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许县农村不安全饮水现状及对策

2010-08-15刘慧丽通许县水利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年6期
关键词:通许县水源饮用水

□刘慧丽 □刘 隽(通许县水利局)

通许县地处豫东平原,地势平坦,地形总趋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坡度1/4000~1/5000,海拔高度57.5m~66.5m,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人口6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3.94万人,耕地面积5.31hm2。

一、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

20世纪初,据联合国有关机构公布的数据,全世界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约有11亿,其中中国约有3亿。据我国有关单位调查统计,我国农村有37.9%的人饮水不安全。

二、农村饮水不安全现状

由于受所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通许县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缺乏地表水调蓄工程,降水量和半径流量各年之间变幅较大,往往造成大水年洪涝成灾,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枯水年份由于干旱而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同时,由于地球物理作用原因造成的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含氟量过高,部分村庄浅层地下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及碘的含量超标,农村居民除县城辖区的几个村吃上自来水外,其余吃的全部是浅层地下水,人长期饮用,形成氟斑牙、大脖子病,并多发胃肠病,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且人口分布数量大,局部地区富集盐矿、苦咸水,呈点状带状分布,数量也比较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废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生活污水、垃圾、工业废水的有机污染以及农田施用化肥、农药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超过了环境容量,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饮水不安全因素,造成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显著增加,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根据调查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通许县农业人口56.94万人,其中44.99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含氟水26万人,苦咸水1.6万人。

通许县农村饮水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水量少、水质差、水价高、水源保证率低等问题,距离国家规划的目标相差甚远,急需国家和地方投资加以解决。通过调查对相应的问题做出以下统计分析:

(一)水量少、水质差

各地由于地质地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通许县农村对于饮水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调查结果表明,“天然水资源短缺,供水设施不足”、“氟含量高”、“盐含量高”是造成饮水困难的最主要的3大原因。饮用水水质方面各地差别较大,无供水工程的地区,主要靠浅层地下水维持生计,水质极差。调查结果表明,其中感到苦咸的部分占40%。

(二)与饮用水有关的疾病

通许县农村出现了一些与饮用水有关的疾病,个别疾病发病率很高。出现了一些如氟斑牙、氟骨症、胃肠疾病等与饮水有关的疾病。由于饮水水质的问题导致发病率远远高于其它地区,直接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农户对饮用水的供给要求强烈

由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农户热切盼望早日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多数人希望修建饮水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农户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自2006年开始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以来,通许县已解决了92个村17.8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有关部门的批复,2006年解决4.9万人,2007年解决2.5万人,2008年解决5.86万人,2009年解决2.5万人;水源类型全部为地下水,工程35处,其中供水规模>1000m3/d的7处,受益人口8.03万人,1000~200m3/d的28处,受益人口11.55万人。供水方式全部为供水到户,通许县集中供水工程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所以无需净化设施,自来水普及率35.06%。

在工程管理方面,供水规模>1000m3/d的集中式供水工程7处,管理人员32人;由县水利局统一企业化经营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委托县卫生防疫部门在丰水期及枯水期每年2次水质检验;水费计量收取,水价1.2元/m3;成立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积极参与管理。

供水规模为1000~200m3/d的集中式供水工程28处,管理人员90人;28处工程中12处为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16处为县水利局统一管理,经营管理均为独立核算;委托县卫生防疫部门在丰水期及枯水期每年2次水质检验;水费计量收取,水价1.2元/m3;用水户积极参与管理。

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

发展农村饮水是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保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更是一项德政工程,关系到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脱贫致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农村饮水作为各级政府的主要事务,纳入议事日程,根据特殊气候、水资源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等具体情况,明确目标,做好规划。

(二)优化实施方案

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的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饮用水中氟含量>2mg/L的中重度氟超标,以及溶解性总固体2g/L的苦咸水、水源严重污染、水量不足、保障率低、取水不便等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

通许县饮水安全工程坚持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因地制宜,集中逐片,近远结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确定工程类型和规模。

根据轻重缓急、规模化建设的原则,通许县计划2010年解决四所楼、长智、城关、大岗李、邸阁、玉皇庙、练城、厉庄、朱砂10个乡(镇),63个行政村及县农场的10.73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其中高氟水9.68万人,高碘1.05万人,建设工程10处,其中7处为打井管网,3处为管网延伸,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7处,新打井7眼,配供水设备7套,埋设PE供水管网1250km。

根据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政策,人均投资500元,其中国家400元,省财政40元,市财政20元,群众以劳折资或自筹40元,项目总投资5367.0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293.64万元,省财政429.36万元,市财政214.68万元,群众以劳折资或自筹429.36万元。

规划到2012年底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零,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三)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水源是饮水安全工程的生命线,新建饮水工程区要搞好水源保护工作,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止管理规定》的要求,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显标志,严禁从事影响水源安全的违法活动。县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对饮水水源水质进行检测。同时在集中供水厂内部设立水质化验室,对水质进行监测,防止新的水质污染事件发生。

(四)建管结合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及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以工程产权为纽带,以搞活经营权为核心,控制好水价这个关键,形成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建得好,农村群众用得起,供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为使工程运行管理有组织保证,通许县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县水利局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工程的运行管理,目前工程运行正常。还应制定出一系列更加科学的运行管理措施,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奖惩制度,做到每处工程有专人负责,落实管理人员的报酬,做到工程损坏有专人维修,严防跑冒滴漏,严禁吃水不缴费,结合物价部门,实行水价听证制度,让用水户积极参与,制订合理的水价,计量收费,提倡节约用水,养成群众自觉爱护工程、交纳水费的习惯,并在收缴水费中预留一定比例的维修基金,用于工程的维护及设备的更新,达到工程损坏有人修,有钱修,形成供水建设、运行、管理、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结束语

农村饮水安全是通许县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强化饮水质量的监测,加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管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通许县水源饮用水
河南省通许县:稳粮增豆 一季双收
保护水源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通许县
南水源头清如许
通许县
寻找水源
饮用水污染 谁之过?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