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默笑话的语言学解读

2010-08-15赵竹轩

关键词:吐温笑话逻辑

赵竹轩

(对外经贸大学 英语学院,北京 100029)

幽默笑话的语言学解读

赵竹轩

(对外经贸大学 英语学院,北京 100029)

幽默和笑话有概念上的区别,笑话是滑稽言谈本身,幽默在这里则被作为心智和性情层面上的概念来看待。幽默逗人发笑没有异议,但幽默作为一种更宽泛的东西,有什么内在特性让人发笑?本文试从幽默区别于笑话的深层语言内涵、幽默包含的逻辑上不协调的因素、人物心理同幽默致笑间的关联等几个方面解读幽默好笑的原因。

幽默;笑话;语言学;解读

一、幽默之“默”

“幽默”一词音意两译。1924年,林语堂在《论读书,论幽默》中将“humour”译作“幽默”。英语里的humour除“滑稽、可笑”外,兼有“气质、心境、情绪”之意;法语中更是如此,可以说一个人de bonne humeur或de mauvaise humeur;humour在拉丁语中的本义则是“体液”。古希腊人认为人有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并称之为“χυμóζ”(chymos),四种体液按组成比例不同构成一个人的先天气质。“黑胆汁”过多会使人抑郁,而治疗方法则是开怀大笑。这种幽默观念在20世纪初传到中国并有了一些翻译版本,但只有“幽默”一直沿用至今,应该有其合理之处。屈原《九章·怀沙》中有“煦兮杳杳,孔静幽默”,此处“幽默”意为“寂静无声”,和后来的涵义并无关系。如果我们把“幽默”理解为“幽然无声的默契”,是否能和它的今义沾上边?如果不能,为什么又说这种译法音意两译?

从柏拉图开始,诗歌和哲学、感性和理性就开始争吵。就像所有美好而发自内心的东西,幽默使人发笑似乎很自然,在这里非要讨论幽默之为幽默的所以然来,似乎显得牵强而多此一举。国内少有学者研究作为雕虫小技而存在的幽默,但幽默在西方却被作为一门学问来对待。很明显,幽默作为跨国界、种族和语言而被广泛认同和理解的表达,应该能揭示出一些人们心智上的共性。

在《论读书,论幽默》里,林语堂把幽默同郁剔、讥讽、揶揄这几种风调相区别,而“在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最上乘的幽默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在这里,幽默是作为一种上乘的风调而存在的,就如文学和演讲中的诙谐表达或一个人谈吐中体现出的幽默感 (sense of humour)更多地是同作品格调和个人性情相联系。幽默发自人的性情,是后天所不能习得的,你可以转述一个笑话,但却不能复制不属于你的幽默感。同时,就听者而言,能够听懂幽默,解得其中意味也要有一定的客观和主观条件,这包括语境和听者本身的知识和认知水平。

来看一段英文幽默,是发生在一个金发美女和送奶工之间的对话:

"I want 25 gallons of milk,"said the blonde,"I'm going to fill my bathtub up with milk and take a milk bath so I can look young and beautiful again."

The milkman asked,"Do you want it pasteurized?"

The blonde said,"No,just up to my breasts."

送奶工问:"Do you want it pasteurized?",“你想要巴氏杀菌后的牛奶吗?”显然,那位金发美女把 “巴氏杀菌”“pasteurize”理解为“past your eyes”。牛奶需要多到达到眼睛的高度吗?即使是牛奶浴也不需要那样多牛奶,所以她回答“不,只要到胸部就可以了”。

这样突兀的答非所问让人觉得这位金发美女十分愚蠢。她为什么犯这样的错误呢?原来,pasteurize和past your eyes之间有谐音联系。虽然我们只看到字面上的对话,但我们却已经根据自己的成见想象出二人的仪态和语气,为其平添了几分幽默与讽刺,我们蛮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不觉得有什么悖于情理的。这就是在理解幽默的同时,我们所加入的自己的价值判断,而这种价值判断是与幽默所要传达的意思相吻合的。通过幽默,人们达到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样,幽默一词在字面意义上的两种含义似乎也就相通了。

二、扰乱的逻辑

相比于笑话,幽默可以同时适用于更广泛和更狭义的定义。除去生活中所谓妙语(shafts of wits),幽默可以包括恶搞、无厘头等等,并采取多种形式——文学,绘画,甚至音乐。我们看欧·亨利的幽默短篇小说,James Thurber在The New Yorker上所做的讽刺漫画,聆听诙谐的《拨弦波尔卡》和《卡门序曲》,均能在获得娱乐的同时品得其中韵味,并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愉悦感归因于相似的元素,这就说明了幽默多元形式与内在共性的统一。说幽默狭义,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妙语或恶搞都能称得上幽默的。在我们的意识里幽默的层次更高,往往除了给接受者带来笑声之外还能引起其他的效应,可能是反省、自嘲或深思。

这是一个网上恶搞的片段:

人=吃饭+睡觉+上班+玩,

猪=吃饭+睡觉,

代入:人=猪+上班+玩,

即:人-玩=猪+上班.

结论:不懂玩的人=会上班的猪

……

类似毫无道理的恶搞被普遍传诵,那么它好笑的原因在哪呢?答案是它采用一种隐蔽的方式扰乱了正常的逻辑。恶搞的制造者预先设想了一个结果,然后让你沿着他所设计的轻佻的方式得出这个惊异的结论。但事实上,它的前提假设(如认为人即吃饭、睡觉、上班、玩)和运用加减法推导的办法是毫无道理的。所以它只能是一个恶搞而不是上乘的幽默。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第14章中吉姆和哈克有一段关于“法国人说的是人话吗”的争论,它带给我的感触在我重读时丝毫不减当年:

“Looky here,Jim;does a cat talk like we do?”

“No,a cat don't.”

“Well,does a cow?”

“No,a cow don't,nuther.”

“Does a cat talk like a cow,or a cow talk like a cat?”

“No,dey don't.”

“It's natural and right for'em to talk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in't it?”

“Course.”

“Andain'titnaturalandrightforacatandacowtotalkdifferent from US?”

“Why,mos'sholy it is.”

“Well,then,why ain't it natural and right for a FRENCHMAN to talk different from us?You answer me that.”

“Is a cat a man,Huck?”

“No.”

“Well,den,dey ain't no sense in a cat talkin'like a man.Is a cow a man?—er is a cow a cat?”

“No,she ain't either of them.”

“Well,den,she ain't got no business to talk like either one er the yuther of'em.Is a Frenchman a man?”

“Yes.”

“WELL,den!Dad blame it,why doan'he TALK like a man?You answer me DAT!”

这里采用原文是由于方言的缘故。在马克·吐温的笔下,黑人和白人(白人又分受过教育的和未受教育的)使用的语言是那样不同,让你觉得他们是活生生行走在那个时代的人。方言特点的生活化更突显了喜剧效果。既然幽默是语言的艺术,那么作为幽默家的马克·吐温首先是一个语言大师也就理所当然,不言而喻了。对话前半部分哈克通过举例说猫、牛和人不同所以不“和咱们说一样的话”(即英语),来说明法国人不说英语是很自然的事,到这里为止逻辑是正常的。逻辑的错位从吉姆反诘“Is a cat a man,Huck?”开始。吉姆说,既然猫和牛不是人,那么它们不讲人话是应当的,但作为“人”的法国人“那他妈的怎能不说人话呢?”在这里,问题的根结在“人话”和“英语”的概念上,二者对于哈克来说是不同的,但对于吉姆这样一个未开化的黑奴来说则没有区别。由于这种逻辑的错位很隐蔽,所以即使懂得其中道理,我们仍会被逗笑。

这则对话和上面的恶搞片段的共同点在于提供了不同于常规的推理模式。歇后语往往具有幽默诙谐的成分,也在于除了字面意思外,还暗示了另一个思维过程。可以看出,许多幽默的发出者是有意而隐蔽地歪曲一个事实或这个事实的逻辑过程,在正常思维模式中加入了一些弯弯绕的成分(twistof logic)。你沿着循规蹈矩的逻辑进行思考时出现了岔路,然后根据另一个推理线索,最后得出荒谬甚至与预期截然相反的结果。

三、笑的背后

弗洛伊德在他1905年的 《笑话和它们同无意识的关系》(Jok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Unconscious)以及 《幽默》(humour)中,提出了“实质性笑话”(contentious jokes)的概念;人通过幽默可以宣泄某些被社会压抑的思想,如攻击和性欲。有关于幽默的测验表明,性、毁灭和死亡是公众喜爱的题材。生活中我们明显对灾难性的结局显示出较大兴趣,同时性指向的幽默也占有很大比例。这类笑话本身也许没有多少滑稽的成分,但它用一种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暗示了某些被主流意识形态所禁止的思想,从而迎合了有此类想法的人。因此,笑话不仅是有语境的,更是有影响范围的:高中时考试,老师在发卷子,后面一个女生多拿了,喊到“老师,我有了,我有了”,前排一个男生连忙说道“是我的,是我的”,结果全班狂笑不止——试想同样的情景发生在小学生的课堂上,就不太可能产生如此轰动。除去毁灭和性的成分,这类思想还可以是对权威的挑衅。所以被恶搞很惨的往往是政客,而不是普通人。

按照这样的分析,幽默的内容取决于此人的欲求,幽默的风格——或讽刺挖苦,或轻快和善——均取决于此人的性情。上面谈到马克·吐温的幽默,事实上,马克·吐温幽默风格的变化和他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认识密切相关,即越到晚年越表现出悲观色彩和对社会阴暗面的关注。他有一个故事《他是否还在人间?》(Is He Living or Is He Dead?),描写几个穷困潦倒的年轻画家为使画作升值,设下其中一位画家即将病逝的假象,同时制造大量舆论,让人以为这位病危画家所剩不多的作品极具炒作价值。于是,到那位画家“死”的那天,当他的同伴们抬着他的棺材缓缓驶向墓地时,所有人都在为这位天才画家的英年早逝而哀叹,同时画价的急剧飙升使其“死”后的境况远超过活着的时候。故事是以幽默诙谐的语调写成,但是读后不禁令人感到不可名状的苦涩。人的非理性和命运中的自相矛盾让这个世界显得既可笑又可悲。有类似深层涵义的作品又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和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Catch-22):小职员不堪生活的重压变形成甲虫,第22条军规本身无奈的矛盾,都表现了生命中不协调、不可控的因素,而其幽默的表现形式让压抑的感情和思想更易被人接受,给人以“笑对惨淡人生”之感。

总之,幽默是对心智的一种挑逗。所谓挑逗,即采用不严肃或非理性的方式,让听者沿着另一条逻辑道路,获知某种隐晦的涵义。在这个过程中,听者经过精神上的活动后和幽默的发起者产生了共鸣,宣泄了自身相同的想法和感情。这类幽默使人感到轻松、受人喜爱的原因亦在于此。

[1]黄豪.言语幽默的语言学思考[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2]胡范铸.幽默语言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1987.

[3]王勇.由关联理论看幽默言语[J].北京:外语教学,2001,(1).

[4]王静存.马克·吐温小说的“美国式幽默”探析[J].济南:时代文学, 2008,(15).

猜你喜欢

吐温笑话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马克·吐温的孩童时代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王子与贫儿(上)
幽默笑话
幽默小笑话
笑话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