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2010-08-15曹桂花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被动语态被动主语

曹桂花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曹桂花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在英语和汉语中均存在表达被动意义的形式。由于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的差异,英汉互译中常有不对等现象。在翻译和教学的过程中,应了解其不同,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英语;汉语;被动句;对比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异很大的语言,他们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语系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语言、词汇、语法、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截然不同。被动语态是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的语言现象,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讲,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比汉语广,数量比汉语多。[1]211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伦道夫·夸克也曾指出,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广泛应用,是英语区别于汉语的一大特点。[2]70

由于两种语言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英语被动句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只有首先了解两种语言中被动语态的异同点,掌握规律,才能在翻译和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对被动句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转换。以下就从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结构构成、运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思维方式不同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究其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同思维方式导致的。

1.英语重客体思维,汉语重主体思维。说英语国家的人习惯于客体思维的方式,他们常把重点或观察的视角放在行为动作的承受者上,因此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被动句,用事物代替人,以加重语气的间接性、客观性。被动句的应用能更突出结果和状态,减少了主观色彩,能突出主要论证,使论证更客观更具有说服力,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被动结构比主动结构更简洁。正因为此,被动句更是受到了科技类文章、新闻、政府和商贸文件及论述文的青睐。中国人自古以来主观意识较强,一向相信“人定胜天”,认为“成事在人”。根据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人的行为必须是由人来完成的,无生命的物、事是不能完成人的行为的,这种思维模式致使中国人习惯于主体思维模式,往往从自我出发来理解、解释和描写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因此,汉语中主动句更为常见,其中做主语的常常是人,而不会是无生命的物。

2.英语重分析性思维,汉语重综合思维。英语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推崇严密的形式逻辑。在思维形式上表现为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完备;在语言上则表现为重形合。英语语言符号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常会用连词、介词、关系词来连接句子成分,为了使上下文衔接及句子结构保持一致而采用被动句。

汉语因长期受儒、道、玄、佛思想的影响,重意合而轻言传。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从全局对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在语言上则表现为重意合。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表面看起来结构松弛,但实际上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多在上下文中已经加以暗示。

3.英语重抽象思维,汉语重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客观的过程。英语重抽象思维,汉语则重形象思维,常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内容。

4.英语重逆向思维,汉语重顺向思维。汉语习惯于顺向思维,顺序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先假设后论证;而英文则重逆向思维,叙述时间常与汉语相反。

二、构成结构不同

英语的被动语态可以分为两种,结构被动语态和自然被动语态。结构被动语态由be+动词-ed的形式构成,有时在口语中可以由get来代替be,若要强调或指出施动者,可由by引出。例如:He is hit by his father.Mary is seen to enter the room quietly.此句中无须知道施动者,所以此处的施动者省略了。自然被动句则是没有任何被动标记,由主动表示被动的,例如:The cloth washes well.The pen writes well.The cow is milking.此类被动远不如结构被动普遍,常见的用于自然被动的动词有:sell,wash,write,cook,wear,open,drive,begin,adjourn,及表感官的动词如:feel,taste,sound,appear,look,smell等。

当然,除了这些特殊的动词外,还有些短语本身也是表示被动的,例如:

What you said must be within the children’s grasp.

你所说的必须能为孩子所理解。

The fast running car is out of control.

那辆飞驰的汽车不受控制了。

This beautiful house is in the possession of the old man.

这座漂亮的房子为那位老人所有。

The child is out of control when the parents are out to work.

父母出去工作后,那小孩就不受管了。

The defendant is on trial.

被告正在受审。

这类短语一般由介词+名词构成,例如:in sight(可被……看见),in favor(受欢迎),in question(正被谈论),in the charge of(在……掌管之下),in the possession of(为……所有),for sale(供出售),for rent(出租),on display/show(展出),on trail(受审),on file(被记录下来),out of control(不受控制),under control(受控制),under pressure(强迫、被迫),within one’s reach(够得着),out of reach(够不着),within one’s grasp(为某人所能理解,为……抓得到),in care of(由……暂交),in command of(由……指挥),in control(控制下),in the hands of(由……管理,在……照顾中),in high favor with(得到某人的宠爱或眷顾),out of hand(无法控制),out of sight(看不见),under consideration(在考虑中),under the cover of(在……的掩护之下)。

除了这类由介词+名词的短语可以表示被动外,-able、-ible构成的形容词也含有被动含义,例如:visible,credible,eatable,respectable,acceptable,forgettable等等。例如:

He is a respectable man.=He is a man who can be respected.

This plant is eatable.=This plant can be eaten.

某些动词后面接动词的-ing形式也可以表示被动,例如require,need,want等。例如:The bike needs repairing.

尽管上述的被动语态形式都是主动,但他们却可用于表示被动。但被动语态主要还是以be+动词-ed的形式最为常见。这也是英语与汉语的一大区别。

汉语的被动句也分为两种,有标识被动句和无标识被动句。有标识被动句除了由“被”标识外,还常用“受,让,遭,给,叫,由,靠,加以,予以,得到,由……所,为……所,被……所”等来表示。例如:

这些外宾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这些外宾被热烈地欢迎了。)

他们经人介绍认识。

(他们是被人介绍认识的。)

这些先进个人和集体要予以表彰。

(这些先进个人和集体要被表彰。)

他得到了周总理的热情接见。

(他被周总理热情接见了。)

他让人揍了。

(他被人揍了。)

这些有标识的被动句有的未指出施动者,而在“由……所,为……所,被……所”中,施动者是要求给出来的。例如:这个落水儿童是由一位解放军战士所救。此句中,施动者“解放军战士”由“所”引出来。

除了这些有标识的被动句外,汉语中最常见的还是无标识的被动句,即没有上述所给出的标识,但句意为被动。在汉语中,因以无生命体做主语的被动表达,其句中已含有被动语意,就无需标识了,且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即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通过语义来表达的语言。此种被动句是不用“被”等标识来实现的,完全靠主语在意义上的被动。如:

衣服已经洗完了。

这本书是毕淑敏写的。

书明天再买。

教学楼已经盖起来了。

这条河里的水能喝吗?

这些句子就形式和结构都是主动的,但从语义上讲,他们是具有被动含义的无标识被动句,难以辨认,但在汉语中却比有标识的被动句运用得广泛多了。

三、语法功能不同

英语和汉语被动句中被动形式的语法功能不同。英语动词的被动形式除了可以做谓语之外,其非谓语形式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汉语被动句比英语被动句复杂得多,在汉语被动句中,表示被动句的标识词不仅是语法单元,还可以和其他结构一起构成更复杂的被动句。例如:

History is made by people.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被动语态做谓语)

非谓语动词包括不定式,-ing分词和-ed分词,其中不定式和-ing分词有被动语态。以write为例,它的被动语态是to be written,其完成形式为to have been written,以及现在分词的被动语态为being written和其完成形式having been written。

以下我们以动词不定式为例,来分析语态的非谓语形式的语法功能。

It was nasty for Mary to be hurt.

(被动语态的非谓语形式做真正主语)

I hope to be nominated.

(被动语态的非谓语形式做宾语)

There is so much work to be done.

(被动语态的非谓语形式做定语)

He was astonished to have been recognized.

(被动语态的非谓语形式做原因状语)

The teacher allowed the homework to be made up.

(被动语态的非谓语形式做宾语补足语)

在汉语中,被动句的标识词不能单独使用而要和动词连用,但其语法功能复杂得多。被动句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句式一直是语法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然而对被动句的认识,汉语语法学界还存在较大分歧。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汉语句子的功能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初创阶段,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尚需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贯彻。被动句长期以来总有被当作S V O(主语+动词+宾语)三个成分调换位置的认识,尽管目前人们相信被动句和一般的S V O句之间不是自由变换的,但多数人仍然希望从动词语义类的角度来描写被动句的语义特点,如崔希亮、王静、王洪君。但即使在动词完全相同、动——名语义关系也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被动句的语义也有和一般S V O句根本对立之处;即便同是在被字句里、用的是同样的动词,句子合法与否也无法完全从这些因素中揭示出来。

被动句是现代汉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式。语言学界也很重视研究这种句式,但对这种句式的分析还存在着不少差异,对于其语法功能也还没有定论。

四、运用情况不同

就运用而言,被动句在英语中比在汉语中广泛得多。

在英语里,有“语态”的概念,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用以表示主语和动词之间的关系。被动语态中,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受动者。凡是在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者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等场合,往往用被动语态。[3]115有时,上下文已经明显提及施动者,或者为了强调受动者,或为避免由于频繁更换主语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或是结构需要(如当表施动者的名词词组过长时,置于句末可避免句子头重脚轻)和修辞需要也会使用被动语态。许多语言学家指出,英语被动语态的频繁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表达习惯,特别是在科技文献、新闻报道、政府和商贸文件及论述文体中。科技论文注重事理和活动的客观论述,力戒主观臆断,因而常常避免提及施事者。[4]54为表明文章的客观公正性故常用被动语态。而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被动语态则是为了加重语气的间接性、客观性,表现作者的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而且能突出主要论证,使论证更客观更具有说服力,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被动结构比主动结构更简洁。也有研究表明,在物理、化学、工程学课本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句子是被动句,这是因为被动句的应用能更突出结果和状态而不强调是谁造成的,减少了主观色彩,强调了推理关系。

与英语相比,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了限制。[5]90王力先生曾指出,在远古汉语里,在形式结构上没有被动和主动的区别,真正的被动式在先秦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它的出现是春秋以后的事。[6]124到了近代,出现了“被”字句。“被”字是从“遭受”的意思演变而来的,“被字句”曾被称为“不幸语态”(inflictive voice)。因它常与对动作的承受者有不利影响的动词连用,因而主要用于表达不期望、不如意、不幸的事,例如:被骗、被打、被骂、被车撞等等。后来受西方影响,其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可以用于表达那些并非不如意的事,例如:被选为主席、被评为三好生、被表扬等等。

五、时态及语义不同

英语的被动句在时态上没有限制,基本上任何时态中都可以用被动式;但汉语中,大多数被动语态都用于表示过去的事情。

The clothes are washed.

(一般现在时)

The clothes were washed.

(一般过去时)

The clothes will be washed.

(一般将来时)

The clothes would be washed.

(过去将来时)

The clothes are being washed.

(现在进行时)

The clothes were being washed.

(过去进行时)

The clothes have been washed.

(现在完成时)

The clothes had been washed.

(过去完成时)

The clothes will have been washed.

(将来完成时)

The clothes would have been washed.

(过去将来完成时)

他被他父亲打了。

(动作已经完成,评述的是过去情况。)

在语义的表达上,英语被动句不涉及说话人或当事人对整个事件的理解和感受,不带感情色彩,它可以叙述过去的事情,也可以表述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已经完成及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汉语中的被动句因常用于不如意、不幸运、不期望的事情,特别是有标识的被动句往往暗含受动者受损的语义色彩,而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往往是已经发生了,成为事实,所以常用于过去的时间中。

六、结 论

英语是一种主语突出型语言,即主语是句子的中心。如果主语不是动作的实施者,动词必须发生变化表明其主语的选择是非正常的。而汉语是一种主题突出型语言,即主题比主语更重要,任何短语都可以是句子的主题,但是动词不发生任何变化。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使用频繁度和广泛度是由说这些语言的人的思维习惯造成的。英语用被动句常是为了使文章显得客观、间接、公正,以迎合语言习惯、表达方式、衔接的需要;而汉语在对待此类情况时,则采用主动语态或使用无标识被动句。通过思维、构成、语法功能、运用、时态及语义的对比,我们可以加深对被动句的了解,无论是在翻译中,还是在语言教学中都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英汉被动句使用情况的不同,我们在翻译工作及教学中要进行必要转换,以避免语义上的错误。

在被动句的英译汉中,对于英文原文,应尽量采用主动或无标识被动句来译为汉语,以避免将所有的英文被动句都生硬地译成“被”字句,从而实现形式与语义的转换,使译文读起来通顺、流畅,符合汉语习惯。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则要仔细分析汉语原文,辨别是主动句还是被动句,然后再用适当的方法、地道的英文把它翻译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英汉被动句的比较可以作为一个契合点引导学生了解两种语言文化,这将对语言学习会大有裨益。

[1] 陈胥华.英汉对译指导[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2] Quirk,Randolph 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of the English Language[Z].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3]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R.G.Bander.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M].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78.

[5]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Abstract:Passive voice sentences exist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Different thinking pattern and different codes of language lead to non-equivalence in C-E translation.These differences should be borne in mind in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teaching to achieve the goals.

Key Words:English;Chinese;passive voice sentence;comparison

On Comparison of Passive Voice Sent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ao Guihua
(School ofForeign L anguage,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H31

A

1671-2544(2010)02-0045-05

2010-01-30

曹桂花(1979— ),女,湖北荆州人,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责任编辑:龙 娟)

猜你喜欢

被动语态被动主语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专项训练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第五课 拒绝被动
被动语态考点大放送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