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两手抓 除害兴利创辉煌
2010-08-15马文奎王建刚
马文奎,王建刚
(海河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天津 300170)
自从国务院批准成立海河水利委员会以来,海委防汛抗旱办公室(以下简称防办)始终伴随海委的发展而不断成长。30年来,在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在流域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防办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未雨绸缪,常抓不懈,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海河流域防汛抗旱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委成立之初,防汛抗旱工作由工程管理处负责。1986年,根据中央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要求,海委成立了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工程管理处。1994年,海委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海委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仍挂靠在工程管理处。为了加强防汛抗旱工作,1999年,将防汛抗旱工作从工程管理处剥离出来,专门成立了海委防汛抗旱办公室,一直延续至今。2008年5月,海河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成立,海委防办又增加了海河防总办的职能。
海委在防汛方面的职责是: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规定和授权对重要的水利工程实施防汛抗旱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组织制定或参与制定流域防汛抗旱方案并负责监督实施;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流域内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管理和运用补偿工作;组织或指导流域内有关重大建设项目的防洪论证工作;负责海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具体工作;指导水利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1 主要成就
1.1 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海委成立之初,海河流域已经初步建立了由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但是,由于多年未来大水,工程老化失修,河口淤积,河道萎缩,防洪能力严重下降。面对这种不利局面,海委始终把完善流域防洪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1)水库建设方面:1982年以来,对流域内所有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进行了全面的防洪复核,提出了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按照《海河流域综合规划纲要》和《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安排,先后组织有关省市完成了岳城、官厅、岗南、黄壁庄等13座大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提高了水库防洪能力,为今后增加水库调蓄水能力奠定了基础。
(2)河道防洪建设方面:对三家店至屈家店段永定河两岸堤防进行了复堤加固,修建了卢沟桥枢纽、大宁水库和滞洪水库,使永定河的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北京市西部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对天津北部的永定新河右堤、南部的独流减河左堤、西部的西河右堤进行了加高加固,使天津城市防洪标准初步达到200年一遇。对漳河、漳卫新河进行了治理。连续20年对海河、独流减河河口进行清淤疏浚,维持河口行洪畅通。先后完成了屈家店枢纽、四女寺枢纽、独流减河防潮闸、西河闸、独流减河进洪闸等水闸枢纽除险加固工程。
(3)蓄滞洪区建设方面:1993年,海委编制了《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开始进行流域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到2008年底,海河流域安全建设共计建安全区(围村埝)41处、面积7 399万m2、建设避水房45.73万m2、避水楼29.2万m2、救生台120.92万m2、高村基9 376.6万m2,同时修建撤退道路2 430 km,已有安全建设设施涉及人口164.8万人,其中64万人已达到防洪避险标准。
1.2 精心制定防洪预案
1982年,根据水电部的要求,在广泛征求有关省、直辖市意见的基础上,防办制定了《海河流域各河防洪调度意见》,并经水电部批复实施。1986年制订了《海河流域防御特大洪水方案》,并于1987年经国务院同意,由中央防汛总指挥部发布实施。1993—1997年,根据各河现状行洪能力,对原洪水调度方案进行了修改,重新制定了永定河、大清河、漳卫南运河及北三河洪水调度方案。1993年“永定河洪水调度方案”批准实施,1994年“大清河洪水调度方案”批准实施,1996年“漳卫南运河洪水调度方案”批准实施,1997年“北三河洪水调度方案”批准实施,以上这些洪水调度方案是目前海委及流域内各有关省、直辖市进行防洪调度的重要依据。
为了切实加强防御洪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2004年,防办组织编制了我国第一个防御洪水方案——《永定河防御洪水方案》,并且由国务院批准实施。在此基础上,又重新修订了《永定河洪水调度方案》,于2005年由国务院批准实施。之后,又完成了《大清河防御洪水方案》和《大清河洪水调度方案》制定工作,为实施科学的洪水调度提供依据。
1.3 认真做好防汛调度工作
海河流域从1963年大水后,虽然一直处于干旱时期,但个别年份仍然发生了较大洪水。为此,防办一方面积极做好全流域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委直管工程的防汛调度,为减轻洪涝灾害做出了积极贡献。
1982年8月,漳河、卫河发生了196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汛期全流域降雨较常年偏多二成。同时,漳河上游也发生了196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岳城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3 110 m3/s,接近五年一遇。经过水文部门的精心测算,防汛部门采取了适当提高库水位、为卫河洪水错峰的调度方案,从而减轻了大名泛区的防洪压力和淹没损失,使卫运河滩地2.67万hm2良田免遭洪灾损失。
1994年7月12 —13日,滦河中上游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滦河干流及部分支流出现较大洪峰,潘家口最大入库洪峰流量达9 570 m3/s,为1962年以来最大值,而此时滦河下游也发生了较大洪水,如果这股洪水与潘家口下泄洪水遭遇,将会对下游10多万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此,海委主任召集各有关部门紧急会商,在认真分析天气形势和工情、水情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认真研究,果断做出大黑汀水库落闸控泄、为下游错峰的调度决策。同年9月5—6日,滦河上游再次普降大雨,部分河道又出现较大洪峰。尽管此次洪水没有上次那样大,但考虑到滦河下游刚经受过洪水袭击,堤防的抗洪能力已有所降低,为确保下游地区10多万名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洪水预报和水库调度运用情况,海委再次进行了错峰调度,使洪水安全通过。这两次成功的洪水调度,大大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和洪灾损失。
1996年,海河南系发生了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8月份降水总量297亿m3,洪水总量71亿m3。在这场洪水中,海委充分发挥流域机构的作用,科学调度直属工程,积极协调省市矛盾。漳河岳城水库8月4日0时水位开始起涨,18时入库洪峰流量达到8 960 m3/s。考虑到水库尚未除险加固,存在大副坝涌沙情况,防办密切关注气象和雨水情,实时进行滚动预报,综合分析水库工程情况、洪水情况和气象预报因素,严格执行洪水调度方案,对水库实施科学调度。4日8时水库开始泄流,由80 m3/s逐渐加大到1 500 m3/s,在保证下游河道安全的前提下,将水库水位控制在148 m之内,既保证了水库工程的安全,又避免了上游的淹没损失。
1.4 强化流域防洪协调工作
搞好防洪工作,必须注意协调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和关系。在这方面,防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省、直辖市之间的关系,在统一调度、团结抗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1994年7月13日,北三河系的滦河、北运河相继出现较大洪峰,青龙湾减河土门楼闸上出现1 180 m3/s洪峰,北运河防洪压力很大。在土门楼闸的调度问题上,防办充分发挥协调职能作用,多次同津、冀两省市联系,及时交流信息,反复交换意见,协商解决措施。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促使双方达成共识,本着困难共担、团结抗洪的原则,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永定河泛区的行洪障碍问题涉及津、冀两省市,是一个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永定河的防洪安全。为此,1995年7月25日国家防办下达了永定河泛区紧急清障任务的通知,并在7月28日召开的永定河联防领导小组会议上进一步做了部署。为了完成清障任务,防办在委领导的带领下,亲驻清障现场,以技术分析为依据,多次与有关省市交换意见,协调处理清障工作中的问题,检查、督促清障进度,保证了清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1996年8月,蓟运河发生洪水,小河口站洪峰流量406 m3/s,超过河道保证标准,需利用滩地行洪。由于小河口至江洼口段为津、冀两省市边界河道,在扒除滩地小埝问题上,两省市发生矛盾。对此,海委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现场调查了解情况,协调两省市及时扒除各自一边的小埝行洪,确保大堤安全。8月7日,河北省一岸小埝扒口行洪。之后,海委又多次做工作,督促天津市扒开了杨木庄小埝,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1.5 推进流域防汛抗旱管理工作
(1)成立了海河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根据国家防总关于成立海河防总的指示精神,海委从2008年2月份开始,组织进行了广泛调研,拟定了海河防总筹备工作程序和日程安排,4月初编制了海河防总机构组成和职责。4月下旬,海委组织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山东省(市)人民政府及北京军区联合行文,向国家防总正式提出成立海河防总的请示。6月18日,国家防总正式批准成立海河防总。6月25日,在河北省召开了海河防总成立大会,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宣布了国家防总的决定,并亲自为海河防总揭牌,海河防总正式成立。
(2)建立了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协调机制。海河防总成立后,防办组织制定了海河防总工作规程,编制了海河防总应急响应预案,理顺了海河防总、海委和各省(市)在具体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了海河防总防汛抗旱工作平台,加强了流域各省市之间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组织对流域漳卫河、子牙河、滦河等河系各项防汛准备和预案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落实。初步建立了流域军地信息共享、联合抗洪抢险等机制。
(3)加强了蓄滞洪区管理,督促流域有关省市制定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永定河泛区管理办法》、《滏阳河中游洼地滞洪区管理办法》和《河南省行滞洪区若干问题规定》。
(4)强化了非防洪项目洪水影响评价工作,先后进行了铁路、高速公路、南水北调中线等项目跨越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等河道及蓄滞洪区的洪水影响评价审批工作。
(5)启动了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试点研究工作,初步制定了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预案。
(6)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抢险队伍建设,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人海战术,提高了防汛抢险的技术水平,为防汛抢险提供了技术保障。
1.6 做好抗旱应急调水工作
海河流域的径流量丰枯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现象频繁,降水多集中在汛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北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水库蓄水锐减,主要入海河道先后断流,加上无客水入境,严重影响了天津城市供水安全。为缓解天津市供水危机,经国务院批准,海委多次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使得天津市勉强度过水荒。
1981年10月15日—1982年1月17日,分别从人民胜利渠、位临渠、潘庄渠3条线路引黄河水10亿m3,天津市九宣闸收水4.47亿m3。
1982年10月1日—1983年1月5日,从位临渠干渠、潘庄渠、漳河3条线路引黄河、漳河和卫河上游水9.28亿m3,天津市九宣闸收水6.3亿m3。
1997年以来,华北北部地区持续严重干旱,海河流域供水形势十分严峻,天津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十分紧张。为解决天津城市供水问题,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实施了 2000、2002、2003、2004、2009年 5 次引黄济津。2000年引黄济津,位山闸放水8.71亿m3,天津市收水4.08亿m3,同时向大浪淀补水0.576亿m3。2002年引黄济津,位山闸放水6.03亿m3,天津市收水2.47亿m3。2003年引黄济津,位山闸放水9.22亿m3,天津市收水5.1亿m3。2004年引黄济津,位山闸放水9.8亿m3,天津市收水4.3亿m3。2009年引黄济津现正在进行,预计位山闸放水5.0亿m3,天津市收水2.2亿m3。
海委一直密切关注潘家口水库动态来水情况,提前向水利部作专题汇报,及时派出工作组考察引黄线路,编制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实施方案,为国务院决策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为确保按时通水,海委和引黄各省市及各单位提前部署,尽早安排,全力做好输水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海委依据《引黄济津应急调水管理办法》,考虑到工程的运行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调度原则,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调度机制。具体说来,就是提前做好调度方案,详细安排不同时间段的水量、流量的调度,在适当考虑引黄沿线群众利益的同时,兼顾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并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规范引黄济津水量调度,为引黄济津的科学调度奠定了基础。
由于大清河系连续干旱,2003年华北明珠白洋淀面临干淀危机。为维持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和淀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2004年2—6月成功实施了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岳城水库累计放水4亿m3,白洋淀收水1.6亿m3,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7 防汛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海委成立以来,在防汛办公自动化建设方面进展很快。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在软件的开发利用上,都为今后适时进行调度决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94年,投资建成了大屏幕动态信息显示系统,采用双机双屏方式,当时的屏幕面积为全国水利系统之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防汛抗旱工作的发展需要,2005年对已有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进行了改造,建立了由10个背投式大屏幕、2部投影仪、4个视频监视镜头以及先进的会议音频系统构成的防汛会商系统。利用微波、卫星等通信手段,建立了海委与水利部以及京津冀三省市的异地会商系统。利用邮电部专网和卫星通信,实现了海委与引滦局、漳卫南局和下游局的异地会商。2004年,国家防总利用异地会商系统,成功举办了由海委和京津冀三省市参加的永定河防汛演习。
在软件开发方面,目前海委防办已建立了由防洪基础数据库、信息查询、洪水预报调度、防洪管理等构成的防汛抗旱会商系统,先后开发了永定河、大清河、漳卫河、子牙河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防洪工程图片管理系统、防汛物资管理系统,为科学进行防洪决策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工程监控方面,完成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工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和工程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实现了闸门远程监视和启闭控制。建设了卢沟桥枢纽、屈家店枢纽以及西河闸视频监视系统和洪水现场实况信息采集系统,工情信息采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1.8 防汛基础工作扎实有效
建委以来,防办对防汛基础工作十分重视,在防汛资料整编、防洪技术研究、技术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资料整编方面:先后组织完成了《海河流域防汛资料汇编》以及大中型水闸、主要水库、蓄滞洪区及穿堤建筑物等单行本资料汇编,《引黄济津水文资料》、《引黄引岳济津水文资料》、《引黄济津水、沙平衡分析》、《海河流域大型水库水文成果汇编》等成果汇编。编印出版了《海河流域降水量图集》、《海滦河流域降水量资料汇编》和《海滦河流域洪水调查资料》、《非工程防洪措施资料选编》等。组织印制了《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位置图》和与之配套的永定河及北三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等单行的防洪工程位置图,以及包括永定河与大清河、漳卫南运河、子牙河、北三河、滦河与徒骇马颊河5个分册的《海河流域河道图册》。为方便防汛人员查询资料,2000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水闸枢纽、防洪调度方案等资料汇编。编印了永定河、大清河、漳卫河、子牙河、北三河、滦河6条河的防洪调度概化图册。
(2)技术培训方面:针对海河流域多年不来大水、防汛抢险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情况,根据国家防办的要求,自1984年以来,自编教材,先后举办了6期防汛抢险培训班。为了提高抢险技术人员的实战能力,先后进行过7次防汛抢险演习。为了提高防汛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防办每年都进行防汛值班人员上岗培训。1995年汛前,防办组织有关处室及各河系组成员进行了永定河洪水预报及防洪调度模拟演习,收到很好的效果。2004年,国家防总利用现代化的异地会商系统,成功举办了由海委和京津冀三省市参加的永定河防汛实战演习,对预报、调度、会商决策、抢险以及蓄滞洪区群众转移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检验,效果十分显著。
(3)防洪技术研究方面:1986年,海委引进二维不稳定流洪水计算模型对永定河泛区洪水进行了模拟演进研究,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应用到蓄滞洪区灾情评估系统的研究中。1990年以来,先后进行了“大清河洪水对策研究”并提出了阶段性成果,完成了 “漳卫河流域洪水分析”“永定河官厅以上及官厅山峡的洪水分析”等课题,开展了“岳城水库优化调度研究”,完成了“永定河泛区郎园分洪措施研究”“永定河泛区阻水堤埝扒除方式的研究”“岳城水库漫坝风险分析”等项目。针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突出问题,2000年以来海委开展了水库优化调度和洪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岳城及潘家口水库汛限水位研究”“海河流域洪水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永定河洪水调度方案研究”“大清河中下游洪水调度分析”“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试点研究”等课题,为今后实施洪水资源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2 未来展望
海河流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东部沿海为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西部为煤炭资源基地,平原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经济社会的战略布局和快速发展,对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首先要提高主要河流、重点地区的防洪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点地区和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其次要加强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和洪泛区的社会管理,提高抗御灾害和灾后恢复能力;同时还要提高洪水调控和管理水平,在保障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防办今后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以海委“四个创新、三个转变”为指导,以实现洪水有效控制、洪水资源充分利用为目标,围绕建设海河流域水利保障体系、构建和谐海委的总体部署,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洪水管理和水生态修复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流域洪水管理,大力推进海河防总工作进展,加快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做好城市供水和生态应急补水工作,努力开创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
(1)全力做好防汛抗旱职能的“三个转变”。即由提出参谋意见到提出参谋意见与发布调度令并行的转变;由负责技术调度方案到对海河防汛抗旱事务全面负责的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的转变,从主要监督调度方案的落实到全面监督调度方案、工程抢险、转移和灾后重建的转变。
(2)继续推进海河防总工作开展,充分发挥海河防总工作职能,探索流域防总工作机制,加快海河防总工作平台建设,完善海河防总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流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直属工程防洪和供水调度,实现洪水有效控制、洪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督促、指导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当好国家防总、海河防总的参谋。
(4)按照新的治水理念,强化流域洪水管理,优化各河系洪水调度方案,完善各类防洪预案,完成海河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应急调度预案,积极推广试点成果,推进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工作,适时进行洪水资源利用尝试。
(5)加强防办能力建设,加快防汛信息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海河流域各河系防洪调度系统,搞好重点工程视频系统建设,不断提高防汛抗旱现代化水平。
(6)实时监测、动态预测流域水情和旱情,加强对流域农业抗旱工作的监督指导,继续做好城市应急供水和生态应急补水工作,为重要城市和湿地提供安全的供水保障。
回首30年的历程,防办在困难的条件下创业,在奋斗的道路上成长,在拼搏的过程中成熟。30年来,防办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海河流域防汛抗旱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后,我们将发扬传统,开拓创新,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