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镜湖诗”中的江南市镇
2010-08-15杨昇
杨 昇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陆游“镜湖诗”中的江南市镇
杨 昇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在陆游的“镜湖诗”中,关于绍兴地区市镇的描绘比比皆是,对当时市镇的类型、特点、发展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农村社会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有着具体而生动的反映,这些作品为我们深入认识当时江南小城镇的发展形态和水平提供了宝贵的例证。
陆游;镜湖;江南;市镇
商品生产日益活跃、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这是南宋江南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表现,在此基础上,遍布农村的小城镇也开始迅猛增长并高速发展。以往的研究者多依据历史文献来估量当时的市镇发展状况,而事实上,在宋人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描绘江南市镇的内容,甚至较方志等史料所载更为深入具体。陆游“镜湖诗”就从多个角度极为系统地描述了南宋中期绍兴府镜湖流域农村市镇发展的具体状况,从而为研究者了解当时江南小城镇的发展水平提供了进一步的材料。
一
陆游晚年隐居绍兴镜湖,长期在镜湖流域的乡村、市镇间活动,他在这期间创作的诗歌数目巨大,广泛深刻地反映了镜湖地区农村、市镇的社会状况,真实记录着包括自己在内的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使得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着相当的社会意义。
镜湖也称鉴湖,位于绍兴城南,横贯山阴、会稽两县。镜湖流域到南宋时成为江南经济中心区域之一,该地区农村的经济和市镇市场的高度发展,在整个江南有着典型意义。从总体上讲,宋代的市镇包括镇和草市两部分,前者是由军事据点转变而来的新兴经济中心地;后者是在乡村墟市基础上兴起的农村基层商业点。在江南地区,据有的学者的不完全统计,两宋时期先后兴起886个市镇,其中镇240个,草市646个[1],因此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市镇的勃兴期。
通过陆游的“镜湖诗”,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江南市镇经济的繁荣景象。“晡时捩柂离西兴,钱清夜渡见月升。浮桥沽酒市嘈囋,江口过埭牛凌兢。寒齑煮饼坐茆店,小鲜供馔寻鱼罾。偶逢估客问姓字,欢笑便足为交朋。须臾一饱各散去,帆席健快如超腾……”(《剑南诗稿》卷十七《夜归》)①本文所依据的《剑南诗稿》,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钱仲联校注本,它以南宋嘉定十三年陆子虞汇刻的八十五卷本为底本,结合了明代毛晋汲古阁刻本。下文凡引《剑南诗稿》中的诗句,只随文说明所属卷数及篇名,不再一一注释。这首诗写的是钱清镇,夜晚灯火通明,士农工商汇聚,小小的镇店显得异常喧闹。作为浙东运河上一个普通的堰闸镇市,钱清镇在当时属于新兴农村经济中心地,但随着工商、服务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它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运河码头,而显现出某些类似城市的景象。
随着各种草市的迅速兴起与发展,到南宋中期,镜湖流域逐渐形成了密集的农村集市网络。在东西约100余里,南北不到50里的区域内,分布着30多处草市,它们以绍兴府城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扩展。“缥缈云边罨画楼,空蒙雨外木兰舟。谁知老子清狂甚,独占城南十里秋。”(卷五十五《泊舟湖桥酒楼下》)这是府城西6里的西跨湖桥市,属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常设市,楼台参差,商船会集。“行饭逍遥日有常,青鞋又到古祠傍。残芜满路无多绿,落叶投空不待黄。只道诗书能发冢,岂知博簺亦亡羊。此身只合都无事,时向湖桥看戏场。”(卷六十八《行饭至湖上》)这是位于城西11里的湖桑堰市,居民众多。“细霭斜阳一片秋,数家茅屋小江头。”(卷六十七《小江》)这首诗描绘的则是城东北40里的小江市,属于村头路边的墟市。陆游在诗集卷六十四《夜闻堤东卖酒鼓声哗甚》中还描绘了城西南9里三山东市的夜市:“谁令屠沽居里中,鼓声终夜聒老翁。”在诗人无奈的语句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当时夜市的繁闹活跃。
北宋中期,江南已跻身全国最发达地区之列。熙宁十年(1077年),两浙路年商税总额跃居全国首位,江南农村市镇的发展和兴盛是与当时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分不开的。江南市镇网络日趋密集,商业活动也颇为兴盛。
二
陆游“镜湖诗”中的各种草市镇,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山店“童负来山店,人看度野桥”(卷七十五《家有两瓢分贮酒药出则使一童负之戏赋五字句》),村店“禹会桥头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烟”(卷四十八《江上》),野店“白草江郊暮,青帘野店秋”(卷三十七《江郊》),这三种名称在“镜湖诗”里十分多见,显然在山村中分布比较广泛。草市“村墟草市遍经行”(卷五十七《野步至近村》),这是当时对乡村间进行交易的初级市场的一般称呼;山市“小灶炊菰山市口”(卷六十六《初夏出游》),是山围小市;村市“雨急投村市”(卷六十二《送十五郎适临安》),是村头小市;市墟“市墟买酒何人识”(卷七十《题野人壁》),即乡村集市;野市“野市萧条残叶满,酒家零落废墟多”(卷六十九《自述》),应该是分布在深山远村中的店市;市步“市步空船迎荻去,湖堤轻担买鱼归”(卷六十四《晚饭后步至门外并溪而归》),从该句的下联来看,应是一种水边草市的称谓;山步“残骸幸强健,沽酒遍山步”(卷七十八《晚闻庭树鸦鸣有感》)该句下自注:“乡语谓湖间小聚为山步”,即滨水的山市;山邮“野寺吹螺作春会,山邮籴米具朝餐”(卷六十六《出游》)能在山邮买粮,可见其已具有市场的性质,山邮顾名思义,就是从山间邮驿发展出来的草市;墟市“山前虚市初多笋,江外人家不禁烟”(卷七十六《湖上》)此处“虚”同“墟”,墟市是岭南一带对市集的称呼;村场“买醉村场夜半归,西山落月照柴扉”(卷二十一《夜归偶怀故人独孤景略》),是村间简陋的小酒店之类。乡间草市能拥有这么多的称谓,显然是由于当时这些草市镇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自身规模、功能的不同,加之山区的复杂地形造成的。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南宋中期的江南农村市镇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数量。
除规模较大的镇市之外,广泛分布于农村腹地的草市占了大多数,它们的功能是将零散的经营活动组织起来,从而发挥初级市场的职能。就具体形式而言,陆游笔下的草市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墟市,“野市逢墟日”(卷五十九《江亭》),特点是期日而集;二是朝集午散的村头小集,如禹东庙市:“小市孤村禹庙东”(卷四十五《小舟白竹蓬盖保长所乘也偶借至近村戏作》);三是经营稳定,并具较大规模的,比如沉酿埭市:“野店香茶迎倦客,市街熟犬傍行人”(卷八十一《肩舆历湖桑堰东西过陈湾至陈让堰小市抵暮方归》),这处草市中已形成了“市街”,具有一定的规模。
陆游笔下的镜湖农村市镇,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特点,值得关注。首先,市镇发展迅猛,分布广泛,层次明晰。陆游笔下的镜湖市镇,既有喧闹繁华、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镇,如钱清,也有市场化水平不高,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的乡村墟市,如娥江等;既有因产品丰富、交易兴盛而设的专门集市,也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出现的分时市场。这些市镇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江南其他地区市镇的形成和发展是基本同步的。在陆游的诗中,也有描写临近的萧山、上虞、宁波等地市镇的作品(《剑南诗稿》卷十六《雨中泊舟萧山县驿》,卷十八《泊上虞县》、《明州》)。这充分表明了当时的江南农村市镇蓬勃发展的潮流,而陆游笔下的镜湖市镇则是它的一个缩影。
其次,市镇在发展过程中专业性增强。在市场形式上,除了一般的乡村集市外,还有不少专业市场出现,由于生产发达、产品增加,这些市场往往分类精细。比如专卖生活用品的市镇“渔村樵市过残春”(卷七十《春晚即事》),“绿树鱼盐市”(卷八十一《出游》);农产品市镇“花如上苑常成市”(卷二十一《故山》),“兰亭之北是茶市”(卷四十二《湖上作》);副食品市镇“柳姑庙前鱼作市”(卷十一《思故山》),“笋市连山坞”(卷五十三《记梦》);特产水果市镇“山前五月杨梅市”(卷四十三《项里观杨梅》)等等。
第三,市镇经营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过埭船争明旦市”(卷三十七《露坐》),深夜中市船争发,只为在次晨的早市上争得最佳的商机。陆游本人的生活也对早市产生了依赖,“日高籴米奴未回,坐知薄饭未容索”(卷四十六《夏雨叹》)。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并且生发了多方面的消费需求,交通的发达又使得人口流动的频率和规模迅速增大,如此一来,热闹的夜市便应运而生了,如陆游笔下的西跨湖桥市:“陌上歌呼簪稻穗,桥边灯火卖官醅”(卷二十四《立秋前四日夜泛舟至跨湖桥》),俨然一个繁华的大镇店。夜市的兴起,是市镇进入更为繁盛阶段的标志。
三
市场的繁荣和市镇的勃兴对江南农村社会产生了深入而具体的影响,陆游的“镜湖诗”对此也有着积极的反映。
市镇的兴盛,使得传统观念发生变化,人们不再以参与市场活动为耻。陆游本人就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充分利用当时市镇兴旺发展的契机,改善自己的生活。他“种菜卖供家”(卷四十八《村兴》),还在家养殖畜禽“倚杖牧鸡豚”(卷四十三《幽居初夏》),种水果“架垂马乳收论斛”(卷三十一《杂咏园中果子》),卖柴、丝、麦等农产品“日日行歌独卖薪”(卷六十三《贫甚戏作绝句》),“卖丝粜麦偿逋负,犹有余钱买钓船”(卷七十六《初夏杂兴》)。总之,陆游通过不断的劳动,既使自己的身心充分接触自然,还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
陆游乡居之时,正是南宋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势力相持的年代,和议后战争的阴影已不再像南渡之初那样时时笼罩在人们心头,故此陆游诗歌对市镇风貌的反映,较为典型地体现在对欢乐节庆的描述之中。诗稿卷二十六《壬子除夕》就描写了岁末过节的景况:“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老逢新正幸强健,却视徂岁何峥嵘。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岂知一出践忧患,敛缩岂复希功名。雪霜满鬓觉死近,节物到眼空叹惊。蚕官社公正暖热,春盘傩鼓争施行。蓬门车马所不至,山僧野叟相逢迎。呜呼吾曹见事晩,古俗实在蚩蚩氓。茆檐一笑语儿子,明当满奉屠苏觥。”时人周必大云:“本朝承平岁久,斯民安生乐业,凡遇节物,随时制宜,虽有古有今,或雅或鄙,所在不同,然上而朝廷,次而郡国,下逮民庶,欢娱熙洽,未尝虚度。”[2]1707陆游在《新岁》、《岁暮》、《壬子除夕》、《岁首书事》等诗中大量描写了当时江南农村市镇的岁时风俗。如“呼卢院落哗新岁”(卷三十八《岁首书事》)中的“呼卢”,又称“试年庚”,是人们守岁时投掷骰子测来年行运的一种游戏;“惟思买春困,熟睡过花时”(卷六十一《乙丑元日》)句下自注:“俗有卖春困者,予老惫思睡,故欲买之”。除春节外,还有对上元日、立春、腊月十八、春秋社日等节庆风俗的描写。“镜湖诗”中描写节庆的诸多作品,既生动记录了农村的节日习俗,又有细腻生动的人物刻画,绘出了一幅幅具有时代特色的江南市镇节岁生活图景。
江南市镇的宗教活动也十分活跃。大部分市镇都有数量不等的寺庙观院,一些市镇的宗教活动常常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商品交易会。“柳姑庙前鱼作市”(卷十一《思故山》),这是陆游在福建任上写的怀乡诗,据方志记载,当时的柳姑庙在湖桑埭之东,“前临镜湖”,并为“湖山胜绝处”,[3]卷6“祠庙”看来水产品原产地的临近,和借助祠庙的宗教活动和名胜的旅游价值汇聚起来的巨大人气,是在这里设鱼市的主要原因。这种市场的兴起,反映了江南市镇社会生活越来越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与此同时,当时市镇内部或周边地区的一些名胜古迹,也成为人们旅游的去处。比如镜湖地区的禹祠,陆游曾写道:“闻道禹祠游渐盛,也谋随例一持杯。”(卷七十四《早春出游》)对于当时旅游旺季镜湖的盛况,陆游在诗中也有如下的描述:“镜湖春游甲吴越,莺花如海城南陌。十里笙歌声不绝,不待清明寒食节。青丝玉瓶挈新酿,细柳穿鱼初出浪。花外金羁络雪驹,桥边翠幙围螭舫。怕雨愁阴人未知,时时微雨却相宜。养花天色君须记,正在轻云嫩霭时。”(卷二十七《春游》)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必然导致消费需求的猛增,从而促进附近各种市镇的发展、繁荣。
南宋时期,江南农村的经济结构已经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小农经济开始逐渐朝着市场化、商品化发展,而这一变化的重大表现之一就是市镇的广泛兴起。由于陆游晚年长期生活在镜湖地区,并以一个退职士大夫的身份积极参与着各个市镇的市场活动,因此其“镜湖诗”对江南农村市场、市镇发展状况的反映极为丰富和真实,蕴涵于这些作品之中的深广的社会背景和它们所体现出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去珍视和进一步发掘。
[1]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名录[M]//宋代草市镇研究:下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2] 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施宿.嘉泰会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
The Descriptions of Towns in Southern Yangtze River Area in Lu You’s“Jinghu Lake Poetry”
Yang Sheng
(College of Literatur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215123,China)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s in Southern Yangtze River Area had already made a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scale and level.In Lu You(1125-1210)’s“Jinghu Lake Poetry”,the descriptions of towns in Shaoxing district was everywhere.These descriptions had reflected the towns’type,characteristic,the condition of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se developments’impact on the rural society.These poems had provide us the vivid illustr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w ns in Southern Yangtze River Area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Lu You;Jinghu Lake;Southern Yangtze River A rea;tow ns
K237
A
1671-2544(2010)04-0116-04
2010-01-30
杨 昇(1980—),男,浙江嘉兴人,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胡先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