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以襄樊学院为例

2010-08-15滕建河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后勤学院专业

滕建河

(襄樊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襄樊 441053)

地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
——以襄樊学院为例

滕建河

(襄樊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襄樊 441053)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地方高校必须改革和创新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是地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基层学术组织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的效益水平。

地方高校;制度创新;内部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过 20世纪 90年代规模扩张取得了快速发展,万人大学比比皆是。要求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必须紧跟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符合国家的要求。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既包括教学管理,也包括行政后勤和学生管理;既包括管理的原则方法,也包括管理的制度内容等诸多方面。本文从校院两级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四个侧面探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创新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多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学校一级行政管理组织拥有较丰富的管理资源和管理权利,对学校的教学、行政、后勤、学生实行整齐划一的集权管理。教学系执行学校的统一安排,按部就班地从事着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基层教学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探讨地方高校内部管理新体制、新机制,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成为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襄樊学院是由三所专科学校于 1998年合并组建而成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2000年一所中专学校又整体并入,目前已有学生规模 16 000余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从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转变,完成本科教育起步阶段的发展,并在 2008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但是,学校的发展还是粗放的和初步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还不高,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人才特色还不太明显,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基层组织的办学活力,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下半年,学校对原有的 16个系进行学科专业重组,调整为 12个学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体制,二级学院成为学校下属的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中层管理实体组织。学校主要通过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内部政策、经费分配、监督评估、提供保障与服务等,对学院实施管理。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接受学校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协调和考评。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主持学院全面工作,分管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学院党组织设置为党委,学院党委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保证、监督和政治核心作用。学院党委书记可兼任副院长,负责学院日常事务工作。学院设一名副院长和一名专职副书记分别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学院实行党政联席会议的决策体制,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学院改革与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和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等方面的议题。学院设立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两委员会主任由学院全体教职工从教授中民主荐选产生。学术委员会负责学科专业设置、科学研究、职称评审等学术事务。教学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建设等教学事务。学院实行教代会制度或教职工大会制度和院务公开制度。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讨论决定高校教代会条例规定事项。

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体制以来,理顺了学校与学院之间、学校职能部门与学院之间的管理关系;规范了学院内部的职能职责关系,明确了学院领导体制实行院长负责制;找准了学校职能部门为学院服务、指导、监督、协调和考评的职责定位;确立了学院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极大地调动了二级学院的工作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襄樊学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后,如何规范学校和学院两级教学管理工作,值得深入探讨。其中,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既是有力的抓手,也是规范教学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第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实践“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实行“二年基础,一年专业,一年实践”的人才培养方式[1]。按照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总要求,确定“21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方向教育”、“实践与创新教育”四类教育模块。努力解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知识灌输与能力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二年基础”主要是在大学四年中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采用通识教育模块和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学科专业基础教育。通识教育模块指全校学生必须共同修读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代历史、大学语文、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襄阳文化、大学生学习生活概要、综合素质拓展等课程。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模块主要设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属于同一、二级学科门类的专业应在前四个学期开设相同的专业基础课,不属于同一学科门类但专业基础相近的专业,也应当尽可能地开设统一的专业基础课。“一年专业”主要是在大学四年中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采用专业方向教育模块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教育。专业方向教育模块是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自主设计的专业必(选)修课程。专业必 (选)修课程既要反映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成果,体现科学性、前沿性和专业特色,也要考虑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专业选修课程学分要求。“一年实践”主要是在大学四年中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采用实践与创新教育模块对学生进行实践与创新教育。实践与创新教育模块是为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开设的必修课程。学校通过建立校内外各类实习基地,开展各种实习实践活动,落实“一年实践”教学环节[2]。各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构建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几个环节既具有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实际操作上的相互依赖性,它们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培养过程。

第二,实行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制度。学科建设是龙头,专业建设是依托,课程建设是基础。抓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既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创新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专业建设的结构和水平是办学质量的保证,一定意义上讲,办学就是办专业。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加强课程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建设活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襄樊学院 2009年开始实行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制度,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在每个本科专业设专业负责人一名,规定专业负责人的主要工作职责:负责组织制定实施专业建设规划和教学改革计划;制定或修订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教学研究活动和组织申报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统筹使用所在专业的各项教学项目经费;协助完善所在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组织实施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协助进行本专业的常规教学管理。学校在面向本科生开设的每门课程设一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的主要职责: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制定落实课程的建设规划、教改计划、教学大纲、考核办法等教学文件;抓好本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学队伍建设,落实新进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和申报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负责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协助组织实施对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协助进行本课程的常规教学管理;统筹使用本门课程的各项教学项目经费;负责本门课程的教学档案建设,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每两年均应承担一次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制度的推行,深化了学校“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负责人通过专业改造、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活动,在中观层面将“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课程负责人通过课程建设、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等,在微观层面落实“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制度的实行,形成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完整系统,它必将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工作归根结底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但现实中授课老师只教书不育人,上完课就走人,与学生交流少,学生归属感差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既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学生对母校的感情,更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创新学生管理制度,探讨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势在必行。班级是学校的组织细胞,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只有把一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只有把教育目的和教学计划很好地落实到每一个班,才能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教育者、组织者和灵魂人物,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班主任是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帮助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所以,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尤其重要。创新班级管理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找到了有力抓手。

襄樊学院从 2009年开始实行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负责制,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要求每位教师在校工作十年,必须至少担任一届学生的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特殊育人作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最大限度地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参与指导学生社团、学生科技创新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进学生宿舍,召开班会,指导学生求职创业。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计入教师工作量;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选“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的必备条件。这些探索创新发挥了教师育人主体作用,促进了教学相长,推动了教书育人融合,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四、创新后勤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提高学校办学的效益水平

后勤工作是学校的保障性工作,这是对高校后勤工作的通行性理解。从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高校后勤工作改革普遍的做法是后勤社会化,即将高校的后勤工作,如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校园绿化、水电、门卫、物业等推向社会,由社会举办;或由高校成立后勤集团,实行企业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与学校相对独立。避免学校办社会,减轻学校负担,让学校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这既是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后勤社会化的方向是正确的。然而,中国高校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制度限制,如高度的计划色彩、职工的国家人身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有的高校还受到办学地点远离市区的限制。所以,各个高校后勤社会化做法和效果各异。

襄樊学院作为办在地市州的地方高等院校,地理位置偏离襄樊市区,后勤社会化条件先天不足。多年来,学校不断总结后勤社会化的经验教训,探索后勤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后勤管理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努力提高学校办学的效益水平。2008年,学校决定撤消后勤集团,成立后勤管理处。后勤管理处作为学校后勤服务管理部门,代表学校对后勤服务工作实行全面监管,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学校按照“后勤社会办,监管不经营,以钱养好事”原则,对后勤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具体地讲,一是实行社会托管。对校园绿化、物业、交通班车和门卫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参照有关标准分别核定运转经费,制定服务标准,向社会公开招投标,中标者与学校签订托管协议书,实行社会托管。后勤管理处监管服务质量,保证教师学生享受高质量服务。二是实行经费包干。对公用水电管理实行经费划拨,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制度。增强单位、部门和个人的节约意识,杜绝浪费行为的发生。三是实行承包经营。对学生食堂、开水蒸气供应、学生澡堂、门面房等实行承包经营和管理。以学生食堂为例,后勤管理处通过主持米、面、油、肉和调味品等原料的公开招标和统一配置,保证原料的质量。通过委派收银人员收取营业额,集中支付招标原料款、水电费、承包费,控制盈利比例等办法,保证饭菜质量和价格的稳定。通过上述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襄樊学院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取得了较明显经济效益,单水电费一项 2009年为学校节约了 200余万元。

[1] 周应佳.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襄樊学院学报,2009(6):5-9.

[2] 王为一.地市州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三论[J].襄樊学院学报,2010(1):11-13.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Local Un iversity Inner Adm in istration System: Taking Xiangfan University asAn Example

TENG Jian-he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Xiangfan University,Xiangfan 441053,China)

It is necessary for a modern university to reform and innovate in inner administration systems,such as two-levelmanagement systems,teachingmanagement system,student supervision system and logisticsmanage2 ment system,which are helpful for improvement of grass-roots units’enthusias m,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benefit level of school-running.

Local university;System innovation;Inner administration

G471

A

1009-2854(2010)09-0081-04

2010-07-08

滕建河(1967—),男,湖北老河口人,襄樊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应竹)

猜你喜欢

后勤学院专业
初等教育学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后勤服务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后勤服务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