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食用油炸蚂蚱致严重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2010-08-15宏,赵

护理研究 2010年20期
关键词:过敏史过敏原躁动

王 宏,赵 莉

蚂蚱因为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生活中常作为食用,但因食用后引起过敏性休克病例临床较少见。我院急诊科于2007年4月23日收治1例因食用油炸蚂蚱后突发过敏性休克病人,经积极救治痊愈出院。现将急救及护理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46岁,于2007年4月23日17:30进食油炸蚂蚱,约40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来院途中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伴小便失禁,19:10入抢救室时全身青紫,呼吸微弱,昏迷,Glasgow评分:睁眼反应(E)、言语反应(V)、动作反应(M)都无任何反应,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吸出气道及口腔内少量分泌物,经人工通气后病人皮肤红润,继以呼吸机辅助通气,但病人时有躁动,双肺可闻及喘鸣音,皮肤出现潮红及少量风团,予地西泮及力月西镇静。20:35病人意识恢复,可听懂朋友谈话,可眼神交流。21:10血气分析结果赤示:pH值7.46,PCO2为 23 mmHg(1 mmHg=0.133 kPa),碱剩余(BE)-2.3 mmol/L,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拔除气管插管改为鼻导管吸氧2 L/min,血氧饱和度(SaO2)100%,顺利脱机拔除气管插管后病人转入特需病房继续治疗。4月26日13:00病人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及时复苏,积极施救 过敏性休克大都猝然发生,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 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出现皮肤黏膜表现、呼吸道阻塞症状及循环衰竭表现[1]。因此,当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目的在于保护心、脑、肺重要脏器,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此时,时间就是生命,护士应与医生默契配合,立即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测,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药物的使用,遵医嘱给药,在大脑对无氧缺血耐受的4 min~6 min不失时机地挽救病人生命。

2.2 人工气道护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提高用可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2]。病人入院后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由于病人躁动不安,人机对抗,应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每班测量气管插管外露部分长度,防止脱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吸痰时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憋气、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吸痰前后均应将呼吸机氧浓度调至100%并持续2 min,吸引时注意封闭管道而进入气道,边旋转边吸引,慢慢抽出,每次时间不超过15 s。同时,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应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总之,认真细致的护理、有效的吸痰是病人早日成功脱机的关键。

2.3 躁动的护理 首先,对病人躁动的程度进行评估,即轻度躁动——手足乱动;中度躁动——手足乱动并伴有不自主坐起或翻身;重度躁动——手足乱动、不自主坐起伴暴力行为。护士可以在准确判断病人躁动程度的基础上预见性地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以往仅凭主观经验而对病人病情估计不足造成护理措施不得力的现象。其次,应对病人的四肢进行约束,对轻度躁动者采用四肢约束法并加床档;对重度躁动者在采用四肢约束带加胸带约束的同时用镇静药物并加床档。此病人为轻度躁动且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因此采用四肢约束法并加床档,以防意外拔管。最后,还应严格交接班,每班检查病人四肢及全身皮肤摩擦情况、病人躁动的改善情况、护理措施是否有效。

2.4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准确记录每小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出入量,记录机械通气应用模式及数据,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呼吸比等。密切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温度,是否有风团、红疹,是否由苍白青紫转为红润。当病人因休克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出现四肢厥冷时应注意保暖,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证抢救成功。

2.5 心理护理 病人复苏后意识恍惚、烦躁,出现人机对抗,影响血液氧合,在逐渐清醒后,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刚刚经历过的濒死状态,人工插管引起的不适,因经口气管插管无法语言沟通,表现为紧张不安、焦虑恐惧和孤独无助。护士在与病人交流时,除了语言,还可以运用眼神、微笑、肢体语言与之交流,如用手轻拍病人肩部安抚病人,给予支持和安慰,稳定其情绪,使其逐渐适应环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之配合治疗,尽快脱机。

2.6 明确过敏原,有效预防 病人既往有过敏史,应详细记录过敏原并随身携带此卡及抗过敏口服药物,如有突发过敏反应,医生迅速依据此登记完成初期诊治,参考用药,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因此,明确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的病人,应建立过敏史登记本或过敏原记录卡并随身携带,标明病人姓名、年龄、过敏原(过敏史)、诊断、家庭(单位)地址、电话,便于医生参阅,避免病人描述不清或突发严重过敏反应时贻误抢救时机。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9-260.

[2]姚燕红,吴立峰,苏红霞,等.人工气道患者痰痂形成的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9):846-847.

猜你喜欢

过敏史过敏原躁动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沉默
查出过敏原 预防过敏反应
道路躁动
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过敏原标识问答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探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与过敏问题临床探讨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