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油菜生产的发展趋势与策略

2010-08-15朱飞翔周安兴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油菜机械化湖南

田 丰,朱飞翔,周安兴

(浏阳市北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湖南 浏阳 410324)

1 湖南油菜生产发展趋势

近年来,湖南油菜种植面积一路攀升。2007年,在市场消费的强力拉动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76.6万hm2增加到100万hm2,其后继续一路上扬,2008年为 120万hm2,2009年达到126.6万hm2,创造了湖南油菜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个高峰。目前,湖南油菜生产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菜籽产量约占全国总产的14%左右,均居国内前列,湖南油菜生产的发展为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安全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1.1 种植面积持续增加

湖南省地处长江以南,耕作制度主要为“稻-油”、“稻-稻-油”、“棉-油”等,冬季作物以油菜为主,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其生产的发展空间远大于同处长江流域的湖北等省,这一特点确立了湖南油菜生产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在我国,为确保粮食安全,与小麦争地的油菜产区,油菜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的空间有限。目前,全国油菜生产的格局是麦区省份种植面积稳中有降,非麦区省份种植面积大幅上升。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有近一半依赖于进口,且油菜占整个国产食用油的份额也只有一半左右(2009年为50%),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因此,在国内油脂需求及供给压力的推动下,国家将进一步加速南部非麦区省份油菜生产的发展,湖南油菜生产将会维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从发展空间来看,湖南全省现有耕地面积超过333万hm2,冬季作物中,油菜126.6万hm2,其他冬种作物33.3万hm2,尚有冬闲田166.7万hm2以上,其中可以用于种植油菜的至少达66.7万hm2。目前,湖南省油菜主产区集中在洞庭湖区及周边地区,全省21个油菜生产重点县,有13个位于这一区域,约占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从现有油菜种植结构分析,各油菜生产大县扩大种植面积的潜力有限,湖南油菜生产要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湘中、湘南新兴油菜产区。如浏阳市2006年油菜种植面积不到 1万 hm2,2007年发展为 1.95万 hm2,2009年油菜种植面积达到2.99万hm2,为湖南油菜生产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在国家油补等各项激励措施的推动下,湖南油菜生产向非主产区扩展态势明显,随着这些新兴产区油菜生产水平的提高,可以预计湖南油菜生产将会有新的增长。

1.2 双季稻产区成为油菜生产重点发展区

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多熟制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双季稻冬闲地超过400万hm2,但由于季节矛盾,油菜发展较为缓慢。为改变这一状况,湖南省于2008年特设省长基金开展双季稻区油菜品种选育及机械化生产示范,全方位地加大了三熟制产区油菜生产育种与应用研究工作。影响三熟制产区油菜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如甘蓝型早熟品种缺乏、季节矛盾突出、栽培技术不配套、生产水平偏低等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可以预见,三熟制油菜在湖南省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湖南双季稻年种植面积166.7万hm2以上,集中产区位于湘中、湘南一带,20世纪50~60年代,该区白菜型油菜曾有过相当大的种植规模,有着良好的种植基础,一旦早熟油菜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取得突破,该区油菜生产将得到迅速的恢复性发展。从现有进展看,湖南双季稻区三熟制油菜应用研究已走在全国的前列,湖南农业大学率先在省内开展了早熟油菜规模生产示范,并同步开展了机耕、机收配套研究,育成的杂交组合杂1163表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也对偏早熟杂交油菜品种丰油730进行了双季稻区油菜生产试验,收获期在4月30日左右,已初步接近“稻-稻-油”三熟制发展要求,随着育种、栽培技术等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双季稻区将成为湖南油菜生产发展的新的平台。

1.3 油菜单产进一步得到提高

提高油菜单产水平,即意味着提高了种植效益,是推动油菜产业发展最有效的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油菜生产科技的进步,油菜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1980年我国油菜平均产量仅为75.3 kg/667m2,2000 年 增 至 101.2 kg/667m2,2007年达到125 kg/667m2。

高产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是提高单产最有效的途径。湖南省1949~1960年为白菜型油菜主导阶段,平均产量只有 27.08 kg/667m2,1961~1986 年为双高甘蓝型油菜主导阶段,平均产量也仅为39.5 kg/667m2,1987~1996 年为优质油菜主导阶段,产量提高到70.91 kg/667m2,1997~2008为杂交油菜主导阶段,产量跃至91.45 kg/667m2,品种更新带动了单产质的跨越。目前,湖南省油菜品种选育取得较大进展,育成品种区试产量一般达150~160 kg/667m2。2009年湖南省有5个杂交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区试产量均在170 kg/667m2左右,这些新育成品种在生产上的普及应用,将对提高湖南油菜单产水平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1.4 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快速普及

据统计,2003年至2006年,我国油菜生产成本平均为290元/667m2左右,投入的人工需10~11个,油菜生产效益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轻简栽培及机械化栽培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湖南直播和免耕栽培技术发展较快,机械开沟、机械直播技术近期也已取得较大突破,沃德、碧浪等耕整机已开始批量投入使用。官春云院士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建立了“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的油菜轻简化栽培模式,研制了ZBYF等系列机械播种机,能一次完成灭茬、浅耕、开沟、播种、压土等多项作业,大幅度提高了油菜直播播种效率与播种质量。随着各项机械、品种及耕作配套技术的综合提高与利用,油菜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机械开沟、轻简化栽培已在湖南各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浏阳市为湖南油菜生产农机耕作发展最快的县市,机械开沟、机械浅耕等轻简栽培技术已全面推广。2009~2010年度浏阳市油菜种植面积2.99万hm2,直播油菜2.6万hm2,其中,机械开沟和机械浅耕的种植面积达2.2万hm2,占油菜种植总面积的73.6%,占直播面积的84.6%,基本实现了阶段性机械耕作的普及化,对全省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预计几年内机械化开沟播种在直播油菜生产中将全面铺开。特别是农村合作组织以及油菜生产大户的不断增加,集约化生产模式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将成为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推动力。

2 湖南油菜生产发展制约因素

油菜是湖南的第二大作物,油菜生产前景广阔,但目前也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2.1 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

湖南与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相邻,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浏阳市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调查表明,在调查的90户农户中,平均家庭人口数4.9人,平均家庭劳动力人数3.16人,其中外出务工人数1.56人,占家庭成员的31.8%,占家庭劳动力人数的49.4%,家中留下的大多为老人与小孩。由于务农人员明显不足,再加上现有农村劳动力成本高,直接影响了油菜生产的大田管理。据调查,油菜大田生产平均中耕次数为0.26次,平均除草次数1.1次,平均清沟排水次数0.5次,远远达不到精耕细作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菜生产潜力的发挥以及油菜生产面积的扩大。

2.2 油菜生产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湖南是渔米之乡,粮食生产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与水稻相比,油菜种植一直处于一种“副业”地位,很少有人将它作为一种增加农业收入的手段,油菜种植主要是为了满足老百姓自己生活的需求。据笔者2008~2009年对浏阳市北盛镇的调查,95.9%~98%的农户食用油为自给自足,1.2%~4.1%的农户从市场上购买食用油;80.6%~83.3%的农户种植油菜的目的是为了自家食用,只有少量剩余的菜油(籽)才进入市场销售。近年来,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价格不断攀升,油菜生产成本不断加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2.3 适于三熟制栽培的早熟品种缺乏,配套技术有待改进

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发展油菜生产,这是湖南省油菜生产的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双季稻面积的不断扩大,油菜生产季节矛盾越来越突出,但目前能够满足“稻-稻-油”三熟制生产的油菜品种较少,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也有待于完善;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仍然没有普及,油菜田间化学除草技术还存在缺陷,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冬闲田的开发利用和油菜生产的机械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湖南省油菜生产面积的扩展。

2.4 收购价格波动较大

油菜收购价格对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存在较大影响。如2009年菜籽收购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油菜种植户收益急剧下降,严重挫伤了农民油菜种植的积极性。

3 湖南油菜生产发展策略

3.1 加大对油菜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

油菜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近年来,湖南省各级地方政府都很重视油菜产业的发展,各县农业局通过抓样板田、示范片,有力地推动了油菜生产的发展。例如浏阳市政府在确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将油菜作为主要冬种作物,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油菜生产面积在短短两三年内连上几个台阶,从2006年的不到1万hm2增加到2009年的2.99万hm2。从各地反馈的信息来看,油菜生产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依靠市场的拉动,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政府的扶持:包括加大政府的补贴力度,出台鼓励冬闲田季节流转措施,实施保护价收购,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扶持龙头加工企业等。

3.2 加大适应性高产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力度

根据不同的耕作制度,选择适宜的高产品种进行推广应用,确保油菜种植效益。针对“稻-油”、“棉-油”等耕作制度,筛选高产、优质的中熟性品种;“稻-稻-油”三熟制地区,急需研究、开发早熟性油菜品种,配合相应的种植技术,解决其生产季节矛盾,确保粮、油双丰收。同时,需要扩大高含油量品种的种植规模,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

3.3 降低生产成本

大力推广油菜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获等轻简化栽培技术,降低油菜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目前,一批油菜收获机械、播种机械已在生产中逐步应用,但规模小,普及推广力度不够。因此,需要采用轻简化栽培和机械化栽培技术,以有效地缓解劳动力不足和油菜生产中劳动力资源投入过多的问题,确保油菜种植效益。

[1]王汉中.中国油菜生产抗灾减灾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张乐平,刘德林,邹朝晖,等.湖南油菜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9,(7):102-104.

[3]李 莓,张琼英,曲 亮.湖南油菜发展展望[J].湖南农业科学,2007,(5):139-141.

[4]涂玉琴,戴兴临,汤 洁,等.江西油菜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11-15,18.

[5]殷 艳,王汉中,廖 星.2009年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2):259-262.

猜你喜欢

油菜机械化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