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美学特点及成因

2010-08-15陈一平

关键词:曲艺名录浙江省

陈一平

(浙江传媒学院 社科部,浙江 杭州 310018)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美学特点及成因

陈一平

(浙江传媒学院 社科部,浙江 杭州 310018)

美学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中的重要部分。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居全国之首,它们均以艺术作品形态呈现,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本文以艺术门类的分布为框架,分析它们各自所呈现的美学特点,并从地域环境、社会生活、民族心理、审美趣味等方面历时地探寻造成这些特点的深层次成因。

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价值;艺术门类;美学特点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热点研究课题。随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初步建立,特别是我国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级名录,全社会掀起了非物质遗产热潮。

作为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历史悠远、种类繁多,其价值是多方面、多向度的价值体系。目前学界将其大致分为历时性价值、共时性价值和现实价值三大类。[1]在共时性价值里,审美价值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生活风貌、审美趣味、文化心理和艺术创造力,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浙江作为无可争议的文化大省,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夺目。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公布)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8年6月7日公布)中,浙江上榜数分别为39项和14项,总数位居全国第二。在国务院《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公布)中,浙江上榜数为59项,位列全国第一。目前,已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为1175项,其中浙江以112项荣登榜首,占全部项目的9.53%,几乎占去全国的1/10。浙江省是中国最小的省份之一,面积仅占全国1.06%,能造此奇迹,让人不能不惊叹浙江人杰地灵,底蕴丰厚。

那么,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何以如此丰富?它们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上呈现着怎样的美学特点?而又是怎样的深层次原因造就了如此丰富、独特的美学面貌?本文将从文艺学和美学的角度,对这一重要而富于趣味的问题做出初步的宏观探析。

国家级名录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为10个大类,分别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它们(除传统医药大类稍有欠缺外)均有艺术作品形态呈现或普遍涉及美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审美艺术价值。在具体艺术门类的分布上,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美学风格。以下逐一作美学特点和成因分析:

一、民间美术中的雕塑和绘画

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大类列入国家级名录的有18项,占全国总数的1/6,它们都是造型艺术。其中,雕塑艺术尤为突出。浙江省有金石篆刻(西泠印社)、青田石雕等共有11项雕塑类被列入国家级名录中,在全国首屈一指。另外,省级名录中还有嵊州泥塑、米塑等更加繁多的种类,展示了民间对雕塑造型形式无比活跃的艺术想象力。著名的“三雕一塑(石雕、木雕、竹刻、瓯塑)”表明了浙江省民间艺术所到达的非凡高度。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浙江民间雕塑艺术的成熟?

从地理环境的因素来说,浙江山水钟灵毓秀,为民间雕刻储备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青田石、临安鸡血石,都是独特稀有、享誉世界的极品石料。在历史的长期开采、加工中,独特的艺术风格依赖着独特的材料性质得以逐渐形成。

从人文环境来说,浙江自古经济发达,人民生活相对富裕,有休闲文化的传统,这为雕刻技艺的发达提供了重要的客观物质条件。浙江地区的雕塑,无论是石雕还是木雕,都具有构图丰满、层次重叠的特点,富有浓厚的江南色彩。艺术手法上都以透雕(镂雕)见长。这是一种极其费工费时的工艺,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其中,宁波朱金漆木雕中的“千工床”和“万工轿”更是耗工惊人,而无论是石料、木料还是辅料(青田石、鸡血石、黄杨木、樟木、金箔)都较为昂贵。浙江发达的经济为此提供了物质前提。

绘画,作为色彩和线条的艺术,是另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浙江共有9项绘画艺术列入国家级项目,还有为数更多的省级项目。浙江省民间绘画的最大特点是:是与农业生产的风俗事项紧密结合,把绘画与生活风俗、日常生产融为一体。民间美术运用的物质材料十分广泛,如与春节风俗结合的年画、剪纸、灯彩,与纺织、服饰结合的织锦、花边织造、印染、刺绣,与日常生活结合的陶瓷花纹、灶壁画、扇画、伞画,与农业生产结合的竹编、剪贴画、镶嵌画等等。其中,扇画、伞画的发达与浙江地区多雨、夏季炎热的地理环境也具有一定关系。

二、民间音乐

音乐是最具有动态色彩的艺术,所以是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浙江民间音乐的美学特点是江南文化和海洋文化。

浙江地处江南,在音乐的构成要素上,浙江民间音乐具有典型的南方音乐特征,多使用五声音阶,旋律音程较小,旋律运动多级进,旋律线多曲折,曲调美丽动人,富于抒情性特征;而北方民间音乐多使用七声音阶,旋律音程较大,运动多跳进,旋律线多棱角,曲调激昂壮阔,富于叙事性特征。

并且,浙江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有着趣味高雅的民间音乐群体,故而从乐器使用上讲,丝竹音乐如古琴、琵琶等比较发达。同时,浙江又是东南沿海省份,海岛最多,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的发达使得浙江民间音乐带有了明显的海洋风格。而海洋音乐独钟于舟山地区的原因是,该地区是大黄鱼聚集地,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渔民集结捕捞。在极度繁荣的渔业劳动中,海洋音乐生机勃发。与浙江省相邻的江苏省,有着条件大致类似的海域,但是由于海洋产业落后,所以基本没有产生海洋音乐。

三、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的起源与人类的形成同步,是最古老的文化形式之一,被称为人类艺术之母。作为最原始的符号化活动,民间舞蹈通常借助道具,不是靠面部表情,而是侧重肢体动作的模拟,达到模仿、象征和隐喻的间接语言方式。

浙江民间舞蹈大多脱胎于古代的祭神、庆典活动或劳动之余的休闲活动,因此,至今它们仍是各种喜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普遍使用道具为重要特征。同时,以轻灵飘逸为特色的江南文化也使浙江的民间舞蹈渐渐形成了绮丽纤秀、轻盈多姿的艺术特征,即便是不乏阳刚之气的浙江山区民间舞蹈,也在刚柔互补间更添一些秀气。

浙江民间舞蹈使用最多的道具是龙和灯,故而最具特色的舞蹈就是龙舞和灯舞,还有一些是龙舞和灯舞的结合体形式:龙灯。

浙江省的民间舞蹈,与周边省份(如江西、安徽、福建等)不同的特点是:没有与巫术有关的傩舞。龙舞,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图腾舞蹈,其高度发展显示了浙江地区作为华夏族一分子的民族共性心理。而灯舞,则和春节的游戏、休闲习俗密切相关。可见,象征和游戏构成了浙江民间舞蹈的两大审美特点。

四、传统戏剧

传统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它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传统戏剧中,浙江省的昆曲等14项16子项列入国家级名录,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浙江传统戏剧发达有其悠久的历史原因。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戏剧成型于宋元南戏,而浙江温州即是南戏的发祥地。南宋都城在浙江临安,经济发达,出现了众多的瓦肆勾栏,又为南戏表演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戏剧第一个黄金时间的元代杂剧,虽然最初产生于北方,但后期创作中心由北方(大都)移向南方(浙江临安)。明清戏剧主要是由南戏发展而成的传奇,其四大声腔浙江就占了三个(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而发源于浙江台州、金华的乱弹戏,在清代地方戏中是占主导地位的戏种,故而,浙江传统戏剧基础十分深厚。受南戏的深刻影响,浙江传统戏剧的主要美学特色是曲调属五声音阶,进行平稳;唱腔绵密柔丽、细腻委婉;唱词用韵基本上以南方江浙一带语言为标准,有平上去入之别;节奏规整舒长,字少腔多。内容因素上,由于绍兴地区山清水秀,人民聪慧灵秀,造成越剧擅长表现才子佳人题材的特点。

五、曲艺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中,浙江省的曲艺类最为发达。在111项国家级曲艺项目中,浙江共18项独占鳌头。

曲艺就是民间说唱艺术。因为曲艺采用自弹自唱,边走边唱的形式,道具较少,形式灵活,词句通俗,故事性强(以日常生活趣闻和民间故事取材),最易于个人沿街卖艺,表现市井生活。浙江经济发达的土壤很好地培育了演出的商业性和表演的职业化,这就使曲艺得到空前的发展。

浙江曲艺的独特贡献是为传统戏剧输送了新鲜血液。由于曲艺的高度发展,形成曲艺向戏曲的演变与互存,如杭州地方曲艺宣卷,后来成为了舞台演出的杭剧。随着角色的增多,曲调、音乐的逐步演变,形成了各种新的剧种,如甬剧、姚剧、湖剧就是由宁波滩簧、余姚滩簧、湖州滩簧三种曲艺形式形成的新剧种。

六、形体竞技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个大类中,“杂技与竞技”类是形体与竞技的艺术门类。浙江省在此门类上显得较为薄弱。实际上,这不仅是浙江省的形体竞技艺术缺失,也是全国南方的共同特点。经统计,全国名录共有形体竞技类59项入围,其中北方占52项,南方仅有7项。形体塑造、人体审美的不足,体育精神、竞技精神的缺失,是包括浙江在内的南方地区的普遍特点。南北人群的遗传差异由来已久,并已经得到当代基因组研究的证实。这种差异,在南北人群文化心理和审美趣味上明显不同的主要表现就是:南人尚文,北人尚武;南人灵巧,北人粗犷。

七、民间文学

与以上的具有表演性的时间艺术不同,文学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是纯粹诉诸于想象的艺术。由于它是最抽象、物质依赖最薄弱的艺术形式,是想象力依赖最强的艺术,所以能够成为传播和传承最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故而将民间文学最后单列叙述。

浙江省是民间文艺学最为活跃的热土之一。在国家级名录“民间文学”大类共89项中,浙江省共有10项。它们显示了浙江省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体现了本地域先民的神话思维、诗意思维、道德伦理、宗教与迷信的信仰等意识,发挥了在道德塑造、审美欣赏、娱乐休闲等方面无法替代的巨大功能。

浙江省民间文学的特点是源头久远,贯穿历史。从体裁看,基本都是叙事类作品(神话、传说、故事等),从史前母题开始,跨越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从内容看,浙江民间文学重要文化母题多(中国民间四大美女故事占一;四大爱情故事占二;名人故事多),流传久远,影响很大,至今仍然强劲地影响着当代文学、影视艺术的创作,被后世反复演绎。此外,浙江民间文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与宗教、与民俗、与域外交流关系密切。

八、结束语

学者指出,现代人的悲剧之一就是“科技理性使我们舍弃神话意识,工具理性令我们淡漠了审美精神”。[2]故而,守护、回归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阐释其美学精神,构建民族坚实稳固的精神家园,是使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特性不至于淡化和丧失的紧迫任务。鉴于此,本文从最宏观的角度,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按照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形体竞技以及文学八大具体门类进行了美学的归纳,总结其艺术特点及成因,阐释其审美趣味,以期为民众更好地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提供借鉴。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81.

[2]颜翔林.当代美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46.

猜你喜欢

曲艺名录浙江省
《初心》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同贺名录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作者名录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