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村社区经济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撑
2010-08-15崔伟
崔伟
(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党校,山东潍坊261100)
打造农村社区经济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撑
崔伟
(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党校,山东潍坊261100)
建设农村社区经济圈,推动农村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依托农村社区,打造农村社区经济圈,具备地域、管理、人才、技术等优势,但也应注意理清思路,发挥特色,因地制宜,协调配合,保障农村社区经济圈的健康发展。
农村社区经济圈;新农村建设;优势;特色
一、农村社区经济圈的内涵与特征
农村社区经济圈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以辖区村庄和居民为主体,以建立特色产业和规模产业、形成联动经济发展模式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促进发展”原则建立的一种经济组织形态。在社区经济圈内,由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带领辖区内的村庄和居民,充分利用本区域的资源、区位等优势条件,大力发展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不断提高辖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各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为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从农村社区经济圈的定位来说,它是镇街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单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处于镇街和村级经济发展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各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是本社区经济圈建设的组织者、带领者。
农村社区经济圈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产业特色化。在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的组织带领下,充分发挥本社区产业、交通、资源、区位等优势条件,确立符合实际、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总体经济发展思路,形成本社区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模式。
二是发展一体化。在社区总体经济发展思路引领下,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辖区内各村和广大农民的经济联系、利益联结,使辖区内各村形成一种经济共同体,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是服务便捷化。由于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与辖区内的居民距离较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能够及时、快捷地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物资等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为农服务更加方便、优质、高效。
四是分工协作化。按照既定的社区经济发展思路,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对辖区内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村民的生产经营进行合理分工,形成既有不同分工、又有整体利益目标的发展格局。
五是强村富民双赢化。通过建设农村社区经济圈,不仅可以使农民群众更好地增收致富,村里也可以采取上项目、办集体企业、建设标准厂房对外出租、为群众提供有偿服务等形式,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增强为村民办事的能力。
二、建设农村社区经济圈的有利条件
当前,依托农村建设农村社区经济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一是具有地域空间优势。农村社区一般辖5—7个村,其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大都处于社区的中心位置或交通便利位置,辐射半径一般在2公里左右,不论是社区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经济发展,还是农民群众到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办事都十分方便。同时,同一社区内的各村联系也更为紧密,便于加强经济发展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二是具有管理服务优势。农村社区处于镇街党委、政府与村级组织之间,相对于各镇街党委、政府直接管理几十个村、上百个村的状况而言,与村民的距离更贴近、接触更频繁,更有利于了解村民在发展经济方面的需求,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服务和帮助。同时,由于社区内村庄较少,社区也更有利于集中力量为所辖村民提供经济发展方面的服务与指导,有关工作开展能更深入、更具体。
三是具有人才技术优势。农村社区的工作人员都来自于各镇街的站所,他们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熟悉农村经济工作,指导和发展农村经济工作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普遍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可以直接为农民发展经济提供较为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潍坊市寒亭区建设农村社区经济圈的模式选择
一是特色农业型。长期以来,潍坊市寒亭区许多村庄和村民都以发展特色种养业为主,并形成了一批专业村和特色种养基地。如朱里大姜和潍县萝卜、固堤西瓜、开元苹果、双杨芦笋、南孙山药种植,以及肉鸡、肉鸭养殖等,在有的村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辖区内有此类村的社区,可以把发展特色种养业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措施,进一步扩大特色种养业规模,带动辖区内的村民增收致富。要注意充分发挥潍坊市寒亭区毗邻中心市区的有利条件,积极为中心市区搞好农副产品配送,做好发展“都市农业”的文章。
二是特色加工型。潍坊市寒亭区特色加工业历史悠久,精巧别致,花样繁多,如泊子皮革加工、南孙草柳编、寒亭风筝扎制等。像特色农业一样,目前,这些特色加工业也在部分村形成了较大规模。辖区内有此类村的社区,可以把发展特色加工业作为重点,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积极制定行业标准、建立行业协会,搞好组织化、规模化生产,促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是市场物流型。有的社区交通条件便利,区域内有国道、省道和市区主要干道穿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此有利条件的社区,可以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如固堤街道的泊子中心社区,紧邻央赣路、北海路,北部又有荣乌高速公路、森达美港,区位、交通优势非常明显。可以组织本辖区规划建设物流园区,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活跃本地经济,增加居民收入。朱里镇政府驻地的社区,可以充分发挥当地交通便捷、农产品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规划建设农贸市场,吸引周边村庄和村民入场经营,搞好农副产品的集散流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四是城镇依附型。近年来,随着潍坊市寒亭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和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驻地的基础设施日益配套完善,工业企业不断增多,人口也不断聚集。在此情况下,城区周边和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驻地及附近的社区,可以通过发展劳务经济、组织农民进入企业打工、为大企业提供产品配套协作、招商引资上项目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本社区经济。
五是资源开发型。有的社区具有某种其他社区所没有的独特资源,利用好了,也可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经济发展路子。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乡风民俗、田园风光和农耕体验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农业在许多地方盛行起来。而潍坊市寒亭区紧临中心市区,生态旅游农业资源丰富,并且自去年以来,区里已经重点规划了杨家埠森林公园、朱里柳毅山潍河旅游风景区和潍县萝卜生产观光基地、固堤生态农业观光园、高里万亩生态湿地等生态旅游农业项目。这些项目所在的社区,就可以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引导和组织辖区加大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再如高里镇万亩土地综合治理项目所在的社区,可以把本社区经济发展与对整理后土地的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科学规划,以卓有成效的土地资源开发促进农民收益增加。
六是外力帮促型。有的社区确实没有好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或者有条件、有优势而缺乏必要的外力扶持。对这样的农村社区,应积极给予帮助扶持,促其借助外力发展壮大。如可以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与此类社区进行结对帮扶,依靠机关事业单位的政策、信息和沟通协调优势,帮助结对社区理清发展思路、培植主导产业,促进社区经济快速发展。也可以组织企业与此类社区进行联手共建,发挥企业的市场、人才、管理、营销网络等优势,通过企业投资、投物、建基地、建分厂等多种形式,积极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社区资源开发和生产管理等。还可以由区乡财政直接提供给社区或社区所辖村一定的启动资金,帮助其投资上项目,形成稳定的经济增长点。
需要注意的是,对以上几种类型,不能将其截然分开或对立起来。即具体到某个社区,可以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也可以同时兼具几种类型的特征。随着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还可以探索形成其他行之有效的类型。只要有利于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就是正确的、合适的。
四、建设农村社区经济圈应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要认真理清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思路。思路清才能方向明。建设农村社区经济圈,首先要认真分析各社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理清社区经济发展思路,明确社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为此,要以每个不同的农村社区为对象,组织力量对其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搞好分析,全面了解掌握具备的发展优势、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按照政府关于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本着“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科学研究,集思广益,逐一制定各社区经济圈的发展思路,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同时,要在每个社区经济圈的发展思路和框架下,积极帮助和指导社区所辖村制定或完善符合本村实际、易被村民接受的具体发展思路,保证各社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思路顺利落实到村一级。
(二)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的服务引导作用。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的龙头,要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所辖村和农民群众生产经营的服务引导,充分调动和激发他们参与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的积极性。重点是要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对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要定期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粮食种植、果树栽植、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素质。对志愿外出务工的农民,要积极开设机械车工、缝纫、电气焊、家电潍修、面点制作等职业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要积极搞好农业综合服务,通过自己开办农资超市或组织有关部门送农资下乡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等生产资料,让农民不出社区就能买到自己所需的农用物资。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接触面广、了解信息及时、掌握信息准确等优势,及时将相关农产品、物资供求信息向农民传递、向市场发布,积极为农民增收致富牵线搭桥。有条件的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要积极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或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到生产经营中来,带领农民搞生产、闯市场、增收入。
(三)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设农村社区经济圈,从经济形态看,不是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从组织角度说,也不是单纯的行政领导,而是新形势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联动模式,没有完全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各镇街、区直有关部门单位一是要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思路和具体运作模式。要善于总结发展规律,更好地指导具体实践,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解决,切实为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扫清障碍,铺平道路。二是要抓好典型带动。要针对不同的社区经济圈类型,分别选取部分基础好、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农村社区进行集中培植,积累成功经验,然后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三是要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各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牵头、区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配合、村民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机制,组织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千方百计为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献计出力,确保农村社区经济圈顺利建设、健康发展。四是要强化组织保障。以党组织为核心,建立健全群团、社会中介、民间协会等各类组织,为强力推进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1]王国强.关于构建农村社区经济圈的思考[J].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9,(4).
[2]陈平.整合组织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农村社区经济圈[N].潍坊日报,2008-12-13(3).
责任编辑:王玲玲
F306
A
1671-4288(2010)03-0009-03
2010-04-12
崔伟(1963—),男,山东潍坊人,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