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图书馆效能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2010-08-15张月玲
张月玲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发挥高校图书馆效能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张月玲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大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高校图书馆应发挥其信息、智力及技术等资源优势,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课堂。
图书馆;信息素养;创新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素养将是21世纪国家现代化建设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为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应当建立较完善的信息教育体系,重视和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高校教学、科研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是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更应当发挥其自身的效能,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
1 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养”一词是由英文Information Literacy翻译过来的,也被翻译成“信息文化”、“信息素质”。最早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的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 ski,1974年他给出的定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信息能力、传媒素养、计算机素养、视觉素养、终身学习、利用资源自学等。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1]。
目前,信息素养作为一个概念已从最初的简单获取、处理、发布信息等操作技能,逐步上升为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和识别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传递与创造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包括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由此可见,信息素养蕴含着技术和人文两层含义。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技能;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又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认识和态度,以及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为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2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所蕴藏的文献信息资源丰富全面、类型多样,文献信息资源的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强是其他信息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其信息来源渠道极为广泛,不仅高校图书馆之间,而且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档案馆、新闻出版部门、其他信息机构之间逐渐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并开展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等业务。因而,高校图书馆已逐渐成为学术信息资源的集散中心,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 网络设施与信息交流技术优势
高校图书馆除了大量的纸介质图书馆藏以外,还占有多方面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在网络设施和信息交流技术上往往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图书馆的学习是一种自由开放的形式,它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稳定的个性,挖掘与发展自身的潜力。这种个性化教育功能的实现,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2 资源与技术人员优势
高校图书馆不但是重要的知识储存场所,还肩负着信息收藏、加工、开发和传递的职能,具有开展信息教育得天独厚的资源、技术人员优势。这里所说的人员优势是指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熟知信息资源整理检索的工作人员队伍,他们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很多图书馆馆员,长期积累了信息处理经验和导读能力,他们既是读者的益友,也在一定意义下可以作为良师。他们能够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信息需求而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3 学习环境与信息服务优势
高校图书馆以整洁的读书环境提供各种便捷优质的信息服务,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构建和谐进取的学习氛围,他们在这里可以充分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成果。图书馆具备特有的学习感染力,这样的读书环境对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增加文化的沉淀大有裨益,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学生借阅书刊,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以及课本知识的缺陷,巩固并扩展专业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了解所学专业的新动态、新问题、新成果,并试图做出新的创造和解答。在对图书资料的学习、研究和探讨中,锻炼自学能力,训练创造性的思维,当然也逐步锻炼自己驾驭资料的能力。
3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
3.1 改革文献检索课
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一个传统的用户教育课程,现在则成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传统的文献检索课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要,在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下,文献检索课的内容应该既包括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还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的培养,同时更应注重增加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所以教学方法必须将传统的注入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方法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认知教育方法,把单一的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形式转变成多样化、开放化的新形式,突出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授课方式的定位应当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网络课堂和虚拟课堂为辅助,机检和网络检索为重点,同时必须积极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文献检索课程只有不断地改革和探索,才能完成其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才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3.2 举办各种培训和讲座
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的参与者,要改变过去与教育职能部门脱钩的情况,应联合起来,统一举办一些大型的信息活动。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较低,对信息源了解不够,信息意识淡薄,自学能力差,缺乏对信息价值的正确认识及信息检索和处理的基础知识,信息利用率低。据粗略统计,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利用率仅为25%左右[2],因此,图书馆应联合职能部门通过举办信息活动,加强对信息教育的宣传,增强大学生自觉利用信息和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由被动参加变为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图书馆的主人和信息的拥有者。具体办法可以采用举办信息检索培训班、开展各种层次的专题讲座、配备专业人员辅导等形式,其培训的内容除包括检索知识与技能、重点中外文检索工具查询与使用、机检理论与技巧之外,同时还要引进各种现代化传播媒介,如Internet的检索、WWW超文本信息检索、数据库检索、全文检索、光盘检索等。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信息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平时实际操作,高校图书馆是培养学生信息技能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开发或购买与本校专业相关的各种数据库和信息资源,不断更新学生掌握最新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再次,图书馆还应坚持对读者进行信息意识的教育,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守法意识、信息更新意识等,以培养读者在信息活动中信息行为的自主性、独立性[3]。
3.3 开展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不仅仅是智力、方法、技能等能力的内涵教育,还包括信息知识、法律、道德、权利等有关修养的许多方面。其中信息道德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是调节、制约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行为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信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保障。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不可控性,致使大量不健康思想在网上泛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不少大学生信息识别能力差,缺乏信息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致使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受到许多不良影响,一些不道德的信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对大学生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就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中之重。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教育时,除了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与信息处理能力外,更应重视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图书馆对于读者信息觉悟的提高、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价值的取向都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通过图书馆向学生提供的各种服务来体现。所以,图书馆首先要维护自身工作及科研的纯洁性和科学性,尊重信息生产者的劳动和知识产权,唯有如此,图书馆才有资格对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发展进行引导,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在读者服务中实现对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其次,教育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在信息的交流与利用中,遵守信息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信息犯罪,并懂得采用合法的防范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3.4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现有专业水平,这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根本保证。有了优秀的馆员队伍,才能有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大学生。馆员应具有丰富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知识,有系统的信息技能,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力、信息思考力,有较高的道德修养等,还应包括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拥有了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的高素质的队伍,才能保障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顺利开展。
[1]陈海春.信息化时代与大学生发展[J].教育研究,2002,(2):45.
[2]周欣娟.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J].江西图书馆学刊,1999,(4):8.
[3]肖自力.信息素养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3):2-5.
(责任编辑:肖恩忠)
G251
A
1671-4288(2010)02-0138-03
2009-10-16
张月玲(1963-),女,山东莱阳人,潍坊学院图书馆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