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2010-08-15曹建红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共同理想时代精神价值体系

吴 林,曹建红

(蚌埠干部学院,安徽 蚌埠 2330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吴 林,曹建红

(蚌埠干部学院,安徽 蚌埠 2330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分别从价值认同、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四个方面精辟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解决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等一系列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分别从价值认同、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四个方面精辟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解决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1]等一系列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价值。

一、根本的价值认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是作为价值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改革和发展过程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党从她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立党立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并在很多讲话中称之为“老祖宗”,强调“不能丢”。他还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2]382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3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同时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由此可见,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的价值认同抓紧抓好。80多年来,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实现了“两次飞跃”,创新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归根到底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认同高度一致的结果,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的必然要求,是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价值目标的理论武器,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基础,动摇马克思主义这一“灵魂”,就会动摇实现“共同价值目标”的决心和信心,也会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一“精髓”失去正确的价值导向,更会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失去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共同的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价值目标是指人的活动指向的某一目标,共同价值目标的形成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党在领导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艰辛探索,形成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是中国共产党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实践的结果,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把握和自觉的认识的结果,集中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客观规律和主体需要”的有机结合,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共同价值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通过理想奋斗和目标激励,把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和党的最高奋斗目标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集中体现了我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因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时代性、群众性和现实性。同时这一“主题”因为有了“灵魂”而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也为进一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入了时代主题和价值目标,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实践途径。

三、统一的价值取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内核,是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

所谓价值取向,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以一定的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价值倾向。”[3]350价值取向由主体的价值体系决定的,是价值标准在活动中的运用和外在表现。价值取向的作用是巨大的,人的全部激情、意志和活动的过程无不服从于一定的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价值活动。“只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使活动既沿着事物发展的趋向,又沿着主体自身需要的指向发展,从而才具有成功的保障。 ”[3]353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凝聚人心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经过漫长的历史锤炼,爱国主义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性格,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民族史,不管过去、现在和将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始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和最突出的标志,它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引领着时代进步的潮流。

任何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民族,其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各族人民的统一价值取向,相辅相承,相融相生,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深熔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是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统一的价值取向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魂立根”的重要内容和主导精神。

四、基本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范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1]49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 ”[1]14

在哲学中,“标准”作为名词,相当于“尺度”,价值标准就是价值尺度,尺度人人都用,没有尺度就没有标准,没有尺度就没有评价,恰当科学合理的价值标准是个人需要、集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有机统一。价值标准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既具有多元性、多维性,又具有层次性。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是一元性和多元性的统一,多维性和层次性的统一,广泛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八荣八耻”既继承了“五爱”的基本要求,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紧密结合当前道德建设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生动体现了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坚持注重效益和社会公正的统一,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运用,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与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基本价值标准,富有人文精神、理性主义和可操作性。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是在各族人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整体规划,协调推进。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提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价值认同、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的有机统一,才能使人民有正确的方向和主心骨,才能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15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D64

A

1009-9530(2010)06-0043-02

2010-09-01

吴林(1976-),女,安徽凤阳人,蚌埠干部学院讲师。曹建红(1973-),男,安徽望江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共同理想时代精神价值体系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试论共同理想的当代价值意义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中国梦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