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风雨兼程 三十年把脉江河
2010-08-15齐晶
齐晶
(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天津 300170)
海河流域是全国最早建立水文站网的流域之一。清光绪四年(1878年),海河干流上就设立了大沽坝潮水位站。光绪十八年,海河干流上设立的小孙庄水文站是全国最早的水文站。1912年设立的第六堡水位站和1918年设立的杨柳青水文站至今仍直属海委管辖。海河流域水文工作以此为源,已经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
自海委于1980年成立以来,在历届海委党组的悉心关怀下,海委水文工作伴随着海河流域水利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海委成立初期,就设立了海委水情处,直接服务于流域的防汛工作;随着业务开展的需要,不久水情处更名为水文处,业务分工逐步细化,开展气象预报、水情信息、水文预报、资料整汇编等,这个时期工作以水文情报预报为主;2002年海委进行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海委水文局(正处级)正式成立,作为流域机构水文部门,为海委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管理、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提供水文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负责海委系统水文业务管理,同时对海河流域水文进行行业指导。
经过7年的发展,海委水文局已建成一个分工合理、职能明晰的服务部门,下设综合科、行业管理科、信息科、预报科、水资源科,主要业务工作包括:水文测验、水文情报预报、水文资料整编、水文规划编制、水文基础建设、地下水信息管理、水资源调查评价等。
1 主要成就
1.1 为防汛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30年来,海委水文作为防汛抗旱的尖兵、耳目和参谋,在历年的防汛抗旱中及时测报,准确预报,为防灾减灾屡立新功。在“96·8”海河南系特大暴雨洪水期间,海委水文处及时发布洪水预报,为防洪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2006年海委水文局被天津市政府授予 “天津市 ‘十五’期间防汛抗旱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春海河流域发生严重旱情,海委水文局积极开展来水量预测预报,发挥了重大的减灾效益。
1.2 为水资源管理保护提供可靠支撑
上世纪末以来,海河流域连续遭受严重干旱,2000年以来,先后5次实施引黄济津、3次引黄济淀,2003年以来连续7年实施了山西、河北两省向北京市集中输水,2008年还实施了从岗南、黄壁庄和王快水库向北京市应急调水。海委水文局负责制定水量水质监测实施方案、水量监测、巡测和信息发布等,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海委水文局编写完成《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近些年的实践,海委水文提升了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服务的能力。
1.3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海委水文从建委开始就承担了水文资料整汇编任务,逐年刊印水文年鉴;由于历史原因,从1990年起停止刊印;2002年,重点卷册恢复刊印;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恢复年鉴刊印,海委水文局独立承担资料整编,2007年首次承担流域卷册汇编,2008年度水文年鉴全国终审中海河流域荣获全国第一名,水文局负责汇编的卷册终审错误率为零,得到了部、委领导的表扬。每年海委水文局还负责编制 《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和《官厅、密云水库上游水体水质水量状况通报》,从2010年起正式开始编制《海河流域地下水通报》。30年来,海委水文积累的大量数据和分析成果,在水利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1.4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从建委到90年代初期,海委直属的水文测站工作和生活条件都相当艰苦,测验设施设备陈旧老化。随着国家对水利事业的重视,海委系统水文基建投资逐年增加,“十五”期间海委系统水文基建投入389万元。“十一五”期间投入力度更大,2006—2008年海委水文基建投入就达2 055万元,仅前3年投资就比“十五”总投资多出4倍。传统的报汛方式早已被智能化的网络报汛所代替,破旧的站房焕然一新,偏远的水文站也配备了先进的测验仪器设备。通过基建项目的实施,海委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水文职工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水文测验能力和巡测能力进一步提高。
1.5 水文站网布设日趋完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按照全国水文站网建设的步伐,海委直管的10处水文站服务效能明显提升。进入21世纪,陆续开展了海河流域水文站网功能评价和报汛站网规划,海委水文局结合实际工作,及时补充、调整和优化水文站网。为监测漳卫新河入海水量和滦河水资源的优化调度,2007年5月水利部水文局已批复设立下池和辛集2个水文站;为监测跨省水量和协调长期以来拒马河上的水事纠纷,2008年在北京与河北行政区界修建都衙水文站;为加强漳河上游的水资源调度管理,2009年6月漳河上游向晋、冀、豫三省分水的11个水量计量断面被批准升格为专用水文站。目前,海委直管水文站有24处,在七大流域机构中位列黄委、长委之后,排第三位。经过30年的不断完善,海河流域已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齐全的水文站网。
1.6 水文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1992年编制的 《海河流域实用水文预报方案》获海委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海委水文局独立开发的《海河流域水文预报系统》获200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的《海河流域汛期降水量预报物理模型》获2005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独立开发的《海河流域大型水库抗雨能力预测预警系统》获2006年海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和2007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海委防办合作开发的《海河流域防汛会商系统》获得了2006年海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的 《海河流域非汛期降水量和来水量预测物理模型研究》获得2008年海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几年,每年还有数十篇科技论文参加国内国际的各种论文评选和学术交流。
1.7 水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
建委30年来,海委水文工作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2002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水文局,海委水文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第二次是2006年实行了海委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公开面向社会招聘大学生,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工作;第三次是2008年海委直属4个管理局全部成立了正处级水文机构,明确了水文管理人员编制,配备了精干人员,基本理顺了海委系统水文管理体制,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大提高了海委系统水文管理工作效率。
2 存在问题
对照水文工作的新要求,认真分析海委水文面临的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服务于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的能力不足
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省界河道断面多,水事矛盾和纠纷频发。地表水监测比较强,地下水监测比较弱,而且监测手段落后,机动能力较差。在省界监测站和地下水监测站网布设上还不能满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的需求。
2.2 服务于流域防汛抗旱减灾的能力不足
海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局地性暴雨洪水时有发生。对江河湖库洪水的测报能力比较强,城市渍涝和山区洪水的测报还比较弱。抗旱预测预报能力不足,应加强枯季中长期径流预测研究和土壤墒情的观测分析。现有预报系统还无法完全满足防汛抗旱工作需求,仍需不断完善。
2.3 服务于流域综合管理的能力不足
海委水文尚未建立有效的水文服务与共享机制,水文数据深加工力度不够,水文基础数据库亟待完善。一方面社会迫切要求水文行业提供优质、全面、及时的水文基础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海量的水文历史资料依旧沉淀、不能满足水文水资源信息利用和共享需要。
2.4 服务于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能力不足
为提高水文服务于流域水资源保护的能力、维持良好的河流生态状况,需要大力加强水生态监测。目前,海委水文针对水生态需求的专门信息服务还未起步,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2.5 开展水文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的科研能力不足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水文科学理论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当前,海委水文不仅缺乏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水文科学实验站网,也缺乏相应的机构和队伍来开展这些工作,直接影响了水文服务于流域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2.6 水文自身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
水文管理体制不顺是制约和影响水文事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海委水文要发展,必须强化行业管理职能,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仍需不断加强。随着海委水文业务的不断拓展,人才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训计划,以满足水文自身发展的需要。
3 面临机遇与挑战
3.1 面临机遇
(1)在2009年全国水文工作会议上,水利部陈雷部长明确提出了“大水文观”,即根植水利、面向全社会服务,为全国水文发展指明了方向。
(2)海委党组对海委水文的发展一直十分关心,针对海委水文的管理现状,于2008年在海委各直属管理局成立了专门水文机构,海委水文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水文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水文事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获得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4)水利部更加重视流域机构水文部门的作用,赋予流域机构水文部门更多流域水文管理的职责。
3.2 面临挑战
(1)作为流域机构水文部门,仅剩海委和太湖局机构还未理顺。为更好地服务于流域经济社会、担负起流域水文重任,就必须理顺体制,健全机制,为逐步拓展服务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2)海委水文局负责系统水文业务管理和流域水文行业管理,为流域水利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服务。从理顺管理体制方面看,要完全实现水文垂直管理模式,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3)海委水文在水文资料整编、水文信息的社会服务、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论证、水平衡测试等诸多领域起步晚,但是社会对水文服务的需求却与日俱增,要尽快赶上并做好服务,需要不断努力。
(4)海委水文人员少、任务重、队伍年轻,大部分职工既未经历过大洪水,也没有参与大型科研项目的经验,还需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水文队伍整体素质。
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实现海委水文事业跨越式发展,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4 未来展望
4.1 发展思路
基于新时期 “大水文”发展理念和海河流域现状,海委水文确立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大水文”发展理念,根据流域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文工作的新要求,围绕海委“4+1”工作格局,以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提高预测预报能力为重点,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为目标,以强化科技创新和队伍建设为保障,支撑流域水利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提高水文现代化水平,以优质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支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2 重点工作
(1)按照水利部党组的要求和海委党组的部署,海委水文要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更好地承担起流域水文职责。
(2)建立和完善防洪安全监测体系,提高水文预测预报水平,服务于防洪减灾。
(3)加强省界断面水文监测站网的合理布局,服务于流域水资源管理。
(4)建立科学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形成现代水文水资源预测、预报、评价、管理服务体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4.3 重要举措
(1)找准位置,明确海委水文事业发展方向。海委水文的发展,既要尽快赶上全国水文的发展水平,还要突出做好海河流域特有的服务,如省界水文站的布设与管理、墒情和地下水的监测及预测预报等,大力探索适合海河流域水文发展之路。
(2)海委水文事业发展,要坚持“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近期规划,结合海委水文“十一五”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实施,增设重要断面水文站,调整局部站网结构;完成水情报汛站设施的建设、改造,加强现代化建设,引进水文先进仪器;逐步开展地下水自动测报,为提供地下水信息服务打好基础;加强所属水文站的规范化管理,提升系统水文业务水平。
第二步是中期规划,结合海委水文“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编制,计划好下一个5年水文工作。以加强省界水文站建设为重点,初步建成海河流域省界水文监测站网;强化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站点的同步发展,加强测站信息采集与传输的能力建设;建成布局相对合理的应急监测体系,实现“两小时到位”和“两个断面作战”的目标;加强水文实验能力建设,争取在一两个领域有所突破;基本完成流域水文基础数据库和水文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逐步扩展适应流域社会的各类水文信息服务。
第三步是远期规划,结合海委水文事业发展规划,谋划好水文发展远景。流域站网整体功能满足经济社会对各类水文信息的需要;建成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符合社会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水文监测体系;建成具有一定人工智能的水文预测预警系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分析系统;建成完善的水文信息服务系统,满足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3)抓好自身能力建设,为海委水文事业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强海委水文的制度建设,提升水文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水文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打造海委系统水文文化氛围、科技氛围。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海委水文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委水文人员将秉承“求实、团结、奉献、进取”的水文行业精神,实现从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的转变跨越,不断提升民生水文、科技水文、现代化水文的发展能力,以全面、优质、高效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服务支撑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