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情入境入味的品尝

2010-08-15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白天鹅小鸭丑小鸭

✿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孙 红

真正的语文课应该通过“三融”的境界(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融合,读者的心与作者的情完美融合,课堂教学的这一点与语文世界的整个面完美融合),来教学生学会热爱语文、热爱生活。而张蕊和陈蕊两位老师的课,让我欣喜地看到了她们正在向我们所追求的“三融”境界努力着。也许正是这种“语文味道”,才使得这两节课能够在众多的参赛课中脱颖而出。

首先,两位老师都善于用情拨动学生的心弦

无论是入情入境的导入环节,还是入耳入心的赏析环节,教师始终是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融入文本,与丑小鸭一起享受追求的美丽。特别是对作者的介绍,两位老师更是别出心裁,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在丑小鸭的坚毅形象渐渐丰满时,在需要学生对童话的意义有进一步认识时,引出安徒生的相关经历。我们也看到:当老师说到在安徒生创作的一部喜剧上演的那一天,他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一个角落里,饱含热泪地回忆10年来被人嘲笑和否定的经历时,学生眼中闪烁着泪光。当《隐形的翅膀》的歌声响起时,张蕊老师告诉学生,要在孤独失败时学会不闪烁泪光,用隐形的翅膀向着梦想飞翔;当学生感受了安徒生的辛酸与不屈的精神时,陈蕊老师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声朗读着“我是一只为梦想不断拼搏的丑小鸭”!

这一创造性的设计至少达到了这样两个目的:

1.文章的主题自然得以升华,童话的意义自然得以提升;

2.让学生的情感再次进入高潮,让文本与生活得以有机结合。

想想,有多少课堂都在介绍作者,而却有几人能够真正理解介绍作者的意义呢?我们总在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又有几人能够真正让三维目标水乳交融呢?

其次,两位老师善于为教学重点量身裁剪

为突出丑小鸭不懈追求的精神,张蕊老师将教学的重点确定在了探究丑小鸭的心路历程上,因而她抓住了以下几个情节:他在沼泽地里忍饥挨饿,为生存而讨好野鸭;在农家小院受尽冷嘲热讽,选择勇敢地离开;在冬天的水面上,顽强与死神抗争;在邂逅白天鹅时誓死飞向心中的理想。当这些情节一一被学生品读之后,学生将他们一一连起,丑小鸭的心路历程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而为了突出有梦想才能不懈地去追求这种人生哲理,“寻找小鸭身上的美”成了陈蕊老师关注的教学重点。“在看到这些美丽的天鹅后,丑小鸭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再一次看见了令他难以忘怀的美丽白天鹅,看到了他的梦,小鸭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恰当的问题设计,将散落的情节形成了有机的勾连,美丽而高贵的白天鹅带给小鸭的梦想之美,实现梦想过程中的追求之美,成为白天鹅之后的善良之美、谦虚之美,无不在学生的心灵中勾画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围绕教学重点,对教材富有创意的加工重组,是这两节课得以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最后,精细的品读、精彩的示范、精巧的点拨,使得两位老师的教学既有特色鲜明之美,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非常欣赏两位老师对“我要飞向它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一句的品析。不是简单的解词、释义,不是生硬的讲解、记忆,而是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揣摩。

张蕊老师睿智的启发诱导,在朗读时故意去掉了应该重点品析的两个词语“要”和“高贵”,学生在给老师纠错的过程中,情绪异常兴奋,气氛异常活跃,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理解了丑小鸭的坚定信念,理解了它高贵的理想。

陈蕊老师精彩的示范朗读,那童话般的声音,那梦幻般的语调,那充满神往的表情,无不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生也正是在老师的情绪感染下,融进了文本,进入了情境,读出了“飞”字中所传达出的坚定与执著。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感受不到解析文本的枯燥,感受不到段落分析的呆板,没有完成课堂任务的压力,更没有配合老师的无奈……有的,是对丑小鸭苦难经历的同情,是对他追求精神的感动,是神游童话世界的陶醉,是漫步语文天地的惬意……相信,会有很多学生因为这两节课而爱上丑小鸭,爱上安徒生,爱上童话,爱上语文……而这,正是我们语文课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猜你喜欢

白天鹅小鸭丑小鸭
智救小鸭
丑小鸭的蜕变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
小鸭
我的白天鹅
《丑小鸭》后传
我的白天鹅
《丑小鸭》续编
桃花源里的白天鹅
五只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