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0-08-15邢莉莉
邢莉莉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邢莉莉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发挥着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但其功能在教学中却往往难以发挥。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结果的有效性,而结果有效是因为教学过程达到了有效。那么,分析影响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多方面因素,继而转变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思维,找出新的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过程的有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提高显然有着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说服力不强,实效性不高已严重制约了其功能的实现。如何摆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增强教学有效性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有效性”即实现预期目的。它涉及两个层面:第一,实践活动结果有效;第二,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体之间特定的价值关系,即以结果能满足人们需要为目的。然而,实践活动的结果必然要经过一定过程才能达成,过程有效才会导致结果有效。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实践活动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可以追溯到其教学过程是否达到有效及其是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标准。增强教学过程的有效,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教育理念滞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劳动产品非物化的特点极易使人感到倦怠,致使部分任课教师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只是把它作为一份工作,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另外,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以致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去做科研,对社会现实问题缺乏考量,不会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去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热情不高
在教学中常常听到大学生特别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有这样的抱怨: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实用性,与以后就业的关系不大,学这些没有多大用处。因此,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既没入耳也没入脑,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是入耳没入脑,只是为了记住知识应付考试,并没有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三)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形式性,缺乏对现实的解释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在设计上虽然有分工,但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却很难准确把握各自的定位点,常常造成教学内容重复,学生学起来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重复极易使学生倦怠厌烦。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未能有效解读社会现实,特别是未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释社会现实中的负面现象,如贫富差距问题、官员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泛滥的问题。这种较弱的解释力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信任危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不仅需要解决学生对知识“懂不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不信”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沿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简单地视为知识的传递,为教学而教学,照本宣科现象十分严重,只求学生记住所讲的内容,而不关注学生对问题有没有理解接受;只停留在教育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而很少考虑学生在“想什么”、“希望做什么”。
(五)教学环境改变带来的现实问题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暴露,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蔓延使个别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沉重的就业压力也使大学生更加注重对实用技能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
二、转变教学思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备课的关键在于备学生
教育要“因材施教”,而传统教学往往是因“教材”施教,即教学过程中教学只按教材的流程走,这样的教学可使教学内容紧扣课程大纲的要求,但往往缺乏针对性。不同专业及不同阶段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需要来准备教学内容,而不是固守教材内容。所以,备课关键是要备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及需要,再结合大纲要求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取舍、增补和结构的调整。
(二)把握第一节课的重要性
心理学关于“首因效应”证明: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即“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信息的组织,理解具有较强的定向作用,个体对后续信息的接受与理解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节课的重要性不亚于后期教学。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必须把握住第一节课的教学,建立好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让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给他们留下好的印象,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要“精”、要“深”、要“结合现实”
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重复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取舍。可以改变以往按教材从章、节、目逐一讲述的教学模式,而选择一些重要内容进行“专题式讲授”,把内容讲“精”讲“深”讲“透”,而对易懂的内容可以简讲,让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关键,讲授重点应放在对社会现实及学生的思想发展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内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想化的教育与社会现实产生矛盾时往往容易使学生对这门课的信任度下降,并继而产生排斥。因此,在教学中不要规避社会负面问题,要结合社会现实,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负面现象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解释,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去看待社会现实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评价,不会因为一些不占主导的社会负面问题而全盘否定整个社会制度,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现实性、可信性。
(四)案例教学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往往受到学生欢迎,而案例选择是否得当则是案例教学的成功关键之处。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要努力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期待学生用专业课的热情来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现实,但如果教师善于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把专业课的一些知识作为案例导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则可以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关系难题。
(五)教学的互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堂灌”式的教学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的脚步,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由教师在教学中占主体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发展,互动式教学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的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调动学生情绪及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活跃。教学的互动性可以体现在:时空互动,即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讲一些历史故事或播放一些历史的影像资料,再结合现实,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道理;思想与心灵的互动,即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理智与情感的交流,教师的教育思想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带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生产实践等,如日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带着学生来中国观光,让他们在中国街道上数有多少辆日产汽车,街道上每过一辆日本汽车,学生就会欢呼一阵,非常兴奋。这种实践的教育似乎要比仅在课堂上进行形式化、理论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达到的效果要强得多。
(六)教学语言的美感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语言特点即规范化、官方化、文件化,如不加转换地直接用来进行教学的话往往使学生听起来觉得枯燥无味。怎样把思想政治课教材上理论性极强的文字变得通俗易懂,让人感觉是一种听觉享受的语言是任课老师应具备的一项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激情澎湃,幽默风趣,口语化及抑扬顿挫等语言艺术都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富有美感。
另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未来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责,教师对工作的关注及热情程度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做到喜欢这项工作,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才能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其次,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知识、研究知识,才能在思想认识上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业务水平。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改变以往低效的现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观察研究,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愿听、爱听的课。
[1] 张静,孙岩.浅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J].科教纵横,2009(08).
[2] 朱映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教材、教学的一体化建设论要[J].高教研究,2009(05).
[3] 林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转换能力[J].思想理论教育,2008(21).
责任编辑:张彩云
G420
A
1671-8275(2010)06-0087-02
2010-09-27
本文系安徽省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德育审美化”(项目编号:2008jyxm55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邢莉莉(1986-),女,安徽黄山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