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老区物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0-08-15向佐谊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桑植县老区流通

邹 筱,向佐谊

(1.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2.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在我国,革命老区属于“老少边山穷”地区,长期存在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因此,在革命老区大力发展农村物流,是推动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可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客观条件和社会基础。在此背景下,笔者以张家界市桑植县为例,探求适合我国革命老区农村物流发展的对策。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农村物流的意义

1.1 增加农民收入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物流条件及其运作模式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产业,增大物流配送的规模、提高物流配送的速度和效率,扩大物流配送的辐射面,就能够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并有效控制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从而能够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1.2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首先,现代物流属于服务业,推动农村物流的发展本身就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包括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品种结构及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可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初级农产品由于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使其市场价格较低,而经过一定的简单加工,如挑选、整理、清洗、包装等,送入超市或者连锁店,价格就会上升2~10倍,而若再进行深加工改变其原有形态,价值将会提高几十倍。这说明,紧紧围绕着物流流通加工环节,可以有效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增值。

1.3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可使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实现专业化和现代化,更加便于组织农产品加工,直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农业不仅是建立在发达的农业科技基础上的新型农业,同样也是建立在多样化、多层次市场需求基础上的新型农业。这就要求农业领域的生产与流通必须做到同步发展,即“大生产”与“大流通”的配套与协调。

2 革命老区农村物流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2.1 革命老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物流系统中每一项功能的实施,都与物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有关。如果所需的生产资料不能有效地运进来,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有效地销售出去,即使低廉的劳动成本也弥补不了物流上的巨大浪费。以张家界桑植县为例,该县地处湘西北边陲,是贺龙元帅的故乡,隶属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张家界市,属典型的革命老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山区县,俗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也是湖南唯一一个无铁路、无国道、无高速公路的“三无县”。2006年,全县所有公路里程只有1 900 km,人均还不足0.005 km,群众出行难、行路难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更别提农产品流通的问题了。多年来国家投入不足,致使该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严重,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陈旧。同样的农产品,因为交通闭塞,物流成本至少比其它地区高20%以上,导致其市场竞争力弱,销售困难,资源优势无法转变成经济优势。目前,落后的物流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该县农村物流发展的“瓶颈”因素。

2.2 革命老区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分散、规模小、实力弱

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农户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售卖,只有极少部分农户通过订单来安排生产和销售等活动。农村市场的流通主体大多是个体商户、运销大户和经纪人,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数量不少,但规模小、实力弱,市场覆盖率低。就桑植县而言,一方面,农村市场流通的分散性必然使得农村物流服务的地域范围扩大,从而对物流的采集集中和分拣配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民在生产、销售、采购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低、实力弱,致使农户在市场博弈中缺乏足够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链上的这种弱势地位又反过来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直接导致规模化农业的实现困难重重。

2.3 革命老区农产品物流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

当前,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普遍存在农资物流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的现象。从厂家到农户、从农户到厂家(客户),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批发、多次倒手。调查显示,在桑植县农产品物流模式中,供应链形式通常为: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商(运销商)—销售地批发市场—零售终端(超市连锁店、中小商店、餐饮业)—消费者。在这一流通过程中,农产品至少要经过4次贩运、转手后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若其中还牵涉运销中介组织和中间商,则转手的次数会更多。过长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交易秩序混乱等问题,从而损害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

2.4 革命老区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落后

农村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落后,导致农产品损失严重。“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因此物流过程中的保鲜技术对农产品的保值、增值尤为重要。鲜活农产品的特点是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从而对农业物流的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存储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约为25%~30%,而发达国家果则低于5%。这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一冷库一冷藏车运输一批发站冷库一超市冷柜一消费者冰箱,使得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上的损耗率降到了最低的状态。相对而言,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尤其是在落后的革命老区。就桑植而言,全县根本没有冷链物流系统,全部采用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而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鲜活农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这些农产品大多因新产品保鲜技术落后和物流效率低下而腐烂变质,致使损失巨大。

3 革命老区发展农村物流的对策

3.1 强化对农村物流的金融支持,加大对农村物流的投资力度

我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长期落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国家财政对农村物流的投入一直不足,使得经济本就滞后的革命老区更是严重缺乏物流体系建设所需的资金。因此,在政府投入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引入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是解决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现代农村物流的客观需要,它可概括为契约型、集成型、虚拟型3种。根据桑植县的实际情况,宜选用契约型运作模式,采取努力创建乡村银行、开展农村物流金融服务业务、拓展农村物流融通仓模式、设计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等措施,多管齐下,以期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筹得充足的资金。

3.2 发展老区合作经济,健全农村物流体系

合作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农业合作社。鉴于桑植县物流中存在的弱、散、乱、杂等问题,合作经济无疑是健全农村物流体系诸多措施中较现实的一种。逐步发展健全合作经济,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改进现行的流通模式,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从而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比如说,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引导合作经济在农村物流建设中发挥作用。桑植县是全国公认的资源大县,有着非常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但单个农民的力量是有限的,无法将这些资源充分的整合和利用,产生相应的经济价值,只有积极引导农民走生产合作、产业经营之路,鼓励当地种植能人和产销大户兴办合作社,紧紧围绕资源优势来组织生产和销售,大力推行“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以及“超市+基地+农户”等多种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通过合作经济增强的老区的产销能力,才能整合资源优势,有效地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整体发展。

3.3 建立农村物流联盟,提高农村物流实力

建立农村物流联盟有两种具体方式。其一是建立农产品物流实体联盟,即组织农产品流通主体中的农业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协会,由他们与综合型农产品物流企业(能提供综合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结成农产品物流联盟,取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实现农产品物流功能上的整合,提高农村物流的整体实力。其二是建立农村物流动态联盟。即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由众多的企业(含个体农民)签定契约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从而使分散物流能够得到整合而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并能提高物流效率。这个联盟是动态的,是针对某个市场机遇产生的,当这一机遇失去之后,联盟也就自动瓦解。动态联盟本质上是一种为追求经济收益而形成的契约合作关系,加盟企业通过合作寻求高于自己独立经营的经济收益是形成动态联盟的根本原因。

3.4 建立农村新型物流企业,构筑农业物流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已被社会所公认,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说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业物流企业作为农业物流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可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专门的服务,在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间构架起桥梁。农业物流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农民是资金的主要筹措者,地方财政也可以给予支持,对于象桑植县这样的革命老区,国家也应当提供信贷扶持,并实行利率优惠。农业物流企业以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为依托,把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在一起,形成集聚效应,从而激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物流企业可以是地方性的,也可以是区域性的,甚至全国性的,无论农业物流企业的规模如何,它们都是为农业服务的,都能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象桑植县这样的革命老区打通农产品对外的流通渠道,从而将他们纳入到农业物流产业体系中来,进而促进该地区物流的发展。

3.5 大力发展信息、农产品保鲜技术,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

一是加强农村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整合现有信息资源,采取多种信息服务方式,建立起既能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交易服务,又能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与周边地区实现农产品生产、运输和销售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从而提高农村物流企业(或农户)对市场信息的把握能力,帮助他们对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还可以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信息平台,从物流成本降低的角度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大农产品采摘、保鲜、分选、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技术研发力度,为农产品物流提供相应技术支持。由于桑植县的农户及农村物流组织缺乏相应的资金或技术,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予以扶持。三是进一步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推动建立全国性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的绿色通道,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给予降低收费标准甚至免除通行费的优惠,并大力推动冷链物流,以减少鲜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关系重大。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应该根据革命老区的现实条件,针对现存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有理由相信,只要措施到位,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定能大大促进象桑植这样的革命老区的新农村建设进程。

[1]胡 愈,岳意定.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及其方向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 2007,(4):53-56.

[2]宋李敏,李常洪.合作经济在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经济与科技,2006,(12):84-85.

[3]刘为敏,曹 勇.如何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物流体系[J].商业时代,2007,(2):20-22.

[4]李 乐,骆东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6):38-39.

猜你喜欢

桑植县老区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电子商务 为农产品插上翅膀
邹军
老区在努力奔跑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