上购物袋。在被调查的对象中,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的同学占到78.6%,一般能遵守的占到20.2%,两部分合起来占到98.8%。
二、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和困惑
调查分析中我们也发现,高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思想活跃,上进心强。但由于对社会接触少、看问题不全面、思想易冲动,虽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但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管理方式的落后、道德制约的乏力、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个人思想的不成熟、分析问题能力的欠缺等,高职学生在思想道德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惑。
1.思想政治方面: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具有片面性。调查中,部分同学对党的干部存在错误的看法,有人甚至认为当前的干部是“无官不贪,干部中没有几个好人”;部分同学对党惩治腐败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党和政府根本无力根治腐败,还有许多学生认为“说不准”;还有部分同学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有优劣,有少数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表示认同,对社会主义优越性持怀疑态度;在入党的问题上,部分同学把入党看做是未来就业发展的一种工具,入党存在功利主义和随大流的现象。在对待爱国主义上,绝大多数同学具有爱国的激情但缺乏理性的爱国行动,不能够认识到爱国行动表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在社会公民的日常行为中。此外,在理想信念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个人主义比较突出,学生们往往重视个人理想而忽视社会理想,重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而忽视道德理想。在生活方面高职学生往往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生活上有追求高消费的倾向。重视物质利益,重实惠,缺乏为人民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淡化精神追求。一些高职学生追求物质利益,信奉“金钱至上”,把发财致富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他们讲求实惠,斤斤计较,缺乏奉献意识。
2.道德修养状况方面:高职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不重视道德修养,缺乏道德追求,也缺乏道德约束。部分同学思想认识呈矛盾状态,价值判断存在双重标准。高职学生往往具有一种自我中心的思想,这一思想导致进行价值判断时出现双重标准。如诚信方面许多学生面对考试作弊问题时,一方面非常反感作弊行为;但另一方面,当面临评优评奖学金等利益问题时,又选择作弊。又如在学校管理上,许多学生一方面希望学校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又希望学校不要管得太宽。一方面希望学校有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上课不要清点人数,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空间。一方面希望在学校学到真正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另一方面在学习上又怕吃苦、缺乏自觉性。又如在社会公德上,许多学生一方面认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行为令人反感,但另一方面又承认自己不自觉地存在着在公共场所喧哗的行为。在职业追求上,高职学生往往向往在发达地区、大城市就业,羡慕和追求舒适、轻松、收入丰厚且稳定的职业。在择业考虑的因素中,排第一位的依然是工资、福利待遇。此外,对于浪费水电,乱扔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乱画,践踏花草,毁坏树木,不爱护公共财物;随地吐痰、说话不文明,没有礼貌;上课迟到、早退、无故旷课;食堂就餐不按秩序排队购买,插队“搭买”;不遵守作息制度,在宿舍内吵闹,深夜玩电脑,影响他人休息等行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这些行为都属于不良行为,都令人反感,但在具体调查中还是有部分同学承认自己无意中做过。
此外,调查中还显示,高职学生还存在有心理障碍带来的一些问题。高职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障碍表现为自卑心理、孤独心理、焦虑心理、苦闷心理等。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心理发育尚不健全,他们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但由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思想容易冲动,看问题易于偏激,虽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不善于自我调适,一旦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或出现反差,就容易产生思想困惑,进而对一些事情产生盲目的不满情绪,甚至失去信心。[2]14
三、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议
以上调查展现出新时期高职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积极向上的方面占主流,但学生中的问题和困惑我们也不应忽视。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特点,提出下列建议:
(一)转换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能从课堂内受到教育。教学内容上要紧密结合时代特色,结合时代发展的鲜活事例,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从教学内容上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3]43-45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案例式、专题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二)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风建设。学生管理工作应做到松紧相宜,宽严结合。既不能象管理中学生那样事事俱到,又不能对之放任不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校园学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严谨求实的学风。通过督促、检查、激励等措施,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形成一种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学风。[4]9
(三)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作用。教书育人必须要发挥教师队伍的先进性作用。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业务素质。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要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言一行应给学生树立榜样。此外,要大力宣扬社会上行业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大力宣扬典型事迹,引导学生培养一种向上奋进的态度。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学校的校园文化。加大对校园社团建设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校园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创新的素质。积极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各种知识竞赛,各种技能展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
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认真研究高职院校的特点,深入分析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积极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并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完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
[1] 徐峰.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01).
[2] 杜月菊.关于高职德育的职业特色建构[J].职教论坛,2005(04).
[3] 赵明民.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析[J].河南教育,2007(02).
[4] 王金明,李小红.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责任编辑:石柏胜
G641
A
1671-8275(2010)06-0052-02
2010-10-20
邓青南(1978-),男,湖南绥宁人,内蒙古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