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更新人才培养的五个观念
2010-08-15毕廷延
毕廷延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论更新人才培养的五个观念
毕廷延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人才培养,关键是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和当地实际,尽快树立起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等五个教育观念。
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观念
高等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重要作用。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关键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地方高校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应尽快树立起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等五个教育观念。这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各类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一、树立全面发展观念
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们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从价值的角度强调人应当获得全面发展,即个人的能力应该得到多方面发展。他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1]主体性是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活动而处于支配地位、成为主人的人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人性的全面发展不但是其特殊性的充分发挥,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体、社会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也是教育使人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严重,美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跟钱伟长、谈家桢、郭永怀等一样,钱学森也是从加州理工学院走出来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那里读书时,学校鼓励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在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钱学森对艺术作品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使他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经验表明,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全面发展观念,教育要使学生做到身与心、个人发展与他人发展、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个人的身与心密切相关,身是心的基础,心是身的导向。身是人的自然素质,治身就是要保持好人的身体;心是人的精神素质,治心是要保持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人的身心健康、和谐统一,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一个人发展的程度直接取决于与他相交往的他人发展的程度,教育要使人做到个人发展与他人发展和谐统一。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互为手段。社会发展要把作为主体的人的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教育则要使人真正达到和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和谐有机统一。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人类是主客体关系中永恒的唯一主体,实施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质上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使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保证人的全面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树立人人成才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人才是最具价值的第一资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各类人才的大量涌现。我国现阶段不仅存在着人口资源丰富和人才资源缺乏的矛盾,也存着人才资源结构性的矛盾。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在人才的识别和调配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科学的人才观有利于发挥人才的创造力。美国学者舒尔茨认为,人类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人才强国,舒尔茨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美国对人才的认识水平。目前我国人才对象的覆盖范围非常宽泛,人才的分布领域更加广泛,人才的流动十分频繁,判断人才的标准更加规范,接纳人才的社会包容度日渐扩大。我们要进一步明确什么是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怎样吸引人才、怎样用好人才等问题,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天生我才必有用”、“成才无止境”等人才观,不能把只有高学历的人看作人才,而是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评价人才,树立只要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就是国家需要的人才的观念。
实现人人成才,一要坚信人人都可以成才,人才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追求成才不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幻想。华罗庚只读到初中就因病辍学了,但凭着他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通过不懈地自学,他最终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二要建立科学的人才标准,人才标准过高或过窄,都会挫伤学生成才的愿望。伍德沃登曾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学生,他酷爱化学,但大学一年级时除化学课成绩突出外,其他课都很差,按规定应对其作退学处理。但学校校务会讨论决定灵活处理,破格准许他重新入学,并为他安排专门的教学计划,让他有充足的时间自行开展研究,并安排两位教师进行指导,结果他20岁时获得博士学位,32岁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三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成才的机遇,敢于突破种种传统保守惰性习惯势力的束缚。要把品质、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让更多的学生看到成才的希望,增强成才的信心。四要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把转变人才观念与创新人才制度结合起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学生搭建人人成才的平台和舞台,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发展成为有用之才。
三、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分层次、分类型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群体出现的多样化趋势也更加明显,学生学习兴趣、能力、需求的差异性日显突出。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规格、层次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同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条件各异,“因材施教”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成才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增加了学生受教育的机会,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才能为人才培养多样化提供保障。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成才需要,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我国高等教育要在办学主体、办学形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多样化方面取得较大发展,就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一要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满足学生的成才需求。人人都有成才的强烈愿望,问题是很多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成才、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教师的责任是要引导学生做好成才的定位,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类型。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学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美国斯坦福大学本科生只有6000人,而他们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6000多门,学生选课有充分自由,学满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美国大学认为这种做法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兴趣、爱好正是学生今后创新的前提。二是进行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学思结合,教师要积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三是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要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要确立不同的质量标准,用多样性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既需要学术型、学科型人才,也需要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四是政府应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认可机制,大力进行评估和认可制度建设。高校应担负着重要的行动使命,学生应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能够较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主动学习。
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终身学习是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一生的持续学习过程,是一种超越国界、意识形态、社会形态和种族等范畴的学习理念。终身学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并非终止于在校教育,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进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依赖于人们持续不断地扩充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在不断创新,了解、掌握创新的知识客观上需要人们不停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现代社会由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渴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素质教育是一种常话常新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一脉相承。人的素质包括非智力素质、智力素质和身体素质三大方面。非智力素质也叫“情商”,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政治素质等方面。智力素质也叫“智商”,包括文化素质、科学素质、技术素质、工程素质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创新人才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技事业,德才兼备;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严谨的科学思维的能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进行研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准确地把握科技发展的创新方向;强有力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志向高远,不谓艰难,勇攀高峰。[2]
在终身学习中拓展素质教育理念,要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终身学习观念。我们的培养目标既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具有创新能力。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在2006年7月19—22日中国部分大学校长与耶鲁大学校长举行的暑期研讨会上提出,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模式——本科生的通识教育特别适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2]教学方法比课程设置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讨论、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教授和权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要注意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由于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概念是针对以往我国高校片面地重视专业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又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对矛盾。大学教育的本质正是通过专业素质的培养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了专业的素养,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必须寓通识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两者不可偏废。要处理好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提出素质教育就不可避免地强调人文素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在创新人才的培育过程中,不仅要强调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也要强调科学素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要把终身教育纳入规范化渠道,以终身教育的原则来设计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老年大学、从家庭教育到企业教育的全面实施终身教育的大系统。要建立终身教育法规,国家通过立法,确立终身教育理论为本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日本在1990年颁布并实施《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美国于1976年制定并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法国国民议会在1971年制定并通过了《终身职业教育法》,韩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把终身教育写进了宪法并实施终身教育政策,德国、瑞典、加拿大等国家也针对终身教育颁布了相应的法律。要把成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中。挪威于1976年在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了成人教育法,韩国于1982年制定了社会(成人)教育法。要向社会开放,构建弹性教育机构。日本于1995年召开了“终身学习审议会”,美国以社区发展为目标的社区学院得到了大力发展,英国的开放大学和大学的成人教育部专门提供成人教育。国外的终身学习的成功实践,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经验。
五、树立系统培养观念
培养创新人才,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68年发表的《普通系统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被认为是系统论的第一部经典著作。根据这个系统论,系统由若干要素(成分)构成,具有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系统的整体性不是系统诸要素性质的简单相加的和,而是由系统的结构即诸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方式决定。系统与环境紧密联系,系统只有在同环境的联系中才能形成并表现自己的性质。系统具有阶梯性,系统诸要素本身都是一个子系统,而系统本身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各个层次的系统形成阶梯式关系。系统方法是对系统内外各种联系及其规律性加以辩证地分析,找出合乎目的的最佳方案和行动方针。系统论思想和系统方法论现已被运用到许多学科中,近年来在人才培养领域也开始运用。
实现人才的系统培养,就要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让学生在学习和科研创新实践中,独立自主地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创新人才是在参加创新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要做到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教师要做到教育、研究“两不误”,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加强针对性研究,才能深切感受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心路历程,并有助于构建创新人才的系统培养教学体系。
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人才的系统培养要坚持走开放培养之路。开放培养是加快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的有效途径。在世界科技水平总体领先于我国的形势下,开放培养有利于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高校是一个开放的学术场所,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的高等教育是面向全球的知识、人才、信息、技术及教育思想的开放系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教育全球化、信息化的特征越来越显著,这有利于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享。英美等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良的人才环境,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占据优势。树立开放的系统培养观念,我国高等教育就要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及时开展国际交流,积极培养创新人才。
做好系统培养,要组织实施好系统培养的开放教学。开放教学打破了囿于学校和教室的教学空间概念,课堂向社会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集各国文明之所长”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开放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学习机会,让人们更多地看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开放培养要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把评价看作是为发现学生发展可能性的手段,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客观反映和鉴别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学生改进。考核内容方面要突破以单一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为考核范围的限制,使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并将基本知识与综合能力测试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考察。开发培养要放眼世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把我国教育中所蕴藏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3]
在信息化社会里,关起门来育人是培养不出高素质人才的,要用开放培养的办法拓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人才的路子,积极追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前沿,推动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谈高校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EB/OL].搜狐教育,2007-08-28.http://learning.sohu.com/20070828/n251820096.shtm l.
[3]曹小先.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92,(21).
Five Concepts of Updating Personnel Training
BI Ting-yan
(Weifang University,Weifang 261061,China)
Concept is the precursor of action. The key idea of personnel training is to update the concepts of personnel training. State long- te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2010- 2020)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updating the five personnel training.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tegrate themselves with local conditions, establish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five concepts of education systems : all- round development, all talent, diverse talent, lifelong learning and training.
all-round development;all talent;diverse talent;life-long learning;system training
G64
A
1671-4288(2010)03-0123-03
责任编辑:陈冬梅
2009—10—11
毕廷延(1968—),男,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高教研究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