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文化的主导作用与实现机制

2010-08-15汤玉华

关键词:价值体系校园文化核心

汤玉华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文化的主导作用与实现机制

汤玉华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高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师德培养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校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校园文化状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文化的主导作用与实现机制等方面,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主导作用;实现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们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阐述,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师德培养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校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尤其是高职校园文化的主导作用与实现机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导向、力量凝聚、行为约束、社会辐射和精神激励等功能,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形成弘扬主旋律、服务办学方向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状况分析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如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所弱化,校园风气有所浑浊,文化活动有所欠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扭曲,理想信念不坚定等。随着高校的调整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校园文化纷繁复杂,变化多样,呈现意识形态多元化,价值观念复杂化。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思潮多样化,学校内部的利益分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轻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发挥不充分;校园文化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庸俗文化尚有存在的空间,市场经济、西方文化和网络消极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而异军突起的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历史积淀不深,重智育技能培养而轻视德育、文化培养,也应给予关注。

主要表现为:(一)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不平衡,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渗透。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精神文化建设蕴含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指向。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普遍偏离了这一宗旨,其存在的价值意义、功能作用无法充分彰显,从而使得不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二)校园主导文化与校园主体文化步调不协调。学校管理层利用其组织及制度等要素,教师群体通过教学、管理、服务等,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而学生群体则通过自身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和行为特征等演绎校园文化的主体,主体与主导两者相互影响,保持相对一致性才能实现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但事实上两者往往存在分歧,造成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主导方向已落后于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需求和时代节奏,主导方式消极、生硬、强制,违背文化精神本质和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使校园文化建设偏离轨道,或者造成主导与主体发展的不协调;(三)价值多元,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与辐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突显出来,这种变化必然会在人们的价值取向上有所彰显。师生员工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以及庸俗、颓废的人生观、价值观,客观上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导与引领

思想文化有势位差定律,文化一旦产生,立即向外扩散,具有高势位的思想文化具有强大位能与势能,能形成较为核心有效的吸引、凝聚、引领其他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并能影响与改变低势位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价值信仰、价值理想、价值观念、价值规范等四个方面。它强调引领社会思潮、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做到抵制负面思想,根本在于形成价值提升、道德认同、思想纯化的育人目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群体,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意识形态的思想阵地,不断巩固和发展其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正确的目标指引。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旺盛生命力和巨大机遇,“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感召和教育大学生,引导他们把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性认识,自觉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树立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1]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牢固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时代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的重要目标。要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规范的道德基础。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导向、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实践等各种途径,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行为,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形成讲正气、促和谐的校园文明风尚。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文化主导的实现机制

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中的实现方式、制度保证、路径选择、规律探寻、效果保障等。处理好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民族性和开放性的关系、理性认知和实践体验的关系,努力打造课堂教育平台、校园文化平台、网络教育平台、社会实践平台、服务咨询平台。

(一)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践中的引领功能。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应特别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高度提炼概括,是全民族应当共同遵守和信奉的最高形态的价值观,本身非常抽象”,[2]这一方面要求高校教育者要把理论讲清、讲透,另一方面要重视把抽象的理论教育和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教育的效果。在实践中,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亲身感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辉煌成果,体验改革创新的时代气息,领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社会主义中国发生的沧桑巨变,增强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感。

(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开发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充分利用好社会大课堂,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义务支教、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深人实践品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觉认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体会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实践中认识和完善自己。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成长进步,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激情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创新大学生的文化活动形式,开发更多更好的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社团文化活动,如艺术节、技能节、读书节、时事讲坛等。在活动中,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又体现多样化的校园精神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浸润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熏陶功能,这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3]学生社团活动以特有的形式和内容,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在社团活动中,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协会等理论型、专业性社团,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既能增加理论素养,又能陶冶自身情操,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参加社团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不断得到完善,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对待人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以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批判吸收各种社会思潮,明确反对什么、倡导什么,弘扬主流文化、打造高校特色文化。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日益受到学生的青睐,给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变革带来了契机。首先,建立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教育网站。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和新载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题教育网站,充分拓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采用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传递教育信息,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其次,设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题的博客、QQ空间、网络论坛、E-mail等交流空间,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交流机会,在交流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虚拟世界的隐身者,可以敞开心扉,真诚沟通。教育者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的思想困惑和疑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提高教育效率。

(四)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文化主导作用的规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兴趣交融点,创造多种形式,使高校学生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乐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主导文化;二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学校教育管理者和学校活动组织者,应尽力将较为抽象和理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文化;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力度,扩大主导价值的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四是加强党对高校校园文化的领导,因为党的宗旨、文化、思想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二者相互交融,具有内在一致性。

(注:本文为2009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与实现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CY049)

[1]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明国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四川教育学报,2007,(12).

[3]高娟.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3).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校园文化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