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前身1917年-1938年校名校长变更详考
2010-10-23李中华
李中华
(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中央美术学院前身1917年-1938年校名校长变更详考
李中华
(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中华民国第一所国立专门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在1917年至1938年间校名变更和校长更换的情况非常复杂,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在以往的文献中存在不少讹传和不实之处。通过详细查证原始报刊和档案资料,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的校名经历了“北京美术学校”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等六个阶段的变更,同时,对以往文献中的“谬误”进行厘正。
中央美术学院;校名变更;校长更换;考证
中央美术学院创立于1918年,至今已走过了90多个春秋。中央美术学院档案室祝捷发表《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校名校长变更初探》[1]70一文,其中尚存一些不实之细节。笔者曾对1917年-1937年中央美术学院的发展历程、学制演变进行过专题研究,其间,该校校名的变更主要经历了“北京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国立京师大学校美术专门部”、“(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等六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7年10月-1922年10月。
校名:北京美术学校。
校长:郑锦(1917年11月-1922年10月)。
1917年10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任命郑锦为校长,负责筹备工作。1918年4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4月15日成为学校“创办纪念日”。
第二阶段:1922年10月-1925年1月。
校名:北京美术专门学校。
校长:郑锦(1922年11月-1924年4月)、沈彭年(代理校长)(1924年3月-1924年4月)、陈延龄(代理校长)(1924年5月-1924年12月)、余绍宋(1924年12月任职遭到学生拒绝)。
图1 北京美术学校之章
1922年10月26日,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第1822号令),11月3日,郑锦任校长,10日正式开学。1924年4月23日,郑锦因学生爆发“驱逐校长”学潮而辞职。[2]114-117
1924年3月12日,教育部委派沈彭年代理校务,4月15日任命沈彭年为“代理校长”,4月19日,沈彭年因部分教职员支持郑锦而辞职。
1924年5月28日,教育部任命陈延龄为“代理校长”,12月2日,教育部免除陈延龄职务。
1924年12月3日,教育部任命余绍宋为校长,当日,余绍宋上任遭到学生拒绝后辞职。1925年1月30日,教育部通告北京美术学校“暂行停办”[3]587-593,2月3日,行政院下令关闭学校(第153号令)。
图2 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之章
图3 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之章
第三阶段:1925年9月-1927年8月。
校名:国立艺术专门学校。
筹备主任:刘百昭(1925年9-10月)。
校长:刘百昭(1925年10月-1926年1月)、林风眠(1926年1月-1927年9月)。
1925年9月10日,教育部决定恢复停办的美术专门学校,成立筹备委员会,教育部专门司司长刘百昭兼任筹备委员会主任,9月12日召开第一次筹备会,拟将学校更名“北京艺术学院”,15日筹备会,议决更名“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并报教育部审批,9月17日,教育部批准更名“北京艺术专门学校”。1925年9月29日,教育部任命刘百昭为校长,10月5日,教育部最终批准学校定名“国立艺术专门学校”,11月2日开学。
1926年1月16日,校长刘百昭辞职,1月27日,教育部任命林风眠为校长,但林风眠尚在回国途中,校务由萧俊贤代理。1926年3月1日,林风眠就职,1927年9月辞职。
第四阶段:1927年8月-1928年8月。
校名:国立京师大学校美术专门部。
学长:刘哲(1927年9月-1928年6月)。
总务主任:刘庄(1927年9月-1928年6月)、杜瑞霖(1928年4月-1928年6月)、黄怀英(1928年6月-1928年8月)。
1927年8月6日,教育总长刘哲下令改组北京国立高校,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更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美术专门部”,9月,刘哲兼任京师大学校校长和美术专门部“学长”,具体校务安排由总务主任办理执行。1928年6月,北伐军攻克北京,奉系军阀撤离,“国立京师大学校”解散,总务主任黄怀英等组织“校务维持委员会”,对外称“国立艺术专门学校”。
第五阶段:1928年8月-1933年11月。
校名: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
校长:徐悲鸿(院长)(1928年11月-1929年2月)、李书华(代理院长)(1929年2月-1929年6月)、黄怀英(代理院务)(1929年6月-1929年8月)、张凤举(1929年9月未就职)、杨仲子(院长)(1931年8月-1932年10月)、严智开(院长)(1932年10月-1933年11月)。
1928年7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决议将北京国立高校改建“国立中华大学”,8月25日,学校更名为“(国立)中华大学艺术学院”,未任命院长;9月21日,“国立中华大学艺术学院”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1月,徐悲鸿被任命为院长。1929年2月5日,徐悲鸿辞职,李书华代理院长,校务由严智开、黄怀英、熊佛西、汪申伯、杨仲子等负责;6月,因大学院更名为教育部,北平大学区撤销,李书华辞职。1929年8月7日,行政院批准学校从北平大学中分离,8月19日,教育部训令(第185号令)学校独立改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9月10日,任命张凤举为校长,但遭到师生强烈反对,13日,张凤举辞职。1930年1月下旬,行政院第475号令颁发“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铜质校印和校长印章各一枚,仍遭到师生拒绝;3月底,教育部训令学校暂称“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但必须停止招收新生,“逐年结束”。1931年8月,教育部聘任杨仲子为院长,1932年10月,杨仲子因教育部仍坚持学校“改专”而辞职;严智开接任院长,至1933年10月,因教育部坚决将学校“结束”改建专科学校而辞职。
第六阶段:1933年11月-1938年3月。
校名: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校长:严智开(筹备主任)(1933年11月-1934年6月)、严智开(1934年7月-1936年6月)、赵太侔(1936年7月-1938年3月)。
1933年11月,教育部下令坚决将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结束”,第12147号令:“派严智开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筹备主任”。1934年1月1日,筹备处在原校址挂牌成立,新建教学大楼,6月,筹建工作完毕。7月1日,教育部任命严智开为校长,9月21日,正式开学,1936年6月,严智开辞职。在严智开任期内,学校以9月20日为“创建纪念日”。1936年7月,赵太侔被任命为校长,恢复4月15日为学校“创立纪念日”。1937年7月抗战爆发,赵太侔率部分师生撤离北平南下(但仍有部分师生在沦陷后的北平继续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义办学)。1938年3月,在湖南沅陵,北平艺专与杭州艺专合并组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林风眠任“校务委员会主席”,赵太侔、常书鸿任委员,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辗转重庆等地办学,直至抗战胜利。
对于祝捷君的文章以及有关研究文献中存在的不实之处,与关注中央美术学院校史研究的诸君商榷。
商榷之一:关于校名中有无“国立”二字。
民国初期,学校的办学性质主要有“国立”、“省立”、“市立”、“私立”等,前三者通称“公立”,与“私立”(民办)相对应。“国立”是指由国家行政院批准成立,直属教育部(或大学院),通过政府财政拨款而建立的官方教育机构。署名“国立”通常是标明和强调学校的性质、地位,并不意味着校名中一定有“国立”字样。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的校名中是否带有“国立”字样,不同时期有所区别。
办学初期,“北京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在报纸、杂志上刊登招生广告或启事时,往往署名“国立”字样,而实际上,这时的校名中并不带有“国立”二字。这一点可由行政院颁发的“北京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①“北京美术学校之章”(纹样)、“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之章”(纹样)、“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之章”(纹样),均来自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洋政府时期档案:教育类:全宗号:1057,案卷号:188”之“前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校长郑锦呈复并未挪用赣籍学生津贴并附送有关抄函”。的印章(纹样)来确证。
在1925年“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和1934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确实带有“国立”二字,也有校印图章或批文为证。然而,在1927年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美术专门部”与1928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的校名中是否有“国立”二字,至今尚未见“校印”图章或纹样。不过1927年“国立京师大学校美术专门部”学校大门影像中明确带有“国立”二字。至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的校名中是否有“国立”字样,根据1928年后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国立艺术院”等校名推断应该是带有“国立”二字的。
商榷之二:学校在恢复或改组筹备过程中使用的临时校名,不宜作为阶段性校名列出。
1925年1月,“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被教育部下令停办,半年之后筹备恢复办学时,曾先后拟使用(国立)“北京艺术学院”、(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等名称。同样,在1928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改组期间,使用过“国立中华大学”、“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34年成立“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筹备处”等临时性校名。这些临时校名,有的虽然有教育部的批文,有的甚至颁发了“校印”,但是,一方面学校没有正式办学,另一方面,即使颁发校印,但由于遭到学校师生拒绝认可,因此,这些临时校名,不单独列出,毕竟学校处在“部令”或“批文”的虚拟状态中。
商榷之三:“1930年春改为艺术职业专科学校,同年秋定名为艺术专科学校”②此内容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I》第66页。相同或类似的信息还出现在许志浩《中国美术期刊过眼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12月出版,第369页),中央美术学院《穿越世纪》(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赵力、余丁编《中国油画文献》(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祝捷《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校名校长变更初探》等文献中。的内容不实,是讹传。
对于上述内容的真实性,笔者曾仔细查阅了1929年-1930年北京、南京的主要报纸,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相关卷宗,均没有发现上述内容。不知其他研究者有何确切的史料依据?
1928年,校名被南京政府大学院最终确定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时,学校属于“大学”级别,学制为“二年预科四年本科制”。1929年“大学院”改“教育部”后,推行新的《大学组织法》和《专科学校组织法》,同年9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学制因与《大学组织法》的规定不合,政府要求学校独立改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同时颁发了校印,任命了校长。但是,独立改建专科学校和任命校长事宜,不断遭到师生的强烈反对,并爆发持久的“独立复大”请愿运动,持续到1930年4月,教育部最终下令学校仍称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暂时隶属“北平大学”,但不准招收新生;[4]直到1933年底,“(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才被教育部勒令停办。
至于上述“不实”内容出现在多种研究文献中,究其原因应该属于“张冠李戴”以及“以讹传讹”所致。1924年至1937年间,王悦之等在北京曾创办私立美术学校,初名“北京美术学院”(1924年),1928年更名“北平美术专科学校”。1931年,该校到教育部正式备案时,因“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容易产生混淆,被教育部令其更名为“北京艺术科职业学校”。“北平美术专科学校”更名“北京艺术科职业学校”的史实,极有可能被研究者错误地划归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下,以致“以讹传讹”流传甚广。
需要特别指出,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需要特别留意“北平”与“北京”、“北平大学”与“北京大学”、“艺术”与“美术”、“专门学校”与“专科学校”等概念的差异,不应该将它们混为一谈。“北平”是一个时段性很强的名称,因为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平定北京北洋军阀政府而更名为“北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北京”的称谓。其他的几对术语也有不同的内涵,过去有不少人(美术家)在回忆录中将这些概念混淆使用,致使出现谬误,要审慎分辨。
至于在祝捷君文章中其他的不实之处,如学校成立、开学具体时间的差异,教师姓名的错误(将“张凤举”误写为“张风举”、“汪申伯”误写为“汪申约”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1] 祝捷.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校名校长变更初探[J].美术研究,2007(4).
[2] 李中华.北京美术专门学校“驱逐校长”学潮始末[J].孝感学院学报,2007(5).
[3] 赵力,余丁.中国油画文献[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4] 平大正式接收艺院[N].新晨报,1930-01-16(T).
Abstract:The predecessor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is the first specialized National School of Fine Art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During 1917 to 1938,it is very complicated about the change of the school’s name and the replacement of the principals,and there were so much misinformation and inaccuracy in the past researching literatures.Researching in detailed about the newspapers and the historical archives,the predecessor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its name changed 6 stages:from“Beijing Fine Arts School”to“Peiping National College of Arts”.This paper has corrected the“Fallacy”in the previous literatures.
Key Words: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the change of school’s name;the replacement of the principals;research in detail
Research about the School’s Name Change and the Principals Replacement of the Predecessor of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During 1917 to 1938
Li Zhonghua
(College ofFine A rt and Design,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G648.2
A
1671-2544(2010)02-0108-04
2010-01-12
李中华(1966— ),男,湖北汉川人,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祝春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