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2010-08-15蔡丽娇陈锦秀

护理研究 2010年32期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药理论

蔡丽娇,陈锦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发展的趋势由治病转向为预防疾病、维持和促进健康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应用“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旨在对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以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及推广。

1 “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和优势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结合《伤寒论》《千金要方》等中医典籍对治未病的记述,“治未病”有3种意义。①未病先防:强调摄生以预防疾病;②既病防变: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③病后防复:病后要积极采取措施,促使机体康复和防止复发[1,2]。现代医学也对“治未病”的含义做了进一步诠释,如姜惟等[3]认为,“治未病”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4个方面。不难看出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和现代预防医学提出的三级预防思想是相一致的,而且更强调疾病的防重于治,符合当前我国提出的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而且涵盖了人体生命阶段包括健康状态维护、亚健康和疾病状态防护的全过程,引领着人们“健康维护”的方向,对于维持和促进人类健康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中医防病所具有的“简、便、廉、验”等特点也是解决现实“看病难、看病贵”的最根本方法[4]。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这将大大推动中医“治未病”的普及、发展,实践中医“治未病”思想,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医药的服务范围,增强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综合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具有重大意义[5]。

2 “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护理特点

“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思想,护理工作的重点是预防疾病及维持人类健康[6]。中医护理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调养身心及情志、调节饮食、锻炼机体等方法,达到未病先防。通过辨证施护,采取异病同护或同病异护的措施,达到既病防变[7]。同时强调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以及地域、时令气候的特点,选择适合病人的饮食、运动、药物等护理及养生方案,从而达到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效果。

3 “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3.1 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3.1.1 指导临床护理研究 陈燕红[8]根据《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在“三伏”酷暑阳气旺盛之时对哮喘病人进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效观察及护理。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口服中药和静脉给予平喘药物)比较,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用自拟哮喘敷贴膏贴敷)对预防和治疗哮喘在冬季发病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年以来“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已成为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特色疗法,广泛用于临床,但对于皮肤过敏者目前尚无解决措施[9]。故掌握好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禁忌证、注意皮肤过敏者的护理等显得尤为重要。另有研究表明,运用“治未病”思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介入术后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和前瞻性护理,与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相比,治疗组病人住院时间缩短了6d,说明了“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缩短疗程,减少病人痛苦[10]。方桂珍[11]在妇儿中心护理单元开展孕产妇、新生儿体质辨识及个性化中医护理干预研究,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及其作用,结果表明: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满足了服务人群的需求,提高了服务人群对中医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提高了该护理单元中医护理应用率、整体护理实施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系统应用中医知识的能力,为中医护理在临床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3.1.2 指导临床健康教育的开展 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可以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岳炜等[12]把治未病的预防观贯穿于妇科健康教育全过程,指导病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重视情志对妇科疾病的影响,食疗和药膳对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以及中医妇科的传统治疗方法等,能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理解治疗护理的措施和方法,自觉地在精神护理、生活起居、饮食均衡、疾病防治等方面予以配合,对疾病愈合、防止复发、保持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应用“治未病”的思想来指导慢性病毒性肝炎[13]、糖尿病足[14]等疾病的护理,利用中医情志、饮食、休息与活动等相关内容指导健康教育开展,对于防止肝炎、糖尿病足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崔亚红[15]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角度对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饮食、情志、生活起居、运动锻炼、病情用药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分析,有利于启发推进健康教育的开展。“治未病”理论的防治思想也是现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核心,但如何将现代健康教育理念与传统中医“治未病”思想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将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发扬光大,是健康教育工作者与中医专业人员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16]。

3.2 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社区护理作为具有“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治未病”思想一样都是一个重视“防”病的过程。其组成要素之一就是预防,工作方法是三级预防,通过对个人、家庭、社区的评估,实施护理干预,达到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运用中医 “治未病”的科学依据对居民实施有效的三级预防措施,有益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17]。另外,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开展具有特色社区健康教育也是社区护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如针对亚健康人群及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养生保健知识教育,常见病、重点病、慢性病等疾病护理知识教育,上级医院下转病人、慢性病缓解期的治疗和术后康复等出院后尚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的康复知识教育等[18],都属于“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医特色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但目前在运用“治未病”理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目标的过程中仍有些问题亟待解决,如社区高素质医护人才的缺乏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质量缺乏信任感、影响治未病服务预期的效果等[19]。笔者认为,就护理角度而言,社区护理人员中医理论知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不足以及没有完善的治未病服务的护理实施和评价系统是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效果不佳的原因。故探讨社区治未病服务中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充分发挥“治未病”理论的指导效果以及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目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3.3 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杨芬等[20]认为,把“治未病”理论的防治思想运用于护理管理中,要求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既要积极处理现存问题,又要防微杜渐,做好防患工作,预防某些隐患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应深入临床,了解临床现存的各种护理隐患问题及护士的心理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确保护理工作安全、顺利实施[21]。如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预防思想就要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工作中。从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加强教育和培训,强化控制感染意识,到加强重点部门和重要环节的感染管理等,都是“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其实护理管理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预防思想,预防胜于挽救,护理管理范畴的每个对象都要有“治未病”思想,这样才能消除隐患或是把已患的损失降到最小。

3.4 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倪志宏[22]指出,在护理教育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和培养学生“治未病”思想的形成。在专业思想培养方面要循序渐进、动态监测,预测学生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到“未病先防”;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纠正,做到“既病防变”;在临床护理思维养成方面,教会学生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的思想去动态观察、分析就诊者的健康问题、诊疗效果,做到质疑—分析—推理—解决,指导学生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监测、预测、预警、预防潜在的、可能的护理问题,并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处理,重视病人的健康教育,加强病人对康复、保健的认识和重视。同时在临床护理带教中,要求临床教师必须将中医整体平衡观及“治未病”等思想贯彻到临床实践教学中[23],巩固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治未病”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

综上所述,“治未病”理论对护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渗透到护理实践各个领域。但在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实践工作中,护理人员较多的侧重于理论的描述性应用,而对“治未病”理论的临床干预研究甚少,这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随着“治未病”理论的广泛实践与探索,加强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深入实施与研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理念和保健方法,深入开展中医特色医疗服务与传统护理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与研究,推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综合性中医院在“治未病”工程中的作用与优势是值得广大护理同仁共同探索的新课题[24,25]。

[1] 刘玉文.“治未病”思想对糖尿病足护理的指导意义[J].河北中医,2009,31(5):765 766.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27 433.

[3] 姜惟,童园园.“治未病”的含义[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4):209-210.

[4] 刘梅军,周萍.浅谈“治未病”思想的现实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07(9):34 -35.

[5] 尚敬红,董尚朴,张轶晖.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46 48.

[6] 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60.

[7] 张晓黎,郭迎树.中医护理在治未病中的优势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9,6(8):72-75.

[8] 陈燕红.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疗效观察及护理[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9):53.

[9] 常佳婧,王洋.穴位贴敷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09,25(1):53 54.

[10] 陈利明.运用“治未病”思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介入术病人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38.

[11] 方桂珍.“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690-691.

[12] 岳炜,吴静欢.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妇科疾病健康教育[J].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91-1892.

[13] 王岚,黎宝珍.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4):79-80.

[14] 刘玉文.“治未病”思想对糖尿病足护理的指导意义[J].河北中医,2009,31(5):765-766.

[15] 崔亚红.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157 158.

[16] 林琳.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健康教育作用的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6):475-477.

[17] 李孜孜,刘娟.“治未病”观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11):55-56.

[18] 金浪.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405-407.

[19] 李静,郑力仁.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最适提供方式探讨——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5):390-392.

[20] 杨芬,姜冬.中医哲学思想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5A):1199.

[21] 侯淑环,邹艳梅,王岩.加强护理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112.

[22] 倪志宏.“治未病”思想在护理教学中的渗透[J].护理学报,2009,16(5B):21-22.

[23] 韦衡秋.中医护理本科实习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4):144-145.

[24] 郭秀君.“治未病”理论在整体护理实践的运用及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2815-2817.

[25] 杨建华.“治未病”与中医护理发展趋势浅议[J].全科护理,2008,6(12C):3353.

猜你喜欢

治未病中医药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