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教师节文化 促进师德建设

2010-08-15雷继元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尊师重教教师节师德

雷继元

(襄樊学院 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打造教师节文化 促进师德建设

雷继元

(襄樊学院 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教师节文化是一种节庆文化、尊师文化和师德文化。教师节文化对师德建设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而又巨大的影响力,它以文化手段传递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沟通教师的思想情感、规范教师的行为,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自觉认同教师节文化中以尊师重教和崇尚师德为核心的价值观,体味到人民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和社会历史责任感。教师节文化对师德建设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打造教师节文化,必须突出教师节主题、深挖教师节内涵、创新教师节活动,把教师节文化建设渗透在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更好地促进师德建设。

节日文化;教师节;师德

1985年,我国把 9月 10日法定为教师节。从此,校园文化建设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师德建设又增添了一个新的载体。学校每年通过庆祝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表彰奖励优秀教师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展现教师的精神风貌,掀起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宣传教育新高潮。但是,目前把校园中的教师节活动提升为一种“教师节文化”的说法或者用“教师节文化”这个概念来思考问题还鲜为人知。本文就“打造教师节文化,促进师德建设”作一个尝试性的论述。

一、教师节文化的内涵

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1]而教师节文化,则可以说是教师节活动中所呈现出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它是一种以其特定的主题、丰富的内容、浓郁的氛围,构成的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社会文化现象。教师节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节文化是一种节庆文化。但凡节日,总要有点仪式,有些庆祝活动 (简称节庆活动)。节庆活动,是文化表现的重要载体。设立教师节 26年以来,几乎每一个教师节前后,都会在北京举行高规格的集体性庆祝活动,主要有表彰会、座谈会、茶话会、联欢会等形式,每次活动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主要领导出席并发表讲话。除了盛大的集体性庆祝活动之外,教师节的仪式性活动还有很多。特别是进入 21世纪以来,教师节庆祝活动渐趋多样化。比较常见的有:一是慰问。每年教师节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深入各地学校看望教师,表示慰问和祝贺。二是宣传。每年教师节前后,各级各类媒体都会对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单位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三是学习。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教育系统经常会组织一些相关的学习教育活动。如 2002年教师节前后,组织学习了江泽民在北师大建校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教师节前后,组织学习了胡锦涛给北京大学孟二冬同志女儿的回信精神。2010年教师节前,教育部发文组织开展向汪金权同志学习的活动。四是主题教育。从 2004年开始,教育部每年都要发文确立教师节的主题,对庆祝教师节作出具体安排,并且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在教师节前后播出“奠基中国”等大型电视特别节目。这些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基本形成了一整套规范、丰富的礼仪文化,而这种礼仪文化所蕴涵的精神营养通过固定的节日程序得以展示和辐射,既提升了节日本身的文化品位,也增强了节日意义的传播和影响力。

2.教师节文化是一种尊师文化。通过教师节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是当年设立教师节的初衷之一。原教育部部长何东昌于 1985年 1月 15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说明》中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逐步使教师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多次提议,拟确定每年 9月 10日为“教师节”。[2]1985年 9月 10日,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的庆祝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时任国家领导人赵紫阳、万里等出席会议,万里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教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未来”的讲话。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也发表了《致全国教师的信》,给予教师以高度的评价,并指出:“‘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教师工作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和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3]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分别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教师节庆祝中去,彰显了首次教师节庆祝活动的高规格,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节的高度重视。从此以后,每年的教师节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各地都会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会参加教师节的各种表彰活动,或亲赴各个学校对教师们进行慰问。教师的社会地位得以恢复,尊重老师的种子也悄悄地播种在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心中,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得到了人们应有的敬意,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观念也终于得以发扬光大,尊师重教成为了一种美德。

3.教师节文化是一种师德文化。通过教师节进行师德教育,是当年设立教师节的另一初衷。当时“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以教书育人为终身职业的思想也还不普遍。”[2]何东昌在《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说明》中还指出:设立教师节,“有针对性地开展表彰教师功绩,激励教师的光荣责任感,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以鼓励教师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等活动。”[4]如果说,早些年的教师节活动侧重于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营造,那么近几年的教师节活动,则在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同时,更多地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师德风范建设上,凸显教师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特别是从 2004年开始,在每年的教师节前后,围绕教师节主题,举办师德论坛,开展师德建设讨论、师德建设经验交流、征文活动和表彰优秀教师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师德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掀起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学习宣传教育的热潮;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崇高情感,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每年的教师节活动,通过特定的仪式和多种方式,将节日的意义、内涵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参加仪式的人,不仅从多方面感染、陶冶着人们的心灵世界,而且逐渐将之内化为人们的文化心理。

二、教师节文化对师德建设的促进功能

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包含教师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它是在教师职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在一定的校园文化中生成和实现的,是校园文化机制孕育的结果。教师节文化对师德建设具有一种潜移默化而又巨大的影响力,它以文化手段传递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沟通教师的思想情感,规范教师的行为,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共同的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内驱力。笔者认为,教师节文化对师德建设促进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教师的价值导向功能。这种导向功能是指教师节文化能对教师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学校所确定的目标。它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更多的是通过教师节文化活动来引导教师的行为心理,让他们在教师节文化氛围中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感染,自觉认同教师节文化中以尊师重教和崇尚师德为核心的价值观,体味到人民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和社会历史责任感,使个人的信念、感情、行为与学校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很多国家都比较重视节日文化对公民的价值导向。如美国是通过节日文化不断强化国人的历史记忆,时刻提醒他们不应忘记“做人”,从而在精神上武装美国人。新加坡则是通过节日文化贯彻社会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达到对公民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5]我们应从中得到启示,通过教师节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加强师德教育。

2.对教师的激励功能。教师节文化通过校园这一相对教师个体而言的外部世界的精神文化,唤起他们的高尚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净化从而影响和形成其真善美的德行和品格,这就是教师节文化激励功能的表现。它对人的激励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一种内在引导,它不是被动消极地满足人们对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求,而是通过教师节文化的塑造,使教师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取精神的效应。如在教师节举行对“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优秀教师的表彰奖励活动和“先进事迹报告”活动,通过深入发掘教书育人的闪光点及细节故事,进入榜样的精神世界,从平凡中提炼不平凡的事迹。这些故事和事迹,或许看上去并不都是那么伟大,但能唤起人们的热情,使广大教师感到师德要求不再是抽象和难以实现的,而是具体和可以做到的,原来身边就有这样的榜样,师德先进是无尚光荣的,从而激发出教师学习先进的内驱力,促进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

3.对教师的约束功能。这种约束功能是指教师节文化对教师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这种作用又不像制度和条例的强制性约束力量那样显而易见,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教师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使教师感觉到“理应如此”。这种约束功能对有内在自觉的教师是一种自我教育的强化,对缺失内在自觉的教师是一种弥补和鞭策。

上述功能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对教师师德自律意识的激发。如在教师节举行隆重的新教师入职宣誓,这项活动本身既是教师节文化的体现,也是独特而重要的教育形式。新教师在教师节庆祝会上面向国旗庄严宣誓,会成为他们生命中一段最重要的经历,隆重典雅的仪式,会深深地留他们在脑海中,成为终生值得回味的回忆。“入职宣誓”最大的意义在于:“当即将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宣誓时,宣誓者及在场的所有人都将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与净化。”[6]这时,誓词成为了一种导向、一种激励、一种约束、一种提升,内化为教师心中的一种信念,使教师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在走向自为,从平凡走向高尚。

三、教师节文化建设的策略

1.突出教师节主题。教师节曾经 19年无主题,从 2004年的第 20个教师节开始才有明确的主题。但是几乎每年教师节的主题都没有叫响。2005年教师节前夕,有媒体在部分高校、中小学随机询问了 50名教师,其中仅有 17名老师知道今年教师节的主题。[7]就是现在,在老师中聊到教师节,很多老师对前几届教师节的主题也毫无印象,大家过着有主题没感觉的教师节。有专家指出:教师节知晓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人们不关心教师节,而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教师节的主题不够务实,大而化之,比较空洞,缺乏个性,似乎放在哪一年都可以。二是教师节的主题缺乏群众基础,每年教师节的主题通常都是在 8月底 9月初以教育部文件或通告的方式予以公告,普通教师和社会公众并不知道主题产生的过程。三是教师节的主题宣传不够。回顾历年教师节庆祝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几乎从来不提教师节的主题。与此相应,检索每年的教师节新闻报道,通常只是简单提及当年教师节的主题,几乎看不到关于主题的深度解读和广泛宣传。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让教师节的主题更具针对性和务实性。其次,教师节主题的确定不妨多征求征求意见,并且提前公布,给大家更多时间充分参与。最后,新闻媒体要对教师节主题进行解读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教师节主题及其价值取向和内蕴意义,以充分发挥教师节主题的导向作用和强化作用。[8]以上从国家层面分析了教师节主题没有叫响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其实关于教师节主题,学校也有许多工作可以做,比如组织教师参与讨论教师节主题、以多种方式宣传教师节主题,等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讨论、确立本校教师节的主题。

2.深挖教师节内涵。目前教师节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各界对教师表示尊重的节日,它对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教育意义却远远未能发挥出来。新中国教师节的首倡者方明老人指出:这些年,教师地位的确发生了深刻变化,尊师重教也已蔚然成风。但他同时坦言,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教师节现在已仅仅成了一个节日,不过成了开会表彰、发点礼品、放半天假的代名词。老人对此表示了忧虑。他说,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观念的变革,教育方法更新,已成当务之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以全新面貌出现,传统意义上勤勤恳恳教好一本书的教师已不再是今天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形象。因此,老人积极呼吁,教师节不应成为庆祝、表彰的代名词。在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科教兴国的今天,教师节应赋予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一方面党和政府及全社会要为教师多办实事,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清醒认识时代赋予的重任,将教师节化作动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造就一代创新人才作出更大贡献。[9]列宁也告诫我们:“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10]学校里庆祝教师节活动的现时任务就在于挖掘教师节师德教育内涵,进一步展现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的良好精神风貌,弘扬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激励广大教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把教师节真正办成体现尊师重教和崇尚师德的重要节日。

3.创新教师节活动。虽然教师节只有一天,但可以把庆祝教师节的系列活动延伸至教师节前后,甚至可以把九月份作为“教师节文化月”或“师德建设月”,让教师在这个拥有教师节的月份中,更充分地感受教师事业的魅力,享受与事业一同成长的快乐。在教师节前后可以围绕教师节主题,创新教师节活动。如新教师入职宣誓,这项活动在高校还不多见,可以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再如表彰奖励优秀教师。虽然这是庆祝教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但是需要进一步创新做法,增强教育的效果。要更加重视评选先进的过程,引导教师一起来关注、参与榜样的产生过程,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原来身边就有这样的榜样,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身边人,真正发挥师德楷模应有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还可以组织教师通过师德论坛、师德访谈、师德征文、主题演讲、凝炼师德格言、师德建设座谈交流、先进事迹报告会、师德师风典型案例征集、师德知识竞赛、为教龄 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促进师德建设。

4.教师节文化建设与平时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教师节文化,高潮在教师节,功夫在平时,要把教师节文化建设渗透在日常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关于教师节的各种仪式和主题教育活动可能是短暂的,是阶段性的,但并不意味着平时的师德建设就与教师节无关。比如,优秀教师的表彰奖励可以在教师节那天进行,但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平时进行的。再比如,师德格言和典型案例征集、师德知识竞赛和师德征文,结果可以在教师节揭晓,但这些活动也是需要在平时进行的。

教师节文化如同其它文化一样是一种长期的积淀,人们只有不断自觉地去营造它、呵护它,才能使它不断增添新的内涵,获得新的发展,从而产生广泛的渗透性和影响力,更好地促进师德建设。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318.

[2] 新华社.何东昌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说明[N].中国教育报,1985-01-19.

[3] 李先念.致全国教师的信[N].人民日报,1985-09-10.

[4] 王炳舟,陈思巧.方明他为教师谋权益[J].爱满天下,2002(5):6-7.

[5] 靳义亭.构建和谐社会需提升节日文化价值[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3-25.

[6] 胡东芳.如何构建中国的教师誓词——美国“教育者誓词”给我们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4-03-30.

[7] 戴 宇.教师节主题:“爱与责任”部分教师却不知[EB/OL].(2005-09-06)[2010-07-25].http://teacher.eol.cn.

[8] 杨孝如.教师节:光荣与梦想——关于教师节的建立、发展与热点争议[J].江苏教育研究,2009(9):4-8.

[9] 时晓玲.教师节应赋予新内涵[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9(8):26.

[10] 列 宁.列宁全集:第 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44.

Manufactur ing Teacher’sDay Culture to Promote Teachers’Moral Construction

LEIJi-yuan
(School of Economics,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Xiangfan University,Xiangfan 441053,China)

Teacher’s Day Culture is a kind of Festival culture,respect teachers culture and teacher moral cul2 ture.Teacher culture of teachermorality construction of a great influence on culture,itmeans people’s spiritual pursuit and transfer value orientation,communication,regulating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teacher,the teacher behavior in a culture that they are infected,teachers identification schooled in respect of culture,pay at2 tention to the teacher education and advocatingmorality as the core of the teacher’s values,to appreciate the hon2 or and professional teachers social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Teacher culture to teacher’smorality construction has the value orientation,incentive functions and constraint functions.Build the culture,teachersmust highlight the theme,teachers,the connotation of teachers to dig deep,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er’s day activity of teacher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daily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eachers’moral construc2 tion.

Festival culture;Teacher’sDay;Teacher’smorality

G122

A

1009-2854(2010)09-0085-04

2010-07-30

雷继元(1954—),男,湖北宜城人,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老龄科学。

(责任编辑:刘应竹)

猜你喜欢

尊师重教教师节师德
叮咚,你的教师节攻略到了
今天是教师节
教师节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尊师重教永远在路上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又是一年教师节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