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称呼语“先生”历史探源

2010-08-15刘晓玲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年长学问用法

刘晓玲

(孝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称呼语“先生”历史探源

刘晓玲

(孝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西周晚期之前“先”、“生”开始连用;战国晚期,“先生”开始有发展成为称呼语的趋势;西汉时期,“先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表示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的称呼语,同时也被妻子用来作为对丈夫的称呼语;宋元时期,“先生”已经成为今天称呼语“老师”的代名词。当前,“先生”无论是作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语还是作为区别性别的称呼语,其意义已经完全虚化。

称呼语;先生;虚化

“先生”最早有作为称呼语的趋势出现的时间是在战国时期,《孟子·告子下》说:“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又有《管子·弟子职》说:“先生既息,各就其友。”这两处的“先生”都应该解释为:“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以后,“先生”出现了表示年长有学问的人的用法。如《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这里的“先生”相当于今天的年纪大有学问从事教书职业的人。之所以说这些用例中的“先生”有作为称呼语使用的演变趋势,是因为这里的“先生”已经在固定地指称一类人了,已经具有成熟的称呼语固定地指称某一类人的特征。但是很明显,这些例子中的“先生”指的都是“年长有学问的人”,其中的“年长”意义便是从其最初“始生子,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出生”引申而来。“先生”组合中的意义约等于两个语素意义的相加,所以它们可以勉强算一个词,但还没完全成词。因此,可以下结论说这个时期内的“先生”组合已经有了成为称呼语的趋势,但是仍然只是一个“类称呼语”。此后,中国人讲究“闻者为师”、“先达者为师”,“老师”不再是“年长”的代名词,只要是从事教书行业的,无论年纪,无论学问,都可以被称呼为“先生”。当“先生”意义发展到这个阶段之时,它就发展成了一个成熟的称呼语。“先生”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用来指称“老师”的称呼语最早应该是在宋元时期,如《朱子语类》:“先生问尧卿:近看道理,所得如何?”《直说通略·卷二》:“张仪先与苏秦一同师是鬼谷子先生”。[3]347这种称呼方式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如《鲁迅全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解放以后,因为特殊的阶级斗争的缘故,用作“老师”意义的称呼语“先生”逐渐被“老师”所替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可是“先生”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称呼语并不是在宋元以后,早在西汉,“先生”就已经慢慢地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称呼语,开始在文献中大量出现,单单《史记》一文“先生”就出现了134次。只不过,这里所说的“先生”是作为非“老师”意义的称呼语出现的,其成熟的标志是其“始生”“年长”意义虚化,甚至不再有“年长”的意味,其意义由以前的“年长有学问的人”逐渐虚化为“有学问的人”。不管是别人认为被称呼的人是有学问的人,还是被称呼的人认为被称呼的人自己有学问,都用“先生”来称呼,“先生”既可以用来称呼别人,也可以用来称呼自己,如:

《史记·五帝本纪》: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史记·三代世表第一》:张夫子问褚先生曰“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得无与诗谬乎?”

《史记·魏世家第十四》: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趋而出,过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上例的“荐绅先生”中的“先生”指的是“读书人”,因为“读书人”在一定意义上是“有学问的人”的代名词;“褚先生”是褚少孙的自称,褚少孙是当时的一个文人学者,文人学者也是“有学问的人”。魏文侯和翟璜称呼李克为先生,很明显也是对“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显而易见,无论是否“年长”都可以称为“先生”,也就是说这些例子中的“先生”意义不再拘泥于“年长”意味,实在意义已经虚化,并且可以固定地指称“有学问的人”。所以,我们可以说在西汉时期,“先生”已经虚化成为一个成熟的称呼语,用来表示对“有学问的人”的一种他称敬称。“先生”用来作为文人、学者自称自晋代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以后就不多见了。

西汉时期,“先生”作为一种称呼语,出现了一种新的用法,即用来表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语。如《列女传·楚于陵妻》“妾恐先生之不能保命也”,这种用法的实质最初还是对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后来,因为被妻子用来表示对丈夫的特定称谓,慢慢地,使用于这种场合之中的“先生”表示“有学问的人”的实词意义更加虚化,慢慢地演变成了没有任何实在意义的敬称。如在民国时期,称自己的丈夫为“先生”就很流行。近年来,这种用法的“先生”连尊敬意味也慢慢消失,逐渐变成一个和“丈夫”意义等同的他称称呼语。

唐代以后,称呼语“先生”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用法,主要是用来作为以看风水、相面占卜、行医为职业的人以及出家人的称呼语。如:

唐代殷尧藩《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玄都开秘篆,白石礼先生。

《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当日推出这和尚来,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只曲儿,唤做《南乡子》。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张宅先生念诗曰“高卷珠帘挂玉钩,香车宝马到门头。花红利市多多赏,富贵荣华过百秋”。

《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董尚书道:“孩儿尽可焦皂!此去长安市上,有一卖卦严君平先生,能则过去未来之事。你可去问他。”

《元曲选校注·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杂剧》:(洞宾云)“你这先生敢是风魔的?我学成满腹文章上朝求官应举去,可怎生跟你出家,你出家人有甚好处?”

其实,这种用法的实质也是对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只不过其用法逐渐泛化,无论有没有学问只要从事这方面的职业,都会被称作“先生”。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如:

扎西达娃《西藏隐秘岁月》:几十年以后,那位踏上自由之路的年轻僧人已经是这里的一名大勘布……“先生,您还认识我吗?”谍报官壮起胆子走到他跟前。

当前,称呼语“先生”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用法,这种意义上的“先生”已经成为一个只为区别性别而没有任何实在意义、比较正式的男性称呼语。这种用法和表示“丈夫”意义的“先生”同出一源,都是对“先生”的“年长的有学问的人”这一意义的彻底虚化。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因为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缘故,无论是什么意义的“先生”都被用来指称男性。封建社会土崩瓦解之后,妇女的地位有所改善,女性也可以充当教师,也可以被称为“先生”或者“女先生”。解放以后,人们也会称个别女性为“先生”,如人们经常称宋庆龄、冰心为“先生”,但这也是因这些女性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了卓著的成就而忽略了她们的性别而称之,其实这仍然是旧有封建思想的一种延续。

[1] 王平,臧克和.说文解字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 李崇兴,黄树先.元语言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Abstract:The Chinese words“Xian”and“Sheng”began to use jointly before Xizhou period,and it began to hav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ecoming addressing terms at later Warring States period.In Xihan period,it had became a mature addressing terms which was used as the title of intellectuals,and it was also used by wife as the addressing terms of her husband;in Song and Yuan period,teachers were often called as“Xiansheng”by people.Nowadays meaning of the addressing terms“Xiansheng”has been totally blur,it means husband or man.

Key Words:the address terms;Xiansheng;vignette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Addressing Terms“Xiansheng”

Liu Xiaol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I207.2

A

1671-2544(2010)04-0042-03

2010-05-21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07d357)

刘晓玲(1978— ),女,湖北孝感人,孝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责任编辑:余志平)

“先生”近年来已经成为汉语语言交际中一个可以适用于任何男性的强势称呼语,但是“先生”这个词语在其形成之始并不是作为一个称呼语出现的,它发展成为今天应用广泛的一个称呼语,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

“先生”这个词语主要由“先”和“生”这两个语素组成。《说文解字》曰:“先,前进”。[1]568“先”由此引申为“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广雅·释诂》说:“先,始也”。“生”,其本义《说文解字》解释为“进”,[1]403后引申为“出生”之意。

“先”和“生”一起出现的最早时间大约是在西周晚期以前,早在《诗经·大雅·生民》中就出现了“先”和“生”连用的情况,《诗经·大雅·生民》记载:“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这里的“先生”是作为“始生之子”也就是“头生子”的意义出现的。《辞源》说:“先生,始生之子,犹今言头生。”[2]278周人史诗上承《生民》,下接《緜》,《生民》是公认的周代史诗之首,其创作年代应该在周代四大史诗之一的《公刘》之前。《公刘》的创作年代人们已经基本确定,元代金履祥认为《公刘》最后的成诗至早要到西周后期,这个观点现在已经得到了人们的确认。据此我们可以推断《生民》的创作年代至少是在西周后期以前,也就是说早在西周后期之前,“先”和“生”就有在一起连用的用例。其后,在《论语》中也有“先”和“生”一起连用的例子,《论语》是孔子的门人和弟子所作,其成书年代当在春秋时期。如《论语·为政》有记载说:“有酒食,先生馔。”何晏引用马融的注解说:“先生,谓父兄。”在汉语称呼语系统里边,一个称呼语是否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看它是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词,词的构成语素意义是否已经开始虚化,组合的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是否具有固定性。如“大哥”、“老师”、“小姐”等称呼语,这些词语的构成语素都有或多或少的虚化,都是固定地在指称某一类人。任何表示人的代称的词语,如果出现了诸如“大哥”不“大”,“老师”不“老”,“小姐”不“小”,专门用来指称一类人这样的现象,那么它就是一个成熟的称呼语了。很明显,在以上的两个例句中“先生”组合的凝固性一点也不强,它们还不是一个词,“先”和“生”都有实在的意义,“先生”组合的意义等于两个语素的简单相加,没有任何虚化的迹象,不属于像“大哥”、“老师”、“小姐”之类的称呼语。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为政》中有关“先生”的一个用例,虽然其中的“先生”指的是“父兄”,符合称呼语的指代特征,但是此后并没有在有关的文献资料里见过这样的用例,很明显,这只是一个临时的指代,不符合称呼语的固定指代性。也就是说这两例中的“先生”都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称呼语的趋势。

猜你喜欢

年长学问用法
倒下的长颈鹿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问 路
比多少的学问
“一”的学问
“作”与“做”的用法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特殊用法
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